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泡泡病防治:
⑴选择抗低温、耐寡照、弱光品种。
⑵加强增温、保温措施,下午当棚内气温降到20℃左右就要覆盖草苫或收风保温,地温保持在15-18℃,防治低温冷冻。
⑶选用无滴膜,经常对棚室上的塑料膜、玻璃清尘,必要时可人工补光和施用二**碳。
⑷合理灌水。阴天低温不应减少灌水,晴天升温避免浇大水。灌水应避免大起大落。一般灌水时间应选在晴天上午进行。
⑸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逆性。
⑹黄瓜定植时增施底肥,注重多种元素配合,根据气温变化,适时保温、增温。及时防治病虫害。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真叶受害,初为水渍状浅绿色后变淡褐色,病斑扩大时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后期病斑呈灰白色,容易穿孔。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白色黏液。干燥时病部开裂。发病初期用喹啉铜,或噻菌铜或氢**铜或络氨铜或叶枯唑,链霉素,或乙蒜素,中生菌素,或氯溴异氰尿酸喷雾防治,间隔七到十天一次,连防两到三次。可结合芸苔素内酯调节。
这个病,可喷洒唑醚甲硫灵。
唑醚甲硫灵,正式名称:唑醚·甲硫灵
唑醚甲硫灵也是一种复配除菌剂,是由吡唑醚菌酯和甲基硫菌灵复配而成。
吡唑醚菌酯是丙烯酸类除菌剂,具有保护,治疗和叶片渗透作用,属于抑菌剂,对大多数的真菌有效,主要是对孢子的萌发和叶内菌丝体的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但仅限于局部内吸活性。
对白分病,炭某病,立枯病,叶枯病,早疫病,叶斑病,菌核病,黑星病等有效。
不过有一点是,吡唑醚菌酯的保护作用强于除菌作用,病害发生初期用药较好,可治疗。
因此,吡唑醚菌酯跟具有内吸性强,治疗作用强的除菌剂混配,可全程对病菌有效。于是就选择了甲基硫菌灵。
甲基硫菌灵就是我们常说的甲基托布津,有时也简称甲托。甲基硫菌灵进入作物体内后会有一部分转化为多菌灵,可起到多菌灵的除菌作用,导致病菌死亡。另一部分会影响病菌孢子的产生,萌发和菌丝体的生长。
如灰霉病,炭某病,菌核病,花腐病,褐斑病,灰斑病,轮纹病,褐腐病,黑穗病等多种病害有效。
唑醚·甲硫灵对多种真菌具有除灭和铲除效果,并具有一定的保护性,可全程预防多种真菌的侵染和繁殖。
当作物细菌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同时发生时,可以把唑醚-甲硫灵与噻唑锌复配在一起,既可保护作物不受病菌的侵染,也可消灭细菌和真菌的侵染和发作,同时又可以补充锌元素,可行。
甲基硫菌灵属苯并咪唑类,是一种广谱性内吸除菌剂,能防治多种作物病害,具有内吸、预防和治疗作用。它在植物体内转化为多菌灵,干扰真菌的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影响细胞分裂;吡唑醚菌酯是一种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具有较强的抑制病菌孢子萌发能力,对叶片内菌丝生长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持效期较长,并且具有潜在的治疗活性。
使用说明:
作物(或范围)
苹果树
防治对象
斑点落叶病
制剂用药量
500至670倍液
使用方法
喷雾
注意事项:
1.该产品不能与碱性及铜制剂农药混用,建议与其他不同作用机制的除菌剂交替使用,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2.本品对鱼、大型溞和水生藻类毒性高;远离水产养殖区施药,施药后药水禁止排入水体,禁止在河塘等水体中清洗施药器具。
3.赤眼蜂等天敌放飞区禁用。
4.使用本品时应穿防护服和戴手套,避免吸入药液。施药期间不可吃东西和饮水。施药后应及时洗手和洗脸。
5.用过的容器应妥善处理,不可做他用,也不可随意丢弃。
储存和运输:
本品应贮存在干燥、阴凉、通风、防雨处,远离火源或热源。置于儿童及无关人员触及不到之处,并加锁。勿与食品、饮料、粮食、饲料等其他商品同贮同运。
您好!从您发来的照片看,病斑是明显的角斑症状,黄瓜霜霉病和角斑病都是角斑症状,但一般情况下,黄瓜霜霉病叶背有黑霉,而黄瓜角斑病会穿孔。因此,您仔细的观察全棚,有无此症状,如有,就可按确定症状用药,如没有,可将防治霜霉病和角斑病的药剂混用(注意用酸碱性相同的药剂)同时防治,也可用多抗霉素类药剂同时防治细菌和真菌病害。仅供参考。
专家解答
黄瓜苗期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两种病害。
(1)症状和流行规律①猝倒病。苗期土表以上的茎部初呈水渍状,后缢缩为线状,幼苗倒地死亡,子叶尚保持绿色。开始个别幼苗发病,几天后以此为中心,向邻近植株蔓延,黄瓜幼苗成片猝倒死亡。湿度大时病株附近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猝倒病的病原真菌在土壤表层越冬,长期存活,可随水传播,高湿条件有利发病,棚室内遇阴雨低温天气发病重。
②立枯病。主要为害幼苗茎基部或**根部。发病初期茎部出现椭圆形暗褐色病斑,有的病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严重时病斑绕茎一周,凹陷,干缩死亡,但不易折倒,病部具轮纹或淡褐色网状霉层。病原真菌寄主范围广,且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主要通过流水、菌土、菌肥、农事操作等传播蔓延。多在苗床湿度较高或育苗后期发生,病菌从幼苗根茎的伤口或直接穿皮侵入。阴雨多湿、土壤黏重、重茬发病重。
(2)防治方法①选用无病新土做床土,播种前对床土进行消毒。②播种前一次浇透底水,播种时用药土下铺上盖,分苗前一般不浇水,尽量提高苗床温度,注意通风换气。③发现病苗应及时拔除,清除邻近病土,并以高浓度的药土回填病穴。药剂可选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尽量不喷药,以免增加苗床湿度。发现病害后应及时分苗,以防病害蔓延。
提示板
猝倒病和立枯病的病原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低温高湿条件下有利于发病。床土消毒、提高苗床温度、增加光照、降低湿度是减少病害发生和传播的根本措施。如一旦发现局部发病,应提早分苗,以减小损失。
黄瓜炭疽病从苗期到成株均可染病,病菌可以侵染叶片、茎、果实。幼苗发病多以子叶发病为主,子叶边缘出现半圆形或圆形病斑,黄色,病斑边缘明显,病部粗糙,湿度大时病部产生黄色胶质物,为病菌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严重时病部破裂。幼苗也在下胚轴及近地面的茎发生炭疽病,病部开始退绿色,后病部凹陷,湿度大时产生黄色胶质物,严重时从病部折断。
成株受害,在叶片上产生退绿色近圆形病斑,后病斑呈黄色,病斑可愈合成大斑。湿度大时,植株新叶容易受害,病斑扩展快,并愈合形成退绿色大斑,病斑形状不规则,有时病部破裂,不容易辨认。茎部受害,有时在结节处产生不规则黄色病斑,略凹陷,有时流胶,严重时从病部折断。果实受害,病部深绿色、凹陷,病斑近圆形,湿度大时从病部产生黄褐色胶质物,表面湿润,后期常开裂,有时出现流胶现象,在种瓜贮藏期发生较为严重。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津研4号等较为抗病。选用无病种子或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具体方法是50度温水浸种20分钟,冰醋酸100倍液浸种30分钟后清水冲净后催芽。2)防感染。无病土育苗,防止苗期感染。3)轮作。与非瓜类作物施行3年 以上轮作。4)栽培及生态防治。铺盖地膜,降低田间湿度,及时放风,避免伤口等。5)药剂防治,用5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8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为福美双和福美锌)800倍液等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黄瓜棵子弱叶子发黄怎么回事啊
黄瓜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和蔓枯病等。霜霉病防治方法:发病前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交替预防。发病初期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2%普_克_溶性液剂800倍液及时防治,每7天1次,连续2~3次。白粉病防治方法:必病初期_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2.25%仙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1000~1500倍液交替防治,每隔7~10天1次,连续2~3次。细菌性角斑病防治方法:发病初期_72%农用链霉素3000~40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20%噻菌酮500~600倍液交替防治,每7天防治1次,连续3~4次。
蔓枯病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交替防治,每5~7天防治1次,连续3~4次。也可将甲基托布津与杀毒矾各50%调成糊状,用毛笔涂抹于病部,效果良好。
您好!像是黄瓜棒孢叶斑病(又称黄瓜褐斑病)。这种病这几年在辽宁发生的较多。一般应当早防。使用的农药有咪酰胺、苯醚甲环唑(世高)。
此外,如果再种黄瓜还有些措施。①种子消毒黄瓜与南瓜嫁接时,要注意南瓜种子也要不带菌。用55℃温水浸泡黄瓜种子和嫁接用的黑籽南瓜种子30分钟。②农业措施:发病田应与非瓜类作物进行2年以上轮作。彻底清除田间病残株并随之深翻土壤,以减少田间初侵菌源。施足基肥,适时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适量施用硼肥。防止黄瓜植株早衰,浇水后注意放风排湿,发病初期摘除病叶。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加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加7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加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1)1 000倍液等药剂喷雾,每7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花盆是养花的不是种植蔬菜的,朋友,花盆的养分根本就不够蔬菜苗后期的生长,你可以把牲畜关在笼子里养你可以把人关在笼子里养吗,那人的身体和智力会生长完全吗.
花盆不但缺少蔬菜苗生长的养分还缺少阳光雨露,之所以前期会长是应为他种子时期需要的养分的少.
不多说了你好好想想把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