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流胶病害可分为三类(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生理性病害及操作不当等引起的)1.细菌性病害:瓜条上出现菌脓,白色朵状,不流淌,不凝固,易造成瓜条腐烂发臭等,防治方法叶面喷施可杀得三千1500倍,瑞德丰的中生菌素1000倍,龙克菌(噻菌铜)1000倍等交替喷雾防治,5-7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2:真菌性病害(1)灰霉,菌核,花下部即瓜条顶端除白色,后生白霉,严重鼠粪状菌核,导致瓜条腐烂,选用健达(唑醚.氟酰胺)1500或腐霉利1000倍喷雾防治,7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2)黑星病:胶为红褐色,病斑黑褐色,叶片星星状小斑点,易破裂,防治方法,用世高(苯醚甲环唑)1000倍,健达(唑醚.氟酰胺)1500倍喷雾防治,7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3)炭疽,蔓枯:胶为红褐色,病斑凹陷,圆形或椭圆形,叶片上的病斑比黑星大,蔓枯在叶片上多从叶缘呈V形扩展腐烂,防治方法,同黑星病同样防治。(4)靶斑,褐斑,在瓜条上出现高梁粒大小的胶状物,有时流胶遍布整个瓜条,防治方法,选用健达(唑醚.氟酰胺)1500倍或拿敌稳(肟菌.戊唑醇)3000倍加龙克菌(噻菌铜)1000倍喷雾防治,5-7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四:生理性病害:一般瓜条上出现小裂纹而出现流胶,一般为白色,发病原因,浇水忽干,忽湿,通风不良,激素使用不当等,防治方法,喷云苔素加氨基酸叶面肥缓解。
黄瓜流胶病可使茎蔓上方逐渐萎蔫直至死亡,瓜条流胶后,其商品性差,甚至出现畸形或软腐而无食用价值。轻者减产20%--30%,重者绝产,严重影响瓜农的经济效益。
一、细菌性病害:
黄瓜的细菌性溃疡病、缘枯病是经常造成瓜条流胶脓的主要细菌病害。不易凝固,颜色一般为白色,扩大后成鼻涕状凝胶,病斑叶脉发黑,严重时造成瓜条腐烂,变臭。防治:叶面喷雾细菌药剂,可以选择喹啉酮、中生菌素、塞霉铜 等药剂,同时防止植株出现伤口,否则很容易感染细菌病害;降低棚室空气湿度。
二、真菌性病害:
蔓枯病一般是褐色的斑点,叶片边缘V字型病斑,叶片内部圆形病斑,茎蔓和瓜条上出现乳白色或琥珀色流胶。
防治:10%苯醚甲环唑或75%百菌清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防治。推荐药剂:枯黄120 800倍液喷施
黑星病,发生较少,并且黑星病发生时,在瓜条上出现暗绿色的凹陷斑,病部呈疮痂状;后期有褐色胶状物流出。
黑星病的防治:腈菌唑+百菌清+芸薹素共同叶面喷雾。
疫病流胶一般发生在茎蔓上,严重时危害瓜条。茎受害病部呈水浸状,暗绿色腐烂、并明显缢缩,产生流胶。瓜条受害出现水渍状暗绿色近圆形凹陷病斑,棚室内湿度大时病害发展较快,病部后期分泌乳白色流胶,渐变琥珀色,进而软化、软腐,有时表面长出白色霉,散发恶臭味。防治:轮作,覆地膜,药剂杀毒矾、甲霜灵、增效瑞毒霉灌根。
菌核病的流胶发生部位在花下部,即瓜条顶端,初期有白色或褐色胶状物,后期出现白色的棉毛。叶面喷雾嘧霉胺、腐霉利、多菌灵、乙霉威等药剂
三、生理病害
生理病害造成的瓜条流胶一般都是在瓜条的表面出现细小裂纹,然后出现流胶,一般为白色,实际上是瓜条内部的液体流出呈现胶状物。有时这些细小裂纹不易被发现。水果小黄瓜特别严重。
主要原因有:
1、浇水忽干忽湿。瓜条接近采摘期,瓜皮生长速度慢,在长期干旱情况下浇水,会造成瓜条表皮出现裂纹而流胶。
2、通风不良。通风突然,或者棚室出现过堂风,会造成瓜条表皮皴皮而流胶。
3、激素使用不当。例如长期使用含有吡效隆的成分的生长调节剂,在短时间内促进瓜条快速生长,导致表皮出现裂纹而流胶。
防治方法:同时控制植株长势,避免徒长,浇水时浇小水;喷施含硼含钙的叶面肥;铺设草苫子控制温度。在区分不清的情况下,大家也可以采用以下配方:细菌性药+ 硼钙叶面肥+ 苯醚甲环唑
四
黄瓜疫病:一般在多雨,高湿的条件下容易发生。棚内湿度大,或者棚膜凝水结露的情况下容易发病。控制湿度能有效地降低病害的发生。
防治药剂:霜霉威盐酸盐,霜脲氰.锰锌,烯酰吗啉,氟吡菌酰胺.霜霉威,甲霜灵,锰锌.氟吗啉,凯特(烯酰.吡唑酯)或德劲(烯酰.唑嘧菌胺)等。配合磷酸二氢钾喷雾防治。
黄瓜流胶病可使茎蔓上方逐渐萎蔫直至死亡,瓜条流胶后,其商品性差,甚至出现畸形或软腐而无食用价值。轻者减产20%--30%,重者绝产,严重影响瓜农的经济效益。
一、细菌性病害:
黄瓜的细菌性溃疡病、缘枯病是经常造成瓜条流胶脓的主要细菌病害。不易凝固,颜色一般为白色,扩大后成鼻涕状凝胶,病斑叶脉发黑,严重时造成瓜条腐烂,变臭。防治:叶面喷雾细菌药剂,可以选择喹啉酮、中生菌素、塞霉铜 等药剂,同时防止植株出现伤口,否则很容易感染细菌病害;降低棚室空气湿度。
二、真菌性病害:
蔓枯病一般是褐色的斑点,叶片边缘V字型病斑,叶片内部圆形病斑,茎蔓和瓜条上出现乳白色或琥珀色流胶。
防治:10%苯醚甲环唑或75%百菌清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防治。推荐药剂:枯黄120 800倍液喷施
黑星病,发生较少,并且黑星病发生时,在瓜条上出现暗绿色的凹陷斑,病部呈疮痂状;后期有褐色胶状物流出。
黑星病的防治:腈菌唑+百菌清+芸薹素共同叶面喷雾。
疫病流胶一般发生在茎蔓上,严重时危害瓜条。茎受害病部呈水浸状,暗绿色腐烂、并明显缢缩,产生流胶。瓜条受害出现水渍状暗绿色近圆形凹陷病斑,棚室内湿度大时病害发展较快,病部后期分泌乳白色流胶,渐变琥珀色,进而软化、软腐,有时表面长出白色霉,散发恶臭味。防治:轮作,覆地膜,药剂杀毒矾、甲霜灵、增效瑞毒霉灌根。
菌核病的流胶发生部位在花下部,即瓜条顶端,初期有白色或褐色胶状物,后期出现白色的棉毛。叶面喷雾嘧霉胺、腐霉利、多菌灵、乙霉威等药剂
三、生理病害
生理病害造成的瓜条流胶一般都是在瓜条的表面出现细小裂纹,然后出现流胶,一般为白色,实际上是瓜条内部的液体流出呈现胶状物。有时这些细小裂纹不易被发现。水果小黄瓜特别严重。
主要原因有:
1、浇水忽干忽湿。瓜条接近采摘期,瓜皮生长速度慢,在长期干旱情况下浇水,会造成瓜条表皮出现裂纹而流胶。
2、通风不良。通风突然,或者棚室出现过堂风,会造成瓜条表皮皴皮而流胶。
3、激素使用不当。例如长期使用含有吡效隆的成分的生长调节剂,在短时间内促进瓜条快速生长,导致表皮出现裂纹而流胶。
防治方法:同时控制植株长势,避免徒长,浇水时浇小水;喷施含硼含钙的叶面肥;铺设草苫子控制温度。在区分不清的情况下,大家也可以采用以下配方:细菌性药+ 硼钙叶面肥+ 苯醚甲环唑
四
流胶病:1,细菌性溃疡病.缘枯病是造成瓜条流胶的主要病害。(可选用:喹啉酮,中生菌素,塞霉铜等叶片正反面喷雾。)
2,真菌性蔓枯病也致使茎蔓和瓜条流胶。(可选用:苯醚甲环唑,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叶片正反面喷雾。严重时用上述任一种药剂的500倍液涂抹患处。视病情安排用药次数。)
3黑星病致使瓜条流胶,(发现病株后及时深埋或烧毁,同时用:腈菌唑十百菌清十碧护1克。叶片正反面均匀喷雾防治。)
4疫病致使茎蔓流胶,(可用:杀毒矾,甲霜灵,瑞毒霉,甲霜灵.锰锌。等兑水灌根。)
5菌核病致使瓜条流胶,(可选用,嘧霉胺,腐霉利,乙霉威等叶片正反面均匀喷雾防治。)
黄瓜瓜条流白胶主要是由蔓枯病及细菌性病害引起。
黄瓜蔓枯病多发生在瓜顶花后部位,发病初期在瓜顶部溢出白色胶状物,表现为瓜头干缩发白,并附着小黑点,同时植株叶片上有“V”字形病斑,干燥时容易破裂,并且茎蔓上出现裂口。细菌性病害导致的黄瓜流胶主要发生在瓜棱部,病斑水渍状,湿度大时有菌脓。
防治蔓枯病,可以用25%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细菌性病害,可以选用铜制剂或农用硫酸链霉素等药防治。两种病害混发时,用25%咪鲜胺乳油(1500倍液)加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
是在黄瓜什么位置产生的流胶病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