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的讲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优点:
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它的安全性,对病虫害选择性强,对人畜、环境、天敌等安全。部分生物农药为活体生物,使用后可以自己繁殖,大大延长持效期,构建生态平衡的新环境。
如蔬菜大棚内释放丽蚜小蜂或捕食螨后,依靠其不断繁殖,就可将螨虫、粉虱等害虫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不会暴发为害。
此外,生物农药来源广,改良潜力大,不容易产生抗药性,诸多方面的优点使得生物农药成为近年来发展的热点。我们利用生物农药,最关键的就是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合理应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2、缺点
生物农药虽然具有许多化学农药难以具备的优点,但生物农药产品与化学农药相比,也存在许多本身固有的弱点,比如起效慢、易受温湿度等条件影响、作用成分复杂等。
在当前菜农习惯使用化学农药的情况下,生物农药的这些缺陷被放大,好东西菜农却不会用,影响了生物农药的推广和应用。这就需要我们在使用方法等方面加大宣传,引导菜农做出调整,才能放大生物农药的优势,弥补缺陷,充分发挥生物农药的作用。
扩展资料
生物化学农药必须符合两个条件:对防治对象没有直接毒性,而只有调节生长、干扰交配或引诱等特殊作用;必须是天然化合物,如果是人工合成的,其结构必须与天然化合物相同允许异构体比例的差异。
这类农药包含有信息素、激素、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昆虫生长调节剂和酶,一些植物源农药如楝素、鱼藤酮、烟碱、天然除虫菊酯和中草药等农药也应作为生物农药。
微生物农药包括由细菌、真菌、病毒等自然产生的防治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制剂,如淡紫紫孢菌、绿僵菌、苏云金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井冈霉素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物农药
农药主要由三条途径进入人体内:一是偶然大量接触,如误食;二是长期接触一定量的农药,如农药厂的工人和使用者(农民与有关技术人员);三是日常生活接触环境和食品中的残留农药,后者是大量人群遭受农药污染的主要原因。环境中大量的残留农药可通过食物链经生物富集作用,最终进入人体。农药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急性中毒、慢性危害和“三致”危害。
(1)急性中毒
农药经口、呼吸道或接触而大量进入人体内,在短时间内表现出的急性病理反应为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往往表现为急性发作异常症状并造成大量个体死亡,是最明显的农药危害。
(2)慢性危害
长期接触或食用含有农药的食品,可使农药在体内不断蓄积,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有机氯农药已被欧共体禁用30年,而德国一所大学对法兰克福、慕尼黑等城市的262名儿童进行检查,其中17名新生儿体内每千克脂肪中聚氯联苯含量高达1.6毫克。
(3)致癌、致畸、致突变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根据动物实验证明,18种广泛使用的农药具有明显的致癌性,还有16种显示潜在的致癌危险性。据估计,美国与农药有关的癌症患者数约占全国癌症患者总数的10%。越战期间,美军在越南喷洒了大量植物脱叶剂,致使不少接触过脱叶剂的美军士兵和越南平民得了癌症、遗传缺陷及其他疾病。
农药污染主要指农药及其在自然环境中的降解产物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并破坏生态系统,引起人和动植物的急性或慢性中毒的一种有机污染。造成污染的农药主要是有机氯农药,含铅、砷、汞等物质的金属制剂,以及某些特异性除草剂。
清除蔬菜瓜果上残留农药的方法有:浸泡水洗法、小苏打溶液浸泡法、去皮法、储存法、加热法。
一般来说,农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分为急性中毒与慢性中毒。急性中毒往往容易造成死亡,成为最明显的农药危害。
农药慢性危害虽不能直接危及人体生命,但可降低人体免疫力,从而影响人体健康,致使其它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上升,中毒的症状亦比较明显,具体表现为头痛,恶心,多汗,呼吸困难,肌肉痉挛、神智不清,如不及时抢救便会危及生命。
长期食用含有农药的食品导致农药在体内不断累积引起慢性中毒,触发多种慢性疾病,包括癌症、生殖和神经疾病,以及降低免疫力等。因为慢性中毒在人体没有明显症状,往往不能引起人们注意。
随着农民生产积极性的空前高涨和粮食种植面积的逐渐扩大,农药的施用量也逐年增加,当时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但是随着农药的长期施用,后来的效果就不象以前那么明显了,单位面积的施用量逐年增加,生产成本越来越大,同时也严重地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1、有机磷类农药,作为神经毒物,会引起神经功能紊乱、震颤、精神错乱、语言失常等表现。
2、拟除虫菊脂类农药,一般毒性较大,有蓄集性,中毒表现症状为神经系统症状和皮肤**症状。
3、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机氯农药。有机氯农药随食物途径进入人体后,主要蓄积于脂肪中,其次为肝、肾、脾、脑中。通过人乳传给胎儿引发下一代病变。
尽管我国目前颁布了5批农药安全使用标准,也规定10类农药禁止在农业上使用,但在利益驱使下形同虚设,甚至愈演愈烈。
其中二溴氯丙烷可引发男性不育,对动物有致癌、致突变作用;三环锡、特普丹对动物有致畸作用;二溴乙烷可使人、畜致畸、致突变;杀虫脒对人有潜在的致癌威胁,对动物有致癌作用。
化肥和农药有哪些利与弊呢
据新闻报道:经科学测算,2015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5.2%,比2013年提高2.2个百分点;农药利用率为36.6%,比2013年提高1.6个百分点。
这个是可以的,复硝酚钠可以高度地赋予细胞活性,与植物接触以后,能迅速渗透到植物体内,加速细胞原生质流动,加快植物生根速度,对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均具有强力的促进作用,广泛应用于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提早开花、打破休眠、促进发芽、防止落花落果、改良植物产品的品质等方面。同时,还可以直接用于叶面喷施、浸种、苗床灌注及花蕾撒布等方式进行处理,它与植物激素不同,在植物播种前开始至收获之前任何时期,复硝酚钠既可单独使用,又可与杀菌剂复配使用。
一、复硝酚钠概述:
复硝酚钠化学名称:5-硝基愈创木酚钠 邻硝基苯酚钠 对硝基苯酚钠
相对分子量: 191.11174 161.0916 161.0916
英文名称:Compound Sodium Nitrophenolate
二、复硝酚钠的化学成份:
(1) 5-硝基愈创木酚钠(Sodium 5-nitroguaiacolate)
(2) 邻硝基苯酚钠(Sodium ortho-nitrophenolate)
(3) 对硝基苯酚钠(Sodium para-nitrophenolate)
三、复硝酚钠的理化性质:
(1)5-硝基愈创木酚钠:外观为无味的桔红色片状晶体,熔点105-106℃(游离酸),易溶于水,可溶于甲醇、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常规条件下贮存稳定。
(2)邻硝基苯酚钠:外观为红色针状晶体,具有特殊的芳香烃气味,熔点44.9℃(游离酸),易溶于水,可溶于甲醇、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常规条件下贮存稳定。
(3)对硝基苯酚钠:外观为无味的黄色晶体,无味,熔点113-114℃,易溶于水,可溶于甲醇、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在常规条件下贮存稳定。 三者以一定比例配制后形成春雨1号,外观为红、黄混合结晶体,易溶于水,可溶于乙醇、甲醇、丙酮等有机溶剂。常温条件下贮存稳定。
四、复硝酚钠的检测方法及用途:
高效液相色谱法,C18柱,甲醇+水为流动相。
广谱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促进细胞原生质流动、提高细胞活力、加速植株生长发育、促根壮苗、保花保果、提高产量、增强抗逆能力等。既可单独使用,又可与肥料、农药、饲料等复配使用。
五、复硝酚钠的五大优点:
1、促使植物同时吸收多种营养成份,解除肥料间的拮抗作用。
2、增强植株的活力,促进植物需肥欲求,抵御植株衰败。
3、化解PH壁垒效应,改变酸碱度,使植物在适宜的酸碱条件下变无机肥料为有机肥料,克服厌无机肥症,使植物喜爱吸收.
4、增加肥料的渗透、粘着、展着力、打破植物自身限制,增强肥料进入植物体内的能力。
5、增加植物对肥料的利用速度,**植物不再搁肥。
六、复硝酚钠的六大作用:
广谱:复硝酚钠适用于一切农作物,适用于一切肥料(叶面肥、复合肥、冲施肥基肥、底肥等),适用于任何时间。
方便:所肥料一加了之,无需复杂的生产工艺,无论叶面肥、冲施肥、固体肥、液体肥、杀菌剂等,只要添加均匀,效果一样神奇。
用量少:按亩计算(1)叶面喷施0.2克;(2)冲施8.0克;(3)复合肥(基肥、追施肥)6.0克。
含量高:各种有效成份含量可达98%,无任何有害杂质,使用安全。
广效性:使用复硝酚钠后,不需要另加其类似增效剂。
速效性:温度在30度以上,24小时可以见效,在25度以上,48小时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