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下列药可以用于蜜蜂防虫防病。
一、金霉素
金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化学名为氯四环素,作用及抗菌谱与四环素相同,但在四环素类中不良反应最大(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养蜂生产中可用于麻痹病毒引起的爬蜂病、囊状幼虫病毒引起的囊状幼虫病等蜂病的预防和治疗。
二、甲哨唑
甲硝唑是一种抗生素和抗原虫剂,具有抗厌氧原虫和厌氧菌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或预防厌氧菌引起的系统或局部感染,养蜂生产中可用于蜜蜂孢子虫引起的爬蜂病和蜜蜂孢子虫病、蜜蜂螺原体引起的螺原体病等蜂病的预防和治疗。
三、磺胺
磺胺是人工合成的抗菌剂,亦称对氨基苯磺酰胺,养蜂生产中可用于螺原体引起的爬蜂病、蜂房蜜蜂球菌引起的烂子病等蜂病的预防和治疗,但人类长期接触磺胺会引起干咳、食欲不振、头痛、头晕、易疲乏、精神萎靡等不适。
四、制霉菌素
制霉菌素是一种多烯型抗生素,能抑制真菌和皮藓菌的活性,但对细菌无抑制作用,主要用于内服治疗消化道真菌感染和外用于表面皮肤真菌感染,养蜂生产中可用于蜜蜂球囊菌引起的白垩病等蜂病的预防和治疗。
五、升华硫
升华硫是硫磺升华后再凝华形成的,呈黄色结晶性粉末状,有微臭味,不溶于水和乙醇,溶于二硫化碳,养蜂生产中可用于蜂螨、巢虫(蜡螟幼虫)等寄生虫的预防和治疗,但一定要控制好剂量,否则蜜蜂也极易中毒。
六、新生霉素
新生霉素是一种抗生素,亦称新生霉素钠,属青霉素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球菌和杆菌(包括厌氧菌)的抗菌作用基本与青霉素相同,养蜂生产中可用于麻痹病毒引起的爬蜂病、囊状幼虫病毒引起的囊状幼虫病等蜂病的预防和治疗。
七、巢虫净
巢虫净是专门为巢虫研发的杀虫剂,主要成分是20%氯虫苯甲酰胺,原理是激活巢虫肌肉中的鱼尼丁受体促使钙离子无限释放、阻止肌肉收缩,最终巢虫将出现肌肉麻痹并因活力消失而死亡,优点是灭杀效果显著且对蜜蜂危害较小。
草莓生产禁止使用的化学农药: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内吸磷,克百威,涕灭威,灭线磷,硫环磷,蝇毒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氧化乐果,水胺硫磷,灭多威等高毒、高残留农药。
答:养牛喂杀虫药和口蹄病的药,一般牛很少得病。
一般草莓在花期不控旺,否则会出现授粉不良现象,从而引起不结果或果实质量不好。控旺尽量选择出芽率达到70%以上的时候,可通过控制水分和氮元素的供给,促进草莓开花、结果。
草莓生产禁止使用的化学农药: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内吸磷,克百威,涕灭威,灭线磷,硫环磷,蝇毒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氧化乐果,水胺硫磷,灭多威等高毒、高残留农药。
鱼病的预防银鲫与其他鱼类一样,防病措施主要 有:鱼池的清塘、消毒,鱼种消毒,词料消毒, 食场消毒,工具消毒。
草莓本身是一种结果快、周期短、病虫害少的植物,再加上更新换代后的草莓苗适应性较强、虫害少,基本不需要打农药。
您好!凡是有异味,长的奇形怪状,有腐败迹象的都不要吃。有农药味的更是不能吃。
红小豆常见病虫害种类
1、病害
白粉病、锈病、角斑病、病毒病等是红小豆种植中常见的病害,这些病害主要在红小豆的叶片、叶柄及茎荚等部位形成危害。病害发生后,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否则会造成红小豆植株死亡,产量降低,甚至绝产。
(1)白粉病
田间湿度大是白粉病病菌发生的主要条件,发生此种病害后如果防治措施不当,就会迅速大面积传播扩散。如果交替出现高温和阴雨天气,会导致此病流行面积增大。
(2)锈病
红小豆锈病对于连续的阴雨天、空气中湿度过大等气候条件比较敏感,一旦遇到这样的天气就极有可能发生此病。而且如果播种得过早,在低温的条件下同样易引发此病。
(3)角斑病
病菌主要在病残体上越冬,是第二年角斑病的初侵染源。在高温与高湿的环境条件下,易引起此病的严重扩散。
(4)病毒病
病菌附着在种子表面上越冬,是第二年的初染源。此病主要通过蚜虫传染而引发,田间蚜虫数量越多,迁飞范围越大,发病就越严重。
2、虫害
红小豆常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豆荚螟等,主要对红小豆的叶片、花及豆荚等部位产生危害,使红小豆开花后即凋落,豆荚也会随之落地。虫害会在持久高温、田间水分严重缺失的情况下严重发生。虫害较轻时,会对红小豆的正常生长产生影响,虫害严重发生时,红小豆的产量和品质会严重降低,甚至会导致绝产。蚜虫还会传播病毒,使其它的红小豆感染病害。
二、红小豆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以加强红小豆的栽培与管理为主要手段,通过采取科学的栽培方法,促进红小豆健康生长,增强抗病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率。
在红小豆种植中,应选择种植抗病性强、高产优质的品种,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杀灭附着在种子上的病菌。选择种植地时以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排灌水条件良好为主要条件。
要避免出现连作、重茬种植,以减轻土壤中有类物质的累积。播种时要保持合理的密度,使田间的通风与光照条件良好。干旱天气应适当灌水,而田间积水过多时应及时排水。
施肥应科学合理,播种前以有机肥为主施入基肥,提高土壤的肥力,栽培中应根据生长的不同时期进行追肥,追肥应以氮肥磷肥和钾肥配合施用,保证合理的施肥时机与施肥量。有机肥有利于改良土壤,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透气性。氮肥的用量要适度控制,以免出现成熟期过晚的问题。
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種无公害的病虫害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技术利用生物链相互克制的特点,可以在保证环境不被污染的前提下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生物防治以培养和利用害虫的天敌为主要防治手段,人工饲养大量的瓢虫在蚜虫多的田间释放,可以大量捕食蚜虫,以控制蚜虫的数量,以减少蚜虫的危害,保护红小豆健康生长。除采取以虫治虫的方法外,还可以将农业环境改变,破坏害虫的生存条件。
还可以通过人工培育害虫的不育个体,改变其基因,使害虫的繁殖能力大幅降低。也可以利用微生物进行防治,比如利用病毒和真菌及细菌等,对害虫进行防治。生物防治技术可以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达到防治虫害的目的,减少虫害给红小豆的产量和品质带来的威胁。
3、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同样是一种无公害技术,在病虫害防治占有重要地位,充分发挥物理防治的作用可有效控制害虫的数量,减少害虫带来的威胁。
利用此项技术,可以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最高可减少65%以上。此项技术是利用害虫趋光性、趋黄性等习性,利用黑光灯、黄粘板、糖醋液等材料,对害虫的成虫与幼虫进行诱杀,可以防止害虫大面积繁殖与扩散。
比如,可以制作糖醋液引诱引诱红蜘蛛,并且采用脉冲电将其杀死。
4、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当前利用率比较广泛的病虫害防治方法,这种方法省时、省力、经济,而且效果良好。但化学药剂具有毒副作用,对周边的环境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应尽量采取农业、生物和物理的方法进行防治,但当病虫害发生过于严重,需要进行紧急防治时,必须采用化学防治措施,化学防治常常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在使用时要调配好浓度,浓度过大会产生药物残留,导致环境污染,威胁食品安全。浓度过稀,防治效果较差,造成浪费。应根据病虫害发生的严重程度进行科学测算,进行科学合理的配比,使药剂浓度适宜,既可达到防治效果,又能减轻药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防治红小豆病虫害经常用到的化学药剂有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粉锈宁、硫磺悬浮剂、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可采取药剂拌种,杀灭种子携带的病毒,也可以采取兑水制成药液进行喷施的方法,同样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药剂喷施可以每半个月用药一次,连续喷施2-3次即可。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国务院常务会议有关要求,近日,财政部会同农业农村部下达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16亿元,实施新的小麦“一喷三防”补贴政策,支持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22省(区、市),对小麦生长期喷施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混合剂等“一喷三防”措施给予补助,以防农作物病虫害、防干热风、防早衰,促进小麦稳产增产。
防虫:主要是蚜虫、红蜘蛛、吸浆虫这三种居多,都是常见的小麦田害虫,蚜虫、红蜘蛛可选择药剂有: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吡蚜酮、烯啶虫胺等;吸浆虫可选择药剂有高效氯氟氰菊酯(功夫)、阿维菌素、毒死蜱、溴氰菊酯、氰戊菊酯等。
防病:主要是白粉病、赤霉病、锈病等,在小麦这个时候容易大面积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