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柑桔脚腐病方法农业措施:
①利用抗病砧木,是目前防治此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②加强栽培管理,及时开挖排水沟,浅栽,不间作高秆作物,环状或开沟施入有机肥料,化肥不干施,防治树干害虫;
③更换砧木,在重病树周围种上3~4株抗病砧木,然后靠接在其主干基部,结合重修剪,挖除烂根和进行根外追肥。化学防治:将根颈病部位的土壤扒开,刮除腐烂部分,然后涂上1∶1∶10波尔多浆,或2%硫酸铜液,再填上河沙或新土。也可用利刀纵划病部深达木质部,然后外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200倍液.
【病害名称】柑桔脚腐病
【病 原】主要致病菌为寄主疫霉,学名Phytophthora parasitica Dast.;柑桔褐腐疫霉,学名P.citrophthora R.E.&Smitsh;辣椒疫霉,学名P.capsici Leonian。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土面上下10cm左右的根颈部。病部呈不规则的水渍状,黄褐色至黑褐色,树皮腐烂,具酒糟气味,潮湿时病部常渗出胶液(也有不流胶的),干燥时凝结成块,以后病害扩展至形成层,以至木质部。旧病斑树皮干缩,病健部界限明显,最后皮层开裂,甚至剥落,木质部**。围绕病斑外的健全组织也可自然愈合,从而限制当年病斑的发展,病斑沿四周扩展可使根颈部树皮全部腐烂,造成环割,导致全株枯死。病树叶变小、变黄,易脱落。
防治柑橘的根腐病很简单,柑橘根腐病是一土传性病害,所以我们在防治的时候可对土壤环境进行改善,可以施用乾农万稼能,改善土壤酸碱性与透气性,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另外,根是柑橘吸收水肥的重要器官,感染柑橘根腐病后,可用根尚雅进行灌根防治,我也不是什么专家,只是种植柑橘十多年罢了。
杀菌剂根据作用效果可分为铲除剂、保护剂、治疗剂。产除剂是指用于树体消毒的杀菌剂,常喷干枝使用。保护剂是 指阻碍病菌侵染和发病的药剂,一般在病害发生之前预防使用。治疗剂是指病菌侵染或发病后,能杀死病菌或抑制病菌生 长,控制病害发生和发展的药剂。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杀菌剂品种有:
石硫合剂
是一种广谱保护性杀菌剂,对红蜘蛛有效,一般用于果树休眠期喷干枝使用,铲除树体上的越冬病虫。
多菌灵
是一种内吸型广谱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可以防治多种真菌性病害。
甲基托布津
又名甲基硫菌灵,是一种广谱内吸杀菌剂,具有内吸、预防和治疗作用。用于防治果树多种病害。
百菌清
又名达科宁,是一种保护性广谱杀菌剂,对多种植物病害有预防作用,对侵入植物体内的病菌作用效果很小。可用于 防治樱桃穿孔病、果腐病。
速克灵
保护效果很好,持效期长,能阻止病斑发展,具有内吸性,耐雨水冲刷。用于防治樱桃的灰霉病。
代森锰锌
同类产品有速克净、喷克、大生富、大生、山德生。是一种广谱性触杀型保护杀菌剂,对果树上的多种病害有效。
扑海因
又名异菌脲,是一种广谱性触杀型保护杀菌剂,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用于防治果树花腐病、灰霉病、叶斑病。
多氧霉素
又名多抗霉素、宝丽安。是一种广谱性抗生素类杀菌剂,具有良好的内吸传导作用和治疗作用,可以防治樱桃叶斑病 、灰霉病。
农用链霉素
一种广谱性的生物杀菌剂,主要防治果树细菌性病害。
中生菌素
一种广谱性的生物杀菌剂,防治果树多种细菌、真菌性病害。
K84菌剂
是一种没有致病性的放射土壤杆菌,能在根部生长繁殖,并产生选择性抗生素,对控制根癌病菌有特效。属于生物保 护剂,只有在病菌侵入之前使用,才能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据试验,用K84菌剂处理的樱桃苗木根癌病发病率是0.5%, 而且肿瘤的个体也明显小于对照区。
脐橙摘果后打哪些农药杀菌好
柑橘采后管理
柑橘采收后,采收点已经形成伤口,细菌趁机入侵,很容易诱发溃疡,进而影响树势情况。不但会加重柑橘树势的衰弱,而且会影响花芽分化。所以,加强柑橘采后管理尤为重要。因此采收后及时喷施150-200倍溃腐灵修复伤口,增加树体营养,减少来年病害发生。
施采果肥
采果肥也叫越冬肥、基肥、还阳肥。冬肥应重施有机肥,轻施复合肥,配合生物菌肥地力旺,重视补充中微量元素。断根施肥,胁迫植株开启次生代谢增加来年花芽分化量,提高坐果率,产量自然就上来了。底层使用有机肥作为食物,固体地力旺土壤调节剂混合使用,上面青枯立克200倍加液体地力旺生物菌剂灌根,增加植株营养,促进毛细根生长。达到杀菌,营养,越冬的效果。
清园
冬季清园要求及时、全面、。用溃腐灵200-300倍+沃丰素600倍在采果后全园喷雾,补充营养,杀灭真菌、细菌。而且能够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提高自营养能力。
柑橘根腐病主要危害根部。被害主根或侧根变褐坏死,根表面被病菌白色菌索所缠绕,终致根部皮层腐烂脱落,完全丧失输导机能,甚者地上部萎蔫枯死。
防治方法:
对柑橘根腐病的防治应采取以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根系活力为中心的综合防治措施。具体应抓好下述环节:
(1)整治园圃排灌系统,使之消除旱涝威协,有利于根系生长。
(2)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质肥,增施磷钾,提高植株根系活力,促植株茁壮成长,树势壮旺。
(3)中耕培土时尽量减少根系受损伤。
(4)对初发病株可适度剪除病根(小心收集烧毁)并施用哈茨木霉生物制剂(按说明书使用)或淋施三环唑井悬浮剂500倍液(在树冠范围内一定距离穴灌,灌透灌足2~3次,隔15~20天1次)。
(5)配合根外喷施叶面营养(采法特氨基酸叶面肥)促植株生长,地面穴灌高锰酸钾600~1000倍液促根系生长,此项工作至少每季度进行l~2次,并可结合其他培肥管理一起进行。
柑橘褐色蒂腐病主要为害果实受害,常自果蒂部开始发病。初呈水渍状,黄褐色,革质,后向果脐部扩展,病部边缘呈波纹状,深褐色。病菌在瓤瓣间扩展较快,内部腐烂较果皮快,当果皮病斑扩大至全果1/3~1/2时,果心已全部腐烂。病部表面,有时散生黑色小粒点。
一、常用生物农药
1、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属抗生素类杀菌剂,具较好的内吸性。防治苹果霉心病、轮纹病、炭疽病,用300-500倍液,在花期至果实套袋前连喷2次;防治斑点落叶病,在落花后7-10天开始喷施,春梢期喷施2次,秋梢期喷1次,若能与波尔多液交替使用,效果更好。
2、4%农抗120水剂。属广谱抗菌素,对病害有预防和治疗作用。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用20倍液涂抹刮除病斑后的病疤,治疗效果可达80%以上;防治白粉病,在发病初期,用有效浓度100毫克/升药液进行喷雾,过15-20天再喷1次,如果病情严重,可缩短喷药时间的间隔期。
3、B.T杀虫剂。常用细菌农药,以胃毒作用为主,对鳞翅目害虫防治效果达到80-90%。防治桃小食心虫于卵果率达1%时,喷施B.T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防治刺蛾、尺蠖、天幕毛虫等鳞翅目害虫,在低龄幼虫期喷洒1000倍液。
4、1.8%齐螨素乳油。属抗生素类杀螨杀虫剂,对害螨和害虫有触杀和胃毒作用,不能杀卵。防治山楂叶螨、苹果红蜘蛛、于落花后7-10天两种害螨集中发生期喷洒5000倍液,持效期30天左右。对二斑叶螨、黄蚜、金纹细蛾也有较好的防效。
5、25%灭幼脲悬浮剂。属生物化学类农药,以胃毒作用为主,兼触杀作用,持效期15-20天。对鳞翅目害虫有特效,杀卵和幼虫,还能使成虫产生不育作用,生产上主要用于防治金纹细蛾,防治适期为成虫羽化盛期,使用浓度为2000倍液。该药尤其是对那些已经对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等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害虫,有良好防治效果。
6、20%杀蛉脲悬浮剂。属昆虫生长抑制剂,与25%灭幼脲相比,杀卵、虫效果更好,持效期长。防治金纹细蛾使用浓度为8000倍液;防治桃小食心虫,在成虫产卵初期、幼虫蛀果前喷6000-8000倍液。
7、杀蛉脲悬浮剂。属昆虫生长抑制剂,对鳞翅目害虫的卵、幼虫防治效果明显。防治金纹细蛾在其幼虫发生期使用2000倍液;防治桃小食心虫,在成虫产卵盛期、幼虫蛀果前喷洒1000-1500倍液。
8、鱼藤酮。属植物源杀虫剂,具触杀、胃毒、生长发育抑制和拒食作用。在蚜虫发生盛期初始,用2.5%鱼藤酮乳油750倍液喷雾。施药后的安全间隔期为3天。
9、25%杀虫双水剂。属于神经毒剂,具有较强触杀和胃毒作用,并兼有一定的熏蒸作用。防治山楂叶螨,在若螨和成螨盛发期喷洒800倍液,可兼治苹果全爪螨、梨星毛虫、卷叶蛾等。用杀虫双水剂喷雾时,可加入0.1%的洗衣粉,能增加药液的展着性。
10、50%力富农(百虫单)可湿性粉。该药杀虫谱广、杀虫力强,具有强烈的胃毒、触杀和内吸作用,兼有熏蒸和杀卵作用、对磷翅目幼虫有特效。防治金纹细蛾、在幼虫孵化盛期或已有部分幼虫钻蛀入叶片内,喷施力富农1000-1500倍液;防治日本球坚蚧,于5月中下旬卵孵盛期(即发现蚧壳下有粉色卵粒后5日),喷施力富农1000-1500倍液,配药时在药液中加入0.3%中性洗衣粉,增加其展着能力,提高杀虫效果。
柑橘果实采收后的主要病害包括蒂腐病、黑腐病以及青霉病、绿霉病和酸腐病。在雨季以后采收的柑橘可能有较严重的褐腐病。
防治柑橘采收后病害的基本策略是:①抑制蒂腐病菌的潜伏侵染和果皮上褐蒂病菌初始侵染的发展;②使附在新伤口上的病原菌孢子失活;③保护果皮免于受到杀菌剂处理后的伤害出现新的侵染;④抑制腐烂果实表面的青绿霉菌的孢子形成和多种采后病害的接触传播。
目前国内外用于防治柑橘采收后病害的杀菌剂主要有苯胼咪唑类杀菌剂,包括苯菌灵、涕必灵、多菌灵、托布津和邻苯酚钠,谷种定(双胍盐)、联苯、伊迈唑以及植物生长调节物质2,4-D。
邻苯酚钠是较早用于柑橘的采后杀菌剂,对病原菌有广谱抗性,但除了受伤部位外不能透过果实表面。果实处理以后要用水清洗,因为它可能引起药害和残留过多。典型的处理方法是将果实浸泡在2%邻苯酚钠,1%乌洛托品的溶液中2分钟,溶液的pH为11.5~11.7。处理后的果实马上用清水漂洗。联苯对青绿霉和其他类型果腐病原菌有抑菌作用。用联苯浸渍包果纸包果,或将浸渍过联苯的纸片放在果实包装箱的底部或上面,联苯散发于果实周围的空气中,抑制了腐烂果上青绿霉的孢子形成和病害扩散。只是这一处理在防止青绿霉菌和蒂腐菌的侵染效果上较差。联苯包装通常只是一种辅助性处理,虽然在运输中广泛使用,但也受到残留过多和有不良气味的困扰。
20世纪60年代后期,苯胼咪唑类杀菌剂—苯菌灵、涕必灵、多菌灵和托布津的引进是使用采后杀菌剂控制柑橘病害的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这类杀菌剂在非常低的浓度下就有很强的广谱抗真菌活性。但对根霉、交链孢霉、白地霉和软腐细菌则无活性。这些杀菌剂不但对控制青绿霉对伤口的侵染高度有效,而且具有内吸活性,能限制休眠于果蒂处的蒂腐病菌的发展。同时,在果实受伤或接种前被处理时,它们就为果实提供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在高剂量时,苯胼咪唑类杀菌剂在果面产生一保护性障碍层抑制腐烂果实上青绿霉孢子的形成,从而又有可能代替联苯处理控制果实的污染。柑橘果实一般用浓度为0.05%~0.1%的苯胼咪唑类杀菌剂悬浮液浸泡30秒钟以保证杀菌剂与受伤部分接触。这类杀菌剂都是长效杀菌剂,可以控制柑橘采后腐烂6个月以上。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引进这类杀菌剂进行柑橘防腐保鲜试验,现在已广泛推广使用。这类杀菌剂使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容易引起青绿霉菌对杀菌剂的抗药性问题。抗药性病原菌的出现使得杀菌剂的药效下降,不得不寻找其他杀菌剂来代替。防止抗药性出现的综合措施主要有2个方面:①搞好环境卫生和抑制孢子形成,使病原菌孢子数量降至低水平;②管理好杀菌剂,抑制抗药性病原菌在群体中增殖。贮藏前使用的杀菌剂应不是贮藏后运输前使用的同种或同一类的杀菌剂,以避免贮后处理失效。
伊迈唑是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一种杀菌剂,现在欧美一些国家已在商业上应用于柑橘采后防腐。对于柑橘果实青绿霉和蒂腐病控制效果很好,对酸腐病和黑腐病也有一定的控制效果,特别对于抗苯胼咪唑的青绿霉一样有效。20世纪80年代伊迈唑在中国进行柑橘防腐保鲜试验,证明伊迈唑能控制由抗苯胼咪唑青绿霉引起的腐烂,较大规模的推广应用都取得了良好的防腐效果。
对于由白地霉引起的柑橘酸腐病,目前只有谷种定有较好的控制效果,试验证明谷种定与多菌灵或其他苯胼咪唑类杀菌剂混合使用,既能防治酸腐病,又能防治青绿霉和蒂腐病等柑橘采后病害。
桃树木腐病防治方法,不可忽视,早做预防,防止感染!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