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烂叶有以下原因:
1、灰霉病
主要有三种表现类型,白点性、干尖型、湿腐型,其中白点型和干尖型经常混发,在叶面或者叶缘有椭圆形至梭型小白斑点,由夜间向下发展,中后期只是叶片干缩。湿腐型是在高温下,叶片产生白点,叶片初呈现水渍状,很快会有灰色霉层,致使叶片腐烂。
2、疫病
主要侵染叶片的中下部,叶片受害后,初为暗绿色水浸状病斑,病部溢缩,叶片变黄凋萎,在天气潮湿时病斑软腐,有白色霜层,叶鞘受害时呈褐色水浸状病斑、软腐、叶剥离,鳞茎、根部受害后呈软腐,影响到养分的吸收和积累。
3、绵疫病
叶片初呈暗绿色水渍病斑,当病斑扩展叶片一半时,叶片发黄萎焉下垂,湿度大时生有奶水棉絮状菌丝。
4、黄叶病
病斑从叶尖、叶缘扩展想中脉,造成叶片纵向备变黄,初为淡黄褐色,后期变为深黄色,主要危害韭菜的韭菜外叶。
5、软腐病
这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茎叶,出现灰白色半透明状,病斑逐渐软化腐烂,会渗出黏液,带有恶臭,严重时成片倒伏死亡。
韭菜,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本身具有**性气味儿,虫害相对较少,但韭菜又为多年宿根蔬菜,根部韭蛆危害比较严重。其实韭蛆防治也不难,之所以能成为韭菜一大“杀手”,这和农民朋友施药方式及施药时机有关。
一、症状描述:
韭菜从整个生长期均可危害,特别是老茬韭菜,根蛆危害尤为严重,前期表现症状为局部范围内的韭菜叶片发黄,生长缓慢,随着危害加重,叶片可出现倒伏,挖开韭菜根部,严重有腐烂现象,根部土壤中能看到集聚危害的韭蛆幼虫。
二、发生特点
韭蛆,为双翅目迟眼蕈蚊的幼虫,韭蛆生产分为4个阶段,卵——幼虫——成虫——蛹,幼虫阶段危害韭菜根部,农民朋友往往都是把防治工作放在土壤处理这一块了,往往忽视了成虫的防治,这也是当前韭蛆难以防治的关键之一。
韭蛆之所以难以防治,主要是懂得“潜伏”,它们往往躲在土壤中(约3-10㎝,低龄幼虫比较靠近土层),发现危害后再进行施药,往往因为药液无法抵达根部,而造成效果一般,如此反复用药,更是增加了韭蛆的抗药性,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加上高毒高残留的农药严禁在韭菜上使用,这就逼迫着种植户改变防治策略和施药方式。
韭蛆虽然难防治,但也不是钢板一块,它们也有自身的弱点,只要农民朋友合理掌握,就能在防治韭蛆中占据优势,比如韭蛆虽然喜欢有湿度的土壤,但也害怕土壤过湿(湿度>70%难以存活);虽然喜欢舒适的温度(18-25℃),但也害怕温度过高(超过30℃几乎失去危害性);喜欢黑暗的土壤生活,而害怕强光照射。
三、防治策略
新时期的韭蛆防治工作,除了根据韭蛆的弱点进行物理防治(冬灌、晾根、换茬等)外,还应加强对成虫的防治工作。
地温在13-24℃时,就要注意防治韭蛆成虫危害了,这个温度阶段,正是羽化成虫的合适温度,以及成虫活跃的最佳温度,具体防治方法,可在这个温度前阶段,用24%氯氰辛硫磷500毫升拌土50斤,对地面进行撒施,可以毒杀羽化后的成虫。
同时,也可撒施2%噻虫嗪颗粒剂6000克/亩或1%联苯噻虫胺8000克/亩,可以在成虫羽化前撒施,也可在韭蛆发生后撒施,撒施后浇水。
对于韭蛆防治,除了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产品外,在韭蛆高抗区,种植户使用5%氟铃脲悬浮剂1000-2000克/亩进行灌根,也起到了非常不错的防治效果。
(1)韭蛆 也叫根蛆、土壤害虫,主要危害韭菜的鳞茎、根和叶鞘,造成韭菜植株枯黄死亡。
露地韭菜韭蛆为害主要在夏秋季节,其中秋季是韭蛆的盛发期。冬季韭菜覆盖后,当地表温度高于0℃时,韭蛆即开始啃食韭菜的生长点和鳞茎。所以保护地生产韭菜在韭菜覆盖前就应加强韭蛆的防治。
防治韭蛆应严禁施用没有腐熟的有机肥,在成虫盛发期应尽量不施粪水,成虫盛发期一般在当地霜冻前40天左右。田间发现韭蛆后可用75%的辛硫磷500倍液或40%的**乐果乳油800倍液灌根,每墩(穴)100毫升。
(2)韭菜灰霉病 保护地韭菜的主要病害,造成韭菜叶片枯死或腐烂,严重影响韭菜的产量和品质。
灰霉病主要危害韭菜叶片。表现症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发病初期从叶尖开始,自上而下产生白色至浅灰褐色斑点,斑点扩大后呈梭形或椭圆形,发病后期病斑互相联合成大片枯死斑,使半叶或全叶枯死,湿度大时枯叶表面密生灰色至灰褐色霉层。另一种是病叶不产生白色斑点,近地面叶片初呈深绿色水浸状病斑,病斑为半圆形或“V”字形,病组织黄褐色,表面密生灰绿色霉状物,病重时腐烂不能拿起。
韭菜灰霉病属真菌性病害。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借气流传播。病菌在15~30℃条件下生长繁殖,最适温度为15~21℃。保护地内若带病菌,在早春低温、高湿、日照不足的条件下可发生病害。
防治韭菜灰霉病在韭菜收割完或地上部凋枯后要清除田间残留病叶,将病叶带出田外或烧毁,消灭病源。
高湿是灰霉病发病的重要条件,所以保护地生产韭菜应控制浇水次数,浇水后或阴雨雪天应注意通风散湿。
灰霉病防重于治。扣棚后新芽长出,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喷雾,8~10天喷1次,连喷2~3次。发病初期可用50%速克灵1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5~7天喷1次,连喷3~4次。喷药宜在晴天上午进行。
(3)韭菜疫病 真菌性病害,危害韭菜根茎、叶及花薹,尤其是对韭菜假茎及鳞茎危害最重。
叶片发病多从中下部开始,初为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当扩展到叶片的一半时,全叶变黄,下垂腐烂。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稀疏的灰白色霉状物。
假茎受害后呈水浸状浅褐色软腐,叶鞘容易剥下。鳞茎被害时,根盘部呈水浸状浅褐色至深褐色腐烂。根部受害后也呈褐色腐烂,很少发新根,生长势明显减弱。
疫病发病的最适温度为25~32℃,高温、多湿、昼夜温差大易发病。
保护地栽培韭菜应注意水分及温度管理。控制浇水,浇水后及时进行通风散湿,避免长时间25℃以上的高温,增施肥料,加强管理,促进韭菜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病性。
发病后可用75%的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也可用25%的瑞毒霉1200倍液灌根,每7~10天1次,连续2~3次。
(1)韭蛆 也叫根蛆、土壤害虫,主要危害韭菜的鳞茎、根和叶鞘,造成韭菜植株枯黄死亡。
露地韭菜韭蛆为害主要在夏秋季节,其中秋季是韭蛆的盛发期。冬季韭菜覆盖后,当地表温度高于0℃时,韭蛆即开始啃食韭菜的生长点和鳞茎。所以保护地生产韭菜在韭菜覆盖前就应加强韭蛆的防治。
防治韭蛆应严禁施用没有腐熟的有机肥,在成虫盛发期应尽量不施粪水,成虫盛发期一般在当地霜冻前40天左右。田间发现韭蛆后可用75%的辛硫磷500倍液或40%的**乐果乳油800倍液灌根,每墩(穴)100毫升。
(2)韭菜灰霉病 保护地韭菜的主要病害,造成韭菜叶片枯死或腐烂,严重影响韭菜的产量和品质。
灰霉病主要危害韭菜叶片。表现症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发病初期从叶尖开始,自上而下产生白色至浅灰褐色斑点,斑点扩大后呈梭形或椭圆形,发病后期病斑互相联合成大片枯死斑,使半叶或全叶枯死,湿度大时枯叶表面密生灰色至灰褐色霉层。另一种是病叶不产生白色斑点,近地面叶片初呈深绿色水浸状病斑,病斑为半圆形或“V”字形,病组织黄褐色,表面密生灰绿色霉状物,病重时腐烂不能拿起。
韭菜灰霉病属真菌性病害。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借气流传播。病菌在15~30℃条件下生长繁殖,最适温度为15~21℃。保护地内若带病菌,在早春低温、高湿、日照不足的条件下可发生病害。
防治韭菜灰霉病在韭菜收割完或地上部凋枯后要清除田间残留病叶,将病叶带出田外或烧毁,消灭病源。
高湿是灰霉病发病的重要条件,所以保护地生产韭菜应控制浇水次数,浇水后或阴雨雪天应注意通风散湿。
灰霉病防重于治。扣棚后新芽长出,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喷雾,8~10天喷1次,连喷2~3次。发病初期可用50%速克灵1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5~7天喷1次,连喷3~4次。喷药宜在晴天上午进行。
(3)韭菜疫病 真菌性病害,危害韭菜根茎、叶及花薹,尤其是对韭菜假茎及鳞茎危害最重。
叶片发病多从中下部开始,初为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当扩展到叶片的一半时,全叶变黄,下垂腐烂。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稀疏的灰白色霉状物。
假茎受害后呈水浸状浅褐色软腐,叶鞘容易剥下。鳞茎被害时,根盘部呈水浸状浅褐色至深褐色腐烂。根部受害后也呈褐色腐烂,很少发新根,生长势明显减弱。
疫病发病的最适温度为25~32℃,高温、多湿、昼夜温差大易发病。
保护地栽培韭菜应注意水分及温度管理。控制浇水,浇水后及时进行通风散湿,避免长时间25℃以上的高温,增施肥料,加强管理,促进韭菜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病性。
发病后可用75%的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也可用25%的瑞毒霉1200倍液灌根,每7~10天1次,连续2~3次。
菜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营养丰富,气味芳香,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经济效益较高。韭菜生产中病虫害发生普遍,那么,韭菜病虫害如何防治?
韭菜主要病害有韭菜白粉病,枯萎病,菌核病,韭菜虫害主要有葱地种蝇(根蛆),葱斑潜蝇,韭螟。
1、白粉病
防治方法主要有农业防治法和农药防治方法。农业防治主要是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的清除杂草和病叶,这样可以减少病源。设施栽培要及时放风,降低湿度,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药剂防治方法是在发病的初期就喷洒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的液,或者是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的液,每隔上10天进行一次,喷药要2~3次,注意各种药剂需要轮换使用。
2、韭菜枯萎病
这种病主要是高温季节发生,特别是在大雨后天气又突然放晴,韭菜枯萎病还有很强的传染性,尤其是发病以后得根经过治理之后虽然它可以萌生新根,但有时萌生的韭菜还会继续染病,严重时会造成绝产。
防治方法是要适当的控制灌溉的次数和量,要避免幼苗出现疯长,特别是在伏雨的季节,还要注意土壤的干湿度,并及时的排涝。当温度过于高或者是热闷雨之后必须及时抓紧时间用深井水来轻浇快浇,这样是可以降低地面的温度。
农药防治主要是选用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的液,或者是选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的液进行喷雾,每隔5~6天一次,连续喷2~3次。
3、韭菜菌核病
防治的主要方法就是进行轮作,选择地块要在高燥的地方,施用基肥的时候必须施足,充分腐熟。种植密度是合理密植,在移栽之前要喷施一次除虫灭菌剂,到了雨季必须加强排水,韭菜在采收之后要把病残体及时销毁或者是深埋。
药物防治在发病的初期建议每亩地使用45%的百菌清烟剂250克,或者是10%的腐霉利烟剂,闭棚熏蒸3~4个小时,或者是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的液进行喷雾,每隔7~10天进行一次,喷药需要1~2次。同时注意药剂轮换使用。
4、葱地种蝇
就是平时说的根蛆,这是一种韭菜栽培田常见的一种虫害。
防治的方法就是在翻地时必须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施均匀进行深施,如果是多年生韭菜在早春之前需要扒土晒根,然后用药灌根,采用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把幼虫**,冻死,毒杀。
药剂防治可以选用喷施90%的敌百虫可湿性粉剂1000倍的液等药剂喷洒,7~8天进行一次,连续灌2~3次。
5、葱斑潜蝇
这种虫害6月份发生最严重。防治方法是采取农业和农药防治。农业是必须彻底清洁田园,采收以后彻底清除残枝落叶。施肥要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进行深翻和冬灌,这样可以消灭虫卵。
农药防治主要是在成虫产卵前进行喷药,40%的乐果乳油1000~1500倍的液,或者是80%的敌敌畏乳油1000倍的液,各种药剂需要轮换使用,每隔7~10天一次,连续喷3次。
6、韭螟
这是一种危害非常大的害虫,它的幼虫和成虫都对植株有很大的危害,幼虫是蛀食花蕾,当韭菜植株的花苞开放以后幼虫正好是处在化蛹的阶段,它会通过咬花梗缠绕小花引丝结茧做巢,小花被缠绕不能正常开放,影响种子产量。幼虫会蚕食叶肉。
防治方法主要是在幼虫围巢的初期进行人工捕捉,这样可以减少虫源。农药防治主要要在花期进行,从第一次花期之后,选择在晚上6时以后,选用90%的晶体敌百虫800倍的液,或者是选用50%的杀螟硫磷乳油1000倍的液等药液进行喷洒,重点是喷花蕾,每隔5天喷一次,需要喷2~3次。
韭菜的主要病害有灰霉病、疫病等。
1、灰霉病
灰霉病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白色或灰褐色斑点,后扩大成棱形或椭圆形病斑,互相愈合后成大片枯死斑使叶片枯死。潮湿时枯叶表面密生灰色至灰褐色霉状物。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病残体上越冬,借气流传播。韭菜灰霉病全年危害。
防治灰霉病采取的主要方法有:
(1)用78%科博600倍液效果好;
(2)增施有机肥,适当收割,雨后要及时排水,减少田间湿度;
(3)及时去除老叶、病苗。
疫病
韭菜疫病危害根茎叶,尤以假茎鳞茎受害最重。叶处受害字发为暗初色水渍状病斑,后叶片变黄软腐,茎、根部受害呈褐色软腐,潮湿时病部产生稀疏白色霉状物。病菌在土壤病残体上越冬(温室韭菜可常年发生),为高温高湿性危害,适温25-32℃,危害高峰期8月份左右。
防治灰霉病采取的主要方法:
在病害发病初期,阴天的时间,可喷施50%灰核威1000倍液或40%菌核净2000倍液防治,在每茬韭菜收割以后都要均匀的喷洒药物。在选择药剂的时候应注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杀菌剂,并要轮换交替施用。
扩展资料:韭菜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虽然都很高,但是,也不能食用过多的韭菜,食用过多会导致副作用,因此,食用韭菜要注意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