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也称狐狸桃、藤梨、羊桃、木子、毛木果、麻藤果、奇异果等,果形一般为椭圆状,早期外观呈绿褐色,成熟后呈红褐色,表皮复盖浓密绒毛,不可食用,-mihoutao]是大家都很喜欢的水果,猕猴桃在种植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落叶[贾平凹的散文总是让人有亲切之感,有警醒之感。]现象,对树势和产量都造成严重影响,极大的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那么猕猴桃早期[早期,汉语词汇,是指某个时代或过程的最初阶段。]落叶病如何发生的呢?猕猴桃早期落叶病如何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呢?下面请看详细介绍:
猕猴桃早期落叶病的发生原因
1、生理性原因:
生理特性决定:猕猴桃原产秦岭北麓阳坡地带,生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其叶片[叶片是叶的主体部分,通常为一很薄的扁平体,有利于光穿透叶的组织以及最大面积的吸收光、二**碳进行光合作用。]大而薄,喜光但怕强光直射,35℃以上高温强光就会对叶片造成灼伤,所以夏季高温伴随干旱会使叶片灼伤而导致落叶,而且高温季节来临越早,落叶发生越早。
树体超量负载:秦美品种的丰产性好,如不加控制盛果期果园[果园(guǒ yuán),是指种植果树的园地。]667㎡产果5000㎏左右。生产中大多数果农盲目追求单产,不重视疏果,滥用膨大剂,使树体连年超载,致使树势衰弱,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下降。
树体结构不尽合理:部分果农不重视夏季修剪,冬剪留枝量过大,导致果园密闭,通风透光不良,架面无效枝叶多,养分供应不足时发生落叶。
2、病理性原因:
猕猴桃褐斑病[褐斑病(又称立枯丝核疫病 brown spot),主要是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黑斑病[黑斑病是指植物叶片上出现黑斑。]是近年猕猴桃生产中发生的主要叶部病害,4月中旬开始浸染危害,受害叶片正面分别形成黑色绒球状小黑点和褐色病斑,潮湿条件下叶背产生黑色霉斑,后期叶面产生不规则褐色坏死病斑,叶片早落。
猕猴桃早期落叶病的防治方法
1、生理性落叶病的防治:
果园生草:选择三叶草、毛苕子等绿肥种植于行间,降低地面温度[地面温度(ground temprature)是指地表面和以下不同深度处土壤温度的统称。],提高空气湿度,改善果园小气候条件,缓解夏季高温危害,减少叶片灼伤落叶。
树盘覆盖:未生草的果园,可以用麦秸、麦糠、玉米秸秆等覆盖树盘,厚度10—375px,上压少量土。对地面所生杂草也不要一概,生长过高时可刈割覆盖树盘。覆盖可降低地面温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树体生长势。
合理负载:严格疏蕾疏果,合理留果,3m×4m株行距果园成龄园株留果480个左右,667㎡产量控制在2200—2500㎏,避免挂果过量导致树体养分亏缺。
合理夏剪:生长季节及时摘心除萌,剪除无效枝叶,使果园通风透光良好,枝芽生长健壮。
科学灌水:视墒情合理灌溉,清晨叶面不显潮湿需及时灌水,保证果园不缺水;雨季注意排水,防止涝根。
2、病理性叶斑病的防治:
加强果园土肥水管理,培养健壮树势,增强树体抗病性。
褐斑病、黑斑病的病原菌一般都在其病残体上越冬,所以冬季扫除落叶,并用3—5波美度石硫合剂清园,减小病原基数。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使用化学药剂 (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杀鼠剂等)来防治病虫、杂草和鼠类的危害。]:春季4月中下旬病菌初侵染期就开始进行化学防治,剂选用防治性病害的农药,如80%喷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0%多菌灵胶悬剂10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结合杀虫剂和喷肥,隔15—20天喷一次,喷药要细致均匀,注意药剂交替使用,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
关于猕猴桃早期落叶病的发生原因以及猕猴桃早期落叶病的防治方法,农资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到这了,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农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火爆农资百科网(微信号:huobao3456tv)学习更多,关注后你也可以留言回复想了解的植保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