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芬替在国内就是多菌灵,是防治滁菊真菌病的常用药,也是国家允许使用的低毒农药,在安徽省地方标准中有 明确使用要求。
如果养在室外可以用菊酯和的的畏混合喷洒两次就行,喷洒时间间隔4天左右,如果养在室内就用香烟烟丝浸泡一天喷洒叶片,也有一定的作用.盆栽以腐叶土或泥炭土、培养土和粗沙的混合土为基质。5~6月菊苗定植于盆内,每半月施肥1次或用"卉友"12-0-44硝酸钾肥。苗高10厘米时摘心1次,促使分枝。待新芽继续长出后,施用0.5%比久喷洒植株,每旬喷1次,前后喷2~3次,使菊花矮化健壮。同时,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短日照处理,如每天14小时黑暗处理,即可提前上市。一般盆菊在产业化生产过程中,从定植至开花可从8周至50周。浇水掌握“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
B
1.褐斑病的防治方法(1)栽培管理①病重地块,应避免连作,而要轮作;盆栽菊花,每年要换新土;②浇水适量,晴天多浇,阴天少浇;③合理施肥;④植株不宜过密,要通风透光;⑤选择适当地块选择抗病品种选择健康母株采条作繁殖材料;⑥清除病叶病株集中烧毁(2)喷药1%波尔多液(病初使用,效果较好),或80%敌菌丹,或甲基托布津,或45%百菌清多菌灵混合用药,比单一用药效果好2.斑点病的防治方法参见褐斑病3.锈病的防治方法①栽培管理:清除病叶病株集中烧毁;栽培土要用深厚肥沃砂壤土;病重花圃切忌连作;更换盆土;植株间通风良好,地上部分保持干燥;从健康株上取扦插条作繁殖材料②喷药:选用粉锈宁,或80%代森锌4.立枯病的防治方法(1)栽培管理①合理施肥,肥料要充分腐熟,氮肥不宜过多;②浇水适量,刚扦插的小苗不宜马上浇水(隔1~2天);土壤不宜过湿;大雨前应将盆放置避雨处,若盆内积水,要及时倒出;叶片被溅污,用清水冲洗干净;③幼苗应避免强阳光直射灼伤幼苗;④种植不宜过密(2)喷药选用50%福美双,或50%克菌丹5.枯萎病的防治方法①栽培管理:病重花圃,土壤消毒,或换新土,不用旧盆旧土;基肥要腐熟,以免带菌;选健康母株采条作繁殖材料;控制土壤含水量:夏季菊花怕涝,应注意排水;注意抗病品种②喷药:拔除病株,对其穴土或轻病株根部周围,要用25%苯来特,或50%多菌灵淋灌;同时喷洒植株6.叶线虫病的防治方法(1)检疫:不引入,也不运出病苗病株,应从健康无病的植株上采条作繁殖材料(2)清除病叶病芽病花,集中烧毁;清除菊花栽植区附近的线虫寄主(3)插条前用50摄氏度的温水浸泡插条10分钟,以杀死线虫(4)采用茎顶芽作繁殖材料,培养健康植株因为线虫不侵害茎顶(5)土壤消毒①蒸汽消毒:线虫污染的盆土或温室土,可用此法;②少量盆土可用铁锅烘烤;③药剂处理土:用氯化苦,或D-D合剂,或3%呋喃丹,或涕灭威7.病毒病的防治方法①检疫:不引入,也不运出病苗病株,以防扩大疫区②防治传毒蚜虫:用乐果马拉硫磷③选健康无病的植株采条作繁殖材料,或选茎顶组织培养繁殖无毒苗;将带毒的盆栽菊花,放置在36摄氏度下3~4周,能除去病毒;热处理的菊花,病毒已经钝化,可作繁殖材料④栽培管理:移苗整枝摘顶切花等都能传播病毒,故要注意手和工具的处理,如操作前用肥皂洗手,如先整理健株,后整理病株,尽量减少接触传毒8.矮化病的防治方法①建立母本园最有效将无病菊花隔离栽植,作为繁殖母本,采条繁殖②整枝摘顶切花等管理中,要注意手和工具的消毒,操作时先健株后病株的顺序,尽量减少病害的发生和蔓延9.绿萼病的防治方法①彻底拔除病株,不以病株作繁殖材料;隔离放置可疑病株②有该病的花圃,应防治传毒媒介——叶蝉
有虫子的图片吗?可能是蚜虫,吸食植物汁液,造成植物生长不良。可以用吡虫啉、啶虫脒或阿维菌素,按照包装要求的倍数稀释后喷施。
敌敌畏:是一种广谱性有机磷杀虫剂。具有较强的触杀、胃毒、熏蒸和渗透作用。同时又有较高的挥发作用,易水解,可消灭室内卫生害虫和仓库害虫。杀虫效果快,残效期短。有50%、80%乳油两种剂型。用80%乳油1000~2000倍液防治蚜虫、茴香螟等药材害虫效果较好。安全期为4~5天,葫芦科药材如栝楼、绞股蓝对其较敏感,使用时要特别注意。
炭疽病、叶斑病、白粉病、蚜虫、白粉虱、蓟马。炭疽病、叶斑病,用溴菌腈,或苯醚甲环唑,或噻菌铜,或噻森铜,或咪鲜胺,或吡唑醚菌酯,或代森锌,或丙森锌等进行防治。草白粉病,用硝苯菌酯(卡拉生)、乙嘧酚磺酸酯、二甲嘧酚、乙嘧酚、氟吡菌酰胺.肟菌酯(露娜森)、吡唑萘菌胺.嘧菌酯(绿妃、)嘧菌酯、氟唑菌酰胺.吡唑醚菌酯(健达)等进行防治。白粉虱、蚜虫、蓟马,用啶虫脒、吡虫啉、藜芦碱、吡蚜酮、烯啶虫胺、苯氧威、丁硫克百威、噻虫嗪、噻嗪酮、联苯菊酯等叶面喷洒进行防治。
贝芬替在国内就是多菌灵,是防治滁菊真菌病的常用药,也是国家允许使用的低毒农药,在安徽省地方标准中有 明确使用要求。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