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叶子发白,叶子变干都是不正常的现象,要引起重视。
在自然状态下,绝大多数小麦苗是绿色的,偶尔有因遗传因素造成的白化苗出现,出现的几率约为万分之一。
这种叶子发白的白化苗因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大多会在苗期死亡,叶子也会变干。
另外,土壤缺锌、缺铜,小麦叶片上会出现白色条纹,严重的整株叶片发白;受缩二脲毒害,也会出现白化苗。
小麦发黄的原因:
因寒潮,持续低温,光照时间少,小麦苗情整体较弱,低温、病虫害危害出现比较多,都是引起小麦发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病害 小麦黄花叶病毒病(又叫梭条斑病毒病),纹枯病,小麦胞囊腺虫病引起的生长衰弱。
2、虫害 红蜘蛛,在傍晚是分开始危害,白天温度升高后转到下边,危害不容易发现。**害虫危害造成枯心苗。
3、除草剂 除草剂使用不当,小麦受到药害,发黄,苗情减弱。
4、冻害影响 多次寒潮侵袭,对我省小麦影响大,表现出连片、集中的特点。受冻害严重的小麦主茎、主分蘖被冻死。受冻害轻的叶尖呈水烫状,阳光照射后会变干、变黄、变白、由于幼嫩部位易受冻新叶干枯死掉。另外,播种期早,发育、拔节早也易遭受冻害。
近期,只能是冻害影响,如果不是大面积发生,不会对小麦的产量有太大影响
理论上小麦杂合子在群体出现的概率是1/50
设……为x
x*x*1/4≈0.01%
x≈1/50
您好,注意红蜘蛛用5%噻螨酮乳油1500一2000倍液,20%四螨嗪悬浮剂1500一2000倍液,阿维菌素4000一5000倍液 螺螨酯悬浮剂4000一5000倍液,95%矿物油200一250倍,哒螨酮乳油1500一2000倍,10%浏阳霉素乳油1000一2000倍液防治。
一旦发生药害后,不仅产量没增加,最终还造成了减产(严重的直接绝收),可以依次对照,找到原因,然后开始补救,常用的补救方法有以下4种:1、多打清水,这种方法适合发现早的情况,比如你今天上午刚打了除草剂,第二天发现小麦出现问题了,或者打药当天,就发现打得不对,赶紧喷施清水,可以多打一些,稀释药液浓度,达到降低危害的目的。另外,一般的小麦除草剂都是酸性的,也可以适当的加些石灰,中和中和,不可过量。2、喷施叶面肥,和第一条接着,清水打完以后,可以喷施一些好点的叶面肥,增加小麦生长所必需的一些元素,减轻药害带来的危害。3、植物生长调节剂,就是大家俗称的“解毒剂”,有没有效果呢?这也要看小麦受药害的危害程度,如果症状较轻,可以喷施一些,如果药害较重,它也没多好的办法,常见的赤霉素。4、及时毁种补种,这点主要针对的是危害较严重的,也就是地里的小麦基本上已经全部死亡,这种情况下,及时毁掉,补种其他作物,减少损失。引起小麦除草剂药害的情况1、药量使用过多,比如本来一亩地一套的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2套或者更多的药,打在了一亩地里,浓度太高,造成药害。2、使用温度、时期不对,小麦除草剂要避开低温天气,一般是在中午10点到下午15点之间,这个时间段,温度相比较高,同时,要选择晴朗的天气打药,因为低温时打药,容易引起药害。3、药液漂移,本来自己打药时,是正常的,但是,邻居家打的药,由于有风或者是其他原因,药液漂移到了自家地里,有时也会引起药害。4、除草剂混用不均匀,导致药液浓度高区域和浓度低区域,比如一个打药桶里面,由于没有摇晃均匀,浓度高的产生药害,浓度低的草没打死。5、除草剂有问题,买的除草剂含量、成分有问题,也会造成药害现象。
病部有灰色霉层应该是灰霉病引起的。
灰霉病,各地抗性不一样,建议咯菌腈或者异菌脲或者木霉菌或者腐霉利或者丁子香酚或者啶酰菌胺或者嘧菌环胺(注意嘧菌环胺瓜类慎用)等等交替使用农药成分。打药要打遍打透。
保护地要控制湿度,阴雨天可以结合使用腐霉利等等杀菌烟雾剂。严重的病果,病叶早早用塑料袋包着拿出去。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交替使用农药成分,不要连续使用一样的农药成分。这是植保原则。
应该会,细胞内部含有白色体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