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靶斑病,中、下部叶片先发病,再向上部叶片发展。叶片上的病斑主要有3种表现:一是小斑型病斑,发病初期产生黄色至黄褐色小斑点,病健分界处明显,有时病斑会穿孔,发病严重时叶片上布满黄褐色病斑,湿度大时叶背病斑呈水浸状;二是大斑型病斑,病斑呈圆形至不规则形,中间灰白色,边缘灰褐色至深灰色,发病严重时多个病斑常融合成大斑致叶片枯死;三是混生型病斑,同一叶片上产生大斑型和小斑型病斑用噻唑锌或苯醚甲环唑,乙蒜素或吡唑醚菌酯,叶枯唑或烯酰吗啉,中生菌素或霜霉威盐酸盐,链霉素等喷雾防治,间隔七到十天一次,连防两到三次。
科学的祛斑方式并不是单一的祛斑方式,因为色斑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单方面的祛斑方式是不科学的。
祛斑单单只依靠一种祛斑产品是不能够把色斑去除的,首先要分析身子色斑形成的具体原因,根据色斑形成的原因选择适合自己的祛斑方式和正规的祛斑产品才是科学的祛斑方式。
色斑的形成原因是比较多,大致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
外部原因:阳光中的紫外线、环境污染、过度使用化妆品、电器辐射等等;内部原因:生活压力、工作压力、脾气不好、内分泌系统紊乱、人体代谢能力不足等等;除了选择使用适合自己的祛斑方式之外,在日常生活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保证良好的作息时间,不要熬夜;
祛斑可以用一些安全健康的方法吧:1、保证睡眠质量。经常熬夜、睡眠不足,都会令肌肤加速衰老、加重黑色素沉着。形成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保证八小时睡眠,让肌肤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来休息和自我修复。2、少用化妆品。化妆品中含有汞、铅、砷等重金属,它们可以让你在化妆之后变得光彩夺目,可是这美丽背后的代价就是肌肤质量的日趋下降。渗透进来的重金属还会诱发、加剧皮肤深层中黑色素的沉着,让斑点越来越多、越来越明显。因此尽量不要化妆,无法避免的场合之下,一定要记得仔细卸妆。3、做好防晒工作。阳光中的紫外线是引起雀斑的原因之一,它让潜伏的黑色素变得活跃,慢慢地就变成了一个个小斑点。出门之前要提前抹好防晒霜,阳光强烈时撑一把防紫外线的遮阳伞,或者是戴上遮阳帽,尽可能地阻挡阳光对面部的照射。4、适量饮用红酒。红酒能够帮助清除自由基,抵抗细胞被**,还能活血养颜,对减少色斑、肌肤年轻化有很大的作用。5、不要忽视晒后修复。尽管已经做了防晒的准备,但总是会有疏漏之处,这时就需要回家之后进行晒后修复的工作。除了涂抹修复霜之外,还要记得给脸部肌肤补充水分。6、用天然的护肤品。一般生产的祛斑产品中多添加了很多工业元素,长期使用多有副作用。建议使用天然纯植物萃取的祛斑霜,安全无副作用,坚持使用一段时间后,淡斑效果明显,而且不反弹。7、多吃美容的食物。许多食物对于营养肌肤是大有裨益的,比如番茄中含有能够抑制黑色素的谷胱甘肽,胡萝卜中富含能够清除自由基、抗**的胡萝卜素,还有维生素C、E等都是美容的好帮手。
导致黄瓜病以及叶子黄的原因:水分过多,缺肥水,温湿度不当,授粉不充足,病虫害等因素均可能导致此现象的发生,因此,要根据整个管理过程、栽培模式以及整个植株的长势等因素才能分析出是什么因素导致此现象的发生,才能有针对性的提出处理措施。你也可以请当地农技人员到现场分析判断,提出防治方法
黄瓜的棒孢叶斑病、细菌性角斑病、霜霉病、炭疽病这四种病害都会造成黄瓜叶片出现黄斑,但是这四种病害的发病症状是有区别的,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介绍一下黄瓜叶片上四种黄斑的区别。
一、黄瓜棒孢叶斑病
发病症状:黄瓜棒孢叶斑病的症状主要分为小斑形和大斑形。
小斑形:发病初期呈黄褐色小点,病斑扩展后,叶片正面病斑略凹陷,病斑近圆形或稍不规则形,病健交界处明显,黄褐色,中部颜色稍浅,淡黄色,叶片背面病部稍隆起,黄白色。
大斑形: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5厘米,灰白色,叶片正面病斑粗糙不平,隐约有轮纹,湿度大时,叶片正、背面均可产生大量灰白色毛絮状物,为病原菌菌丝体。
病原菌:黄瓜棒孢叶斑病的病原菌为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属丝孢目棒孢属真菌。菌丝体分枝,无色到淡褐色,具隔膜。分生孢子梗多由菌丝衍生而来,单立,较直立,细长,初淡色,成熟后褐色,光滑,不分枝,具隔膜,大小为100-650微米×3-8微米,分隔数1-8个;分生孢子顶生于梗端,倒棒形、圆筒形、线形或Y形,单生或串生,直立或稍弯曲,基部膨大、较平,顶部钝圆,浅橄榄色到深褐色,假隔膜分隔,大小为50-350微米×9-17微米,分隔数2-27个。厚垣孢子粗缩,壁厚,深褐色。
黄瓜棒孢叶斑病防治办法,由于该病菌侵染成功率非常高,若超过3%的植株叶片发病后施药,无法取得满意效果,所以早期做好防护措施,及时施药是关键。重点喷洒中、下部叶片,叶片正、背面都要喷彻底,连续喷药3-4次,注意交替用药。国内对于防治该病的药剂尚无系统科学地研究,也无防治该病的农药登记。根据近年来的试验结果,可以选择以下药剂进行防治。喷施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如25%阿米西达(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正常用量下对黄瓜安全,叶色正常,无药害斑,无缩叶、落叶或植株萎蔫现象;黄瓜定植后10-l5天,可用25%凯润(吡唑醚菌酯)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喷雾。喷施甾醇生物合成制剂如25%施保克(咪鲜胺)乳油1500倍液,或40%施佳乐(嘧霉胺)悬浮剂500倍液,或40%腈菌唑乳油3000倍液,隔7天喷1次,连喷3次,效果较好。
二、黄瓜霜霉病
发病症状,黄瓜棒孢叶斑病病斑枯死,叶片正、背两面病斑大小相同且均可产生灰褐色霉层,且病健交界明显;而霜霉病病斑叶片正面褪绿、发黄,病健交界模糊,叶片背面病健交界清晰,生有黑色霉层,发病后期湿度大时可在叶正面出现少量霉层。
病原菌,霜霉病病原菌古巴假霜霉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属管毛生物界,卵菌门,霜霉科,霜霉属;孢囊梗主干单轴分枝,而后做对称或不对称的二叉状分枝,孢子囊椭圆形,有乳突,游动孢子有鞭毛。
黄瓜霜霉病的防治办法:农民朋友会过多的依赖使用农药防治黄瓜霜霉病,但是如果农药使用不当很容易造成农药残留,所以最好是结合生态防治。
种子处理:选购优质的种子,抗病性会比较强,另外再使用农资哈哈送网50%多福+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1混剂进行拌种,用药量为种子的0.3%,在拌种之前要先用温水恒温浸种20分钟,再冷浸3-4小时。
科学施肥:底肥施用优质有机肥和磷酸二铵,追肥施用尿素或硫酸铵水,加上腐熟的有机肥,另外可选择时代那个的时间喷施叶面肥,保证黄瓜的营养供给,提高抗性。
菜地管理:栽种时要控制好种植密度,要随时保证菜地的清洁,及时清除老叶和病叶,最好使用地膜全覆盖栽培技术。
生物防治:利用病原菌的特点,使用芽孢杆菌对病原菌进行抑制,另外,根据黄瓜本身的机制,喷施蛋白制剂也可以使黄瓜植株提高抗性,减少发病几率。
生态防治:根据病原菌适宜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将棚室温度控制在25-30℃,注意最高温度不能超过33℃,下午温度可降至20-25℃,夜里温度可控制在10-20℃,温度较高或阴雨天气时要注意通风,不过温度控制对于大部分菜农来说不太方便。
化学防治:霜霉病病原菌的蔓延速度很快,所以要及时防治。最好是定植后喷施一次,开花初期喷施一次,发病初期尽早喷施农药,隔7-10田再喷一次,如此连续2-3次,每月不能超过4次。具体药剂可选用农资哈哈送网的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大生可湿性粉剂等,使用时可轮换施用,避免病原菌产生抗性,还可提高药效,另外在施药时也可配合施用肥料。
病害免疫,用新型植物疫苗类产品进行病害的提前预防,降低或避免病害发生
三、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发病症状,湿度大时黄瓜棒孢叶斑病病斑上着生灰黑色霉状物,而发生细菌性角斑病的叶背面有白色菌脓形成的白痕,清晰可辨,两面均无霉层。
病原菌,细菌性角斑病病原菌为Pseudomonassyringae pv. lachrymans,属细菌,称丁香假单胞杆菌黄瓜角斑病致病型。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在切口处有大量细菌呈云雾状从感病组织中流出,即菌溢,区别于组织液,须仔细识别,如果细菌较多可看到菌溢向外周缓慢扩散。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防治方法:
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培育无病种苗,用新的无病土育苗;保护地时放风,降低棚室湿度,发病后控制灌水,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抗病能力。露地实施避雨栽培,平整土地,完善排灌设施,收获结束后清除病株残体,翻晒土壤等。
种子处理。用50%代森铵水剂500倍液浸种1小时;新植霉素200mg/kg浸种l小时,沥去药水再用清水浸3小时;次氯酸钙300倍液,浸种30-60分钟;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1.5小时;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000-1500倍液浸种2小时,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
生态防治。及时调节棚内温湿度,上午棚温控制在28-30℃,湿度60%-70%,棚温超过30℃时放风;下午温度20-24℃,湿度60%左右;傍晚20℃时盖膜;上半夜温度在15-20℃,湿度低于85%;下半夜温度12-15℃,湿度90%左右。浇水一定要在晴天上午进行,浇水后及时放风排湿,阴雨天不浇水。当外界夜温不低于15℃时。同时,叶面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提高黄瓜抗病能力。 添加艾护系列植物免疫类叶面肥,冲施肥,进行病害预防
田间发病后及时进行防治,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88%水合霉素可溶性粉剂1500-2000倍液;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0%噻唑锌悬浮剂300-500倍液+12%松酯酸铜乳油600-800倍液;20%噻菌铜悬浮剂1000-1500倍液;20%唑菌酮水剂1000-1500倍液;40%琥·铝·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1500-2000倍液;36%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86.2%**亚铜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77%氢**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对水喷雾,视病情隔5-7天喷1次。
四、黄瓜炭疽病
发病症状,黄瓜棒孢叶斑病的大型病斑与炭疽病的症状极为相似,病斑周边呈褐色,内侧为白色,病斑呈圆形,周围无棱角,区别为炭疽病病斑上会产生鲑肉色孢子堆。
病原菌,瓜类炭疽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无性型真菌,腔孢纲;分生孢子盘有或无暗褐色刚毛,分生孢子梗无色,单胞,圆筒状;分生孢子无色,单胞,卵圆形,**多具油球。
黄瓜炭疽病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无病品种。
播前种子处理,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60分钟,然后清水冲洗播种。
加强棚室管理,放风排湿,控温防病。一般上午温度控制在30℃,下午和晚上适当放风。 注意田间操作最好在露水落干后进行,减少人为传播蔓延。收获后及时清除病蔓、病叶和病果。
黄瓜炭疽病特效药,45%百菌清烟剂熏烟,每亩次250克。粉尘剂,5%百菌清粉尘剂或克霉灵粉尘剂,每亩1公斤,进行喷雾;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再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2%抗霉菌素2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黄瓜炭疽病。
您好!像是黄瓜棒孢叶斑病(又称黄瓜褐斑病)。这种病这几年在辽宁发生的较多。一般应当早防。使用的农药有咪酰胺、苯醚甲环唑(世高)。
此外,如果再种黄瓜还有些措施。①种子消毒黄瓜与南瓜嫁接时,要注意南瓜种子也要不带菌。用55℃温水浸泡黄瓜种子和嫁接用的黑籽南瓜种子30分钟。②农业措施:发病田应与非瓜类作物进行2年以上轮作。彻底清除田间病残株并随之深翻土壤,以减少田间初侵菌源。施足基肥,适时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适量施用硼肥。防止黄瓜植株早衰,浇水后注意放风排湿,发病初期摘除病叶。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加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加7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加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1)1 000倍液等药剂喷雾,每7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靶斑病各地抗性不一样。建议苯醚甲环唑(或者戊唑醇或者溴菌腈或者或者吡唑醚菌酯或者咪鲜胺锰盐)+细菌性农药(如中生菌素或者链霉素)+烯酰吗啉(或者霜霉威盐酸盐或者霜脲锰锌等等)霜霉病产品。 这样霜霉病,细菌性病害,靶斑病,炭疽病,斑点病等等一起防治。如果是大棚,建议控制湿度,阴雨天使用烟雾剂控制病情。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交替使用农药成分,不要连续使用一样的农药成分。这是植保原则。
黄瓜感染细菌性角斑病,会有这样的症状,要及时防治
黄瓜靶斑病(小黄点)防控小技巧,治疗配药比列详解,菜农速进
黄瓜靶斑病(小黄点)防控小技巧,治疗配药比列详解,菜农速进
黄瓜靶斑病的症状与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极易混淆,生产上有很多菜农常把靶斑病当成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进行农药防治,这不仅不能较好地防治黄瓜靶斑病,而且增加了生产成本。
症状特点:
黄瓜靶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蔓延至叶柄、茎蔓。叶片正、背面均可受害,叶片发病,起初为[非法词被屏蔽]水浸状斑点,后随着病斑的不断扩大,叶片正面病斑略凹陷,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外围黄褐色,中部淡[非法词被屏蔽],患病组织与健康组织界限明显。发病中期病斑极易穿孔,叶片正面病斑粗糙不平,病斑整体变为褐色,**灰白色、半透明,且病斑**常有一明显的眼状靶心。湿度大时病斑上常伴有环状灰黑色霉状物(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时叶片干枯死亡,造成提早拉秧。
诊断要点:
黄瓜靶斑病的典型症状与细菌性角斑病的重要区别:靶斑病病斑叶片两面色泽相近,湿度大时上生灰黑色霉状物;细菌性角斑病病斑叶片背面有白色菌液形成的白痕,清晰可辨,两面均无霉层。黄瓜靶斑病与霜霉病的区别:靶斑病病健交界处明显,病斑粗糙不平;霜霉病病健交界处不清晰,病斑叶片正面退绿、发黄,病斑很平。
防治方法:
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清除病蔓、病叶、病株,并带到田外烧毁,减少初浸染源。中国农药网小编温馨提示:科学浇水,小水勤灌,避免大水漫灌,注意通风排湿,增加光照,创造有利于黄瓜生长发育,不利于病菌萌发侵入的温度、湿度条件。药剂防治:可用0.5%氨基寡糖素400~600倍液或s-诱抗素喷雾预防。发病后用25%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液,或40%施佳乐悬浮剂5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15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0倍液,或40%腈菌唑乳油3000倍液等,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发病严重的,加喷铜制剂,可喷施30%硝基腐殖酸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叶面喷雾,轮换交替用药。在药液中加入适量的叶面肥效果更好。喷药重点是喷洒中、下部叶片。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