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答(1)幼苗猝倒病①症状。幼苗初发病时,在幼茎接近地面处出现水渍病斑,接着病部迅速绕茎一周,渐渐变为黄褐色,使幼茎干枯收缩变细。有时发病很快,子叶仍为绿色,尚未凋萎,幼苗即猝倒而死。有的幼苗出土前胚茎和子叶已腐烂变褐而死。苗床初期只见个别幼苗发病,几天后便可向四周蔓延,引起成片幼苗猝倒。高温、高湿条件下,病残体表面及周围地面可出现白色菌丝。②发生特点。病原真菌在病残体上越冬,可在土壤中长期生存,有机质多的地块菌量也多。春天条件适宜时,病菌借水流、农家肥、农事操作传播。低温(10~15℃)高湿有利于发病,早春育苗和直播时,土温低,阴雨天多,管理不良,常引起该病大发生。③防治措施。苗床要选在地势高、排水好的地方。以无病新土为床土。旧床土要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8~10克,或福尔马林400毫升加水10~13升泼浇,用薄膜覆盖闷4~6天,打开晾两周,待气味散尽后方可播种。加强管理,尽可能提高地温,使地温保持在16℃以上,控制浇水,适量通风,降低苗床湿度,增加光照,培育壮苗。出现少数猝倒病苗要及时拔除,然后以药土填穴,或喷施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5%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5%恶霉灵水剂450倍液,主要喷幼苗及根际土壤。喷药后,撒干土或草木灰降低苗床湿度。(2)幼苗立枯病①症状。种子萌动后出土前感染可造成烂种。出土的病苗,茎基先出现椭圆形暗褐色病斑,白天萎蔫,夜间恢复,严重时病斑绕茎一周,凹陷、干缩、倒伏,病部可见白霉。大苗感病,病苗直立不倒,病部可见网状褐色霉层。②发生特点。病原真菌能侵染多种植物,又能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长期存在。病菌通过流水、菌土、菌肥、农事操作传播蔓延。病菌从幼苗根茎的伤口,或直接穿皮侵入危害。偏低温(15~20℃)、阴雨多湿、土壤过黏、重茬发病重。③防治措施。同幼苗猝倒病。提示板幼苗猝倒病和立枯病是甜瓜苗期两种常见病害,二者病原菌不同,发病症状不同,但发病条件和防治措施基本相同。从根本上解决猝倒病和立枯病的发生,最好采用无土育苗。如发现局部病害,应采用提早分苗的办法减轻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这个症状应该是缺铁,缺铁的症状是:植株矮小,黄化,失绿症状首先出现在顶端幼嫩部分。因铁在体内移动性小,新生叶叶肉部分开始缺绿,逐渐黄化,严重时叶片枯黄或脱落,而老叶仍保持绿色。茎杆,根生长受到抑制。
甜瓜病毒病类型及表现症状:①黄化型:由黄瓜花叶病毒侵染引起。在顶部幼嫩叶片的叶脉旁呈现小块褪绿斑,以后扩大变黄,叶片变小,叶缘反卷。发病严重时,除新叶外,老叶也发黄、硬化。若早期发病,植株矮小。花畸形,座瓜率极低,果实变小,果皮上出现花叶状斑纹。网纹品种果实网纹不均匀。有时腋芽萌发,抽出许多枝条,使植株成为丛生状。②花叶型:受害叶片开始表现明脉,以后叶脉间失绿变黄,但主脉与支脉两旁的叶肉组织始终保持深绿色,形成沿叶脉纵绿条的条斑状,且叶片和叶片上引起褐色圆斑,后期则枯死,病株生长缓慢,有时发生顶端坏死。另种花叶型表现为在甜瓜叶片产生不规则形锈色坏死斑,以后叶脉褪绿并逐渐呈锈色坏死。③混合型:由多种不同毒源同时复合侵染引起,病株表现为矮化皱缩,叶片黄化、花叶而且畸形,病情严重的植株引起死亡。二、防控方案:预防方案: 在病害常发期使用《奥力克——蔬菜病毒专用》40g+有机硅1包或纯牛奶240ml,兑水15kg喷雾,5-7天用药1次,连用2—3次。 植株感染病毒敏感期为:苗期至开花期。控制方案: 初发现病毒病株,使用《奥力克——蔬菜病毒专用》40克+有机硅1包或纯牛奶240ml兑水15公斤,进行全株喷雾,连用2天,间隔5天,再用1次,待病情完全得到控制后转为每个疗程用一遍药预防进行即可。三、注意事项:1、该产品需单独使用,现配现用。2、使用本品需二次稀释,首次稀释用水量应在10斤以上; 稀释后药液正常颜色为深红色。3、若使用过程中出现卷叶现象,属正常,一般2天左右即能恢复。4、使用产品时注意叶片正反面全部均匀喷雾,以不滴水为宜。建议采用托喷方式,以便使药液能被叶片正反面充分吸收。5、如用药后4小时内遇雨,需重新喷雾。6、首次用药或病情严重时,可适当加大药量。7、严格控制烟粉虱、白粉虱,需采用设施如防虫网、悬挂黄板等措施。仅供参考。
专家解答甜瓜分苗缓苗后到定植前为成苗期,这段时间的生长量占苗期生长总量的95%,其生长中心继续在根、茎、叶,同时进行大量的花芽分化。这一时期要求温度适宜、光照充足、肥水适当,以避免秧苗徒长,利于甜瓜的花芽分化。(1)温度管理甜瓜成苗期的温度调控可采用大温差管理。分苗缓苗后,白天保持25~30℃,不超过32℃不放风,前半夜15~18℃以上,后半夜10~15℃,适宜地温为15~17℃。温度的调节是通过放风与保温防寒来进行的。放风原则是外温高时大放,外温低时小放,一日内从早到晚的放风量是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育苗期间连续降雪,应注意防寒保温,争取光照,切不可放风。久阴初晴时,也不应大揭大放,因床内幼苗长期不见光照,气温又低,根系吸收能力弱,如一时蒸腾量加大,就会引起萎蔫以致死亡,这时应随时注意秧苗的表现,见有萎蔫现象时,就在透明覆盖物上作暂时遮阴,萎蔫状态消失后,除去覆盖物,如此2~3日后,秧苗因床温升高,根系吸收能力得到恢复而解除萎蔫,之后可逐渐加大通风量。(2)光照调节用容器育苗的,为使各部秧苗生长一致,可按秧苗大小,重新排列,将小苗放在温光条件较好的苗床中部,大苗则放在苗床四周。生长后期,适当加大苗距,扩大幼苗的光合面积。每次倒坨后,必然影响根部吸收,故倒坨后要喷水防止秧苗萎蔫。冬季日光温室育苗,室内光照较弱时,可在苗床后部张挂反光幕来增加光照。(3)水分管理成苗期的水分供应,宜采取增大浇水量,减少浇水次数,使土壤见干见湿。水分过多容易引起徒长,水分控制过严则秧苗趋于“老化”,尤其进行大放风后,气温渐高,秧苗蒸腾量加大,如水分不足根部一旦受干旱影响不易复原,影响生长速度,一般在棚室内育成苗的7~8天浇一次水,成苗期间有2~3次大水已足够。浇水要选择有连续晴天的上午进行,每次水量要足,如浇水后连续阴天,秧苗容易染病。(4)秧苗锻炼为使幼苗适应定植后的环境,迅速缓苗,可于定植前5~7天加大通风量,对秧苗进行降温锻炼。容器育苗的可提前移到定植地点,加大苗距使其适应低温条件。提示板甜瓜苗定植前,应在苗床内集中喷一次广谱性杀虫剂和杀菌剂,防止幼苗带病、带虫下地,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甜瓜定植成活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还可以向幼苗集中喷施一遍磷酸二氢钾,提高幼苗抗逆性。
甜瓜苗叶子皱皱的原因是主要与土壤、灌溉及日常管理有关,当气温过高或者田间缺水时,植株关闭气孔,致使叶片收拢或卷缩而出现生理性的卷叶。发病症状:第一果枝叶片稍卷或者全株叶片呈筒状,变脆,致瓜果直接暴露于阳光下,影响瓜果膨大,或引致日灼。
甜瓜苗叶片发黄,有可能是根系生长不好导致的,缺素。像缺镁,锌,锰,等你中微量元素,容易引起黄叶问题。主要是因为小苗移栽后,由于新根未能及时长出,碰到低温阴雨天气就会出现死苗的现象。因此减少死苗的关键是促进新根的萌发,补钙能够促进作物毛细根的生长,补磷可以给作物补充能量,起到提苗壮苗的作用。根据我们山东的棚户多年的经验和实践,补充苗期关键营养磷和钙,可以大大减少死苗,促进缓苗,连续使用2次。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