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叶面喷施 苗后期(花芽分化前后)和抽薹期(薹高15~30厘米)是喷硼的关键时期,应各喷一次0.1%~0.3%硼肥水溶液。如用硼砂,先以40℃温水溶解,再用水稀释。如用速乐硼,则可在任何温度下快速溶解喷施。用量以喷雾均匀、叶面充分湿润有水滴为止。一般苗期每亩约50千克,后期约80~100千克。在晴天傍晚前喷施效果最好。喷后4小时内如遇雨淋洗,应重喷。(2)基施硼肥 在油菜播种或移栽前,每亩用0.5~1千克硼砂与细土或有机肥、化肥混合均匀,开沟条施或穴施。施用时,不要使硼肥直接接触种子或幼根,不宜深翻或撒施硼肥。(3)配合施用 硼肥与有机肥和氮、磷肥配合,发挥配合施肥的增产潜力。每亩施优质农家肥1000~2000千克作基肥。在中、低产土壤上,在每亩施硼肥0.5千克的同时,氮肥(N)配合适宜用量为12.5~17.5千克(氮硼肥比值25~35∶1);磷肥(PO)的适宜用量为6千克(磷硼肥比值12∶1)。
果树、花卉对硼反应也较敏感,缺少时会出现症状,现将部分果树和花卉的缺硼症状分述如下:
柑橘
初期新梢叶出现水浸状斑点,叶畸形,叶脉发黄增粗,新芽丛生,幼果发僵发黑,成熟果实果皮增厚粗糙,内果皮层有褐色胶状物,果肉干瘪淡而无味。严重时,树上出现枯枝落叶,树冠呈秃顶,果小、坚硬如石,又称“石果病”。
梨树
枝条顶端枯死,侧芽大量萌发或呈丛生状;开花不正常,坐果率低,果面有木栓化污斑裂果;果肉失水、坚韧。
桃树
枝条顶端枯死,在枯死部位下端发生很多丛生弱枝,叶片变小,且畸形。果实发病初期出现不规则局部倒毛,倒毛部底色呈暗绿色,以后随果实增大由暗绿转为深绿色,并开始脱毛出现硬斑,逐步木栓化,产生畸形果。
葡萄
初期花序附近叶片出现不规则的黄色斑点,逐渐扩展,直至叶片脱落;新梢细弱,节间短,随后先端枯死。开花结果时,红褐色的花冠常不脱落,坐果少或不坐果,果实成熟不一致,小粒果多,果穗扭曲畸形。
李树
枝条顶芽枯死;叶片变小,果肉近梗处有胶状物,产生畸形果。根系先端也易枯死。
枇杷
枝梢顶端生长受阻,叶片增厚变脆;花器发育受阻,花丝、花药萎缩;根毛坏死,根系生长不良。
杨梅
缺硼产生枯梢病。其典型症状是生长点萎缩或死亡,小枝簇生、叶小、梢顶落叶枯萎、花芽瘦小发育不良,基本不结果。梅树、杏树上部小枝发生顶枯,叶缘卷曲,叶尖坏死,叶片呈匙形,短缩,变窄,易碎。果肉出现褐色斑痕。
菊花
植株变矮、茎变粗,分枝增加;新枝顶叶萎缩,新叶黄化,基部叶边缘灼烧;花少而小,易枯死。
香石竹
植株细弱,二次分枝多,叶尖焦黄,向下卷曲;花茎不易伸展,花小、成花率低。严重缺硼时,生长点萎缩枯死,新叶黄化卷曲,不能成花。
郁金香
植株矮化,花茎短且易横裂折断,花朵畸形,花瓣发白;新球茎小,颜色暗黄并伴有褐色斑块。
对易缺硼的果园和花圃,除应选用耐缺硼的品种,多施有机肥料,不要过量施用石灰及防止土壤或基质干燥外,还应增施硼肥。作基肥一般每667米2用0.5~1千克,与有机肥一起施;作追肥一般用0.2%~0.3%硼砂,果树在蕾期、花期、幼果期,花卉在苗期、蕾期、花期喷施,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答:赤霉素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内源激素,目前已发现植物体内的赤霉素有70多种,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生长和伸长,改变雌、雄花的比例,诱导单性结实,促进坐果。人工用赤霉菌生产的赤霉素主要是赤霉素3(GA3),也是生产上使用最多的一种。1958年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农业大学组织生产,称赤霉酸、“920”,一般枣树开甲后使用赤霉素(九二〇),浓度为10~20毫克/千克,有的品种需增至40~70毫克/千克。赤霉素是内源激素,必须在肥、水管理好且树势壮的条件下使用效果才好。为充分发挥赤霉素的增产效果,提高果实品质,笔者实验在使用赤霉素的同时加上50%的矮壮素3000倍液、0.2%的尿素、0.2%磷酸二氢钾、0.1%~0.2%的硼砂液混合一起喷花比单一使用赤霉素效果更好,营养生长得到抑制,养分分配趋向生殖生长,因此单果重增加,提高了果实品质(本书介绍笔者实验为探索性新技术,因地、因树而异,仅供参考。读者可根据当地条件进行少量实验,成功后再大面积推广应用)。
调查中发现,在冬枣花期管理中有的栽培者片面追求产量,不适当地使用提高坐果措施,如有的枣农在枣树花期喷3~4次赤霉素,致使出现虽然产量增加但果实品质下降,果皮增厚含糖量降低,失去了枣果皮薄、汁多、酥脆甘甜、略有酸味、清脆爽口的原有风味,失去市场竞争力,应引起高度重视。我们所采用的栽培措施都应围绕提高果实品质进行,在保证果品质量的前提下,将产量维持在一个合理的丰产水平上。一切商品(包括果品)只有以优异的质量才能赢得市场,才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生产者和经营者才能获得效益,否则就会被市场淘汰。
据有关资料报道,枣树根外追肥以喷0.5%尿素与0.1%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效果最佳,单喷0.1%磷酸二氢钾或0.5%尿素的效果都较混合喷施效果为差。为了保证根外追肥对提高坐果率和增产的效果,在根外追肥时应注意以下四方面的问题:①肥液随配随喷,多在早晨或傍晚时分进行,大风或降雨天不宜喷肥,若喷24小时遇雨,则天晴后应立即补喷;②为提高肥液的黏着力,每桶肥液中可加10克洗衣粉;③每株喷液量10千克左右,以叶的两面喷湿为度;④喷肥时期宜在蕾期(6月)、终花期(7月上旬)、果肉快速生长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进行。
枣树常见的虫害很多,北方地区常见的有红蜘蛛、桃小食心虫、枣尺蠖、光肩星天牛、龟蜡介壳虫等。它们生活习性既有相同也有不同,所以防治时期及方法也要因虫而异。但提倡综合防治。一,红蜘蛛。红蜘蛛多发于春秋两季。以口器吸食枣树叶片汁液赖以生存,致使枣叶枯干,脱落,进而影响枣树的光合作用,降低树体影响积累,危害枣树正常生长。其繁殖快、繁殖能力强,所以一片叶片上既有虫卵,又有幼虫、成虫很正常。其属于螨类,不是昆虫,杀虫剂对其不几乎不起作用。所以防治药物应选择杀螨剂,并采取有间隔多次喷洒,才能起到根治效果。二,桃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主要危害枣树的果实,其在果实内部蛀食果肉,幼果期会造成果实早落,成熟期造成果实不能食用,影响枣树的产量和质量。针对其虫卵藏于**,幼虫一般6、7、8月,咬食枣树果实,钻入果实内部的习性,一般采取以下两种方法进行防治。①春季树下翻土、撒药(50%辛硫磷乳油500g拌20kg细土),杀死虫卵。②6、7、8三个月份分批喷洒了10%氯氰菊酯1500倍液,杀灭幼虫。三,枣尺蠖。枣尺蠖一般一年一代,蛹藏于树下土中或枯枝杂草下,3月份开始羽化,四月份开始产卵孵化,幼虫至成虫对枣树嫩芽、花蕾、幼果均有危害。不及时防治给从业者带来风险较大,一般方法是:①树下翻土,收集虫蛹,集中焚烧。②45月份用10%速灭杀丁1000倍液,对幼虫进行灭杀。56月份用30%乙酰甲胺磷乳液300倍液灭杀成虫。四,龟蜡介壳虫、光肩星天牛。这两种害虫在本人枣园只有零星发生,一般菊酯类药物即可灭杀。另外,害虫均存在天敌,所以生物防治也很重要,但因其效果不明显,见效较慢,因此采用很少。
硼肥,是具有硼标明量以提供植物养分为其主要功效的物料,常规硼肥是指以硼砂、硼酸、硼镁肥等为主的硼化工制品作为农业用的微量元素肥料。硼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以硼酸分子(H3BO3)的形态被植物吸收利用,在植物体内不易移动。硼能促进根系生长,对光合作用的产物——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转运有重要作用,对受精过程的正常进行有特殊作用。中国缺硼土壤在南方和北方都有,所以合理施用硼肥对发展中国农业有重要意义。
作用
硼对作物生理过程有三大作用:一是促进作用,硼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运转,植物体内含硼量适宜,能改善作物各器官的有机物供应,使作物生长正常,提高结实率和坐果率。二是特殊作用,硼对受精过程有特殊作用。它在花粉中的量,以柱头和子房含量最多,能**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使授粉能顺利进行。作物缺硼时,花药和花丝萎缩,花粉不能形成,表现出“花而不实”的病症。三是调节作用,硼在植物体内能调节有机酸的形成和运转。缺硼时,有机酸在根中积累,根尖分生组织的细胞分化和伸长受到抑制,发生木栓化,引起根部坏死。硼还能增强作物的抗旱、抗病能力和促进作物早熟的作用。
另外,在水稻杂交制种中施用硼肥,可使父、母本植株的生殖器官成熟期趋于一致,促进制种产量的大幅度增加;同时还能提高远缘杂交种的结实率。可见硼在育种工作中也同样能起重要作用。
作为油菜、棉花、花生、果树、蔬菜等高需硼经济作物,缺硼会严重地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缺硼已成为妨害作物产量及品质提高的主要限制因子。
使用
科学合理的使用硼肥,不但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佳的增产效果,而且能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收益。使用硼肥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把好品种选购关。给植物补硼,宜选含硼(B)量大于10%,且不含其他中、微量元素的硼肥,以达到缺硼补硼目的。市场上除传统的硼肥品种硼砂外,安徽省肥料总公司推出的“金地来”硼肥、美国的速乐硼、瑞士的汽巴硼、加拿大枫硼、智利硼等新型硼肥,硼含量均≥20%,常温水速溶,作物吸收利用率高。
合理施用硼肥。基施:缺硼较重土壤,可选硼砂作基肥,以延长土壤供硼时间。亩用量0.5-1公斤,在农作物播种时将所选购的硼肥,与农家肥、化肥或适量干细土充分混匀作基肥穴施或条施,尽量避免与种子接触。缺硼不太严重且土壤粘重的地区施用硼砂,防止硼砂残留造成土壤酸化给作物产生毒害,可考虑两年施~次。大棚作物基施硼砂应特别注意。
浇施将硼肥与人畜粪水肥或化肥液混匀,于播种时浇穴作基肥或苗期作追肥,效果较干施显著。
叶面喷施土壤~般性缺硼或缺硼不太严重时,叶面喷硼可根据作物生长情况灵活、适时补硼,效果显著。具有省肥、减少污染、植物吸收快特点,是最常用的施硼方法,可在叶面的正反面喷施,但因气孔在叶面的反面,故反面喷施效果更好。叶面喷施硼肥应根据应用作物营养生长或生殖生长特性,适时、适量施用(见表1)。喷施时期宜早不宜迟,开花后喷施效果不显著;喷施次数以两次以上为好;基施硼肥后亦应在生殖生长关键期喷施硼肥,如油菜蕾苔期喷硼一次,以保证生殖生长需硼高峰期硼素的足量供给。
适宜用量。根据土壤缺硼状况和应用作物,结合所选品种适量施用,不可过少或过多。一般缺硼较重的或需硼较多的作物,用中上**,反之则用中下**;硼易淋失的砂质土壤用上限,粘重土壤用下限(见表2)。
目前我国硼肥的应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一是硼肥在农作物施用上还仅限在油菜和棉花上,而在需硼量较多的蔬菜、果树、粮食、烟草、花生、麻等作物上应用还较少。二是硼砂仍是当前硼肥的主要品种,由于硼砂难溶解,利用率低,大部分被土壤固定不仅不能发挥作用,还易给下季作物造成硼害的隐患。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硼肥知识,提高硼肥应用面积和水平。同时,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以及节约资源等诸多因素,大力推广高效、高吸收率的新型硼肥,如安徽产的“金地来”速溶硼肥、美国速乐硼肥等高含量、高利用率硼肥品种,这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食品安全以及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误区
硼肥使用存在的误区
1:只对油菜起作用(正解:对瓜果蔬菜都有作用)
2:主要采取基施(正解:基施与喷施配合,花期以前喷)
3:理想品种是硼砂(正解:硼砂40℃才缓慢溶解,难被吸收)
4:硼镁肥可取代硼肥(正解:硼镁肥主要成分是硫酸镁,纯硼含量0.6%)
5:硼重要性不如N、P、K(正解:要遵循木桶原理)
6:施硼肥增加成本(正解:增收5-15倍于成本)
7:施用一次,多年不用再施多种元素叶面肥好于氮元素硼肥(正解:要遵循木桶原理)
芝麻是一种需肥较多的作物,据测定,每生产100千克芝麻籽粒需氮(N)6.2~8.2千克、磷(P2O5)2.0~2.7千克、钾(K2O)4.4~6.7千克。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差别较大。苗期吸收氮、磷、钾的数量分别占全生育吸收总量的12.3%、6.5%、11.2%,主要用于叶、茎和根的生长;现蕾后到初花期,芝麻生长加快,但养分吸收增幅不大,氮、磷、钾吸收分别为吸收总量的17.5%、13.6%、17.0%;进入盛花期,茎叶生长最快,并有大量蕾花和蒴果形成,氮、磷、钾吸收分别占43.9%、34.0%、49.4%,此期是氮、钾营养的最大效率期;盛花后,芝麻进入成熟期,茎叶等营养器官生长减慢,蒴果中种子形成并趋向成熟,油分或蛋白质在种子内积累,成熟期内氮、磷、钾吸收仍分别占26.3%、45.9%、22.4%,保持适当的养分,能维持体内代谢,防止植株早衰。根据芝麻需肥多,生育期较短的特点,施肥应重施基肥,一般每667米2施优质有机肥1~1.5吨,视土壤情况配施氮(N)5~6千克、磷(P2O5)4~5千克、钾(K2O)5千克。由于芝麻是浅根系作物,基肥以浅施、集中施为宜。芝麻的追肥应坚持苗肥早施,花前重施,花期补施的原则。苗肥一般在定苗以后施;反之,应早施。花期追肥是关键,可根据土壤保肥状况分两次或一次施入。若施一次,宜在初花期施用;分两次,可在现蕾初花(为主)和开花结蒴果时(补施)施用。施用量一般每667米2用尿素5~8千克、钾肥5千克,结合中耕、培土,集中条施或穴施。芝麻生长后期,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能增加蒴果,提高结实率和含油量,每隔5~7天喷一次,连喷两次。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