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播种前两周喷洒低毒高效的灭生性除草剂,配合播种时的翻耕,可有效减少杂草。
(2)在苗期中耕人工除草1~2次。
(3)每次刈割后人工清除杂草。
(4)试验材料进入休眠(停止生长)期,要及时清除杂草,避免杂草与试验材料争夺肥料,造成试验材料越夏或越冬困难。
旱稻目前只可以用 苄嘧磺隆或是 二氯喹啉酸,不能用水稻的除草剂。
旱稻除草
稻田除草应以化学除草为主,人工拔草为辅。化除除草以土壤封闭处理为主,茎叶处理为辅。
1、土壤处理: 每1/15公顷用50%杀草丹乳油300~500克,加水60~70千克,播种后均匀喷雾,药效期30天。另外,还可选用丁草胺、除草醚、恶草灵等药剂。
2、 茎叶处理:如果没有喷药进行土壤处理,或土壤处理药效已过,又有大量杂草出土,应及时向杂草茎叶喷雾灭草。可供选用的药剂有:敌稗、敌稗+苯达松、杀草丹+二甲四氮。
陆稻,性耐旱,适于旱地种植的栽培稻,亦称旱稻,泛指能适应生长于无垠旱地、坡地及干旱生态环境下的栽培稻类,是水稻的变异型。
种类不同,时间不同。例如“百草枯”几个小时草就打蔫;“草甘膦”7天后;还有在土壤表面形成药层的封地药“銹去津”“乙草胺”新草芽出土见效。
常见除草剂在土壤中的持效期;
1、高效氟吡甲禾灵:其在土壤的消解半衰期约为20小时,属于在土壤中易于分解农药,所以理论上在禾本科杂草中毒枯萎死亡(≥7天)之后在种植玉米是影响不是很大的,但还是建议以种植阔叶作物最安全。
2、精喹禾灵:在土壤中消解消解半衰期在一天之内,以微生物消解为主,消解速度较快,在pH9的缓冲溶液中消解半衰期为19小时,在芝麻地土壤和芝麻植株中,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35天和1.18天。
3、精吡氟禾草灵:在潮湿的土壤中迅速水解,消解半衰期小于7天,理论上在水溶液光解消解半衰期为6天。
4、 氰氟草酯:在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小于4小时,而且不会对鱼类造成毒害。
5、炔草酸:在pH值为9的时候水解消解半衰期为为2.2小时,pH值为7的时候为64小时,在酸性介质中稳定。
6、精恶唑禾草灵:土壤中消解半衰期为1-10天。
7、乙羧氟草醚:土壤中因微生物作用而迅速分解,消解半衰期约为11小时,但是根据不同类型的土壤消解速度有差异,在相同条件下,消解速度黄壤>黑土>红壤,所以在华北黄壤区域,乙羧氟草醚是可以在使用2天后再种植其他作物的;
8、 氟磺胺草醚:消解半衰期在灌水土壤中为3周,在实验室好气的土壤中为6—12个月,所以在使用过该药剂的地块,除大豆、红小豆和绿豆外,下茬改种植其他作物最少需要间隔12个月以上才对作物相对安全一些。
9、乙氧氟草醚:土壤中消解慢,消解半衰期30天,最终被土壤中微生物分解成二**碳。
10、三氟羧草醚:土壤消解半衰期为30—60天,有光照的条件下110天。
扩展资料除草剂混用的注意事项:
1、在充分了解除草剂特性的基础上,根据除草所要达到的目的,选择适当的除草剂进行混用。
2、一般情况下,混用的除草剂之间应不存在拮抗作用。在个别情况下,可利用拮抗作用来提高对作物的安全性,但应保证除草效果。
3、混用的除草剂之间应在物理、化学上有相容性,既不发生分层、结晶、凝聚和离析等物理现象,有效成分也不应发生化学反应。
4、利用除草剂间的增效作用提高对杂草的活性,同时也会提高对作物的活性。所以,要注意防止对作物产生药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除草剂
水稻秧苗移栽大田后,撒封闭药应在播种后1~3天内使用,宜早不宜迟,确保第一次封闭效果,用药前应浸种催芽,以便芽谷充分吸收安全剂,施药时田面应保持湿润无积水。第二次用68%吡嘧·苯噻酰可湿性粉剂封闭,秧苗应在2.5叶期以上,宜在2.5~3叶期使用,施药时有浅水层,并保水3~5天,确保其药效充分发挥。
1)水稻直播田在播种后每667m2用35%苄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80~100克均匀喷雾第一次封闭,对出苗安全,无不良影响;播种后15天(秧苗2.5~3叶期)左右用68%吡嘧·苯噻酰可湿性粉剂50~60克毒土撒施第二次封闭,对秧苗安全,无药害表现。
2)在水稻直播田两次出草高峰,分别使用35%苄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68%吡嘧·苯噻酰可湿性粉剂药剂两次封闭能有效防除直播田稗草、千金子、鸭舌草、眼子菜、扁杆藨草、异型莎草等单双子叶杂草,在试验剂量下,第二次用药后15天株防效在90%以上,用药后30天株防效在88%以上,鲜重防效在91.8%以上。成本经济。
3)两次封闭药剂使用适期:第一次用35%苄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应在播种后1~3天内使用,宜早不宜迟,确保第一次封闭效果,用药前应浸种催芽,以便芽谷充分吸收安全剂,施药时田面应保持湿润无积水。第二次用68%吡嘧·苯噻酰可湿性粉剂封闭,秧苗应在2.5叶期以上,宜在2.5~3叶期使用,施药时有浅水层,并保水3~5天,确保其药效充分发挥。
4)药剂使用剂量:从试验封闭防除结果及药剂成本来看,水稻直播田第一次封闭亩用35%苄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推荐剂量以100克为宜,第二次封闭亩用68%吡嘧·苯噻酰可湿性粉剂推荐剂量以50克为宜。
要看你的树苗属于那种植物,如果是双子叶植物那绝对不能用,如果不是那可以用。影响是:如果你的树苗是双子叶植物,那结果就是你的树苗无法成活。如果你的树苗不是双子叶植物,那可以除掉/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避免双子叶杂草与树苗争夺营养物质。二甲四氯为苯氧乙酸类选择性内吸传导激素型除草剂,可以破坏双子叶植物的输导组织,使生长发育受到干扰,茎叶扭曲,茎基部膨大变粗或者开裂。挥发性、作用速度比2,4-D低且慢,二甲四氯对禾本科植物的幼苗期很敏感,3-4叶期后抗性逐渐增强,分蘖末期最强,而幼穗分化期敏感性又上升。在气温低于18℃时效果明显变差,对未出土的杂草效果不好。通常用量每亩30~60克(有效成分)。
玉米苗前能用草甘膦,
但草甘膦是一种灭生性除草剂,具有内吸性和触杀性,能杀灭一切绿色植物,所以在使用时需注意只能在玉米没有出苗前使用,以免影响玉米幼苗生长,从而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在使用时还需注意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好口罩、手套等防具,喷打后用肥皂清洗手臂、脸,以及其他和接触过药剂的身体部位。
玉米出苗至拔节,即玉米苗期,该时期如何做好田间管理?
玉米苗期地上部分生长缓慢,根系生长迅速,田管以促进根系生长、培育壮苗为重点,要争取苗全、苗齐、苗壮,才能为玉米高产稳产打下基础。具体管理技术要点如下:
1、出苗后及时人工辅助放苗、查苗、补苗
玉米播种后应及时人工辅助放苗,缺苗较多的地块应及时进行补种,补种要求浸种催芽以促其早出苗。
2、适时间苗、定苗
幼苗3—4叶期进行间苗、定苗,且在晴天进行。一是由于玉米在3叶期前后正值“断奶期”,若间苗过迟,植株间根系交错,会导致水肥竞争压力过大而影响后期生长发育。二是病苗、虫咬苗及发育不良的幼苗在下午较易萎蔫,便于识别淘汰。定苗时要求对苗矮叶密、下粗上细、弯曲、叶色黑绿的丝黑穗浸染苗彻底剔除。
3、及时中耕除草
中耕有利于疏松土壤,便于根系发展,我州苗期中耕一般进行1-2次,中耕时要严格避免压苗,期间虽会切断部分细根,但可促发新根,控制玉米植株地上部分旺长。
4、蹲苗壮苗
蹲苗应从苗期开始到拔节前结束,且要更具土壤墒情酌情蹲苗,以“蹲黑不蹲黄,蹲肥不蹲瘦,蹲干不蹲湿”为原则,建议苗期保持上层土壤疏松干燥。
5、科学防治虫害
玉米苗期主要**害虫有黄地老虎、金针虫、蛴螬、蝼蛄等,倡导的绿色防治办法有:一是在玉米田周围设置1盏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杀;二是玉米田周围用糖浆诱杀,红糖、酒、醋、水按1:2:3:9的比例配置,每亩设3~5个,同时要及时做好虫情监测,酌情进行药剂防治。
从环保上来说,含量越高使用剂量越低,当然越环保。
从效果上来说,不是,有效成分含量越高相对应的助剂就会少,特别是现在高含量只能通过固体剂型和乳油制剂去实现,而固体剂型嘛。。。除了含量高点,方便运输以外,其他指标都是不如液体剂型的,主要还是固体剂型为主的无论是水分散粒剂还是现在有些厂家炒作的干悬浮剂,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可选择的助剂非常少,并且挤压法的水分散粒剂崩解慢,干悬浮剂润湿慢,都是一个样子。
除去乳油以外,现阶段相对来说最好的剂型还是悬浮剂,悬浮剂的特点就是低含量的原药特别难配置,又不含有机溶剂,液体又相对助剂好选择,兼顾了环保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