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霜霉病。用600倍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或500倍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或700倍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600倍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或600倍50%乙膦铝锰锌可湿性粉剂等进行防治。
霜霉病一般是真菌引起的,要用杀菌剂,比较好的杀菌剂有恶霉灵,氯溴异氰尿酸,烯酰吗啉,代森锰锌等,目前市面上的特效药要属 烯酰.霜脲氰了,是烯酰吗啉与霜脲氰的复配,对霜霉有特效,目前来讲,低含量的生产厂家较多,高含量的现在全国就两家厂有资格,一个是陕西的,另一个我就不清楚了
黄瓜霜霉病。用600倍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或500倍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或700倍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600倍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或600倍50%乙膦铝锰锌可湿性粉剂等进行防治。
叶片上的病斑背面会大片出现紫色霉层,最后这些霉层斑病连成一片直至叶子枯死。霜霉病的病菌是由低温阴天和空气中温度高,加上昼夜温差大,露地栽病菌遇到风雨传播所造成的丝瓜霜霉病丝瓜这种蔬菜,它的茎蔓生长非常强盛,根深叶茂滴,可盘缘生长10多米,抗病力特强,一般情况下很少得病,但架不住自然环境的影响,架不住你管理的不当,它就会得病了。
丝瓜霜霉病的发病特点,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低温阴雨,空气湿度高,昼夜温差大,棚内大水漫灌时,均有利于发病。大田栽培病菌借风雨传播。病菌孢子囊主要是借季风,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选用抗病品种,保证株间通风透光通气。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农业防治要适当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病害初见时应及时摘除病叶,以减少病菌扩展。药剂防治可选500倍甲霜灵早期灌根
一是温度病菌在5~30度都可发生,最适合温度在15~22度。二是湿度,病菌的菌丝体能够吸收更多的水分才能萌发。三是病菌是依靠寄生植物才能存话。因此,丝瓜霜霉病它需要有温度、湿气、寄生植物的条件下容易发病,丝瓜霜霉病主要症状是常见于为丝瓜叶片上,刚开始叶片上会出现不规则的黄色病斑,然后慢慢扩散为鲜黄色最后变为多角形褐病斑,如果遇到夏季潮湿气候时
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片正面出现不规则的褐黄色斑,逐渐扩展成多角形黄褐色病斑,湿度大时,病斑背面长白灰黑色霉层,后期斑连片整叶枯死。病斑累累,瓜叶干枯,植株早衰,瓜条弯曲、瘦小、花化
看说明酸性和碱性的农药不能混合
(1)黄瓜霜霉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水浸状黄色小斑点,高温、高湿条件下病斑迅速扩展,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至深褐色。潮湿时病斑背面长出灰黑色霉层,病情由植株下部逐渐向上蔓延,茎、卷须、花梗等均能发病。严重时,病斑连成片,全叶黄褐色干枯卷缩,直至死亡。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健壮植株,采用地膜覆盖,合理浇水,加强放风管理,控制田间温、湿度,特别要防止叶片结露或产生水滴。设施栽培可采用高温闷棚法控制发病,具体做法是:在霜霉病发生初期,于晴天中午密闭大棚,使棚内温度上升至45℃,维持恒温2小时,隔7~10天再处理1次,闷棚前须浇透水,闷棚后须大放风。
发病初期,选用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20~25克/亩,或52.2%霜脲氰·恶唑菌铜可湿性粉剂60克/亩,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50克/亩,或25%嘧菌酯悬浮剂30~50克/亩,对水喷雾。间隔6~7天,视病情防治2~3次。设施内可用百菌清粉尘剂喷粉或烟雾剂熏治。注意在采收前10~15天不要用药。
(2)黄瓜白粉病发病初期叶面产生圆形白粉斑,后逐渐扩大到叶片正、背面和茎蔓上,病斑连成片,整叶布满白色粉状物,严重时叶片变黄干枯,有时病斑上产生小黑点。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设施内加强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发病初期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20~40毫升/亩,或25%嘧菌酯悬浮剂30~50克/亩,对水喷雾。间隔7~10天,视病情防治2~3次。注意在采收前10~15天不要用药。
(3)黄瓜灰霉病病菌多从开败的花侵入使花腐烂,并长出淡灰褐色的霉层,进而向瓜条侵入。花和幼瓜的蒂部初为水浸状,逐渐软化,表面密生灰绿色霉,致果实萎缩、腐烂,有时长出黑色菌核。叶片被害一般由落在叶面的病花引起,并形成大型的枯斑,近圆形至不整齐形,表面着生少量灰霉。烂瓜和烂花附着在茎上时,能引起茎部腐烂。
防治方法:加强通风散湿;清除病株残体,及时摘除病果、病叶及病花;发病初期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50克/亩,或40%略霉胺可湿性粉剂57克/亩,对水喷雾。间隔6~7天,视病情防治2~3次。注意在采收前10~15天不要用药。
(4)细菌性角斑病初为水渍状浅绿色斑点,渐变淡褐色,背面因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后期病斑中部干枯脆裂,形成穿孔。潮湿时病斑上溢出白色或乳白色菌脓,不同于霜霉病。果实和茎上染病,初期也呈水浸状,严重时溃疡或裂口,溢出菌液,病斑干枯后呈乳白色,中部多生裂纹。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播种前种子用1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500倍液浸种2小时;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设施栽培时采取地膜覆盖、膜下浇水、小水勤浇等灌溉措施,并进行合理放风,降低棚内湿度;发病初期用20%噻菌铜悬浮剂100克/亩,或77%氢**铜可湿性粉剂200克/亩,对水喷雾。间隔6~7天,视病情防治2~3次。注意在采收前10~15天不要用药。
农户在种植西葫芦时常常会遇到一些病害,这些病害给种植户带来了严重损失。
1、烟粉虱
烟粉虱是一种比较恶心的虫害,蔓延性较强,显著的特征是身上有一层白色粉末状的物质。其多发生于西葫芦枝叶的背面,尤其是新生的嫩叶更是容易受害。发病时会发现叶子的上面有密集的淡绿色颗粒物质,严重影响西葫芦的生长。发病后最好剔除发病的叶子,然后喷洒扑虱灵进行防治,着重喷洒叶片的背部。
2、茎腐病
茎腐病是很多蔬菜都会发生的病害,西葫芦也不例外,其会导致植株的直接死亡。发病时根茎部位会慢慢的腐烂,十分容易发现,多由于根茎出现了伤口,被水长期浸泡引起,所以排水工作一定要做好。发病时可以用药剂治疗,可以用根腐灵进行防治,尤其是采瓜或者除草后均可以使用,已达到最佳的效果。
3、裂瓜
裂瓜是一种种植操作不当引起的病害,发病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幼瓜上面有伤口在后期膨胀时伤口扩大引起,还有一种就是果实水分或者营养不足引起的开裂,防治时要针对性进行。前者在结瓜后的田间管理要避免伤害到幼瓜,且幼瓜附近的一些尖锐物体要进行及时清除即可。后者要注意浇水次数,避免西葫芦长期沉浸在比较湿润的环境里面,多补充硼元素,强化西葫芦的承受能力。
4、果腐病
西葫芦的果腐病多由于生长环境**了病菌,导致病菌扩散引起。发病时多集中在茎蒂位置,病菌从此进入果实,最后扩散,导致瓜果软腐,最后完全腐烂。首先要避免西葫芦生长在湿热的环境,这是最容易诱发病菌的环境,发现病瓜后视情况处理,严重的直接摘除,然后浇灌恶霜灵·代森锰锌之类的药剂,从根部滴灌,发病初期也可以用类似的药剂。一周一次,浇灌2-3次即可。
倍数=药液亩用量/农药亩用量。
所以,必须先知道每亩要喷多少药水。通常大田作物常规喷雾的用水量是50kg,其他喷雾方式或者作物类型的药水量就不好说了。比如超低容量喷雾,用药水的量就很少,这时倍数就很低。
以水稻为例,假设某农药在水稻田的亩用量为50毫升,那么常规喷雾时它的倍数就是:50kg/50g=1000倍液。
扩展资料:
一亩地的用量通常在2-3壶水,100克/亩的意思就是一亩地的用水2-3壶,用100克药平均使用,也就是30-50克的药,用小量杯取好药,直接兑水使用就可以了,对于亩用量来说,通常没有稀释倍数的说法,真正稀释倍数的说法如图中的果树500-1000倍。
果树,用量500-1000倍,使用方法喷雾,这里的意思就是一克药需要稀释500-1000倍,以常用的15公斤水(15000克)来算,那每壶水的用药量就等于15公斤水除以稀释的500-1000倍,也就是15-30克的可湿性粉剂。
而对于拌种使用到的农药,多以比例的形式来表达用量,如1:100的药种比,很容易理解就是1克药拌种100克的棉花。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参考资料来源:现代农业科技
——农药的亩用量怎么转换为稀释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