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菜白斑病的危害症状:病菌仅危害叶片。植株从基部成熟叶片开始发病,后渐次向上发展,受害叶片初现黄褐色圆形小点,并逐渐扩大成为近圆形,一般直径为6~10毫米病斑,病斑**由褐色转为灰白色,有时有1~2轮不显着的轮纹,周缘具淡黄绿色的晕圈。叶背病斑与叶面相同,但周缘为深褐色,外围微带浓绿。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灰白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然后病斑变白色,呈半透明,易破裂穿孔。病害严重时,一张叶片上病斑很多,常连结成片,使叶片早枯。小白菜白斑病的发生特点:病害在气温5~28℃范围内均可发生,但以11~23℃极易发生,在这温度范围内,相对湿度高于62%,或前后降雨超过10毫米,病害即可发生。秋季雨水多,昼夜温差大,叶面易结露时,病害易流行。病害春季一般发生较轻,仅在一些留种菜株上有发生。植株生长衰弱,抗病力差也易感病;连作田块,早播田块往往发病较重。小白菜白斑病的防治要点:①清洁田园:收获后及时病叶用作堆肥或饲料,并深翻耕土壤,加速病残体的腐烂分解,以减少田间病菌来源。②种子消毒:可用50℃温汤浸种20分钟后立即移入冷水中冷却,凉干播种;或用种子重量0.4%的4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拌种后播种。③加强栽培:管理选用抗病品种,适期晚播,与十字花科蔬菜进行隔年轮作。常见的抗病品种有:青包头、玉青、小青口、辽白一号、流心青白等。④药剂防治:发病初及时喷药保护,药剂可选用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猛杀生干悬浮剂500~600倍液,或70%品润干悬浮剂6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等,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叶斑病有真菌和细菌病害
真菌性叶斑病
防治:发病初期可用苯醚甲环唑,代森锰锌,嘧菌酯,百菌清,乙蒜素,三唑醇,中生霉素等交替使用防治,间隔5-7天一次,连续2-3次。
细菌性叶斑病
防治:发病初期可用琥珀酸铜,络氨铜,氢**铜,农用硫酸链霉素等交替喷雾防治,间隔7-10天一次,连续2-3次。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用。
也不一定是病,也有可能是因水肥的原因,水不足,肥力不足都会叶子干枯,要是干枯的叶子前期有病斑,多是因病菌引起的,前期可以喷些菌药,如多菌灵
症状:白菜叶初呈明脉状后为浓淡相间的花叶、扭曲畸形、叶片质脆、皱缩,叶背叶脉上有褐色坏死斑或条纹。病原:芜青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发病条件:①气候条件:雨水;②虫害:昆虫;③栽培管理;④白菜伤口种类;⑤白菜不同时期的愈伤能力;⑥品种抗病性。发病规律:在南方周年循环。北方主要在留种株或多年生宿根植物及杂草上越冬,通过蚜虫或汁液接触侵染。苗期高温干旱时间越长,感病越早。蔬菜生长前期连阴雨或降大雨,发病越重。秋菜适当晚播,与非十字花科蔬菜邻作时发病轻。防治方法:⒈选用抗病品种;⒉加强栽培管理。适当晚播,与非十字花科轮作或邻作;⒊灭蚜防病;⒋选用83增抗剂、抗毒剂1号、病毒A、病毒B、植病灵等。 症状:主要发生在叶部。先从外部叶片开始,在病叶正面出现淡黄色小病斑,逐渐扩大成黄绿色不规则病斑。天气潮湿时,叶背面产生白色霜层,气候干旱时,病斑干枯。病原:鞭毛菌寄生霜霉真菌发病特点:田间高温多雨是病害常严重发生。早播、播种过密、通风不良、连茬、包心期缺肥易引发病害。防治方法:⒈选用抗病品种;⒉合理密植;⒊加强田间管理;⒋选种及种子消毒;⒌化学防治(喷施1:0.5:240的波尔多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 症状:病不初成水渍状,逐渐扩大变为淡灰褐色。叶柄组织软化腐烂并释放出臭味。严重时病害沿叶柄向根茎发展,终至菜株腐烂。病原:属欧氏杆菌属。菌体短杆状,周生2-8根鞭毛。不耐光照和干燥,阳光下暴晒2小时基本死亡。发病特点:高畦病较轻。其次还与①病毒病、霜霉病的****密切;②白菜不同时期的愈伤能力;③与虫害发生有关;④播种期早,气温高、长势快,植株幼嫩、叶片覆盖地面面积大,隐蔽程度重,则发病早而重。防治方法:⒈选用抗病品种;⒉加强栽培管理;⒊消毒病穴;⒋及时防治害虫。 蚜虫(菜蚜俗称蜜虫)致使植物叶片卷曲变形,影响植株生长。还可传播多种病毒病、诱发煤污病。若虫吸食叶片的汁液同时分泌有毒的液体,造成叶片卷曲、肿胀、畸形。防治措施:⒈黄板诱杀(高0.3米、长0.7米,涂10#机油。距地面0.5米,每两天检查一次。)⒉银灰膜避蚜,搁虫网。⒊ 40%乐果乳油1000倍、50%辛硫磷乳油1000倍、50%抗蚜威、10%吡虫啉、万灵可湿性粉剂,加2/1000-3/1000洗衣粉,起黏着作用(写有不可与碱性混用的不可加)。菜青虫(菜粉蝶幼虫)以甘蓝、花椰菜、苤蓝危害最重。在白菜上可传播软腐病。以叶片肥厚、蜡质多、含芥子油的为主。为害症状:造成叶片残破防治方法:⒈化学防治:三龄期前用药(敌敌畏、辛硫磷、乐斯本);⒉生物防治:Bt乳剂、广赤眼蜂;⒊清洁田园:人工清除幼虫、蛹。小青虫(小菜蛾幼虫,俗称小青虫、方块虫、吊丝虫)危害甘蓝、花椰菜、小白菜、小萝卜、油菜等,尤喜含芥子油的。除十字花科外,可为害马铃薯、葱、洋葱、姜、西红柿。为害症状:造成叶片残破防治方法:⒈同菜青虫防止方法;⒉清洁田园:人工清除幼虫、蛹。在防治中,提倡不同类型的农药混配使用,以减缓其抗药性发生的速度。
秋后彻底清除花圃的病落叶等集中烧毁,以减少越冬菌源。早春及时修剪,使之通风透光,降低湿度。生长期间及时摘除病叶,增施有机复合肥,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性。选育抗病品种。发病前喷洒1∶1∶240波尔多液,对黑斑病的发生具有预防作用。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每隔半个月喷一次,连续喷2~3次。
花椰菜成株期主要病虫害有:病毒病、猝倒病、立枯病、霜霉病、炭疽病、黑腐病、菜青虫、蚜虫等。一般花椰菜病虫害都是是提倡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花椰菜病虫害防治主要是育苗期病虫害防治。因其育苗期高温多雨,极易感染各种病害。为防止感病死苗,齐苗后要立即用2.85%硝钠·荼乙酸 1000—1500倍液或1.8%复硝酚钠(快丰收)水剂1000-1500倍液或25%络氨铜(酸式有机铜)水剂800倍液喷洒苗床。
花椰菜,又称花菜、菜花或椰菜花,花椰菜为十字花科芸苔属一年生植物,又名花菜、椰花菜、甘蓝花、洋花菜、球花甘蓝。原产于地中海东部海岸,约在19世纪初引进中国。花椰菜是一种很受人们欢迎的蔬菜,味道鲜美,营养也很高,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维生素C含量非常丰富,还具有抗癌功效,平均营养价值及防病作用远远超出其他蔬菜。
栽培技术
花椰菜无公害
适时播种
根据多年栽培经验,屏南地区第 1 批一般于 5 月初(立夏)播种,7 月底至 8 月初收获上市,恰逢销售淡季,价格上扬,经济效益高。最后一批宜在 7 月底(大暑)播种,霜降之前收获完毕。
播种方法与管理
在高温季节,为了克服死苗的弊端,生产上常采用营养块和营养袋育苗 2 种方法。
1、营养块育苗法
每 10m2 苗床施腐熟过筛农家肥150kg、45%氮磷钾复合肥 0.5kg,然后犁地耙平,捣碎土块,做成宽1.3m、长 7~8m 平畦,畦间留 30~35cm 宽排水沟 ,将畦面耧平,结合土壤处理药剂(见病虫害防治)浇透水,使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用六齿耙来回刨烂表土层,再用棒槌抹平畦面后盖膜闷 2 周后备用。播种时,按8-10cm 见方在苗床上划方格,在方格**用手指(或棒子、竹竿等)扎眼,深度不要超过 0.5cm,这样逐穴播种,每穴 1 粒(陈种 2~3 粒),播种后盖 0.3cm 左右厚的过筛净土 ,并在苗床上覆盖 1 层草苫保湿,随后浇水 1 次,如遇干旱天气,要适当增加浇水次数。播后 2~3d,当大部分幼芽拱土时,要及时撤去草苫覆盖物。为了防止暴雨和烈日曝晒的不利影响,在苗床上要及时 搭 盖 荫 棚 ,顶层用遮阳网平拉搭盖遮荫 ,高度离苗床约1m 左右,以利早晚斜光照射幼苗,避免产生高脚苗;在遮阳网底下加盖塑料薄膜做成小拱棚,以防暴雨袭击;注意棚底四周应离地面 20~30cm 通风降温,不致因高温烫伤幼苗,薄膜一般都在雨天临时加盖。同时小拱棚上遮阳网要及时掀盖,一般晴天上午 10 时左右盖上,下午 4 时左右掀开,阴天不盖;随着苗龄增大,每天逐渐减少遮荫时间,直到移栽前 1周,完全不盖,进行适应性炼苗。当幼苗长出 2~3 片真叶后,应及时拔除苗床中杂草,并在幼苗根茎周围覆含腐殖质细土 1~2 次,避免根系外露以防倒伏,还可保墒,若遇大雨应及时清沟排水。幼苗生长期间看苗情浇水,但浇水不宜太多,以免因高温天气幼苗徒长。追肥视菜苗生长情况,一般追施1~2 次稀薄人粪尿或尿素 ,但尿素追肥应注意用清水浇洗沾在叶片上的肥液。
2、营养袋育苗法
采用营养袋规格为 6.5cm×6.5cm 的薄膜袋,营养土配方比例为 5∶1,即 500kg 泥土配腐熟 农 家 肥100kg 和钙镁磷肥 2.0~2.5kg,并结合土壤处理药剂(见病虫害防治),把药土肥混匀闷 2 周后装袋使用 ,注意袋中营养土含水量要达到 80%左右为宜,即手捏成团,落地能散 ,才有利发芽出苗。然后把营养袋整齐排列于苗床进行播种,并在营养袋上覆盖草苫保湿。播后 2d 内都要用细洒水壶进行浇水,保持湿度,出苗后管理同营养块育苗。
大田栽培管理
1、土地选择
花椰菜宜选择耕层深厚、土质肥沃的壤土、中壤土或轻壤土以及地势较高、排灌条件好的地块。切忌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或重茬,否则病虫害发生严重。
2、精细整地,下足基肥
夏秋花椰菜品种多以早中熟为主,其全生育期较短,营养生长期吸肥早 ,需求量较大 ,因此基肥应以腐熟的农家肥、人畜粪尿、速效性氮磷钾肥为主,一般施腐熟有机肥 30~45m3/hm2、45%氮磷钾复合肥 375-450kg/hm2、农用硼砂37.5~45.0kg/hm2,然后耕翻耙平,切碎土块 ,按畦宽 1.3m、长10m左右开沟作畦,畦间留排水沟宽 30~35cm,沟深 15~25cm,低洼地宜深些,高燥地宜浅些。如果前茬是旱作或偏酸性土壤,在施基肥前 7~10d,施生石灰 900~1 800kg/hm2,翻耕入土 ,能起杀菌和调和酸碱度作用,可有效消除土壤中影响植株正常生长的不利因素。
3、合理密植,把好移栽关
密植规格因土质、耕作施肥水平、品种特性的不同来确定 ,通常每畦种2行 ,株距50~55cm,行距50~60cm,种植2.25~2.55 万株/hm2 左右。株型较小可种密些,植株高大可种稀些。定植穴开挖后,生物有机肥与钙镁磷肥按3:1 混合,每穴底施 0.1~0.2kg,土肥拌匀后定植效果更好。因高温高湿环境,植株生长迅速,苗龄稍长往往在苗床很容易抽薹早花 ,应严格控制苗龄在 20d 以内,当幼苗真叶达到 4~5 片时即可移栽定植,移栽前苗床应浇透水(指营养块育苗),使移栽时带土起坨,起苗时要小心,尽量做到不散坨,少伤根,随起随栽。为了避免刚定植幼苗受中午烈日和高温伤害,宜在傍晚或阴天定植。定植后应随即浇定根水(稀薄的人粪尿水)1次,以促进发根成活。如果遇干旱天气,每隔 2~3d 浇水 1次,保持土壤湿润,加快缓苗发棵。
加强田间管理
1、水分管理
因其植株生长旺盛高大 ,需水量较多 。苗成活后,催苗期的水分供给与追肥相结合,以发挥肥效,保持畦面湿润,防止畦沟积水,促进根系深扎广布。前期苗体较小,若遇台风暴雨或连续阴雨,要保持畦沟通畅,及时排渍防涝。莲座期和花蕾初现期需水肥多,如遇干旱天气 ,要实施沟灌,即灌**水,保持畦面土壤湿润为宜。总之整个生育期都应避免漫灌、积水等影响根系正常生长。
2、合理施肥
花椰菜需肥量大,莲座期和现蕾期需要较多的氮素和适量的翠姆磷钾肥,生长盛期还必须配施硼、镁等微量元素肥料 。如果第 1 次用尿素追肥,第 2、3 次应注重磷钾肥施用。定植后 15~18d,用翠姆硼肥 1 000~1 500 倍液加翠姆钙肥 800~1 000 倍液进行根外追肥 1 次。移栽后 30~40d 用硼肥 1 000~1 500 倍液加100~200 倍液根外追肥 1 次,遇连续高温干旱天气,应适当增加喷施次数 。如遇连续阴雨天气,雨后要及时喷施 60%微量元素钾肥和硫酸镁 100~200 倍液 1 次。
3、折叶遮花蕾
花椰菜从现花蕾至逐渐膨大期,如不遮盖,则易造成花蕾表面变淡黄、紫色,甚至还会生出黄毛和小叶 ,降低品质 ,所 以当小花球长至 6~8cm(即拳头大小 )时,要束叶盖花防晒。方法有 3 种:一是将内叶折而不断盖在花球上;二是用稻草将内叶束捆包住花球;三是当小花球出现后,将老叶扭曲后内折,把花球全部覆盖住。
斑点病是侵害花卉的一类普遍性病害。此类病害包括各种形状(如圆形、椭圆形、轮纹形等)的叶斑病,多由真菌侵染所致。此类病发病初期多是在叶面上出现针头状小点,以后逐渐扩展成圆形、角形、不规则形等斑点。病斑颜色为褐色、黑色、灰色、白色等。发病后期,病斑上出现小黑点。菊花、万年青、水塔花、紫背竹芋、马蹄莲、姬凤梨、鹤望兰、龟背竹、花叶常春藤、八角金盘、橡皮树、叶子花、洒金桃、叶珊瑚、苏铁等均易患斑点病。花卉一旦染上斑点病,施药等措施只能控制病情,而叶片上的斑点不会消除。因此,防治斑点病应从培育壮株开始,综合防治。防治方法:培育壮株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为此,要合理施肥与浇水,并注意通风透光。盆栽用土要消毒后使用。7~8月每10天左右向植株表面喷洒一次80%代锌森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发现病叶及时剪除焚烧掉。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或50%托布津或75%百菌清600~800倍溶液防治。一般每周喷一次,连续喷2~3次。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