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视频的方式详细讲解了玉米大斑的传播、发病条件及防治预防措施
1.寄主抗病性
目前尚未发现对玉米小斑病免疫的品种,但品种间抗性差异很显著。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或杂交种是导致小斑病流行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大面积种植感病的T型雄性不育细胞质的杂交种,导致小斑病大流行。在我国,普遍种植农家品种时,由于品种的多样化,遗传种质复杂,因而小斑病发生很轻。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河北、安徽和黑龙江等地曾先后在T型雄性不育细胞质玉米上发生严重的小斑病,但当时并未引起重视。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小斑病严重流行,造成重大损失,后因推广抗病品种,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丹玉13、掖单13和中丹2号等一些新的抗病品种的推广,病害又得到控制,并趋于稳定。但病菌小种发生变异、导致品种抗性丧失和病害暴发流行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同一品种的植株不同生育期及不同叶位的叶片对病害的抗性差异显著。一般来说,新叶生长旺盛,抗病力较老叶和苞叶强;玉米生长前期较后期抗病。因此,玉米拔节前发病多限于下部叶片;抽雄以后,玉米营养生长停止,叶片逐渐衰老,病势往往由下向上发展,病叶率和每叶病斑数急增,病情指数急剧上升。
2.气候条件
在有足够菌源和种植感病玉米品种的前提下,决定小斑病发生轻重的关键因素是气候条件中的温度、湿度、雨日和雨量等。气温在15~20℃时,病害发展很慢,20℃以上时渐快。所以,如果6月份气温比常年高,又有较多雨水,病菌菌量得到积累,病害便会提早流行。常年7~8月份,月平均温度在25℃以上,适于小斑病的发生蔓延,此时发病轻重主要取决于这个时期的降雨量和相对湿度。如果此时雨日、雨量、露日和露量较多,相对湿度高,病害容易流行。总之,如果6、1、8月3个月的气候条件都有利于发病,则菌量增长快,病害流行早、流行期长。
3.栽培管理
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潮湿、土质黏重、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不良等凡使田间湿度增大、植株生长不良的因素都有利于发病。土壤贫瘠、漏肥严重、后期缺水、导致植株脱肥早衰的田块,往往发病较早、较重。一般坡地比平地发病重。
春玉米与夏玉米套种,可加重病害。夏玉米发病重于春玉米,夏玉米晚播田重于早播田。这主要与菌量积累有关。油菜茬和大麦茬的夏玉米上病害一般轻于小麦茬。主要原因是前者茬口早、播期早。
玉米小斑病为弱寄生菌。玉米拔节和抽穗期,如果脱肥,可导致植株生长衰弱,抗病力下降,易被病菌侵染,加重发病。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该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为凸脐孺孢菌。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组织和玉米秸中越冬,种子也可少量带菌。分生孢子由风雨、气流传播,可有多次再侵染。玉米生育后期发病重。7~8月高温、高湿多雨有利于大斑病的发生和流行。
以视频的方式详细讲解了玉米大斑的传播、发病条件及防治预防措施
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侵染叶鞘和苞叶。
肥水管理,可提高抗病力。另外大斑病是一种兼性寄生菌,植株生育不良易受侵染,即使抗性品种在缺肥缺水时也不能表现出其抗病潜力。
(3)药剂防治:当前尚未找到理想的高效药剂,但有有一定效果的药: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穗瘟净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50-800倍液。施药应在发病初期开始,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展,必要时隔7天左右再次喷药防治。
除用药剂外,也要尽量选择有抗性的品种,还要注意田间管理,清除田内的病源体。
以视频的方式详细讲解了玉米大斑的传播、发病条件及防治预防措施
根据玉米品种的不同,玉米叶片大约在12-18片之间,而普通中晚熟玉米在16片左右,其中"棒三叶“(玉米果穗的上中下三片叶)叶面积最大,功能期最长,在生产上只有保护好这三片叶,才能获得高产。那么,种植的玉米叶片发黄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可有什么补救办法吗?下面乡村似歌将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玉米叶片发黄是由于水分缺泛或水分过多造成的
1、缺水或水涝时上部叶片先出现卷曲,在氮肥充足的情况下仍表现为矮化细弱,叶丛变为黄绿色,严重时叶片边缘或叶尖变黄,随后下部叶片的叶尖端或叶缘干枯。这是由于玉米根系的呼吸及养分的传输受阻,而导致叶片发黄。
2、针对这种情况,干旱时要及时灌溉浇水,洪水时要及时排水,如果破坏严重,可以考虑重新播种。
二、玉米叶片发黄是由于缺少某个营养元素造成的
1、缺钾黄叶,钾不足时,老叶开始出现失绿和坏死,逐渐向中部叶片发展,从成熟叶片的叶尖和边缘褪绿,先是斑点状,后又连成片。当缺钾严重时,在叶尖和叶缘有坏死斑点,叶缘干枯形成烧焦状。
针对这种情况,底肥没有用钾肥的可以在苗期施用草木灰,缺钾严重的可用磷酸二氢钾或草木灰浸出液叶面喷施。
2、缺锌黄叶,玉米是喜锌作物,在玉米3-5叶时,新叶中间的叶脉间失绿,容易出现淡黄色带区,拔节后老叶及病叶中脉也出现黄白色条形,或两边不规则的黄色斑块。
针对这种情况,每亩追施硫酸锌1.5 公斤或150克禾丰颗粒锌,拌细干土15 公斤,苗期至拔节期条施或穴施。
3、缺硫黄叶,缺硫时新叶先黄化,随后茎和叶变红,有时新叶呈均一的黄色,叶尖、叶基部保持浅绿色,老叶基部发红。缺硫的症状与缺氮症状有点相似,但缺氮是在老叶上首先表现症状,而缺硫却是首先在嫩叶上表现症状,因为硫在玉米体内是不易移动的。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在苗期至拔节期每亩喷施0.2%硫酸锌溶液60千克左右,或用硫酸钾型复合肥追施,也可叶面喷施O.5%的硫酸盐水溶液,每亩15千克左右。
三、玉米叶片发黄是某些病虫害造成的
1、玉米茎基腐病和玉米顶腐病,顶腐病心叶从叶基部腐烂干枯,基腐病玉米下部叶片发黄,节间如有腐烂痕迹的情况,病菌多通过伤口(金针虫危害)已进入玉米茎内了,形成的茎基部叶片干枯腐烂,并逐渐向上发展。
针对这种情况,①及时防治**害虫金针虫,减少根部受伤防止病原菌再次侵入。
②增施农家肥和钾肥,在玉米拔节期增施氮磷钾复合肥,增强植株的抗病性,从而减轻发病。
③对发病地块可用广谱杀菌剂进行防治,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均匀喷雾。
2、玉米苗期耕葵粉蚧以若虫和雌成虫集中在玉米幼苗近地表茎基部、根部和叶鞘内,吸收汁液,致使受害玉米叶鞘首先发黄干枯。
针对这种情况,①加大肥水精耕细作和中耕除草,结合施肥浇大水来改变其生存条件,以控制扩展蔓延。
②该虫2龄以后的若虫体表附着一层蜡粉,适应性较强,故防治适期在2龄若虫以前,一般在7月份左右。可选用40%**乐果乳油或40%辛硫磷乳油等内吸性杀虫剂500-1000倍液喷施在玉米幼苗基部或灌根预以防治。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