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
1、菊花晒干,关闭门窗,将菊花点着来熏蚊子。
2、菊,体内则含有除虫菊酯,花叶干后制成粉末,可制蚊香以杀灭虫害和除臭。
3、菊(T. cinerariifolium)头状花序磨成的粉末,为杀虫剂的主要来源。菊粉的活性物质会使昆虫和冷血脊椎动物产生接触性中毒,但用作杀虫剂的菊粉浓度对植物及高等动物无害,因此这些杀虫剂广泛用於家庭与家畜的喷洒以及可食植物的撒布。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有什么特点?
--------------------------------------------------------------------------------
2004年6月21日 点击:166次 来源:百科知识网
拟除虫菊脂酯杀虫剂最初是对天然植物中除虫菊素的杀虫作用及化学结构进行研究,然后开始人工模拟合成的一类杀虫剂,是近50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类高效、安全、新型杀虫剂,其化学杀虫特性主要有如下几下面。
(1)高效、广谱。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对昆虫的毒力比其他常用杀虫剂高1-2个数量级,且速效性好,具有驱避、击倒力快的特点。此类杀虫剂对农林、园艺、仓库、畜牧、卫生等方面的大多数害虫均有良好防治效果,但对螨类效果差。
(2)毒性低。此类杀虫剂对人,畜毒性一般比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杀虫剂毒性低,同时同于其用量少,使用比较安全。但个别品种毒性也较高,特别是一些品种对呼吸道及眼睛有**作用,使用时仍须注意安全。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对鸟类也较完全,对蜜蜂有忌避作用,尤其对家蚕及天敌昆虫毒性较大,多数品种对鱼、虾、蟹、贝等水生生物毒性高,故不能在家蚕养殖及其周围地区、水稻田、河流池塘及其周围地区使用此类杀虫剂。
(3)大多数品种只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无内吸和熏蒸作用,故使用时要求喷药要均匀周到。
(4)害虫易产生抗药性。多年实际应用表明此类杀虫剂比较容易生产抗性,如连续不断地在职同一地区使用,其抗性会发展很快,不同品种间也较易产生交互抗性,即害虫对某一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产生抗性,也可对其他同类产品表现抗药性。
(5)残留较低,对食品及环境污染较小。由于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是模拟天然物质合成的,在自然界是易分解,同时因其用量少,且无内吸及渗透作用,在农产品中残留较低,故对食品及环境污染轻。
(6)多数品种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使用时注意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
蚊子干嘛养在家里呢?养在户外就好啦,户外多植些树弄些阴凉场所,备好几滩死水供他产卵,想遛蚊子时麻烦请上半身**光,他就会遛过来啦,公蚊子比较害羞,而且没母的好照顾,至于说他们吃啥呢,母的喝血公的喝水。
杀死蚜虫最好办法
(沈栋侠)除虫菊(Pyrethryum cinerariifolium Trev.)为菊科多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原产南斯拉夫的亚得里亚海沿岸达尔马提亚地区。我国引种除虫菊约在1919年,由上海化学工业社从日本引进种子,分别在上海、江苏、浙江一带种植。现国内南北各地有栽培,但以浙江省瑞安、平阳、黄岩等县的栽培面积较大。以花入药。含有环丙烷羧酸酯的衍生物、除虫菊素Ⅰ、Ⅱ和白花除虫菊素Ⅰ、Ⅱ等。味苦,性凉。有虫的功能。外用治疥癣;制成煤油浸剂,喷射杀蚊、蝇、虱,亦可研末撒入粪缸内杀蛆,或制成熏烟剂以驱蚊。对人畜安全无毒,不污染环境。一、形态特征植株高30—80cm,全株被灰色细毛。茎直立,多分枝。单叶互生,基生叶具长柄,上部叶近于无柄;叶片卵形或长圆形,一至二回羽状深裂,被白色绒毛。头状花序顶生;苞片椭圆形,边缘膜质;花序边缘有一轮白色舌状花,具雌蕊,**密集多数黄色管状花,两性。瘦果,线形,成熟后褐色,有冠毛。染色体数n=9(图18—12)。图18—12 除虫菊形态图二、生物学特性(一)种子特性种子易丧失生活力,寿命较短。隔年或陈年的种子,发芽率显著下降。当年采收新鲜种子,其发芽率40—50%。种子发芽适温18℃左右。(二)生长发育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除虫菊是长日照植物,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原产地的平均气温15℃左右,生长发育适宜温度为20—25℃,超过25℃,植株生长受抑制,30℃以上生育即停滞。它适应性较强,耐干燥,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适宜生长于中性及微酸性砂质壤土上,土壤酸碱度以PH6.0—7.0为宜。过于粘重或低洼土地不宜栽培。忌连作。三、栽培技术(一)品种我国栽培的为白花除虫菊。红花除虫菊〔C.roseum Weber et Mohr.=P***ccineum(Willd)Worosch.〕原产于伊朗,花型大,早熟;抗病性强,但着花数少,产量低,除虫菊素含量也低,杀虫效果差,不适合作杀虫剂原料。花红色,作观赏栽培〔1〕。(二)选地整地宜选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按各地耕作习惯耕翻土地、施基肥、整地作畦或作成苗床。(三)繁殖方法种子和分株繁殖。1.种子繁殖有育苗移栽和直播两种方法。(1)育苗移栽一般在苗床播种育苗。播后当年或第二年移栽,第2—3年开始收花。播种分春播和秋播。南方宜秋播,在8月下旬至9月下旬播种;北方行春播,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播前种子需进行催芽处理,将种子放入18—20℃的温水中浸6—8小时,浸后用湿布覆盖,每天翻动1—2次,当有1—2%的种子萌发时即播。因种子细小,须拌掺15—20倍的细土,撒播或条播于苗床。条播行距10cm。每亩用种量0.4—0.5kg。播后覆盖细土或草木灰,以不见种子为度。然后稍加镇压,铺盖一层草秸,保持土壤湿润,10—20天即可出苗。随着出苗,逐渐揭去盖草。幼苗出齐后,适当除草、间苗,追施稀薄粪水,促进幼苗生长。当苗高10cm时,即可出圃,按行株距50×30cm定植。每穴定植1株,栽种时须注意深度不宜过浅,防止伤根。定植后应立即浇水。每亩可定植3000—4000株。(2)直播初秋或早春,按行株距50×30cm进行穴播,穴深3cm,播后浅覆土,浇水。苗期管理与育苗移栽法相同。间苗1—2次,在苗高10—15cm时定苗,每穴1株。2.分株繁殖除虫菊萌蘖多,在秋季9—10月份,将3—4年生母株挖出后,剪除病弱枝叶和衰老的根系,按植株生长年限或大小分割为2—3株,每株需有须根,按行距50cm、株距33cm开穴,浇水后栽植,覆土压实,10天左右即可成活。第二年开花结果。从生产效果比较,此法不如种子育苗。(四)田间管理定植成活后,结合中耕进行补苗和除草、施肥、培土等管理。每年收花后结合收割地上植株,清除杂草。雨季应注意排水,避免积水而引起烂根死亡。肥料可施用人畜粪、硫酸铵、饼肥或过磷酸钙、钙镁磷肥、骨粉。(五)病虫害及其防治蒌缩病(Diplodia chrysanthemella Ikata.) 发生于5月中旬至7月下旬。被害初期叶面有直径1—2mm的黑斑点,逐渐扩大,叶脉被侵害,叶卷缩,花梗变曲,不开花,严重时植株枯死。防治方法:拔除病株,撒施石灰粉消毒病穴;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1∶1∶100波尔多液喷雾;冬季清园,处理残株。此外,尚有地老虎、蛴螬等**害虫为害。四、采收与加工(一)留种在开花时选择栽培2—3年生的健壮植株、无病虫害、开花早而花朵大的留作采种用,待果实呈淡茶褐色时即可采收,收后晾干,剥下种子,扬净去杂后贮藏。(二)采收秋季移栽后第二年可开花,3—4年开花量最高,5年后植株衰老花量减少,生产上需要倒茬。采收期5—6月。在盛花前期为采收适期。采花应待舌状花展开、外围管状花开放时,选择晴天分批捋摘花朵。(三)加工采收的鲜花须及时晒干,防止霉变。晾晒时温度在50℃以下为适宜。最好悬放在竹帘上或竹筛中。粉碎时磨粉机转速不能太快,以免因高温的影响降低药效。已加工好的除虫菊粉应密封贮藏在箱或桶中,防止潮湿。否则日光、空气、碱等均能使之失效。贮藏1年以上,有30%以上的除虫菊素分解。每亩产鲜花300—400kg,折干率为20—25%。
可以用“灭害灵”杀虫剂。盆栽菊花感染了粉蚧虫,看起来非常恐怖,叶子的嫩芽处和比较老的枝条上都爬满了白色的粉蚧虫,它们是很常见的一种害虫,会吸取植物里面的汁液,最后植物就会慢慢枯萎,叶子和枝条都会不断蜷缩。喷杀粉蚧虫,一定要在幼虫期喷杀,一般是用到40%的毒死蜱,10%的吡虫啉,或者是20%的啶虫脒,后期还可以给一些有机硅助剂,一般是7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三次左右,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扩展资料在养护菊花期间要注意肥料的追加,不管是采用什么肥料都不要直接埋在植株的根部,根系附近即可,这才不会直接对植株造成伤害,能够提前做稀释工作是最好的。追肥之后浇水能够让植株更好的吸收,在养分充足的环境中生长的菊花,植株会比较强健,其抗病虫害的能力也比较强。不管植株的生长趋势多好,也不能少了日常的杀虫防治,最好是每个一个月喷加一次药水。
菊花常见的虫害有蚜虫、菊叶螨、红蜘蛛、粉虱等,这些虫害会引起植株茎梢卷曲,叶片枯黄、卷缩,花朵变小,一旦发生,应及时防治。
一、 菊蚜: 1.症状:菊花受蚜虫危害最严重,从苗期到花期均有发生。其中菊姬蚜最常见,也是分布最广的一种,体长1.5~1.7毫米,黑褐色或灰褐色,多危害幼嫩茎叶,分泌黏液,将茎叶粘连,使茎梢卷曲,叶片卷缩。该蚜虫1年发生10~20代,每年4~5月、9~10月为繁殖高峰期。 2.防治:防治蚜虫一是用呋喃丹从土壤根际施入。方法是:先将菊株根际周围的表土刨开,然后将3%呋喃丹颗粒均匀地埋在周围,距主干20~30厘米,然后覆土、浇水。颗粒溶水后被菊根吸收并向植株上部传导,蚜虫吸吮后死亡。一般药效持续至少2个月,可有效地防治蚜虫。二是于菊苗定植或嫁接接穗后,每20天用800倍多菌灵溶液与40%**乐果1000倍溶液的混合液喷施1次。
二、 菊叶螨: 1.症状:菊叶螨危害大立菊最明显,主要靠风力传播,或随浇水时浸染。多寄生在叶背,虫体微小,外围枝较多,受害叶片叶背呈灰褐色。一般由下部叶片向上蔓延,当新芽长出时,螨虫向上迁移至新叶、新芽危害,使枝叶发黄。危害严重时,全株叶片枯黄,生长缓慢,花朵变小,花期缩短,影响观赏价值。 2.防治:(1)避免用带螨插条扦插。(2)受害菊株可喷0.2%尿素,促进营养生长。(3)经常检查,发现有螨时,及时喷药防治,常用药剂有2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倍液,35%杀螨特乳油2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杀螨剂与有机磷交替使用,避免使螨产生抗药性。
三 、 粉虱:体长0.6毫米左右,体色多为浅黄色或白色。繁殖快,多群居嫩叶背面,刺吸汁液,菊花受粉虱危害后,致使叶片黄萎、脱落。**花受害较严重,影响开花和观赏。发病时用40%**乐果1500~2000倍液或喷施20%速灭杀丁2000倍液。
四、 钻心虫:又名菊天牛,5月下旬至7月上旬,每隔1个月用1000倍敌杀死或速灭杀螨丁药液喷施叶片、茎干、地面,以防钻心虫危害菊苗。
五、 食心虫:8月中旬至9月下旬,用敌杀死药液喷洒幼嫩顶梢2~3次,以防食心虫危害花蕾。
六、 潜叶蝇:主要危害叶片,可喷施40%乐果乳油1000倍液,40%**乐果乳油1000~20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50%二溴磷乳油1500倍液,40%二嗪农乳油1000~1500倍液进行防治
七、 短额负蝗:20%速灭杀丁乳油2000倍液喷杀,也可选用敌杀死、高氯菊酯等
茄蟞 如果室内养的少量的花有这虫子的话 建议用镊子夹完 太多的话就用低毒的吡虫啉喷一下 放在室外喷洒 晾一段时间搬回室内
最好用生物杀虫药,至少自制糖胶粘虫。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