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哥原创农技普及视频
不同的作物,细菌性病害名不同。比如: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豇豆细菌性疫病,黄瓜角斑病,辣椒软腐病,叶菜类软腐病,番茄青枯病,辣椒细菌性叶斑病等等,这些都是细菌性病害。最好是可以提供一下是什么作物,这样可以缩小范围。
防治细菌性病害,可以用细菌性杀菌剂防治,如噻菌铜,噻森铜,琥胶肥酸铜,喹啉铜,农用链霉素,中生菌素等药
依据侵染性病害的特点和侵染性试验的结果,尽量排除侵染性病害的可能。如果是生理性病害,其发病时间具有一致性,相对整齐,其病状表现和病情发展很快趋于稳定,其病斑数量、形状、颜色等均无大的演变和发展,具有突发性和爆发性;而在病情的空间分布上常是全田或全片普遍发生,表现出没有病理程序、没有发病中心、没有明显的健株病株交错相嵌现象、没有分布型和没有病征,这些都是诊断生理性病害的主要依据。生理性病害特征为病部无病征,发生发展呈现突发性、田间分布具有普遍性、病状表现散发性。
对于发病植株,首先可以通过检查有无病征来初步确定是否非侵染性病害。但在诊断实践中,需注意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将病组织上非致病性的腐生生物误认为病原物。二是有些侵染性病害在发病初期病征不明显或无病征(如病毒、植原体引起的病害),即使是真菌、细菌、线虫引起的病害,当病原物产生量极少时,或者病原物存在的部位不是症状表现的部位,显微镜检查时未见到病原物而容易误认为是生理病害。这就需要在分析植株田间症状特点、病害分布和发生动态的基础上,结合组织解剖、免疫检测或电镜观察等其他方法进一步诊断。而对于新病害或难于区分的病害时,则应采用柯赫法则证明此病害是否侵染性病害。
由病毒、植原体等引起的病害。由于此类病害无病征,则可以根据田间症状特点,病害分布等方面加以识别诊断。如通过有中心病株或发病中心、症状分布不均匀(一般幼嫩组织症状重,成熟组织症状轻甚至无症)、症状往往是复合的(通常表现为变色伴有不同程度的畸形)等特点与非侵染性病害相区别。
对大气污染造成的非侵染性病害,可利用指示植物进行生物测定,为病害的诊断提供依据。其主要是通过观测指示植物在污染的大气环境下产生的独特受害症状或植物体内污染物的含量的显著改变,来了解污染危害程度。目前,紫花苜蓿、荞麦、芝麻、胡萝卜和菠菜多被用于二**硫监测,唐菖蒲和郁金香被用于氟化氢,臭氧的指示植物多选用烟草。另外,树木、苔藓和地衣也可以作为指示植物。
1.与病原物数量的关系
植物病原真菌、细菌以及病毒与寄主植物接触后建立起营养与寄生关系时,需要有一定数量的接种体。尽管真菌一个孢子就能实现对寄主植物的侵染,但往往是病原物接种体密度越大越有利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侵染,种传病害也是如此。早期的研究业已证实,小麦腥黑穗病田间发病率与种子上携带病菌冬孢子量呈正相关。所携带孢子量愈多,腥黑穗病愈重。
在自然条件下,寄主植物种子感病的几率不等,年度间和品种间种子带菌量会有很大差异,因而种传病害发生程度也会随着寄主植物种子带菌量不同而有所变化。同时,也应当指出,种子带菌量与田间寄主植物发病率不完全呈比例。因为寄主受害程度并不完全决定于种子带菌量这一个因素,还与品种的抗性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有关。
2.与病原物生活力的关系
种传植物病害田间发病程度与种子带菌量有关。但种子携带的病菌不一定全部具有生命力。因而病害的发生又涉及种子上病原物的生活力,或者说是病原物的寿命。植物病原物生活力长短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病原生物属性、在种子上的存活的方式、环境条件及环境中的拮抗微生物等。种子内外病原物群体中有的有生命力,有的无生命力。有生命力的植物病害病原物对植物才有寄生致病力。因而在研究和选择种传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时,或者研究利用种子上病原物数量预测种传病害发生程度时,事先应作种子上病原物生物活力测定,从种子上病原物总量中减去无生命力的病原物才是真正的植物病害病原物数量。
3.与种子感病程度的关系
种子感病程度对种传病害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是种子感病重,相应地种子带菌量也多,致病效应大;二是种子感病重,种子生活力减弱,发牙力降低,幼苗生活力弱,抗性下降,易遭病原生物侵染而生病,不仅感病率高,而且病害也重。
一、优先选择优质品种
玉米在生长后期容易出现病虫害等问题,种植人员必须选择抗病毒、抗病虫害的玉米品种。目前玉米病虫害大致可分为半呼吸、半呼吸、锈病、黑穗病等。选种时,应以抗体强的品种为基础,例如沃玉 3号等。
二、物理防治
使用物理防治技术可减少玉米中残留的有毒物质对人和动物的危害,保持土壤肥力。主要方法有:①利用强紫外线杀菌。但是,这种方法仅限于大型农场,技术成本高。灯光诱捕杀虫。一些玉米害虫喜光,种植人员可以利用灯光诱捕害虫。
三、化学预防
种植人员使用化学农药来消除玉米中的植物病虫害,实现快速杀虫,防止植物病虫害的侵袭。但是种植人员难以科学掌握化学农药的施用量,容易发生烧苗或烧穗的现象。例如种植人员可使用敌敌畏灭虫,将敌敌畏按相对比例稀释 50%,喷洒玉米穗,可以有效杀虫。或者使用喷药机将消毒剂均匀喷洒在玉米和害虫表面。
四、周期管理
为了防止玉米病虫害滋生,种植人员可以提前采取以下措施:(1)在玉米种植前应合理施加基肥,提高土壤育肥能力,为玉米后续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基础。但种植人员要时刻注意玉米生长周期和规律,按时施肥。例如种植人员可以通过施用氮肥有效拉伸玉米穗。(2)合理浇水。玉米是一种需水量较大的作物,种植户需时刻关注玉米缺水问题,对玉米进行合理灌溉。根据玉米生长情况和当地气候变化及时调整玉米灌溉量,从而保证玉米的基本需水量。否则,在玉米生长后期会延迟授粉,直接降低玉米产量。(3)观察玉米病虫害情况,提前预防病虫害。种植人员必须详细记录玉米的每日生长情况。在玉米的每个生长环节做好预防工作,不断积累玉米病虫害防治经验,推断出具体的发病时间和主要症状,以达到预防的目的。
马老师好,像是玉米顶腐病,是吗。
可以喷施多菌灵,百菌清进行防治。
请参考,欢迎评价!
谢谢
建议发病严重植株拔除销毁,病穴及周围撒石灰消毒,并选用链霉素、叶枯宁、叶枯唑、氯溴异氰尿酸、新植霉素、中生菌素、噻森铜或噻菌铜、壬菌铜等不同药剂轮换交替使用防治2~3次,7天一次,茎基部要重点喷施
防治措施
1.合理轮作:重病地块与大豆、红薯、花生等作物轮作,减少重茬。
2.选用抗病品种:种植抗病品种,是一项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如北京德农郑单958、农大108等。
3.及时消除病残体,并集中烧毁。收获后深翻土壤,也可减少和控制侵染源。
4.玉米生长后期结合中耕、培土,增强根系吸收能力和通透性,及时排出田间积水。
5.种子处理:种衣剂包衣,因为种衣剂中含有杀菌成分及微量元素,一般用量为种子量的1/40~1/50。
6.增施肥料:每亩施用优质农家肥,翠姆氮肥,硫酸钾,加强营养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
7.用25%叶枯灵加25%瑞毒霉粉剂600倍液,或用58%瑞毒锰锌粉剂600倍液喇叭口期喷雾预防。发现零星病株可用甲霜灵400倍液或多菌灵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500毫升。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表现为茎基部腐烂并散发出难闻的恶臭气味,主要是水分多湿度大所造成的,利用铜制剂如噻森铜、噻菌铜、春雷王铜、氢**铜、氧氯化铜、喹啉铜、壬菌铜等进行防治,效果很好,能迅速控制发病,并使其恢复正常生长。
玉米青枯病和玉米细菌性茎腐病是一种病害,属于细菌性病害,发现拔掉带出来深埋处理, 可以用链霉素,叶枯唑,辛菌胺,中生菌素,噻菌铜,噻森铜,喹啉铜,氯溴异氰尿酸, 多粘类芽孢杆菌等加磷酸二氢钾喷雾,间隔5天在连续喷施2到3次。
症状:真菌性病害 无论发生在何部位,在潮湿的环境下,都会产生菌丝和孢子。
细菌性病害 坏死与腐烂,焉蔫与畸形,细菌性病害没有菌丝和孢子,并不能表面没有霉状物,病斑表面光滑。
真菌病害和细菌病害所用的是不同的,具体用法都会有说明的,但主要的是先判断植物患何种病,然后才能对症下。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