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沙土地的话,土壤保水能力相对于比较差;一亩地用种量25~30斤。
如果是中等肥力的地块,土壤肥力一般;小麦的播种量控制在一亩地18~20斤即可。
小麦在播种的时候,温度最好在15℃到18℃之间,如果低于15℃,温度每下降一度,每亩地就要增加1到2斤的播种量。也就是说在14℃播种的话,那么小麦的播种量应该增加1到2斤,如果温度降低到13℃的话,播种量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2到3斤。
可以使用磷酸二氢钾来控旺,但是磷酸二氢钾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
小麦的施肥技术如何 一、小麦的需肥特性 小麦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氮、磷、钾、钙、镁、硫和微量元素营养主要是靠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其中氮、磷、钾三元素在小麦体内含量比较高,需要量大,对小麦生长发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每生产 100 公斤籽需吸收氮素3 公斤、磷素0.4-0.65 公斤、钾素1.7-3.3 公斤。 二、小麦的营养特性 1、氮:分蘖期是小麦氮素营养的临界期,分蘖期缺氮,分蘖发生困难,从而减少有效穗数。幼穗分化期对氮的需求量高,如缺氮则小穗小花数减少,退化小花增多,若追施化肥,可延长分化时间,增加穗粒数。抽穗以后土壤供氮水平对提高粒重极为重要。 2、磷:小麦对磷素敏感。早期的磷素营养对植株及根系生长极为重要,是小麦磷素营养的临界期,磷肥可显著增加分蘖与次生根数,提高苗期的抗寒性。小麦拔节孕穗期是吸磷的高峰期,这时磷素供应充足,幼穗发育时间长,小穗数增多,穗大粒多。 3、钾:小麦拔节孕穗期是钾的吸收高峰期,拔节孕穗期追施钾肥能增加根量,茎秆粗壮,防止后期叶片早衰,提高籽粒粒重和蛋白质含量。 4、其它:小麦正常生长还需要钙、镁、硫、硼、锰等微量元素。在土壤供应不足时,施用相应的肥料效果明显。缺硫的土壤施含硫的肥料,能提高面粉的品质。土壤缺硼时,小麦雄性器官发育受阻,不结实,施硼后则开花结实正常。 三、推荐施肥量 1、小麦产量水平低于350 公斤/亩的中、低产区,施用优质农家肥 2000 公斤/亩,秸秆直接还田量 200 公斤/亩。小麦产量水平高于 350 公斤/亩的高产田块,施用优质农家肥 3000 公斤/亩,直接还田稻草300 公斤/亩。 2、水溶肥。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根据目标产量,按小麦平衡施肥氮、磷、钾素推荐用量相应确定。 3、微量元素。应根据土壤硼、锌、锰等含量及小麦缺素症状针对性地使用微量元素。小麦平衡施肥微量元素推荐用量见下表。 4、根外追肥。小麦抽穗至灌浆期,用0宴沃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喷施叶面,可以增加粒重、促进成熟,提高抵抗干热风的能力。 肥料品种 施用方法 硫酸锰 基施用量 1-2 公斤/亩;喷施浓度 0.1-0.2% 于拔节前喷两次;浸种浓度0.05-0.1%,浸6-10 小时拌种用量4-8 克/ 公斤种。 硫酸锌 基施用量1-2 公斤/亩;喷施浓度0.1-0.2%于拔节前喷两次;浸种浓度0.05%,浸6-10 小时拌种用量4-5 克/公斤种。 硼肥 基施用量 0.25-0.5 公斤/亩;喷施浓度 0.1-0.2%于拔节和孕穗前各 喷一次;浸种浓度0.02-0.05%,浸6-10 小时。 注:拌种时,将每公斤麦种所用的拌种肥加水配成 1 公斤水溶液,对种子进行喷雾处理,再将喷润后的种子焖4 小时,经浸种或拌种处理的种子,待晾干后方可播种。 四、小麦的施肥技术 1、肥料分配。有机肥和宴沃磷、钾水溶肥一般全部用作基肥。在地产缺磷地块,用磷肥总量的20%作种肥,80%作基肥。在沙性土壤上,用钾肥总量的 50%作基肥,其余与氮肥配合作追肥施用。氮肥,在高产地块,用总量的 60%作基肥,40%作追肥;中、低产地块,用总量的60%作基肥。10%作种肥,余30%作追肥。 2、基肥深施。根据地块干湿程度,分犁沟深施和撒肥耕翻深施两种方法。干旱年份,采用犁沟深施,即随犁翻垡将肥施于犁沟底,深 2 寸左右,然后翻垡覆盖;土壤粘重湿烂地块,采用先撒肥后耕翻深2 寸左右将肥埋入土中。 3、种肥深施。施肥与播种同时进行,肥料施于种子侧下方2.5-4 厘米深处(或种床)。 4、追肥深施。采用人力器械或机具将肥料施于土壤2-3 寸深处,施肥部位在小麦株行两侧8-15 厘米处,施后用土覆严。
可以选择宴沃磷酸二氢钾来控旺,无激素,能促进磷钾的吸收,抑制氮的吸收,从而达到一个控旺的效果。
(1)高、中产麦田。高产麦田地力水平高,生产条件好,连年氮肥投入量过大,但钾肥投入相对不足。在施肥上要增加有机肥的投入,全面实施秸秆还田,按照控氮稳磷增钾补微的原则。高产麦田(500千克/亩以上)亩施有机肥4米3、纯氮(N)14~17千克、磷(P2O5)8~10千克、钾(K2O)8~10千克。施肥方式,磷肥一次底施,氮肥30%底施、60%拔节期追施,10%于小麦孕穗期追施;钾肥70%底施,30%拔节期追施。中产麦田亩施有机肥3.5米3、纯氮(N)12~15千克、磷(P2O5)7~8千克、钾(K2O)5~8千克。施肥方式,氮肥40%底施,60%拔节期追施;钾肥70%底施,30%拔节期追施;磷肥一次底施。微肥施用,可选用硫酸锌或硫酸锰拌种,每千克种子用肥2~4克。小麦生长中后期喷施磷酸二氢钾,以增加小麦千粒重。(2)晚播麦田。晚播麦田因腾茬晚,播种后延,冬前积温不足,要重肥促苗,以达到冬前苗壮,春季转化快的目的。高产田亩施有机肥3米3以上,纯氮(N)14~15千克、钾(K2O)6~7千克、磷(P2O5)8~9千克;中产田亩施有机肥3米3以上,纯氮(N)12~14千克、磷(P2O5)6~7千克、钾(K2O)5~6千克。施肥方式,氮肥40%~50%底施,50%~60%拔节期追施,磷钾肥一次底施为宜。中后期针对性叶面喷施多元微肥。另外,麦棉套作区由于钾消耗量较大,可适当增加钾肥用量。
开春后冬小麦进入返青阶段,接着是分蘖期至拔节期,这两个生育期对于高产冬小麦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冬小麦从返青至挑旗的这段时间为春季生长阶段,一般历时50~60天,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小麦返青后生长转旺,吸收养分也逐渐增多,因此追施拔节孕穗肥是当务之急。春季追施拔节孕穗肥,是促进小麦苗情转化,健壮生长的关键,也是保证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在春季小麦施用化肥中,应以促进小麦高产、优质、高效和资源节约为目的,根据不同类型小麦需肥规律和麦田土壤供肥状况,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合理施用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土壤污染。一般高产田控氮、稳磷、增钾、补微中产田稳氮、增磷、针对性补施钾肥。
从小麦的生理学角度上来讲,返青到起身这个阶段,小麦的植株继续在分蘖、出叶和发根,并且开始幼穗分化,是巩固冬前壮苗、争取弱苗转壮、抑制旺苗生长最有利的时期。所以,根据不同类型的麦田,采用不同的施肥措施,是非常必要的。看苗施肥可用三个字来概括:保、促、控。
保年前越冬时已达到“六叶一心”的、有四至五个分蘖的、亩总茎已达到八十万左右、植株健壮、叶色正常、不发黄的一类麦田,返青后不要马上施肥浇水,以防生长过旺,消耗过多的营养,不利于后期高产。这类麦田,应采取划锄、除草、防治病虫害等措施,以保证年前有效分蘖、安全生长,有利于提高小麦成穗率,为后期小麦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类麦田以“保”为主。等到小麦拔节期前后,再施肥浇水,这叫氮素后移施肥法,有利小麦高产。
促年前种植过晚,肥力条件差,底肥不足的麦田;越冬时麦苗矮小,分蘖很少;返青时,植株弱,叶发黄,亩总茎数低于40万以下的三类麦田;或秸秆还田没有浇越冬水,土壤疏松透气,水分蒸发强烈,土壤干旱,麦苗出现吊根现象……类似以上情况的,要及时浇返青水,施返青肥。对这类麦苗选择对路的肥料很重要!第一,不要施用或少施用有机肥料。俗话说:圈肥养地,化肥催苗。由于初春温度低,农家肥分解缓慢,不能满足小麦对养分的需要。第二,应施速效化学肥料,肥效快,能及时供应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每亩可以施用尿素10~15公斤,浇好返青水。在此基础上,再喷鲁虹回生露叶面肥(30毫升/袋)一遍,可促发新根、抗寒、抗旱、抗病,有利于小麦弱苗转壮苗。第三,在施肥时还应注意一些高产田块中的弱苗,要施点偏心肥,使它们的长势达到一致,有利于小麦增产。
控年前播种过早,播种量过大,出现了年前旺长的小麦,由于过早封垄、叶披散、叶片过大过薄,返青后,要对它们采用以“控”为主的措施,多划锄,尽量不浇水,蹲一下苗,还应密切注意是否有冻害,如有冻害,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1、首先要选择优质的小麦品种,一般选择一代小麦作为种子,这样到第二年小麦的亩产一般在1000-1200斤左右。2、小麦选择好以后,在播种前要拌种,意思就是给小麦拌药以防小麦被虫害吃掉。如图,在拌种时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拌种时水份不能太大以免影响播种时下种不顺,影响每亩的种子用量,二是要拌匀,要让每一粒小麦都要拌上农药,以免被虫吃掉,三是在拌种结束后小麦要晾晒一下。3、在播种前地要耕两遍,第一遍主要是把地里的大节杆打碎,第二遍主要是把地整平,这样土地更松软。4、在播种时土地的水份要适中,这样有利于小麦的发芽。在播种时注意:小麦放进料斗时一定要两边都有,以防在播种期间短腿现象,就是有的腿里有小麦,有的没有小麦,瞎了。要调整每亩小麦播种多少,一般一代小麦种每亩播20斤也就可以了,如果不是一代,可以多播一点,可以是25-30斤。在播种过程中最好看一下每个腿里是不是都有小麦。根据每亩的小麦播种量,可以适当控制播种机器的速度。如果水份适合的话小麦一般在七天之后就可以看到出芽了。小麦等到冬季时大约在每年下大雪时要追肥一次,在开春的时候要进行虫害管理两次。这样到第二年就可以收到优质的小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