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闲田种蘑菇年年进行菇—稻轮作,病虫害较少,但在各个生产环节,蘑菇极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因此也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其病害、虫害主要来自土壤、培养料以及受污染的废弃物。病菌的孢子、菌丝主要依靠空气、水、昆虫、人为等途径传播。高温、高湿和通气不良的菇房,有利病虫害的发生蔓延。因此,蘑菇的病虫害防治要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任何单一的防治方法都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在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上,应采取以下措施:
(1)设置合理的菇房 菇房要设置在交通方便、靠近水源、环境干净、通风向阳的地方,并远离堆放粮食、饲料、饼肥等的仓库,以及畜舍、垃圾堆等易于孳生病虫的场所。菇房的结构要合理,大小要适中,创造一个有利于食用菌生长而不适于病菌生长的生态环境。菇房内外要定期清理消毒,以保持经常性的卫生。
(2)堆制好优质的培养料 原辅料如稻草、棉籽壳等应选用新鲜、干燥、无霉变的,使用前先经阳光曝晒1~2天,利用太阳热和紫外线杀死附在原料上的病菌。在配制培养料时应注意碳氮比例和加入氮肥的时机,防止游离氨气对蘑菇的毒害,防止杂菌的发生。掌握好适当的料水比例,料太干、太湿均不适宜蘑菇的生活,而有利于病菌和虫害的发生。堆制好的培养基要测其酸碱度,过酸过碱均应进行调节,使其在pH7.5左右。堆制时要保持足够的堆温,发酵均匀,防止粪块和堆料夹生。培养料要尽可能进行二次发酵。二次发酵的后发酵只要温度保持50~52℃,持续4~5天,就可杀死一些不耐高温的病菌孢子,而又有利嗜热放线菌的繁殖,促进蘑菇获得高产。
(3)做好覆土的消毒工作 这是杜绝病虫侵害的重要措施。首先要从没有施过蘑菇废料的田地取土作为覆土的材料,其次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以下一种消毒方法:
①将土粒先经阳光曝晒,利用太阳热能和紫外线杀死土粒中的病菌,再用石灰水调湿后上床覆土。
②将土粒堆成堆,用薄膜盖密,通入蒸汽,当土温达60~65℃时,维持3~4小时,可以杀死土粒中的病菌、害虫。
③甲醛熏蒸,每立方米土粒用5%甲醛溶液10千克喷洒,然后用塑料薄膜密封1~2天,摊开待甲醛挥发后,再上床覆土。
(4)加强菌床管理①防病与除虫同步进行。定期用80%敌敌畏1∶800倍液喷洒菇房走道、地面及菇房四周环境。一般成虫有趋光性,可在菇房附近安装黑光灯诱杀。
②加强科学管理。选用优质无病虫感染和适龄的菌种作为播种的材料。菇房用水要保证水质清洁,喷水方法要力求促控结合,该多则多,该少则少。覆土后前期要轻喷、勤喷,待快出菇时才重喷出菇水。大多数病菌喜高温高湿,菇床一旦出现病害,应停止喷水,加大通风量,菇床的湿度以宁干勿湿为原则。调节好菇房内适宜的光、温、水、气等生态条件,使食用菌菌丝生长健壮,增强生活力和提高抗逆性,以旺盛的长势抑制病菌的发生和蔓延。
③及时处理已发生的病害。菇床一旦出现病害,除停止喷水、加强通风外,可用1%漂白粉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洒菇床;细菌性病害可用兽用链霉素、青霉素等注射局部的患处。捡去菌床上已污染的培养料、土粒、老菌索、菇根,发病严重的应立即将菌体及培养料清除,并集中烧毁或深埋,防止病菌扩散。
1.蚜虫的难治性是相对而言,但通常情况来说,包括麦长管蚜、麦二岔蚜、棉蚜、桃蚜及萝卜蚜等,迁飞扩散寻找寄主植物时要反复转移尝食,所以可以传播许多种植物病毒病,造成更大的危害。
2.蚜虫常见的颜色有:黄绿色的苹蚜(Aphis pomi),灰绿色的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紫红或褐色的云杉瘿球蚜(Chermes abietis),淡绿色的麦二叉蚜(Toxoptera graminum)等等
另:
在蚜虫的防治上,应利用各种手段,停止其危害活动,主要有以下各点:
一、消灭蚜虫,要从花卉越冬期开始,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如单纯依靠在蚜害最严重的春、秋季进行,防治效果并不显著。
二、对新引进的花种、花苗,应严格检查,防止外地新害虫的侵入,对土壤及旧花盆进行消毒,以杀死残留的虫卵。
三、结合修剪,将蚜虫栖居或虫卵潜伏过的残花、病枯枝叶,彻底清除,集中烧毁。
四、花卉的品种不同,其抗虫性也有所不同,应选用抗病虫品种,既减轻蚜虫危害又可节省药物费用。
五、发现少量蚜虫时,可用毛笔蘸水刷净,或将盆花倾斜放于自来水下旋转冲洗,既灭了蚜,又洗净叶片,提高了观赏价值和促进叶面呼吸作用;有条件的还可利用瓢虫、草蛉等天敌进行防治。
六、发现大量蚜虫时,应及时隔离,并立即选用药物或土法消灭虫害,其具体措施如下:
1、用1:15的比例配制烟叶水,泡制4小时后喷洒。
2、用1:4:400的比例,配制洗衣粉、尿素、水的溶液喷洒。
3、用10%**乐果乳剂1000倍液或马拉硫磺乳剂1000至1500倍液或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洒。
4、对桃粉蚜一类本身披有蜡粉的蚜虫,施用任何药剂时,均应加1‰中性肥皂水或洗衣粉
花卉的蚜虫种类较多,有时单一发生,有时混合发生。对花卉为害最重的是棉蚜和桃蚜。1.棉蚜(Aphis.gossypii)别名瓜蚜。杂食性害虫,分布在全国各地。常被为害的花卉有牡丹、杜鹃、常春藤、石榴、金橘、白兰、栀子、蔷薇、洋兰类、香石竹、大丽花、小丽花、一串红、瓜叶菊、福禄考、金盏菊、仙客来、鸡冠花等。北方一年发生10~20代,南方20~30代。北方以卵越冬,翌年温度升到10℃以上时孵化,先为害越冬寄主,经3~4代后产生有翅迁移蚜,4~5月迁到夏季寄主上为害,5~6月进入为害高峰期。9~10月迁到越冬寄主上继续繁殖为害,产生有翅雄蚜和无翅雌蚜,交尾产卵越冬。2.桃蚜(Myzus.persicas)别名菜蚜、烟蚜。主要为害牡丹、白兰、樱花、玫瑰、文竹、芍药、兰花、大丽花、万寿菊、美人蕉、鸡冠花、蜀葵、茉莉、美人蕉等300多种植物。北方每年发生20~30代,南方30~40代。北方以卵在嫩枝、树皮裂缝越冬,翌年孵化为害,并进行孤雌胎生繁殖,5~6月繁殖快为害重,10月产生有翅蚜,交尾产卵越冬。
玉米病虫害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玉米小斑病:一般7月份的降雨量大小和小斑病的发病程度呈正相关,当病株率达70%时,病叶率才开始自下而上的发展;降雨早,病株率上升早;反之就晚。在病株率70%、病叶率20%时,若遇见中到大雨后,15天左右暴发。当病株率100%、病叶率30%时,又遇连阴雨天气,就要进行防治。先摘除玉米底部1-2片病叶集中销毁;喷洒50%多菌灵或70%托布津500倍液,或代森锰锌800倍液等。
二、玉米大斑病:选择当地主栽品种和长势好的玉米田,采取五点取样,检查每点的病株数、单株叶片数和严重度。一般病株率达100%、病叶率30%时,有降雨过程,即可进行防治。可喷洒12%绿乳铜等。
三、玉米圆斑病:选择抗病品种,采取五点取样,每点查10株,检查病株率和单株病叶数。一般在抽果穗吐丝盛期喷药防治,用25%粉锈宁500-800倍液。
四、玉米黑粉病:发现病瘤要及时割除。
五、玉米病毒病:有玉米粗缩和矮花叶病(花叶条纹病),该病毒是由灰飞虱和蚜虫传播的,而田间的灰飞虱、蚜虫的多少与田间杂草的多少密切相关,而灰飞虱、蚜虫带毒的多少又与小麦丛矮病发生轻重有相关关系,所以可依据小麦丛矮病发生程度来判断玉米病毒病的发生程度。在防治上主要是消灭杂草和防虫来预防玉米病毒病的严重发生。在田间调查中,发现可疑病株,应立即拔除,并喷杀毒剂控制,如5%菌毒清等。
六、玉米螟:注意田间卵孵化差度和幼虫危害情况,并抓住关键时期,对第一代玉米螟进行撒颗粒剂防治。可用Bt乳剂制成颗粒剂或用白僵菌颗粒剂等撒入玉米大喇叭口内,杀死初孵幼虫。
七、玉米灯蛾:危害玉米田的主要有红缘灯蛾。在7月下旬开始调查100株上的卵数和幼虫数量,当发现500株玉米有2块卵,或被咬粒的果穗达15%以上时,立即进行防治。灯蛾初孵幼虫有集中危害的习性,在玉米吐丝后幼虫较多,可组织人工捉虫,或喷药防治。
大面积田地出现了一种新虫子,此虫专咬玉米苗根部,造成田间玉米苗枯萎,此虫不怕农药喷洒,被农民称为“虫坚强”。全县发生虫害的田地共20万亩,这种虫名叫二点委夜蛾幼虫,采用毒饵诱杀效果最佳。“虫坚强”咬死玉米苗最近一段时间,农民遇到一件头疼事。大面积玉米地里出现虫子,而且该虫子专咬玉米苗根部,喷雾器打农药害不死,灌溉时往水里洒大量农药也无济于事。今年60余岁的刘先生说:“种了一辈子田,从未遇到过今年这么严重的虫害,真不知道什么办法能治住它们。”扒开叶子已蔫的一株玉米苗根部的麦秸秆,发现6条长虫正钻在玉米苗秆里,虫子体长1~2厘米,虫体呈黑花色。村民们介绍,为了保住玉米苗,很多人到田间捉虫子。村民们发愁:“真不知道有什么好办法能治住这些虫子。”有的村民眼看着虫害造成一片片缺苗,便想着补种,但是收割时又不方便;如果现在把苗全毁掉重新播种,但眼见着长出地面20厘米的苗感觉可惜。村民们一时处于两难境地:毁苗可惜,缺苗又会减产。毒饵诱杀效果最佳昨日,经进行调查,确定该害虫为二点委夜蛾幼虫。以田间麦秸较多的玉米田发生较重。造成虫害严重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今年小麦丰收后,大量秸杆覆盖田地给了虫子藏身之地;二是受多年来虫源基数积累影响,造成虫量比往年多。二点委夜蛾幼虫活动规律为,白天藏匿麦秸、麦糠下,夜间危害玉米根和茎基部,咬食玉米根造成倒伏;在一侧咬食玉米茎基部,形成孔洞。防治办法1、药剂喷淋:48%乐斯本乳油1000位液,用直喷头喷根茎部,每株50毫升。要注意,喷施除草剂前后7天内不能使用乐斯本,可改用功夫菊酯等菊酯类农药1500位喷淋。2、毒饵诱杀:48%乐斯本乳油200毫升、敌敌畏250毫升、5斤碎青菜叶(或青草)、10斤炒香的麦麸,兑水到可握成团,顺玉米垄撒小堆,不要撒到玉米上。3、撒毒土:每亩敌敌畏300~500毫升拌50斤红沙土,于早晨顺垄撒在玉米苗边。不知道说的对不对!!!!
化学防治:在玉米抽穗初期调查,当百株玉米蚜量达4000头,有蚜株率50%以上时,应进行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20%康福多浓可溶剂8000倍,或70%艾美乐水分散剂20000~25000倍,0.36%绿植苦参碱水剂500倍,或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2.5%三氟氯氰菊酯2500倍,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
在玉米大喇叭口末期,每667m2用3%呋喃丹颗粒剂1.5kg,均匀的灌入玉米心内,若怕灌不均匀,可在呋喃丹中掺入2—3kg细砂混匀后进行。此外还可在喇叭口内撤施辛硫磷,可兼治蓟马、玉米螟、粘虫等。玉米进入拔节期,发现中心蚜株可喷撒0.5%乐果粉剂或40%乐果乳油1500倍液。当有蚜株率达30%—40%,出现“起油株”(指蜜露)时应进行全田普治,一是撤施乐果毒砂,每667m2用40%乐果乳油50g对水500L稀释后喷在20kg细砂土上,边喷边拌,然后把拌匀的毒砂均匀地撒在植株上。也可喷洒25%爱卡士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每667m2用药量50g或喷撒1.5%1605粉剂,每667m2
2—3kg。也可选用辟蚜雾、吡虫啉等药剂防治或采用黄板诱蚜的方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