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锈病可以用丙环唑,已唑醇,戊唑醇,三唑酮,氟环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等加磷酸二氢钾加有机硅喷雾,间隔5天连续喷施一次。20%三唑酮乳油20毫升加80%戊唑醇5克加30克磷酸二氢钾打锈病效果就很好。
蚜虫也叫做腻虫,发现豆角植株上出现蚜虫的时候,可以向其喷洒**乐果溶液,在加水稀释之后每隔7-10天的时间向豆角喷洒一次,连续使用2-3次就可以有效地防治腻虫。防治豆角锈病的药剂有很多,有三唑类杀菌剂,也有嘧菌酯、咪鲜胺等等。适合在豆角、菜豆上使用的,有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氟硅唑等。相比丙环唑、烯唑醇、三唑酮来说,会更安全一些,不易出现药害。
喷除螨净第一,是因为缺磷引起的,由于地温低或者干旱、沤水等原因导致豆角吸磷障碍。 第二种原因豆角锈病也可能引起叶片变红。 第三就是夏播豆角的红斑病,主要为害夏播豇豆,发病早。一般多在老叶上先发病,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形成受叶脉限制的多角形病斑,大小2~15毫米,紫红色或红色,边缘灰褐色,后期病斑中间变为暗灰色,叶背生有灰色霉状物。红点可能是红蜘蛛。你可以喷除螨净,乐果都可以。剪断黄叶,多开窗通风透气,就可以减少红蜘蛛繁殖。
农业预防和控制1.选择抗病品种,播种前与多菌灵拌种,分离病毒感染,提高种子发芽率。2.筛选抗病品种,播种前与多菌灵拌种,分离病毒侵染株,提高种子发芽率。3.移除残体,减少侵染源。一般来说,收获后,收集残存植物的死苗并焚烧,以减少侵染源。4.施用基肥、早追肥、磷钾肥增强了结瘤活性,植株生长旺盛,叶片粗厚,抗病性增强。化学防治可以用50%萎锈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等药物进行喷施,每隔10天左右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可以。四季豆锈病预防措施:1、避免连作,合理密植,雨后排水,降低田间湿度。2、四季豆采摘后及时清洁田园,减少再侵染菌源及越冬菌量,春季豆类蔬菜地与秋季豆类蔬菜地应隔一定距离,避免病菌交互侵染。3、科学施肥,合理搭配氮、磷、钾肥的配合使用,提高植株的抗病力。4、及时摘除棚内中心病叶,防止病菌扩展蔓延。 5、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株,集中棚外或大田栽培就地销毁。
到买药的地方,都会给你推荐的。豆角锈病的侵染来源是春植豆角的病残体或遗落田间的夏孢子堆,夏孢子萌发产生芽管,以气孔侵入寄主。
豆角霜霉病属于低等真菌性病害,是卵菌纲霜霉属病菌侵染引起的病害,初期为水浸状病斑,使用霜霉威盐酸盐、氰霜唑、霜脲氰、烯酰吗啉等杀菌剂或复配杀菌剂防治;豆角锈病属于高等真菌性病害,是半知菌类病菌引起的病害,初期叶片出现黄褐色病斑,使用戊唑醇、已唑醇、嘧菌酯等杀菌剂或复配杀菌剂防治。所以以上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豆角叶面铁锈色有可能是发生了 豆角锈病。
豆角锈病 属于真菌性病害,不仅会为害豆角叶片,还会侵害豆荚以及叶柄。
该病初期,豆角的叶片上会呈现出黄白色斑点,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斑点也会越来越多,到后期会感染至整张叶片。与此同时,病斑的背面也有一些变化,即在病斑背面会出现一些凸起的斑点,这些斑点呈黄褐色,斑点的表皮一旦破裂,内里会有一些红褐色的粉末。豆角一有锈病,若不及时采取措施防治,感染了该病的叶片会逐渐枯黄脱落,最终导致植株矮小,豆角枯瘦而死。这种病害会出现在豆角生长的整个周期,需要尽量减少侵染源。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