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phrina deformans(Berk.)Tul.
症状
桃缩叶病主要为害叶,间或为害嫩梢和幼果。春季嫩叶刚从芽鳞抽出即显现症状,叶卷曲变形,带红色。随叶片逐渐展开,症状愈益明显。病叶局部肿大肥厚,皱缩扭曲,起初呈灰绿色,后变红色或紫红色,发病严重时树叶大部变形,枝梢枯死。春末夏初,叶面生出一层灰白色粉状物,即病菌的子囊孢子和芽生孢子。病叶渐变褐至深褐色,干枯脱落。落叶后,腋芽常萌发抽生新叶,新叶不再受害。
嫩梢染病呈灰绿至黄绿色,节间较短,略显肿粗。病枝上簇生卷缩的病叶,受害严重时全枝枯死。幼果发病果面出现黄或红色病斑,微隆起,随着果实长大,病斑变褐色,龟裂,病果常早期脱落。
病原菌(图1-44)
图1-44 桃缩叶病病菌子囊层
桃缩叶病菌:Taphrina deformans(Berk.)Tul.子囊**无包被,排列成层,生于叶片角质层下。子囊圆筒形,上宽下窄,顶端扁平,无色,16.2—40.5×5.4—8.1μm,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下部有脚胞,圆筒形,无色,7—10.8×2.7—5.4μm。子囊孢子无色,单胞,椭圆形或圆形,1.9—5.4μm。子囊孢子能在子囊内或子囊外以芽生方式产生芽生孢子。芽生孢子有薄壁和厚壁两种,前者能直接芽生,后者具休眠性,能抵抗不良环境条件。病菌芽殖最适温度20℃,最低10℃,最高26—30℃。侵染最适温度10—16℃。厚壁芽生孢子耐寒,在果园中可存活1年以上。
发生规律
病菌以子囊孢子和芽生孢子在树皮和新芽鳞片上越夏,在地面也可生存。当温度适宜时继续芽殖。芽生孢子在树皮和鳞片上或潜藏在鳞片缝内越冬,到翌年桃树绽芽时,萌发产生芽管,直接侵入叶片或经气孔侵入嫩叶,进行初侵染。在展叶前由叶背侵入,展叶后也可从叶面侵入。在适宜条件下偶尔发生再侵染,但为害不明显。侵入后,菌丝在表皮细胞下及栅栏组织的细胞间隙蔓延,**中层细胞大量分裂,细胞壁加厚,致使病叶肥厚皱缩变色。
此病在早春展叶后开始发生,4—5月继续发展,6月以后渐趋停息。低温高湿有利于此病发生。桃芽膨大及展叶期如连续降雨,湿度较高,气温在10—16℃上下,发病往往较重。温度升至21℃以上,发病减轻。春季低温多雨的地区或年份发病较重,早春温暖干旱则发病较轻。
一般早熟品种发病较重,晚熟品种较轻。桃缩叶病除侵害桃树外,还侵害油桃、扁桃、蟠桃。
防治方法
1.喷药铲除越冬病菌
春季桃芽膨大而尚未绽芽时周密喷洒波美5度石硫合剂或1∶1∶100式波尔多液,铲除越冬孢子,消灭初侵染源,如喷药及时周到,可完全防止此病发生。
2.摘除病叶
发现病叶,在形成子囊层前摘除烧毁。
桃树缩叶病。防治方法,休眠季节喷雾波美3-5度石硫合剂。铲除越冬病源菌,春季桃芽开始膨大时,是防治缩叶病的关键时期,喷洒药剂有波美3-5度石硫合剂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50%多菌灵胶悬剂1000倍液。在桃树生长季节3~6月份,即展叶后至高温干旱天气到来之前,可选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交叉使用。注意:要在早期缩叶病病斑直经0.2厘米左右,喷施杀菌剂,病斑受到明显控制。
主要侵害桃树幼嫩部分,以侵害叶片为主,严重时也可侵害花、嫩梢和幼果。春季嫩梢刚从芽鳞抽出时就显现卷曲状,颜色发红,随叶片逐渐开展,卷曲皱缩程度也随之加剧,叶片增厚变脆,严重时全株叶片变形、枝梢枯死。枝梢受害后呈灰绿色或黄色,枝条节间变短且略为粗肿,严重时整枝枯死。花与果实受害后多半脱落,花瓣肥大变长,病果畸形,果面常龟裂。
桃缩叶病危害状
桃缩叶病的防治应清除越冬菌源为主,加强桃园栽培管理,促进树势健壮生长,辅以药剂防治的综合措施。
(1)农业防治:在病叶未形成白粉状物之前,可及时摘除病叶,集中烧毁,可减少越冬菌源。发病较重的桃树,由于叶片大量焦枯和脱落,应及时增施肥料,合理灌水,加强培育管理,促使树势恢复,以免影响当年和第二年的产量。
(2)药剂防治:桃缩叶病菌自当年夏季到第二年早春桃树萌芽展叶前营芽殖生活,不侵入寄主,所以,药剂防治桃缩叶病具有明显的效果,但是要掌握好用药时间,过早过晚效果都不好。桃树落叶后喷1次石硫合剂,或早春桃芽膨大花瓣露红而未展开之前喷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效果良好,但切忌在生长期使用。从谢花开始,可选用代森锰锌,或甲基硫菌灵,或多菌灵进行防治。也可用噻菌铜在桃树新梢10厘米左右时喷雾,但温度高于25℃时停止使用。
(3)生物防治:在发病初期,用井冈霉素喷雾。
桃树缩叶病是真菌性病害,用2000倍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或2000倍12.5%腈菌唑乳油,或1500倍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或600倍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600倍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
桃缩叶病菌以子囊孢子或芽孢子在桃芽鳞片上或潜入鳞片缝内越冬。次年春季桃树萌芽时,越冬孢子也萌发长出芽管侵染嫩芽幼叶引起发病。初侵染发病后产生新的子囊孢子和芽孢子,通过风雨传播到桃芽鳞片上并潜伏在内进行越冬,当年一般不发生再侵染。 桃缩叶病的发生与春季桃树萌芽展叶期的天气有密切关系:低温、多雨潮湿的天气延续时间长,不但有利于越冬孢子的萌发,而且还延长了桃树萌芽展叶的时间,即延长了侵染时期,因而发病就重,若早春温暖干旱,发病就轻。一般早熟品种较中、迟熟品种发病重。
最佳时期是花芽露红而又未展开之前喷药防治,由于该病只侵染幼嫩叶片,而对老叶无能为力,所以,防治只需集中在生长初期进行。具体办法是喷施一次3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1:100波尔多液或30%绿得保胶悬剂200~300倍。喷药质量如能掌握好,发芽后一般不需要再喷药。但是,如果遇到冷凉多雨天气,有利于病菌浸染,需要喷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1~2次。以上摘自《桃树病虫害防治》一书。本人在此时期用此办法防治多年效果不错。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