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里里有美国白蛾的处理方法如下:
人工剪除,5月中下旬成虫开始产卵,组织人工寻找叶片上的卵块,摘除并销毁。5月下旬—6月上旬,1—3龄幼虫在树冠内结网群集危害,被害植物叶片呈现白膜状而枯黄,严重的仅留叶脉,4龄后分散取食进入暴食期。每隔2-3天仔细查找一遍美国白蛾幼虫网幕,一旦发现网幕,使用高枝剪将网幕连同小枝一起剪下销毁。
利用幼虫下树化蛹的习性,可在树干上捆绑草把,幼虫在草把中化蛹之后,解下草把,集中烧毁。
在幼虫危害期做到早发现、早防治。主要用触杀、胃毒剂,如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2.5%溴氰菊脂乳油2500倍液。
美国白蛾化蛹时,可以寻找树皮缝、林冠下的杂草枯枝落叶层中或土壤表层内、建筑物缝隙等处越冬、越夏,在美国白蛾各代蛹期,采取人工挖蛹的措施,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美国白蛾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疫区苗木不经检疫或处理严禁外运,疫区内积极进行防治,有效地控制疫情的扩散。
2、人工防治。在幼虫3龄前发现网幕后人工剪除网幕,并集中处理。如幼虫已分散,则在幼虫下树化蛹前采取树干绑草的方法诱集下树化蛹的幼虫,定期定人集中处理。
3、利用美国白蛾性诱剂或环保型昆虫趋性诱杀器诱杀成虫。在成虫发生期,把诱芯放入诱捕器内,将诱捕器挂设在林间,直接诱杀雄成虫,阻断害虫交尾,降低繁殖率,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4、利用生物和化学药剂喷药防治。在幼虫危害期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在防治中,重点检查桑树、悬铃木、臭椿、榆树、金银木、桃树、白腊等树种是否有幼虫危害,如果有幼虫危害,就要对所辖区域检查一遍,及时防治。
药剂选用Bt乳剂 4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 25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5%来福灵4000倍液喷药防治,均可有效控治此虫危害。
5、生物防治。 周氏啮小蜂是新发现的物种,原产我国,却成为美国白蛾的天敌。
扩展资料美国白蛾学名: Hyphantria cunea(Drury),又名美国灯蛾、秋幕毛虫、秋幕蛾,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世界性检疫害虫。 主要危害果树行道树观赏树木,尤以阔叶树危害严重,对农作物林木果树等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目前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加强美国白蛾的预防、控制,可以从根源上减少美国白蛾的为害程度,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
一是对园林绿化工程植物进行改造:结合工程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增加绿化工程植物的多样性,重新配置景观植物,形成以“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互相结合的绿化格局,通过植物的多样性提高植物对美国白蛾为害的抵抗能力。
二是改善园林植物的管理:针对园林绿化工程项目,可以增加管线引水的安装,加大喜湿植物的补水量,一些地区浇水困难可采用水车浇水;冬季还可将积雪埋置其中,有利保墒等,这些措施均可以提高植物的抵抗力。
三是加强联防联治:进一步完善美国白蛾防治管理体系,成立专门的防控指挥部,加大排查力度,针对美国白蛾为害的不同时期安排专人进行反复排查,实行“定人、定岗、定经费”的责任管理模式;发现美国白蛾要及时处理,并做好详细的管理记录,以积累更加丰富的防治经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美国白蛾
美国白蛾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世界性的检疫害虫。在城市绿化中,对多种园林植物危害极大。 一、形态特征及危害特点:美国白蛾在唐山等北方地区一年发生两代,以蛹结茧在老皮树下、表土层及枯枝落叶中越冬。两代幼虫危害期分别发生在5月下旬至7月下旬和8月上旬至11月中旬。初孵幼虫吐白丝结网,群居危害。老熟幼虫体长30毫米左右,体黄绿色或灰黑色,体背毛瘤黑色,体侧毛瘤多为橙黄色,毛瘤上着生白色长毛。成虫体长10毫米左右,为纯白色蛾子。因幼虫群居危害,每株树上多达几百只乃至上千只幼虫,常把树木叶片蚕食一光,严重影响树木生长,也影响了城市绿化景观效果。 二、防治方法: 1.危害期防治:在幼虫危害期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在唐山等北方城市该幼虫主要危害悬铃木、桑树、臭椿、泡桐、榆树、白蜡、柳树、桃树、海棠等园林植物。在防治中,重点检查上述树种是否有幼虫危害。药剂防治主要用触杀、胃毒剂,如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2.5%溴氰菊脂乳油25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300倍液进行喷药防治均有效控制此虫危害。 2.物理方法防治:利用幼虫下树化蛹的习性,可在树干上捆绑草把,幼虫在草把中化蛹之后,解下草把,集中烧毁。 3.城乡结合,综合防治。 钟萼木是钟萼木科,单属1种,分布于我国云南、广西、广东、江西、浙江、湖南、贵州、湖北和四川。生于海拔500至1500米山地林中。 钟萼木系乔木高达20米。单数羽状复叶长达80厘米;小叶3至6对,对生,矩圆形,狭卵形,不对称,长9至20厘米,宽3.5至8厘米,上面无毛,下面被短柔毛;叶柄长10至18厘米。总状花序顶生,长20至30厘米,轴密被锈色微柔毛;花梗长2至3厘米;花直径约4厘米;花萼钟形,长1.2至1.7厘米,具不明显的5齿,外面密被微柔毛;花瓣5,粉红色,长约2厘米,着生于花萼筒上部;雄蕊5至9;种子近球形。 1、人工措施 人工采蛹 在美国白蛾蛹期 ,发动群众采集美国白蛾蛹。 人工捕蛾 美国白蛾成虫羽化后常常停在附近的直立物体上 ,如树干、电线杆、墙壁等处,黄昏时组织人员进行人工捕蛾。 人工摘网 美国白蛾 1~4龄幼虫集中在网幕内取食,此时进行人工摘网,集中销毁。 人工诱杀 美国白蛾幼虫老熟时下树寻找化蛹场所 ,在此之前,在树干上绑草把诱集老熟幼虫化蛹,蛹期后解下草把进行处理。 2、生物防治 仿生物制剂 在美国白蛾幼虫未破网前 (即4龄前),树冠上喷洒灭幼脲三号(吉林通化产)2000~2500倍、杀铃脲(吉林通化产)8000~10000倍、除虫脲(石家庄产)8000~10000倍,防治效果均在98%以上。 生物制剂 在美国白蛾幼龄幼虫期 ,树冠上喷洒 Bt 乳油 200~300倍液,5~7d后防治效果可达98%以上。 天敌控制 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至蛹期 ,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小蜂寄生率最高达55%。 3、化学药剂防治 喷洒拟除虫菊酯类 美国白蛾幼虫破网后 , 在树冠上喷洒 1500 ~ 2000 倍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树干注射有机磷类 在美国白蛾幼龄幼虫期 , 树干注射具有内吸性的有机磷类农药 , 通过树液流动传导到树叶 , 达到杀虫的目的。
采纳哦
防控美国白蛾可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1、人工物理防治人工防治:利用美国白蛾幼虫4龄前结网危害的习性及时人工剪除网幕并彻底消灭网幕内的幼虫;利用老熟幼虫下树化蛹的习性,在树干上绑草把诱集下树化蛹的幼虫,并集中销毁。
物理防治:利用黑光灯诱杀美国白蛾成虫。
2、生物防治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和化蛹初期释放周氏啮小蜂;在美国白蛾3龄前幼虫期喷洒BT+美国白蛾病毒防治;在美国白蛾高龄幼虫期利用苦参碱等进行喷烟或喷雾防治。
3、仿生制剂防治在美国白蛾低龄幼虫期,可利用仿生制剂进行喷雾防治,可选择使用的药剂主要有:25%灭幼脲Ⅲ号、20%除虫脲和20%杀铃脲等。
4、化学防治当美国白蛾进入高龄幼虫期时,可选用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进行喷烟或喷雾进行防治,可选用的药剂有菊杀乳油、高效氯氢菊酯乳油、溴氰菊酯乳油等。
美国白蛾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疫区苗木不经检疫或处理严禁外运,疫区内积极进行防治,有效地控制疫情的扩散。
2、人工防治。在幼虫3龄前发现网幕后人工剪除网幕,并集中处理。如幼虫已分散,则在幼虫下树化蛹前采取树干绑草的方法诱集下树化蛹的幼虫,定期定人集中处理。
3、利用美国白蛾性诱剂或环保型昆虫趋性诱杀器诱杀成虫。在成虫发生期,把诱芯放入诱捕器内,将诱捕器挂设在林间,直接诱杀雄成虫,阻断害虫交尾,降低繁殖率,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4、利用生物和化学药剂喷药防治。在幼虫危害期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在防治中,重点检查桑树、悬铃木、臭椿、榆树、金银木、桃树、白腊等树种是否有幼虫危害,如果有幼虫危害,就要对所辖区域检查一遍,及时防治。
药剂选用Bt乳剂 4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 25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5%来福灵4000倍液喷药防治,均可有效控治此虫危害。
5、生物防治。 周氏啮小蜂是新发现的物种,原产我国,却成为美国白蛾的天敌。
扩展资料美国白蛾学名: Hyphantria cunea(Drury),又名美国灯蛾、秋幕毛虫、秋幕蛾,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世界性检疫害虫。 主要危害果树行道树观赏树木,尤以阔叶树危害严重,对农作物林木果树等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目前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加强美国白蛾的预防、控制,可以从根源上减少美国白蛾的为害程度,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
一是对园林绿化工程植物进行改造:结合工程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增加绿化工程植物的多样性,重新配置景观植物,形成以“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互相结合的绿化格局,通过植物的多样性提高植物对美国白蛾为害的抵抗能力。
二是改善园林植物的管理:针对园林绿化工程项目,可以增加管线引水的安装,加大喜湿植物的补水量,一些地区浇水困难可采用水车浇水;冬季还可将积雪埋置其中,有利保墒等,这些措施均可以提高植物的抵抗力。
三是加强联防联治:进一步完善美国白蛾防治管理体系,成立专门的防控指挥部,加大排查力度,针对美国白蛾为害的不同时期安排专人进行反复排查,实行“定人、定岗、定经费”的责任管理模式;发现美国白蛾要及时处理,并做好详细的管理记录,以积累更加丰富的防治经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美国白蛾
利用美国白蛾性诱剂或环保型昆虫趋性诱杀器诱杀成虫。在成虫发生期,把诱芯放入诱捕器内,将诱捕器挂设在林间,直接诱杀雄成虫,阻断害虫交尾,降低繁殖率,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欧美及日本学者于60年代末开始对该虫的性信息素生物学、化学结构鉴定、人工合成及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我国在此方面研究起步较晚(80年代),但在人工合成性信息素与应用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利用生物和化学药剂喷药防治。在幼虫危害期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在防治中,重点检查桑树、悬铃木、臭椿、榆树、金银木、桃树、白腊等树种是否有幼虫危害,如果有幼虫危害,就要对所辖区域检查一遍,及时防治。药剂选用Bt乳剂 4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 25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5%来福灵4000倍液喷药防治,均可有效控治此虫危害。
生物防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周尧教授发现的周氏啮小蜂,原产我国,却成为美国白蛾的天敌。
美国白蛾形态特征:成虫体白色,雄蛾前翅多有褐色斑点,体长9-13毫米。幼虫6-7龄,头黑色,体细长,圆筒形,背部有一条黑色纵带,纵带两侧各有一排黑色毛瘤,毛瘤上着生丛状白色长毛;体两侧淡黄色,毛瘤橘黄色或褐色;腹面灰黄或淡灰色。
生物防治: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和化蛹初期释放周氏啮小蜂;在美国白蛾3龄前幼虫期喷洒BT+美国白蛾病毒防治;在美国白蛾高龄幼虫期利用苦参碱等进行喷烟或喷雾防治。
周氏啮小蜂是美国白蛾的天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