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香球茎和根发生腐烂是由郁金香基腐病造成的,主要危害 球茎和根。病害多发生在球茎基部。在郁金香花凋谢时,田间即出 现零星病株,叶片发黄、萎蔫,茎叶提早变红枯黄,枝干基部腐 烂,呈现疏松纤维状,根系少,极易拔出。种球流胶,淀粉组织分 解腐烂。收获期新挖的病球,外层鱗片产生豆粒大小无色疱样突 起,疱破后流胶,湿腐,种球发生由外向内的腐烂。高温暴晒后, 病球呈水渍状青灰色湿腐,或以鳞茎盘为初侵染点,发生湿腐,向 周围扩展。腐烂组织有刺鼻的酒糟昧。干燥后,病斑呈现灰白色石 灰质样。种球贮藏期主要表现流胶,后呈现黄褐色干腐。若在温室 内,感病的植株会提早枯萎死亡。
胡桃,俗称核桃,为胡桃科胡桃属(学名Juglans)植物的统称,原产于中亚地带。落叶乔木,高达35m,树皮灰白色,浅纵裂,枝条髓部片状,幼枝先端具细柔毛;2年生枝常无毛。羽状复叶长25—50cm,小叶5—9个,稀有13个,椭圆状卵形至椭圆形,顶生小叶通常较大,长5—15cm,宽3—6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或楔形,有时为心脏形,全缘或有不明显钝齿,表面深绿色,无毛,背面仅脉腋有微毛,小叶柄极短或无。雄柔荑花序长5—l0cm,雄花有雄蕊6-30个,萼3裂;雌花1—3朵聚生,花柱2裂,赤红色。果实球形,直径约5cm,灰绿色。幼时具腺毛,老时无毛,内部坚果球形,黄褐色,表面有不规则槽纹。花期3-4月,果期8—9月。
1)选用无病健康的种子和种苗。
(2)选择排水良好、土壤疏松的地块种植 三七。
(3)实行5年以上轮作,一般三七连作不宜超过3年。
(4)抓好三七园的管理,及时清除病株或病根,病穴用石灰或药剂消毒。冬春防止忽干忽湿,旱季要及时浇水,雨后及时排水,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
(5)发病初期用1:2:250一300倍式波尔多液或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浇灌根部,有一定效果
可以去植物网看看哦,有植物病虫害的防治知识~~帮帮忙咯
症状:该病的田间症状表现常有两种:(1)地上部初期叶色不正,叶片萎蔫,叶片发黄脱落,**部腐烂;(2)**根部局部根系受害,叶片向一边下垂,萎蔫,及时拔除,还可加工利用,否则整个块根腐烂。发病规律:种苗、病根残体、土壤带菌浸染,全年均可发生,3—4月和8—10月为两个发病高峰期。由于该病是土传性病害,致病因素复杂,现查明的病原菌就达4种,其中有细菌和真菌。在4种病原菌中,细菌的致病性最强,从早春幼苗出土至枯萎均能感染发病。
三七根腐病的发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条件,当温度为15—20℃,相对湿度大于95%时,就会引起根腐病大发生或流行,荫棚透光率过大,发病严重。连作地较轮作地和新栽地发病重,且连作地年限越长病情越重。肥料种类、施肥方法以及田间管理措施都直接影响病害的发生和扩展,故单一化学防治措施在生产上往往很难奏效。目前最理想的办法是采取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
防治措施:
1、选择适宜地块。最适宜种植三七的土壤为砂壤土,PH值为6—7(中偏微酸性土壤)。地块要有一定坡度,以利雨季排水;不要选择5年内种过三七的地块种植。
2、选择健康种苗移栽。种苗带菌或起挖后贮藏时间过长,是导致根腐的一大原因,因此,选择健康种苗,适时移栽非常重要。健康种苗的选择还要查看种苗中是否有腐烂病株,种苗地是否有病株残体存在,如有应及时清除,并用1∶300倍的瑞毒霉锰锌+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进行种苗处理30分钟后带药移栽。
3、施用腐熟肥料、适时浇灌。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是造成烂根烂芽的原因之一。因此若是用猪粪、油枯等农家肥,一定要堆沤3个月以上,使之充分腐熟,少施用氮素化肥。
4、加强冬季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并进行消毒处理,可用多菌灵、瑞毒霉锰锌1∶500倍液处理。
5、化学防治。是防治三七根腐病的辅助性措施,可采用杀细菌药剂叶枯净、叶枯宁和杀真菌药剂敌克松、多菌灵等复配使用。据试验:每亩用10%叶枯净(叶枯宁)+70%敌克松各1公斤制成药土撒施,防效达70%以上。三七采用种子繁殖,选三年生植株所结种子,当11~12月大批果实成熟变红时采种。去掉果皮,将成熟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立即进行冬播。如果来不及播种,应将果实摊放在筛内,厚约3厘米,置通风阴凉处可保存7~10天。外运种子,应去掉果皮,清洗干净,拌入2倍湿砂,贮放于木箱中。
播种地和移栽地宜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向阳的缓坡地(坡度5~15度)或生土二荒地。于秋季进行多次翻耕,再经3犁3耙,将土耙细,随即做成高25~35厘米、宽100~120厘米的畦,畦面做成梳背形,两畦间排水沟45~60厘米。播种和定植前每亩施3000~5000千克腐熟有机肥,并加入25~35千克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将肥料撒匀于畦面,再翻入4~6厘米深的土层之中。
南方多采用冬播,点播,行距6厘米,株距5~6厘米,播后覆细肥土,以盖没种子即可。上盖杂草,避免畦土板结。南方冬播约3个月山苗,4个月出齐。北方若行春播,种子须放湿砂贮藏,用萌发的种子播种,播后1个月出苗。
播后一年或二三年移栽定植,南方多在12月份定植,北方多在11月或3月中旬~4月初(土壤化冻后),芽未萌动时定植。挖苗时不要伤根,按大、中、小分级分别栽种。定栽方法:①在整好的畦面上开平底槽,深3厘米,宽以能放入三七根即可,芽苞向坡下,尾朝坡上,行株距17厘米×15厘米。②双棵栽植:在畦面上横开小沟,深2~3厘米,沟距15~20厘米,然后将三七根芽对芽、尾对尾顺沟每隔20厘米放入两棵,畦边的两棵,根向畦内,边栽边盖已准备好的肥料,厚约3厘米,以不露出芽苞为宜。再盖草约3厘米,以不见土为原则。
三七喜阴,人工栽培需搭棚遮荫。整地做畦后,用木棍、竹子、玉米秸、杂草等作材料,搭成1~1.5米高平顶式的荫棚,荫棚的透光度必须根据不同生长期和季节随时加以调节,在播种出苗期和抽薹开花结籽期需较强的光照,特别是苗期透光度不能低于35%。干旱阳光强烈季节应适当加密荫棚,减少透光度。
早春齐苗后,要及时勤除草,雨后及时松土;当三七根茎露出在外时,要及时培土。三七根入土浅,追肥要掌握“量少次多”的原则。以农家肥作追肥,一定要腐熟。秧苗期间多施熏土,展叶后施一次,每亩150~200千克;半月后再施一次,5月后又追施混合有机肥,每亩2500千克,6月后每月迟清粪水2000千克,直到8月。定植后翌年4~5月施一次干肥,6~8月每月施清粪水一次,每亩1500~3000千克。三年以上的大三七,追肥时间和次数要增加,展叶后开始,每月一次清粪水,每亩1500~2000千克,并加施草木灰,于现蕾期和开花期施混合干肥,每亩3000千克,9~10月再施一次盖芽肥,护芽促壮。
在三七整个生长期,必须保持土壤湿润,不能干燥。雨季加强排涝,不要积水。
打花薹是提高三七产量和质量的新措施。从第二年开始,每年在三七抽薹开始开花时及时摘去花薹。留种的除外。
三七多病虫害,应加强防治。立枯病(又名“烂脚瘟”),为害种子、种芽及幼苗。防治方法:①播种前每亩用l千克五氯硝基苯处理土壤;②播种前将种子用1∶1∶100波尔多液浸种10分钟,或用1∶10大蒜汁浸种2小时消毒;③发病初期用五氯硝基苯200倍液浇灌病区。根腐病为害根部,防治方法:①选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雨季及时排水;②移栽时选用健壮无病子条;③及时拔除病株和用石灰消毒病穴;④发病期用多菌灵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浇灌病区。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