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青枯病主要发生在生长后期,叶先青枯,茎基部3~4节干缩腐烂,根部空心变软,皮层变紫红或褐色,易剥离,严重时病株失水萎蔫枯死。发病率一般在10%~15%,高者可达30%以上。该病主要在玉米生长前期侵染,故防治宜早不宜迟。
(1)选用抗病品种。
种植抗病品种是一项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
(2)轮作换茬。
在同一地块中连年种植玉米,可造成病原菌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发病会逐年加重。如果与大豆、花生等非寄主作物实行轮作,可显著减轻病害的发生。使用包衣种子,种子包衣剂中含有杀菌成分及微量元素,既能抵抗病原菌侵染,又能促进幼苗生长,增强抗病能力。种衣剂用量为种子量的1/50~1/40。
(3)施用锌、钾肥。
玉米青枯病病菌属弱寄生菌,在玉米中后期生长衰弱时才大量发病。施用锌、钾肥可使玉米健壮生长,能大幅度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降低发病率。方法是:玉米幼苗期每亩用锌肥1.5~2.0千克、钾肥10~15千克,混合**施于玉米茎基部7~10厘米处。
(4)浇药水。
玉米生长中后期发现零星病株时,可用甲霜灵400倍液或多菌灵500倍液浇根,每株灌药液500毫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茄子黄萎病的防治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选择抗病品种。
第二,种子处理。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2小时,或55℃温水浸种15分钟,移入冷水中冷却后催芽播种;或选用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10毫升加35%金普隆乳化种衣剂2毫升,对水150~200毫升可包衣4千克种子进行种子杀菌防病。
第三,农业措施。
与非茄科作物轮作,最好间隔4年以上,也可短期与葱、蒜类轮作,或与水稻隔年轮作。土壤可采用太阳能高温处理。
第四,药剂防治。
苗期或定植前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0.25升,隔5天灌1次,连灌2次。
第五,嫁接防病。
这是目前最成功的方法,也是最好的方法。采用日本赤茄、CRP(刺茄)、托鲁巴姆等品种作砧木,栽培茄子作接穗,采用劈接法或贴接法嫁接。
黄瓜得了灰霉病解决方法如下:
症状和发病规律:
黄瓜灰霉病是大棚冬季黄瓜生产最重要的病害之一。成株期发病,主要危害瓜条,也可危害叶片和茎。病菌主要从开败的雌花花瓣侵人,造成花腐烂,并长出灰色霉层,进而危害柱头,然后向瓜条扩展。果实发病开始瓜皮呈灰白色水溃状,病部逐渐变软、腐烂,出现大量的灰色霉层。被害幼瓜轻者生长停滞,严重时瓜条腐烂脱落。如病花、病瓜落在叶片和茎上,则引起叶片和茎发病。叶片病斑呈“乂”字形,有轮纹,后期也生灰霉。茎主要在节上发病,病部表面灰白色,密生灰霉,当病斑绕茎一圈后,茎蔓折断,其上部萎蔫,整株死亡。病原真菌主要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或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分生孢子借气流、灌溉水和田间操作传播。花期是病菌侵染的高峰期,幼瓜膨大期浇水后,因湿度大而使病瓜猛增,是烂瓜的高峰期。发病的适温201:左右,相对湿度70%时病害开始发生,相对湿度达90%以上时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使用无滴膜,及时清洁棚面尘土,增加光照。适时灌水,不要大水漫灌,切忌阴天灌水,防止湿度过大。寒流来临时做好保温工作。黄瓜凋萎后的花瓣应及时摘除,装在塑料袋内,带出野外深埋或烧毁,可明显减少病菌在田间传播。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并深埋15厘米以上,将表土菌核翻入底层,减少初侵染菌源。重病地块可在盛夏休闲时深埋灌水淹田,并将水面漂浮物捞出深埋或烧掉。
药剂防治:定植前几天,用50%万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向苗床喷洒,做到瓜苗带药定植。选用50%速克灵1500倍液,或50%灰霉宁500~8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〇〇〇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从黄瓜花期开始喷药,着重喷花,每7天喷一次,连续3~4次。发病前用速克灵烟剂,或25%多霉清烟剂,或3.5%特克多烟剂,每亩每次250克,密闭烟熏防治,傍晚进行,每7天一次。
农药的种类有:
1、杀菌剂:杀菌剂又称杀生剂、杀菌灭藻剂、杀微生物剂等,通常是指能有效地控制或杀死水系统中的微生物——细菌、真菌和藻类的化学制剂。在国际上,通常是作为防治各类病原微生物的药剂的总称。
2、杀螨剂:杀螨剂,用于防治植食性害螨的药剂称为杀螨剂。早期使用的杀螨剂多为硫磺和无机硫制剂。
3、杀线虫剂:用于防治有害线虫的一类农药。线虫属于线形动物门线虫纲,体形微小,在显微镜下方能观察到。对植物有害的线虫约3000种,大多生活在土壤中,也有的寄生在植物体内。
4、杀鼠剂:狭义的杀鼠剂仅指具有毒杀作用的化学药剂,广义的杀鼠剂还包括能熏杀鼠类的熏蒸剂、防止鼠类损坏物品的驱鼠剂、使鼠类失去繁殖能力的不育剂、能提高其他化学药剂灭鼠效率的增效剂等。
5、除草剂:指可使杂草彻底地或选择地发生枯死的药剂,又称除莠剂, 用以消灭或抑制植物生长的一类物质。其中的氯酸钠、硼砂、砒酸盐、三氯醋酸对于任何种类的植物都有枯死的作用,其作用受除草剂、植物和环境条件三因素的影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农药
(1)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控制麦蚜:麦田中麦蚜的天敌种类较多,主要有瓢虫、食蚜蝇、草蛉、蜘蛛、蚜茧蜂,其中以瓢虫及蚜茧蜂最为重要。对这些天敌资源应加以保护利用。当益害比达到1:80或僵蚜率达到30%时,应以利用天敌为主,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尽可能避免在治蚜时杀伤天敌。为充分发挥天敌的作用,必要时还可以人工繁殖释放或助迁以控制麦蚜危害。(2)农药防治: ①小麦在抽穗期时,麦蚜的防治指标为500头/百穗。化学农药防治麦蚜可用50X辟蚜雾可湿性粉剂1500-3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l000倍液喷雾,也可用5%来福灵乳油每亩l0毫升加水50-60公斤喷雾。 ②在黄矮病发生区,可用75%甲拌磷乳油100毫升,对清水3—5公斤,拌麦种50公斤,边喷药边搅拌,然后堆闷6—12个小时,即可播种。也可用3%呋哺丹颗粒剂或5%涕灭威颗粒剂,每亩1.5公斤盖种。这样可通过杀虫剂的内吸作用来控制苗期蚜虫.并可防止蚜虫传播黄矮病。
最好不敢说,这几种都不错,以上的种类也不差:
1、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2、25%杀灭菊酯乳油1000——2000倍液;
3、25%快杀灵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原理有这么几种:
1、胃毒剂:蚜虫取食后经肠道吸收进入体内,起到毒杀的作用;
2、触杀剂:接触到蚜虫体表后便可起到毒杀作用;
3、熏蒸剂:以气体通过蚜虫呼吸器官进入体内引起其中毒死亡;
4、内吸剂:被植物体吸收,传到体内各部位,使蚜虫取食后中毒死亡。
杀死机理同上。
黄瓜黑星病
【症状特征】:幼苗染病,真叶较子叶敏感,子叶上产生黄白色近圆形斑,发展后引致全叶干枯;嫩茎染病,初现水渍状暗绿色梭形斑,后变暗色,凹陷龟裂,湿度大时长出灰黑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卷须染病则变褐腐烂;生长点染病,经两二天烂掉形成秃桩;叶片染病,初为污绿色近圆形斑点,穿孔后,孔的边缘不整齐略皱,且具黄晕,叶柄、瓜蔓被害,病部中间凹陷,形成疮痂状,表面生灰黑色霉层;瓜条染病,初流胶,渐扩大为暗绿色凹陷斑,表面长出灰黑色霉层,致病部呈疮痂状,病部停止生长,形成畸形瓜。
药物防治:用氟硅唑2000倍,甲基硫菌灵1000倍防治效果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