有霜霉病,各地抗性不同。建议烯酰吗啉,霜脲锰锌,霜霉威盐酸盐,甲霜灵锰锌,恶霜灵锰锌,氟吗啉锰锌,氰霜唑,氟醚菌酰胺选择一个或者二个混合,交替使用。 大棚注意控制湿度,阴雨天湿度大建议使用百菌清烟雾剂控制病情。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交替使用农药成分,不要连续使用一样的农药成分。这是植保原则。
花期不能使用高毒的农药,例如有机磷类等。农药标签上都会标明低毒、中毒或者高毒,为了安全,尽量选用低毒的农药。花期不要使用乳油型的药剂,容易造成幼果花皮的现象灰霉病只要雨期长才会易发生,可通过摇花来处理,及时排涝可防真菌细菌兹生、虫害发生。再是象蓟马、疮痂病、砂皮都是在花初期、春梢萌发抽发期防治更有效。
在柑橘谢花后选用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多菌灵等,对树冠进行喷药防治炭疽病,半个月一次,连续喷二次。花蕾疽的防治:在花蕾露白破口前,可地面撒施农药防治,在花蕾露白破口时,可全树喷雾高效低毒悬浮剂型的杀虫剂十杀菌剂十芸苔素十硼肥,既防病又杀虫,又补营养又保花。
对于柑橘果树不管是花期还是其它生长期的用药,都应该以预防为主的用药管理方式,才能更好地防控各类柑橘果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减少或者减轻病虫害对果树造成的危害程度。千万不要用克螨特、托尔克、三唑锡等药。所以果农朋友在面对仅防治一类病虫害就有很多种药剂的情况下,最好问清楚农资店老板为好。
开花期有蓟马危害也要喷药,参考用药噻虫嗪/ 吡虫啉/甲氰菊酯,最好单喷,不宜混合多种药剂喷,这些药剂也能防治蚜虫等,还有选择药剂要注意,建议用悬浮剂柑橘花期是可以使用赤霉素的,但是不能长期使用,使用量也不能过大,而且在施加赤霉素之前,一定要为柑橘树提供充足的肥料和水分,这样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所谓生物除虫就是运用生物之间互相克制的特性,将一些喜欢吃害虫的生物引进果园,比如鸡群、蟾蜍、螳螂等。
亲,快成熟的西瓜能喷赤霉素的哦,喷赤霉素,这样可以减少和防护西瓜苗的病害,及时维护,促进西瓜苗的健康生长,治愈西瓜苗受多效唑的药害。【摘要】
快成熟的西瓜能喷赤霉素吗?【提问】
亲,快成熟的西瓜能喷赤霉素的哦,喷赤霉素,这样可以减少和防护西瓜苗的病害,及时维护,促进西瓜苗的健康生长,治愈西瓜苗受多效唑的药害。【回答】
亲,赤霉素是一种广谱。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使种子,块根,块茎,鳞球茎等器官提高结束休眠,提高发芽率,起到低温春花和长日照作用,促进。诱导长日照蔬菜作物能当年开花,促进其果实生长发育。赤霉素对植物有促进发芽和枝叶生长以及提早开花结果等作用。能诱导开花,增加瓜类的雄花数,诱导单性结实,提高座果率,促进果实生长,延缓植株衰老。【回答】
黄瓜叶片病害
震灾后柑橘植株正处于幼果生长和第二次生理落果期,须加强田间保果。①树冠喷布或涂果。可选用下列技术其中任一种:幼果期喷施0.3%尿素+0.2%~0.3%磷酸二氢钾,间隔7天,连续2~3次;或树冠喷布增效液化BA+GA(喷布型)保果剂,亩用量3~6瓶,也可用增效液化BA+GA(涂果型)涂果,亩用量3~6瓶;或50千克水对0.5~1克2,4-D(10~20毫克/升)喷布树冠。②环割。对结果少的旺长树,全树选2/3左右直径3厘米的直立枝或斜生枝螺旋环割1~2圈保果。此外,在第二次生理落果结束后的6月底至7月可进行适当疏果,疏除病虫果、畸形果、密弱果。及时控制和抹除过多过旺夏梢,减少梢果矛盾。弱树可于5~6月再增施一次稳果肥,以有机肥为主。
(1)黄瓜霜霉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水浸状黄色小斑点,高温、高湿条件下病斑迅速扩展,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至深褐色。潮湿时病斑背面长出灰黑色霉层,病情由植株下部逐渐向上蔓延,茎、卷须、花梗等均能发病。严重时,病斑连成片,全叶黄褐色干枯卷缩,直至死亡。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健壮植株,采用地膜覆盖,合理浇水,加强放风管理,控制田间温、湿度,特别要防止叶片结露或产生水滴。设施栽培可采用高温闷棚法控制发病,具体做法是:在霜霉病发生初期,于晴天中午密闭大棚,使棚内温度上升至45℃,维持恒温2小时,隔7~10天再处理1次,闷棚前须浇透水,闷棚后须大放风。
发病初期,选用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20~25克/亩,或52.2%霜脲氰·恶唑菌铜可湿性粉剂60克/亩,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50克/亩,或25%嘧菌酯悬浮剂30~50克/亩,对水喷雾。间隔6~7天,视病情防治2~3次。设施内可用百菌清粉尘剂喷粉或烟雾剂熏治。注意在采收前10~15天不要用药。
(2)黄瓜白粉病发病初期叶面产生圆形白粉斑,后逐渐扩大到叶片正、背面和茎蔓上,病斑连成片,整叶布满白色粉状物,严重时叶片变黄干枯,有时病斑上产生小黑点。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设施内加强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发病初期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20~40毫升/亩,或25%嘧菌酯悬浮剂30~50克/亩,对水喷雾。间隔7~10天,视病情防治2~3次。注意在采收前10~15天不要用药。
(3)黄瓜灰霉病病菌多从开败的花侵入使花腐烂,并长出淡灰褐色的霉层,进而向瓜条侵入。花和幼瓜的蒂部初为水浸状,逐渐软化,表面密生灰绿色霉,致果实萎缩、腐烂,有时长出黑色菌核。叶片被害一般由落在叶面的病花引起,并形成大型的枯斑,近圆形至不整齐形,表面着生少量灰霉。烂瓜和烂花附着在茎上时,能引起茎部腐烂。
防治方法:加强通风散湿;清除病株残体,及时摘除病果、病叶及病花;发病初期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50克/亩,或40%略霉胺可湿性粉剂57克/亩,对水喷雾。间隔6~7天,视病情防治2~3次。注意在采收前10~15天不要用药。
(4)细菌性角斑病初为水渍状浅绿色斑点,渐变淡褐色,背面因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后期病斑中部干枯脆裂,形成穿孔。潮湿时病斑上溢出白色或乳白色菌脓,不同于霜霉病。果实和茎上染病,初期也呈水浸状,严重时溃疡或裂口,溢出菌液,病斑干枯后呈乳白色,中部多生裂纹。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播种前种子用1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500倍液浸种2小时;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设施栽培时采取地膜覆盖、膜下浇水、小水勤浇等灌溉措施,并进行合理放风,降低棚内湿度;发病初期用20%噻菌铜悬浮剂100克/亩,或77%氢**铜可湿性粉剂200克/亩,对水喷雾。间隔6~7天,视病情防治2~3次。注意在采收前10~15天不要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