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有害处,戊唑醇属于三唑类杀菌剂,而三唑类杀菌剂都有抑制作物生长的作用,特别是到了抽穗、孕穗以后使用过量,容易引起籽实不饱满。
三唑类杀菌剂抑制生长主要机理是抑制植物体内赤霉酸的形成,所以戊唑醇等三唑类用多的话,喷施点赤霉素(也就是920)就可以了。不过抽穗以后用多的话,就很难补救了。
戊唑醇属三唑类杀菌剂,是甾醇脱甲基抑制剂,是用于重要经济作物的种子处理或叶面喷洒的高效杀菌剂,可有效地防治禾谷类作物的多种锈病、白粉病、网斑病、根腐病、赤霉病,黑穗病及种传轮斑病等。
戊唑醇主要用于防治小麦、水稻、花生、蔬菜、香蕉、苹果、梨以及玉米高粱等作物上的多种真菌病害。
己唑醇有效地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所致病害,尤其是对担子菌纲和子囊菌纲引起的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黑星病、褐斑病、炭疽病等有优异的保护和铲除作用。对水稻纹枯病有良好防效。
适宜作物与安全性果树如苹果、葡萄、香蕉,蔬菜(瓜果、辣椒等),花生,咖啡,禾谷类作物和观赏植物等。在推荐剂量下使用,对环境、作物安全,但有时对某些苹果品种有药害。
甲基硫菌灵复配戊唑醇预防小麦赤霉病效果很好, 防治小麦赤霉病,掌握见花就打的原则,田间有小麦开始开花了就可以用药防治,用药时间便于掌握,而且防治效果好。 适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有氰烯菌酯、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咪鲜胺.戊唑醇、烯肟菌酯等喷雾防治,一个星期以后在防治一次。 小麦赤霉病防治牢记三句话: 晴天见花打; 阴天见穗打; 雨天抢前打 。
在雨水多、气温高的夏季,如果对果树管理不当,易造成徒长,因此,要加强人为调控,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施肥修剪化控相结合
注意施肥,少施或不施氮肥。对于结果多、生长弱的树要适当追施磷、钾肥,同时全园喷施磷酸二氢钾,每棵树喷施磷酸二氢钾300倍液,每隔15天喷施一次,连喷3-5次。
注意夏剪。及时清理过密枝、病弱枝、徒长枝,适时摘心,以利于通风透光,同时加强对结果少、生长过旺枝和拟于冬剪时压缩枝条的控制,可采用环剥、环割的方法。
注意化控。少用或不用促进剂,适当多用植物生长平衡剂和延缓剂。
合理用药防治病虫
高温多雨天气有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如苹果树上的早期落叶病、轮纹病、腐烂病,金纹细蛾、梨网蝽;梨上的黑星病、梨木虱;桃树上的桃蛀螟、桃小食心虫;葡萄树上的霜霉病等。所以雨季喷药是保障果树丰产、丰收的关键,应选用内吸性强或耐雨冲刷的杀菌农药和击倒力强的速效杀虫农药。结合除草中耕松土
雨季杂草生长很快,不但和果树争水、争肥,还是病虫害隐藏的场所,要及时中耕锄草,也可以使用除草剂。另外,大雨过后,地表板结,土壤湿度大,氧气不足,不利于根系生长,常使果树生长不良,甚至造成大量落叶,因此无论有无杂草,都要搞好雨后锄划,这样既能改善土壤通透性,又可保持土壤墒情。
春雷霉素+戊唑醇防治水稻稻瘟病,水稻纹枯病,水稻稻曲病,效果不错,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效果不好,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选用氢**铜、辛菌胺、中生菌素、叶枯唑、农用链霉素喷雾防治,间隔5-7天再喷一次,喷2-3次。
戊唑醇拌种对小麦全蚀病效果不好,对全蚀病防效最好的种子包衣剂是:12.5%硅噻菌胺。20毫升+禾丰锰拌20斤小麦种子。具体方法咨询当地经销商。全蚀病发病后基本无药可救。
尽量不要用肥料和农药混合喷洒。 有些农药可以和尿素混合喷施,但是要注意现配现用;选择农药时要多向有关专业人员请教,不要乱配。
戊唑醇是三唑类可以和菊酯类农药混合使用,个人认为己唑醇要比戊唑醇好用。
刚好前两天同事分享了几个戊唑醇复配的优质配方,分享给大家看看,如果您有更好的配方,欢迎来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