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有效抑制病原真菌菌丝体的正常生长或直接杀灭病菌,能控制治疗丝核菌、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纲、白粉菌科 ,锈菌目、卵菌纲等真菌引起等大多数病害,如炭疽病,蔓枯病,枯萎病,纹枯病,白腐病、锈病、黑星病、旱疫病、斑点落叶病、疮痂病等。特别是西瓜炭疽病,蔓枯病有特效。另外叶面处理或种子处理可提高作物的产量和保证品质。用法用量:叶面喷施稀释1000—1200倍液
小麦进入灌浆期后,如果遇雨,经常会因为雨水过多,田间湿度过大或出现积水而引起植株根系发褐发黑,甚至烂根现象,使小麦出现脱肥早衰,叶片发黄及倒伏现象,严重时甚至直接枯死,尤其遇到雨后出现高温或干热风不良灾害天气影响时,
还会使小麦普遍出现高温逼熟现象,麦熟一晌的也正是对其的真实写照,严重影响小麦产量质量。因此小麦进入灌浆期后,要重点以下方面管理,能避免减产,提高产量。
1追施粒肥,养根保叶。可以在小麦扬花至灌浆期间叶面喷施吡唑醚菌酯或苯甲嘧菌酯药剂加美州星或海藻酸叶面肥加碧护加尿素水溶液加磷酸二氢溶液,或直接喷施芸乐收加尿素水溶液或磷酸二氢钾水溶液,不仅能促进开花受精,增加粒数,而且能增强植株抗逆性,防病并有明显免疫保健作用,延长了功能叶功能作用,促使粒重增加提高产量。
2注意降湿。小麦后期既不耐湿,也不耐旱,对小麦后期多雨地区要做好排水工作,避免雨后田间积水,同时能雨后最大程度降低田间湿度,使根系保持生长适宜湿度,以提高根系活力,增强抗逆性,提高产量。而对于后期干旱少雨的,一般则要在干热风之前及时浇麦黄水,只是雨前或有风时不能浇灌,成熟前七天停止浇水,浇水量不能大,水过地皮湿即可。
3及时收割。小麦进入黄熟后期,即小麦出现明显低头前要及时收割,如果后期遇雨宜适当提前收割,不然收割过迟不仅小麦容重下降,而且机收损失也大,甚至长期不能收割还会直接发芽。而小麦收割过早则会因灌浆不足籽粒空瘪而减产。对于当地有烘干设备的宜在小麦适宜收割时及时收获,同时通过烘干保存,以减少遇雨产量损失。
总之,小麦后期加强田间水分管理,及时喷施小麦粒肥,养根保叶,提高抗逆性,结合及时收获,能明显减少小麦遇雨产量损失。
水稻稻曲病, 又称伪黑穗病、绿黑穗病、谷花病、青粉病,俗称丰产果。预防为主,水稻破口前5到7天,可以用丙环唑,已唑醇,戊唑醇,氟环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咪鲜胺等加磷酸二氢钾加有机硅喷雾预防。
对于已经发生的稻曲病病粒,可以用铜高尚(碱式硫酸铜)或者咪鲜胺帮病粒打爆掉。
稻瘟病,可用三环唑,乙蒜素,福美双,百菌清,多菌灵,甲托,咪鲜胺,春雷霉素,腐殖酸铜等交替使用防治。
同时建议加入芸苔素和微肥,以提高植株抗病和生长能力。
由于农药企业生产工艺,含量,隐性成份,所以请根据病情到当地经销商寻求理想的杀虫剂和更好的解决方案。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用。
您好!根据照片判断可能是桃疮痂病。
桃疮痂病防治方法:主要依靠农药。可使用的农药有:1、40%福星乳油8000倍。2、10%世高水分散剂5000倍。3、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8000倍。在5月下旬、6月上旬各喷1次。
另外,480%大生600倍、代森锰锌500倍70%甲基托布津1000倍、50%多菌灵500倍液也可用于防治桃疮痂病。一般从落花后7~10天幼果期首次喷药,按15天喷1次,延续到采果前15天。
阿米妙收一般指苯甲嘧菌酯。苯甲嘧菌酯是主要适用葡萄黑痘、霜霉、白腐,水稻纹枯的药品。
功能特点
本品为高科技复配的杀菌剂,有很好的渗透性及局部内吸活性,持效期长,高效、广谱且低毒环保,是绿色无公害产品的最佳选择。
它能有效抑制病原真菌菌丝体的正常生长或直接杀灭病菌,能控制治疗丝核菌、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纲、白粉菌科 ,锈菌目、卵菌纲等真菌引起等大多数病害,如炭疽病,蔓枯病,枯萎病,纹枯病,白腐病、锈病、黑星病、旱疫病、斑点落叶病、疮痂病等。
特别是西瓜炭疽病,蔓枯病有特效。另外叶面处理或种子处理可提高作物的产量和保证品质。
注意事项
1、本品属于低毒农药,但使用时仍需按《农药安全使用操作规程》进行。
2、使用时请勿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彻底清洗。
3、发病初期进行喷药效果最佳,施药安全间隔期为5-7天。
4、下雨时不能喷药,喷药后6小时内下雨要重喷。
5、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避免接触。
水稻病害主要有条纹叶枯病、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恶苗病、细菌性基腐病、黑条矮缩病、青枯病、干尖线虫病、小球菌核病、胡麻叶斑病、赤枯病等。
苯甲•嘧菌酯是一种保护内吸型药剂,在水稻封行期时用能预防纹枯病防效能长达一个月,在破口期时用防治稻曲病、纹枯病、稻瘟病(添加三环唑或稻瘟灵使用)及一些综合性小病害,为了不早产生抗药性,切不可连续重复使用。
嘧菌酯杀菌谱宽,可以用来防治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等病害,适期足量施药有良好的病害防治效果。该药内吸传导性较差,水稻破口前1周左右用药防治稻曲病时,最好将该药与己唑醇、戊唑醇等药混用,以取得更稳定的防效。
目前国内有多个嘧菌酯单剂及其与己唑醇、戊唑醇等药的混配剂,
30%咪鲜·嘧菌酯微乳剂,含咪鲜胺28%、嘧菌酯2%,登记用于水稻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每公顷纯药推荐用量均为135~180克,折合每亩用咪鲜胺纯药8.4~11.2克、
苯甲嘧菌酯不会影响果面着色。
苯甲嘧菌酯,主要适用葡萄黑痘、霜霉、白腐,水稻纹枯的药品。为复配的除菌剂,有很好的渗透性及局部内吸活性,持效期长,高效、广谱且低毒环保,是绿色无公害产品。
主要成分:12.5%苯醚甲环唑
增效成分:20%嘧菌酯
水分散粒剂规格:10g
性能特点:
1、三唑类复合除菌剂,具有内吸性,是甾醇脱甲基抑制剂,强烈抑制病原孢子形成,使病原菌致死。
2、杀菌谱广,叶面处理或种子处理可提高作物产量和保证品质。
3、对各种蔬菜、水果、禾谷类作物等的病害有防效。
4、本品主要用于防治梨树黑星病、苹果斑点落叶病、柑橘疮痂病、西瓜蔓枯病、番茄早疫病、葡萄黑痘病、小麦纹枯病、全蚀病,花生叶斑病、网斑病等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5、本品耐雨性好,即使在多雨季节也可以使用,仍能充分发挥药效。
使用方法:
1、黑星病:用3000至5000倍液,连续喷药2至3次,施药间隔7至14天。
2、番茄早疫病、草莓白粉病:用1500倍液喷雾。
3、柑橘疮痂病:用2000至2500倍液喷雾。
4、西瓜蔓枯病:每亩用水分散颗粒剂50至80克,兑水喷雾。
注意事项:
使用时请勿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彻底清洗。
发病初期进行喷药效果最佳,施药合理间隔期为5至7天。
下雨时不能喷药,喷药后6小时内下雨要重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