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稀释倍数来灌根是不会产生药害的,一般稀释倍数为800-1000倍
己唑醇效果更好点
常见病害有煤污病、叶斑病,可用0.5%~1%波尔多液,在梅雨季节前一个月,每10天喷药l次,连续3次,即可起到防治效果。主要虫害有大蓑蛾、红蜡介壳虫、红蜘蛛等,可用敌敌畏1200~1500倍液喷杀之,也可用40%乐果1500倍液喷杀。苗期最常见而严重发生的是猝倒病,症状有出土前的种子腐烂,以及出土后的顶腐、立枯、猝倒等类型。马尾松苗期的松苗叶枯病有时也为害严重。叶部病害常见的有松针锈病、松落针病及马尾松赤枯病。后两种多发生在立地较差,土壤瘠薄,生长不良的林分。干部病害有疱锈病和五针松疱锈病,是世界重要的森林病害,在欧洲、北美曾毁掉大量五针松林;中国东北地区的红松人工幼林也受害严重。马尾松、黄山松在窝风、高湿、多栎树的林分,则有松瘤锈病发生;松根白腐病也颇为常见。 (1)松树外观正常,树脂分泌减少,蒸腾作用下降,在嫩枝上往往可见松褐天牛啃食树皮的痕迹;⑵针叶开始变色,树脂分泌停止,除松褐天牛补充营养的痕迹外,还可发现产卵刻槽;⑶大部分针叶变为黄褐色,萎蔫,可见松褐天牛的蛀屑;⑷针叶全部变为黄褐色至红褐色,病树整株干枯死亡。控制办法,人工伐除病死树,防止疫区木材携带该种或天牛扩散传播,袋装熏蒸杀灭松墨天牛,利用天敌管氏肿腿蜂,防治天牛。
丁香戊唑醇作用能杀灭小麦白粉病。 一、 戊唑醇为广谱性三唑类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戊唑醇还可应用于小麦种子处理,对种子携带的多种病菌,无论是吸附在表皮还是种子内部都同样有效,尤其适用于黑穗病的防治。 二、戊唑醇属三唑类杀菌剂,一二.5%粉唑醇SC、二5%戊唑醇EW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 结果表明,药后一四天,一二.5%粉唑醇SC、二5%戊唑醇EW各处理对小麦白粉病防效可达漆0%以上;药后三0天,一二.5%粉唑醇SC较高剂量处理对小麦白粉病防效高达90%以上,二5%戊唑醇EW防效可达吧5%以上。同一剂量条件下,二5%戊唑醇EW剂型防效显著优于吧0%戊唑醇WP剂型。由此可见,一二.5%粉唑醇SC和二5%戊唑醇EW杀菌剂能有效控制小麦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DC.)Speer)是小麦生产中的一种世界性的主要小麦病害,病害严重时引起的减产幅度可达二0%。近年来,随着单产水平的提高,该病害日趋严重,对小麦高产稳产构成严重威胁。目前抗性品种选育和化学农药是防治小麦白粉病的主要途径
可以混用,嘧菌酯属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真菌剂,戊唑醇属于三唑类杀真菌剂。苏云金杆菌不能和有机磷类杀虫杀菌剂混用,不能和杀细菌剂混用。不过为了保证杀虫效果,最好还是单用,生物制剂很容易被其他物质影响活性。
第一个好些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