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的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白粉病、炭疽病等。如果患猝倒病和立枯病,可用多菌灵和绿亨一号进行苗床消毒;如果患枯萎病,可用15%的西瓜重茬剂一号300—350倍液灌根。每次0.5公斤,在定植后3—4片真叶时用药,防治效果较好;如果是白粉病和炭疽病,可用百菌清、托布津、粉锈宁等药防治效果较好,交替使用。西瓜的主要虫害主要有蝽象、蚜虫、28星瓢虫、根蛆、红蜘蛛等。防治药剂可选用阿维菌素、敌敌畏、敌杀死等交替防治。根蛆可用敌百虫灌根。提倡安装杀虫灯和黄板诱杀,进行物理防治。西瓜性喜炎热,极不耐寒,瓜体大,皮厚,却不耐贮藏。西瓜对低温敏感,在9。5℃以下贮藏,就有冷症状;而在高温下贮藏,则糖分含量降低,随后腐烂。所以,西瓜成熟后及时出售,才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春雷王铜是能够与滴滴未在西瓜上混合使用的,是不会产生什么还是效果的
阿维敌敌畏不能在西瓜幼苗根部使用,近年出现的阿维菌素乳油等一些绿色、环保、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防效良好。在西瓜育苗和定植前,按每平方米用1.8%阿维菌素乳油1毫升,与适量细土拌匀撒人苗床或定植沟内。田间出现发病植株时,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浇灌病株,每株灌药液250-300毫升,间隔7-10天一次,视情况连续灌药3-4次,可有效控制线虫危害。
阿维菌素施入土壤后易被土壤团粒吸附影响药效,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水溶性比阿维菌素高10倍,从而大为缓解土壤吸附问题。
防治措施:根结线虫病属于土壤病害,传播途径广,一旦土壤被其污染,就很难清除,靠单一防治措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必须根据其发病特点,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一)恢复土壤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根本的防治措施。大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壤生态恶化,是土传病害和线虫猖獗的根本原因。土壤中的微生物分为有益菌和有害菌(包括线虫)。有益菌能改良土壤,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然而它们需依靠有机质才能生存和繁殖。大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有机质大幅降低,致使有益菌的生存环境恶化而减少。而有害菌则在缺少有机质的情况下,进入植株体内吸收作物的营养生存和繁殖,形成有益菌和有害菌呈此消彼长的关系。失去了有益菌的抑制,有害菌就会大量繁殖,必然危害作物生存。所以说增施腐熟的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恢复土壤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防治土传病害的根本。昌乐县埠南庄村,瓜农张启瑞的4亩大棚西瓜,虽然种植长达22年,但由于他坚持了增施腐熟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从而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配合轮作换茬,从而有效控制了线虫危害,确保了西瓜高产优质。
(二)合理轮作换茬。与禾本科或葱蒜类作物进行两年以上轮作,有良好防治效果,实行水旱轮作的效果更好。轮作可断绝线虫的食物源,使其没法生存。昌乐县调查,发病较重的棚室,改种葱蒜类和禾本科作物3年后,再种西瓜时就很少发病。
(三)冷冻处理土壤。发病重的棚室,作物收获后,在“小雪”前后灌一次透犁水,去掉棚膜,经两个月的冰冻,可有效杀灭线虫。
(四)高温闷棚。夏季作物收获后,把棚室清理干净,利用高温闷棚:每亩用50-100公斤的氰氨化钙均匀撒在地面上,再每亩撒人4-6厘米长的麦秸600-1000公斤,然后深翻20厘米以上,再起垄、覆膜、灌水后密封棚室。当20厘米土层温度达到45℃后,继续闷棚不少于7天。闷棚后揭膜翻地凉晒,利用阳光暴晒5-7天效果更佳。
(五)选用无病壮苗。从外地购苗,一定要检疫,严防病苗传入,这是防止病害传播的关键措施。育苗要选用无病土,使用无病肥,培育无病壮苗。
(六)加强田间管理。结合整地,将表土翻至30厘米以下,可减轻线虫危害。合理施肥浇水,增强植株抗病性能。及时清理病株残体、田间寄主,集中焚烧或深埋,防止传播危害。
(七)选用生物制剂防治。过去使用的杀线虫化学农药,多数产品对环境污染较重,对人畜不安全,现在大多已被禁用。
时间久了农药会自己分解的,不碍事的
1.猝倒病。幼苗出土后靠近地面处发生。初期为水渍状斑点,尔后病斑逐步扩展,绕幼茎一周。病部缢缩成线状时,幼苗即猝倒。控制苗床温度并加强苗期管理,是防治猝倒病的关键。发病后,喷洒铜铵合剂效果好。
2.枯萎病。幼苗期至收获期发生,尤以伸蔓期到结瓜期发病严重。苗期发病,秧苗上部呈水渍状,基部收缩变成褐色,子叶萎蔫下垂;结果期发病,植株生长缓慢,下部叶片过早发黄。发病后植株萎蔫,数天后枯死。防治方法:①拔除病株。②在病株周围浇灌石灰乳或5%代森锌400倍液。③用60%多菌灵400倍或7%托布津500~1000倍液浇灌根部。
3.炭疽病。苗期到成熟期发生,以叶片和瓜藤受害最重。发病初期为水渍状小斑后,呈淡黄色凹陷,继而逐渐变成黑色或紫黑色圆斑,病斑环绕藤茎或叶柄一周后,全株死亡;未成熟瓜发病后出现水渍状淡绿色圆形病斑,致使幼瓜畸形,早期脱落。防治方法:①摘除病叶,深埋或烧毁。②喷洒65%代森锌600倍液,或50%多菌灵700倍液,或401抗菌剂1000倍液。③遇阴雨时可用1份托布津,10份石灰粉混合后喷洒植株。④及时排水、垫瓜。
4.疫病。为害茎、叶和瓜,以藤基部及嫩茎基部发病最多。该病潜伏期短,发生快,初呈暗绿色水渍状,病部缢缩,其上叶片逐渐枯萎,最后全株枯死。瓜部发病初呈圆形凹陷状病斑,最后扩展到全瓜使瓜软腐。防治方法:①摘除烧毁或深埋病株;②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1份与80%代森锌2份混合,稀释成2000~2500倍液喷雾。
5.白粉病。株植生长中后期发生,最初在叶片下面出现白色霉点,以后向四周扩展。如果田间湿度大,温度在14~24℃时,霉点迅速连成一片。防治方法: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可湿性硫磺300倍悬浮液,或20%粉锈宁乳油2000倍液喷洒。
6.霜霉病。用49%乙磷铝500倍液5~7天喷洒1次,共喷3~4次。或用500倍福美锌或代森环喷雾。
7.蝼蛄、蛴螬、金针虫等。用0.5千克敌敌畏加水25千克,掺麦麸0.8千克,拌匀后于傍晚撒在田间诱杀,每个西瓜秧周围撒一些。
8.金龟子、象岬、跳岬等。用25%敌百虫粉,每667平方米1.25千克~1.5千克喷洒,或喷洒80%敌敌畏1500倍液。
9.西瓜蚜虫。用4%乐果乳油800~1000倍液喷洒,或用除虫菊酯类农药3000倍液喷雾。
10.蚂蚁。发现地里有蚂蚁为害根、茎,用600倍液敌百虫进行根部灌杀。
11.黄守瓜。主要为害幼苗,成虫取食叶片、花及幼果,幼虫(水蛆)在土壤中取食细根,蛀入根茎地面内,使植株生长不良,茎叶变黄而枯死。防治措施:清晨露水未干时人工捕捉,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成虫,用2000倍90%晶体敌百虫液浇瓜根杀灭
定义:在一块田地上连续栽种同一种作物。 也说连种,连茬或重(第二声)茬。
连作往往会造成多种弊害:
①加重对作物有专一性危害的病原微生物、害虫和寄生性、伴生性的滋生繁殖。如的黑痣病、的、的蔓割病以及花生线虫、大豆菟丝子、向日葵列当、稗草等的滋生都和连作有关;
②影响土壤的理、化性状,使肥效降低;
③加速消耗某些营养元素,形成养分偏失;
④土壤中不断累积某些有毒的根系分泌物,引起连作作物的自身“中毒”等。
不同作物连作后的反应各不相同。一般是禾本科、十字花科、百合科的作物较耐连作;豆科、菊科、葫芦科作物不耐连作。
扩展资料
栽培·连作
在一定条件下采用连作,有利于充分利用一地的气候、等自然资源,大量种植生态上适应且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作物生产者通过连续种植,也较易掌握某一特定作物的栽培技术。
不同作物连作后的反应各不相同。一般是禾本科、十字花科、百合科的作物较耐连作;豆科、菊科、葫芦科作物不耐连作。连作对深根作物的危害大于浅根作物;对夏季作物的危害大于冬季作物,在同一块田地上重复种植同一种作物时,按需间隔的年限长短可分为3类
①忌连作的作物。在同一田地上种1年后需间隔2年以上才可再种。如芋、番茄、青椒等需隔3年以上,西瓜、豌豆、茄子等需隔5年,亚麻则需隔10年后再种。
②耐短期连作的作物。连作1~2年后需隔1~2年再种的,如豆类、薯类作物、黄瓜、花生等。
③较耐连作的作物,可连作 3~4年甚至更长时间。 如水稻、棉花、花椰菜等,在采取合理的耕种措施,增施和加强病虫防治的情况下,连作的为害一般表现甚轻或不明显。
在一年多熟地区,同一田地上连年采用同一方式的复种连作时,一年中虽有不同类型的作物更替栽种,但仍会产生连作的种种害处,如排水不良、土壤理化性状恶化、病虫害日趋严重等。
为克服连作引起的弊害,可实行(水旱轮作)或在复种轮作中轮换不耐连作的作物,扩大耐连作的作物在轮作中的比重或适当延长其在轮作周期中的连作年数,增施复合化肥、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连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连茬
对应蔬菜水果等人类可以直接食用的作物。国家是有严格要求的。一般在采收两周前是不可以使用有毒农业的。而且要求都要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而敌敌畏是一种国家严令禁止的有机磷高毒农药。是使用要求非常严格。很多地方都不让用了。所以你说的情况是严令禁止的。建议不要食用。或者过一个月后再食用。
如果我要是回答这个问题,敌敌畏是治疗庄家病从害的所以就不可能会伤害西瓜根得!
烟青虫是西瓜开花结果期的重要害虫,其为害是在西瓜开花后,成虫进人瓜田产卵,l~2龄幼虫藏匿花中取食花蕊及嫩叶,3龄后咬食幼果并蛀果,造成烂瓜。可用20%杀灭菊酯、2.5%溴氰菊酯或2%菜虫清微乳剂交替喷雾果。
不会,可以吃的。不过使用时最好多消毒。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