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图片来看,葡萄得了脐腐病了。
在土壤栽培的情况下,发病原因主要是浇水不及时,或砂性 土、重黏性土、重碱性土以及土壤水分变动剧烈都会促进脐腐病的发生。
施用未腐熟的肥料或施肥浓度过高引起烧根,影响水分吸收,都可促成脐腐病的发生。尤其是夏季,因中午高温导致常发病。
在葡萄栽培管理过程中,为了保证养分供应和长势好,可以适当地追施沃叶氨基酸水溶肥。
(1)气灼病及其特点
葡萄气灼病是与特殊气候条件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生理性病害,是“生理性水分失调症”的表现之一。气灼病是红地球等葡萄品种的常见病害,尤其是葡萄套袋后容易发生;在其他葡萄品种上,气灼病时有发生,有些年份非常严重,严重时病穗率在80%以上,损失10%~30%。对于套袋葡萄,套袋前的疏穗、疏果工作已完成,如果套袋后出现气灼病,损失更大,因为病果率实际就是损失率。
气灼病一般发生在幼果期,从落花后45天左右至转色前均可发生。首先表现为失水、凹陷、浅褐色小斑点,并迅速扩大为大面积病斑,整个过程基本上在2小时内完成。从病斑横切面看,病斑表皮以下像海绵组织。病斑面积一般占果粒面积的5%~30%,严重时,一个果实上会有2~5个病斑,从而导致整个果粒干枯。病斑开始为浅黄褐色,随后颜色略变深并逐渐形成干疤,若一个果粒上有几个病斑,则整粒干枯可能形成“干果”。病斑分布具有一定随意性,一般在果粒侧面,而近果梗处和底部也发生。在土壤湿度大,或水浸泡一段时间后遇雨水后(在葡萄粒上有水珠)忽然高温,有水珠的部分,易在底部出现气灼病。
气灼病无传染性,与日灼病(日烧病)容易区别。日灼病是由于太阳的紫外线、强光线与高温共同作用造成的灼伤,颜色比较深,类似于“火烧”状;气灼病是水分生理病害,病斑颜色比较浅,类似于“开水烫”状。
气灼病与其他生理性病害(缺硼等)的区别在于:气灼病形成非常快,一般在2小时之内完成;其他病害形成比较缓慢,病斑由小变大需要几天或十几天过程。
气灼病与刺吸式害虫危害的区别在于:气灼病病斑大,虫害刺吸形成的病斑小;气灼病病斑颜色会逐渐加深,形成枯死斑,而虫害刺吸形成的病斑凹陷、失绿、硬斑,一般不枯死。
葡萄气灼病是特殊气候与栽培管理条件下表现的生理性病害,任何影响葡萄水分吸收、加大水分的流失和蒸发的气候条件、田间操作,都会引起或加重气灼病的发生。连续阴雨后,天气转晴后的闷热天气,易发生气灼病;连续雨水,土壤含水量连续处于饱和状态,天气转晴后的高温,易发生气灼病。葡萄地上部分和**部分不协调,地上部分发达,相对应的**根系不好,容易发生气灼病。相反,**根系比地上部分发达(或地上的枝叶量与根系量协调一致),就不容易发生气灼病。不同品种的差异。首先,根系不发达的品种容易发生气灼病,比如红地球。其次,果皮薄、果皮表面粗糙、果皮保水性差的品种,容易产生气灼病。据调查,红地球、龙眼、白牛奶等品种,气灼病发生比较严重。气灼病和化学物质的使用有关。任何破坏果皮皮层的通透性,造成果皮失水加快的化学物质,会加重气灼病的发生;使用影响水分(向果实方向)传导的化合物,会加重气灼病的发生。套袋前,应使用正确的药剂和剂量,否则会加重气灼病的发生。葡萄的夏季修剪、葡萄套袋前的疏果,会造成葡萄汁液的流失,有可能引起或加重葡萄气灼病的发生。气温高、蒸发量大的时期浇水(比如中午浇水),会造成根系温度降低,影响水分吸收,引起或加重气灼病的发生。土壤黏重或长期被水浸泡导致土壤通透性差,或土壤持水量小、干旱,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会引起或加重气灼病的发生。葡萄套袋,会引起或加重气灼病的发生。设施条件下,由于环境湿度大,通风往往受到影响,气灼病极易发生,其发生频率高于日灼病。
(2)气灼病防治方法
健壮、发达的根系,是水分吸收和传导的基础。培养健壮、发达的根系,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通透性,合理负载量,采收后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尤其注意根系病虫害(如线虫病、根腐病等)的防治。保证葡萄植株水分的供应包括土壤中的水分供应与水分在葡萄体内的传导两个方面。在易发生气灼病的时期(葡萄发育的大幼果期),尤其是套袋前后,要保持充足的水分供应。土壤不能缺水,缺水后要注意及时浇水。宜采用滴灌,若大水漫灌,需注意灌溉时间,一般在下午6时至早晨浇水,避免中午浇水。有机质含量丰富、地表松土保墒、覆盖草或秸秆等都有利于土壤水分的保持,可有效减少或避免气灼病。另外,病虫害规范防治的葡萄园,有效避免或减少穗轴、果柄伤害,能减少或避免气灼病的发生。主蔓、枝条、穗轴、果柄出现问题或发生病害会影响植株水分的传导,引起或加重气灼病的发生,尤其是穗轴、果柄的病害,如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等病害均影响水分传导。所以,花前花后病虫害的防治,尤其是花序和果穗的病害防治非常重要。保持土壤通透性好,能促使根系功能的正常发挥。避免长期水分浸泡,及时中耕、松土等,土壤通透性好,有利于根系呼吸,根系的功能正常,避免或减少气灼病。协调好植株地上和**部分生长平衡。如果根系弱,要减少地上部分的枝、叶、果的量,地上部分和**部分的协调一致,会减少和避免气灼病。
巨峰葡萄防裂的措施如下:
1、在果实生长前期和中期,注意多喷水或淋水。这样,次表皮细胞壁和果梗的皮孔会明显发达,可提高引起裂果的临界膨压;对果穗及附近叶片,喷施萘乙酸15毫克/千克加脱落酸100毫克/千克,可以直到增大果实膨压和膨大果实及延长叶片寿命的作用。
2、葡萄园覆盖地膜。可防止根系积聚过多雨水,抵制地表水分蒸发,减少土壤水分变化。干旱时,覆盖地膜与灌水结合能有效防止葡萄裂果。
3、巨峰葡萄结果量过大,会造成果实着色不良,裂果增多,因此要注重调整结果量,因树定产,减少裂果。
4、施入氮肥要适量,增施磷、钾肥,多施有机肥,黏生的土壤还应增加钙肥施用量。
5、改变传统的摘心法,多留叶片。达到每果枝正常叶片25-26片以上,增强树体调节水分的功能。
6、在裂果初期喷施萘乙酸20毫克/千克加脱落酸100毫克/千克两次,能抵制植株体内乙烯的活性,可以较好地预防因施用乙烯利造成的裂果。
扩展资料
巨峰葡萄防裂的注意事项
1、巨峰葡萄裂果是越早防治越好,所以补充硼钙叶面肥的时候越早使用效果越好,裂果要提早预防,找那些不含激素的硼钙叶面肥,多使用几次,一旦裂果发生,想治疗就晚了。
2、巨峰葡萄缺少硼钙肥就补充点能钙硼同补的硼钙叶面肥。
3、突遇雨天,可以搭建防雨棚,雨水多也会引起巨峰葡萄病害增多,在植保方面很麻烦,所以防雨棚是个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巨峰葡萄
1.选择抗病性强的优质品种。如“康太”葡萄品种不仅能抗寒,而且对霜霉病和白粉病抗性也较强。还有巨峰系品种,抗黑痘病、炭疽病性能也较强。
2.病害防治:病害在发病初期就应该开始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根据病情7~10天防治一次,共防治2~5次。如遇雨适当增加次数,雨后及时补喷。
3.结合套袋防烂果。葡萄果实套袋可减轻病虫危害,减少裂果、烂果。套袋要在果穗整形后立即进行,套袋前要细喷一次杀菌杀虫剂,采收前1~2周除袋,以促进着色,
4.结合夏剪防烂果。夏剪要做到及时疏除过密枝梢和徒长枝,对结果枝组要精细修剪,摘心,防止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调,影响当年产量。花期至果实膨大期及时疏花疏果,疏除小果、畸形果、病虫果、烂果,提高果实品质。
5.结合测土配方,科学施肥防烂果。一般在秋天多施农家肥。根据测土结果,到第二年春夏追加化肥,生物有机肥,使土壤变得富含有机质,疏松肥沃,更适合根系生长发育。
你仔细看看,我估计你家的葡萄得了钻心虫。你把葡萄藤从葡萄打蔫的地方剪断。看看葡萄藤心是不是是被虫子吃空了。
如果不是一串都蔫,那么,除了生虫以外,就是生病了,可以使用甲基拖布津试试最有效的是波尔多液。
气灼病是由于“生理性水分失调”造成生理性病害。一般情况下,连续阴雨或浇水,天气突然转晴高温、闷热容易导致气灼病发生。这是因为根系被水分长时间浸泡后功能降低,影响水分吸收,而高温需要蒸腾作用调节,需要比较多的水分,植株需水与供水发生矛盾,导致水分生理失调而发生气灼。
葡萄树冬季能承受的最低气温是10℃,葡萄树冬季受冻主要在根部,其次才是茎干、枝茎。当葡萄根系所处的地温降至零下6℃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冻害;降至零下8℃时,全部冻死。所以葡萄根系在冬季温度应保持在零下6℃以上。
在冬季埋防寒土前10天,应灌溉一次防寒水,目的是防葡萄根系冻害和早春干旱。灌水时一定要灌足,以土壤达饱和状态为准,等地面土壤稍干时再进行埋土防寒。
初冬这段时间,不仅温度低且风力较大,葡萄茎枝的含水量易因风吹而蒸发掉。葡萄落叶后,及时修剪,然后把枝蔓用草绳等捆好,当气温连续五天稳定在约2℃时,应埋防寒土。
扩展资料:花序修剪
葡萄是圆锥花序,每个花序上有几百个甚至上千个小花,但对鲜食葡萄来讲,要求的是整齐而且松紧适度的穗形与色美、质优、大小适宜的果粒。因此,花序修剪和果穗整理是优质葡萄生产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
葡萄花序修剪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花序展现之后,这时根据植株的负载状况及时疏除过多或过分弱小的花序;第二次在花序展开而尚未开花时进行,这次主要工作是剪去花序上的副穗和花序前端1/4的小花穗。
在峰系列品种上花序修剪不仅要去除副穗和穗头穗尖,同时还要去除副穗以下的3-4个小花穗,使整个果穗上只保留中下部的10-14个小穗,并结合进行赤霉素处理,使巨峰的果粒更大,果穗更为紧凑、美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葡萄
1、葡萄树很多人家里都有养植,而每每到了雨季葡萄树都会经历被雨淹,但因葡萄喜旱,所以一旦被水淹了、要清理疏通排水沟渠,及时排除葡萄园内渍水,包括地面的积水和土壤中的水,避免根系长时间淹水造成死根烂根,使土壤尽快恢复干燥,促进根系恢复生长。
2、葡萄在生长过程中是最害怕水涝的,水涝对它造成的伤害特别大。葡萄去过长时间的泡在水里,会影响根部的呼吸功能,造成根部慢慢腐烂。同时葡萄叶上面的叶绿素也会遭到破坏,颜色变得越来越浅,甚至整棵植株都会慢慢枯萎。
葡萄在生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受病虫害的侵袭,为了消除病虫害,保护葡萄的健康生长,在葡萄生长过程中,会不规律地使用农药。但是,不当使用农药会引起葡萄的各种病害,主要表现为植株发育停滞、果实失去原有风味,严重时可能发生植株死亡。葡萄中毒的原因是浓度过高或喷药过频。使用除草剂等错误农药防治害虫; 给药时机不当; 用药器具不干净; 药液混合不当; 用药时环境温度过高,日照过强。对葡萄施药后,应在7天内仔细观察葡萄的生长状况。
当发现葡萄叶片发黄、茎叶出现斑点、生长停滞、生长异常或植株枯萎时,应及时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当葡萄发生杀虫剂时,首先要做的是对有害植物进行隔离,例如在施用除草剂时,将有害植物覆盖在地膜上,使有害葡萄避开除草剂喷洒的高峰期,然后将葡萄置于货架上进行正常管理。
发现葡萄受损时,立即用大量水或微碱性水冲洗,以稀释或冲洗葡萄植株残留的未吸收的农药。与此同时,表面被水淹没,其次是自来水,以冲洗任何残留的药物土壤。当发生危害时,也可喷洒适当的药物以中和有害药物。例如,当叶子是白化,稀释的腐植酸钠可以喷洒或浇水。
通常,病叶在治疗后5天左右变绿。对葡萄中毒的发生,经过适当治疗后,还要及时追肥,以增加营养,促进葡萄尽快恢复活力。适当浓度的磷酸二氢钾二磷酸盐溶液可以喷洒在叶子上,以减少农药伤害造成的损害。对葡萄农药危害的发生,还要进行中耕疏松土壤、人工栽培根系、施用钾肥和磷肥,增加葡萄本身的抗性。为了生产药用危害的葡萄,还要适当进行修剪,净化枯枝,防止病虫害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