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萝卜(学名:Raphanus sativus L. )十字花科萝卜属二年或一年生草本植物,高20-100厘米,直根肉质,长圆形、球形或圆锥形,外皮绿色、白色或红色,茎有分枝,无毛,稍具粉霜。]是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一个比较常食用的家常蔬菜品种。在长江区域传统是春天播种[播种,作物栽培措施之一。]春夏成熟才收,如果想要提前上市就要提前种植。这样就要改变方式最好种植是在露地的地方,然后时间改变成冬季种植,然后春季就可以秋收了,现提供冬种春收经验介绍如下,供参考。
1、选用良种
选择生长期短、耐寒性强、春化要求比较严格、抽苔迟,不易空心、叶片开展型的新白玉春。
2、整地[整地(site preparation)是指作物播种或移栽前进行的一系列土壤耕作措施的总称,整地的主要作业包括浅耕灭茬、翻耕、深松耕、耙地、耢地、镇压、平地、耖田、起垄、作畦等。]做畦
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的土地,深施基肥,一般667m2施腐熟有机肥3000公斤,三元复合肥[复合肥料是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复合肥具有养分含量高、副成分少且物理性状好等优点,对于平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作物的高产稳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0公斤,整地前一次性施入,然后翻耕整地。畦面做成龟背形,连沟畦宽1.2米,种两行,畦高25~30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株行距3040厘米。
3、适期播种
严格掌握在11月中下旬到12月初播种。播种方法为每穴点播1~2粒,有条件的另外用营养钵育部分预备苗,以备补缺。每667m2播种量100克左右。播种后用细土覆盖0.5厘米,然后覆盖地膜[地膜即地面覆盖薄膜,通常是透明或黑色PE薄膜,也有绿、银色薄膜,用于地面覆盖,以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维持土壤结构,防止害虫侵袭作物和某些微生物引起的病害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保温保湿,促进种子发芽,地膜要求拉紧铺平,紧贴地面,边上用土封牢。
4、田间管理
一般播种后3~5天就可出苗[出苗是指种子发芽后成长的幼苗露出地表面。],出苗后及时[及时,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jí shí。]分期分批破膜引苗;第10天左右及时查苗补苗;2~3片真叶时间苗,用土封住破膜口。
春萝卜一般不缺水,下雨天应注意及时排水,只有在畦沟土壤发白时适当浇水,特别是肉质[肉质是牡丹的一种,分布于秦岭和大巴山一带。]根膨大[膨大,指胀大。]期,需水量增加,要注意土壤墒情,及时灌水。最好采用滴灌,如沟灌应在晴天中午进行,灌半沟水,灌后2小时即排干。一般不追肥,如需要可在萝卜肉质根开始膨大时,每667m2用25千克复合肥兑成0.5%的液肥灌根[灌根就是像灌水一样把药水灌下去。](土壤湿度[soil humidity即土壤含水量 ,在野外进行剖面观察时,区分土层湿润的程度,—般以干、稍润、润、潮、湿衡量,以手试之,有明显凉感为干;稍凉而不觉湿润为稍润;明显湿润,可压成各种形状而无湿痕为润;用手挤压时无水浸出,而有湿痕为潮;用手挤压,渍水出现为湿。]较大时,可在距萝卜根10厘米处穴施)。
5、病虫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
虫害主要是蚜虫、菜青虫[无脊椎动物,昆虫纲,鳞翅目,粉蝶科,菜粉蝶的幼虫。]等,可用吡虫啉、杀虫素、卡死克等农药防治。病害主要是霜霉病[霜霉病指的是由真菌中的霜霉菌引起的植物病害。]、黑腐病[多肉的黑腐病,是由“尖孢镰刀菌”这种真菌引起的(不同植物的黑腐病致病真菌不一定一样),尖孢镰刀菌是一类既可侵染植物又可在土壤内生存的兼性寄生真菌。]等,除采取田块轮作和加强通风等农业措施进行预防,另外霜霉病可用甲霜灵、可杀得、代森锰锌、克露等农药等交替使用防治,黑腐病可用农用链霉素、铜制剂等灌根防治。
6、适时收获
温度回升,萝卜根状茎膨大,一般2月下旬开始采收[采收是指再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入药部位或器官已符合药用要求,产量与活性成分的积累动态已达到最佳程度时,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从田间将其收集运回的过程。],在萝卜肉质根直径达到5~6厘米以上,重约1斤时,即可根据市场行情,分批收获供应市场。采收时叶柄部留3~5厘米后切断,清洗后供应市场,如果进行远距离运输则不要清洗。必需在萝卜抽薹[主要是由于节间伸长进入生殖生长的丛生型植物的茎,受到温度和日照长度等环境变化的**,随着花芽的分化,茎开始迅速伸长,植株变高,此现象称为抽薹。]前全部采收完毕,否则抽薹后丧失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