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
用不着了,
稗草只有在播种时用除草醚撒在田面上,用杀芽来除掉,巳成秧苗的稗草,一般除草药都不能杀掉了,只有用敌稗才能杀死稗草。
还要再喷一次,小麦赤霉病,扬花期染病,灌浆期见病,一旦发生,很难防治。防治小麦赤霉病,预防为主,要掌握两点,一是时间上,二是药剂。在小麦抽穗后扬花5-10%进行喷药预防,这几年提倡见花就打的防治措施。选用氰烯菌酯、氰烯.己唑醇、 戊唑.多菌灵、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咪鲜.多菌灵、多.铜喷雾防治,间隔5-7天“齐穗期”再防治一次。
大部分除草剂都是建议拔节前使用,但有些除草剂在水稻拔节后至孕穗前 ,实际是在使用,如:氰氟草酯,灭草松等,安全性较高。我曾经做过实验,用五氟磺草胺、恶唑酰草胺,在水稻拔节后使用,稻子也没有问题。【仅供参考,具体参考当地使用技术!!!】
水稻抽穗时期不可以使用的农药:1.三唑酮。水稻抽穗前,常会有稻瘟病、白叶枯病危害,常用三唑酮(粉锈宁)防治,但使用不当,会导致水稻叶片短小、严重时不能抽穗。2.烯唑醇。在水稻抽穗初期,常用烯唑醇之类的农药如12%井·烯唑可湿性粉剂防治稻曲病,药剂超量,容易出现抽穗困难,或者穗子抽出一半就会停止的现象。在水稻破口期或破口抽穗初期使用曲纹星、禾果利等含烯唑醇的农药后,水稻穗颈节间生长受到影响,出现“包颈”现象,不能正常抽穗。3.砷制剂。砷制剂在水稻上不当使用,容易出现不结实或结实率下降现象。4.唑类杀菌剂。水稻抽穗前后慎用咪唑类杀菌剂。用不好,将影响抽穗灌浆。己唑醇与井冈霉素的复配剂如纹肃等,丙环唑、烯唑醇、噻呋酰胺单剂如敌力特、禾果利、满穗等,这些药持效期一般可达15天以上,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好。需要注意的是,戊唑醇、烯唑醇、己唑醇、丙环唑等唑类杀菌剂会抑制水稻体内赤霉素的形成,在水稻上部节间拔长期使用,特别是加量使用时,可能抑制节间拔长,导致抽穗困难,影响水稻灌浆结实。5.草甘膦。水稻孕穗期误喷草甘膦危害大。误将草甘膦施入杂交稻田,可导致成片稻田不能正常抽穗,产量损失80%-100%。幼穗分化部位易产生药害,造成心叶枯死、幼穗畸形等症状。扩展资料:大多数农药按照推荐的剂量、施用方法和时间、使用次数,一般是不会造成残留的。但是,未按规定施药,极易造成农药过量残留。一些在土壤中残留期较长、活性又较高的激素类除草剂,对后茬敏感作物造成的药害,一般持续时间较长,不仅影响苗期生长,也会影响到拔节、抽穗、开花,造成拔节抽穗困难,花、穗及果实畸形。水稻孕穗期、抽穗期田埂边喷施草甘磷等灭生性除草剂,要防止漂移田边稻穗危害。受害稻穗矮缩,颖壳褐色,有的形似鹰嘴状,一般不结实。水稻在抽穗扬花期对药剂比较敏感,尤其在上午9、10点钟开花比较集中的时段,不科学地喷施过量高浓度的高毒杀虫(杀菌)剂会直接致死、致畸,部分花粉或花粉管,造成畸变不实型药害。水稻扬花期产生的药害能致水稻花粉败育,最终导致水稻不结实或结实率下降。参考资料来源:农民日报—水稻抽穗前后慎用几类农药
水稻孕穗期能否用药,取决于:
1、品种,有些农药特别是除草剂慎用,使用不当,极易造成花期发育畸形。
2、剂量,浓度超过适宜水平,易照成药害。
3、效果,有些农药使用最佳的时期在分蘖后期,至始穗期效果不明显。
总而言之,孕穗期是水稻一生中对不良外界环境或因素最敏感的时期,使用农药必须慎重。
掌握好使用时间,浓度,不能使用的品种坚决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