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通用名fluopyram。作用特点:该药为吡啶乙基苯酰胺类杀菌剂。作用于真菌线粒体的呼吸链,抑制琥珀酸脱氢酶(复合物n)的活性从而阻断电子传递,抑制真菌孢子萌发,芽管伸长,菌丝生长和产孢。
氟啶虫酰胺属吡啶酰胺类化合物,为选择性杀蚜剂,也能有效地 防治其他一些刺吸口器害虫。作用方式为抑制害虫取食,对作物有良 好的内吸输导作用,害虫吸食带药的植物汁液后,被迅速阻止再吸 汁,致使其因饥饿而死。但速效性较差,持效性较好,一般在施药后 2-3天才看到蚜虫死亡,一次施药可维持14天左右的药效。产品为 10%水分散粒剂。可用于谷类、棉花、果树、蔬菜、马铃薯等作物, 可替代高毒农药防治多种作物的蚜虫,一般亩用有效成分3.3- 6.7 克。
防治黄瓜蚜虫,亩用10%水分散粒剂30-50克,对水喷雾。
防治马铃薯蚜虫,亩用10%水分散粒剂35-50克,对水喷雾。
防治苹果蚜虫,喷10%水分散粒剂2500-5000倍液。
氟啶虫酰胺属低毒类农药,对眼睛和皮肤无**性,对皮肤无致 敏性,也无致突变作用和致癌作用。对鱼、鸟、蜜蜂和家蚕均为低 毒。对作物安全,未见药害发生。
四氯虫酰胺是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创制的双酰胺类杀虫剂,对哺乳动物低毒,对甜菜夜蛾、小菜蛾、黏虫、二化螟等鳞翅目害虫防效优异
双酰胺类杀虫剂属于鱼尼丁受体激活剂,对水稻等作物上的鳞翅目害虫等具有优异防效,并对非靶标生物安全,与现有的其他作用方式的杀虫剂无交互抗性。目前有4个品种商品化,分别是2006年上市的氟苯虫酰胺 (flubendiamide),2007年上市的氯虫苯甲酰胺 (chlorantraniliprole),2013年上市的溴氰虫酰胺 (cyantraniliprole),以及2014年上市的四氯虫酰胺 (SYP-9080)。
其中,氯虫苯甲酰胺是杜邦公司以氟苯虫酰胺为先导化合物,经过深入先导优化研究发现的,具有一定的内吸传导性,杀虫谱更广。
扩展资料:
四氯虫酰胺理化性质及毒性
四氯虫酰胺CA登录号为1104384-14-6,化学名称为3-溴-N-[2,4-二氯-6-(甲氨基甲酰基)苯基]-1-(3,5-二氯-2-吡啶基)-1H-吡唑-5-甲酰胺。其为白色至灰白色固体,熔点189~191℃,易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可溶于二氧六环、四氢呋喃、丙酮,光照下稳定。
雌、雄大鼠急性经口LD50>5,000 mg/kg,雌、雄大鼠急性经皮LD50>2,000 mg/kg,对家兔眼睛、皮肤均无**性,豚鼠皮肤变态反应试验为阴性,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均为阴性。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氯虫苯甲酰胺不用特效药,现在用的比较好的有氯虫苯甲酰氨,四氯虫酰胺,氯虫·噻虫嗪等。螟虫防治最关键的是要掌握好时间。各地植保站有预测预报可以咨询或者到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咨询。
几乎所有的鳞翅目类害虫均具有很好的活性,不仅对成虫和幼虫都有优良的活性,而且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长。对水稻二化螟和卷叶螟效果绝对是一流的。 对蜜蜂毒性很低,对鲤鱼(水生生物的代表)毒性也很低。在一般用量下对有益虫没有活性(几乎无毒)。 属新型邻苯二甲酰胺类杀虫剂,激活兰尼碱受体细胞内钙释放通道,导致贮存钙离子的失控性释放。是目前为数不多的作用于昆虫细胞兰尼碱(Ryanodine)受体的化合物。对鳞翅目害虫有光谱防效,与现有杀虫剂无交互抗性产生,非常适宜于现有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害虫的防治。对幼虫有非常突出的防效,对成虫防效有限,没有杀卵作用。渗透植株体内后通过木质部略有传导。耐雨水冲刷。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