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玉米除草剂与防治二点委夜蛾和蓟马,飞虱的杀虫剂混用已经很常见,为此笔者也进行了3年的产品实验,证明莠去津和功夫混用有一定的防效,不影响除草剂药效,同时可以混用的还有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等。
灰飞虱,蓟马可用功夫,吡虫啉,啶虫脒,藜芦碱等。
不过有条件还是建议单独使用,除草剂不能与有机磷类混用,最好定向喷雾。
希望您能先做好实验,以保证绝对安全。总结更多的经验,让种植真正成为游戏和快乐。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使用,希望对您有用
能
吡虫啉是烟碱类超高效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等特点,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害虫接触药剂后,中枢神经正常传导受阻,使其麻痹死亡。产品速效性好,药后1天即有较高的防效,残留期长达25天左右。药效和温度呈正相关,温度高,杀虫效果好。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
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可与啶虫脒低高温轮换使用--气温低用吡虫啉,气温高用啶虫脒),防治如蚜虫、飞虱、粉虱、叶蝉、蓟马;对鞘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的某些害虫,如稻象甲、稻负泥虫、潜叶蛾等也有效。但对线虫和红蜘蛛无效。可用于水稻、小麦、玉米、棉花、马铃薯、蔬菜、甜菜、果树等作物。由于它的优良内吸性,特别适于用种子处理和撒颗粒剂方式施药。一般亩用有效成分3~10克,兑水喷雾或拌种。安全间隔期20天。施药时注意防护,防止接触皮肤和吸入药粉、药液,用药后要及时用清水洗洁暴露部位。不要与碱性农药混用。不宜在强阳光下喷雾,以免降低药效
吡虫啉拌种的优势: (1)、吡虫啉拌种后可促进植物的生长 ①对植株体内保护酶系及根系活力的影响 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河南农科院植保所、中国农业大学在各类作物上进行的拌种试验完全验证得出结论,吡虫啉在适量浓度下,可有效提升植株体内保护。
吡虫啉使用方法是兑水1000~1500倍,1克的吡虫啉混合1000毫升的清水。喷药的频率一般就每隔7~10天一次。使用时需要注意不能与碱性农药或碱性物质混用;使用的过程中要避免污染养蜂、养蚕场所,以及相关水源。施药时注意防护,防止接触皮肤和吸入药粉、药液,用药后要及时用清水洗洁暴露部位。不要与碱性农药混用。不宜在强阳光下喷雾,以免降低药效。吡虫啉的使用优势:(1)杀虫谱广:吡虫啉主要用于防治蚜虫类、蓟马类、叶蝉类、飞虱类、粉虱类、甲虫类等地上害虫,还可用于防治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稻象甲、稻负泥虫等**害虫。(2)内吸性强:吡虫啉具有很强的内吸性,使用后,能在几分钟内快速被植物根、茎、叶等部位吸收。(3)传导性好:吡虫啉被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后,还能快速传输到植物的各个部位,将隐藏在叶片背面或喷不到地方的害虫杀死。(4)稳定性好:吡虫啉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在土壤中不易分解,均匀分散在作物根系周围,能持续被作物的根系吸收。(5)持效期长:吡虫啉由于具有很好的内吸传导性和稳定性,不易光解和水解,大大减少了施药次数和农药投资成本。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吡虫啉
吡虫啉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 。用途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作用特点吡虫啉是硝基亚甲基类内吸杀虫剂,是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的作用体,干扰害虫运动神经系统使化学信号传递失灵,无交互抗性问题。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及其抗性品系。吡虫啉是新一代氯代尼古丁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多重药效。害虫接触药剂后,中枢神经正常传导受阻,使其麻痹死亡。速效性好,药后1天即有较高的防效,残留期长达25天左右。药效和温度呈正相关,温度高,杀虫效果好。注意事项(1)、 本品不可与碱性农药或物质混用。(2)、 使用过程中不可污染养蜂、养蚕场所及相关水源。(3)、 适期用药,收获前两周禁止用药。(4)、 如不慎食用,立即催吐并及时送医院治疗。(5)、贮藏要与食品远离,以免发生危险。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吡虫啉
玉米灰飞虱灰飞虱的主要危害是传播玉米粗缩病病毒,玉米一旦染病难以控制,轻者减产30%以上,严重的绝收,该病也被称为玉米的癌症,必须及时尽早防治。药剂防治要抓4个关键时期,选择低毒高效农药,统防统治,才能收到良好效果:(1)播种期:种子带毒或使用含有内吸性杀虫剂的种衣剂或玉米拌种剂处理种子(2)5月中旬小麦灌浆初期:采用吡虫啉或噻虫嗪等农药处理杂草;(3)成熟期:在灰飞虱迁飞初期每亩用噻虫嗪或用吡虫啉20-30克与病毒A50克混合兑水喷雾,隔3-5天一次,连喷3-4次(4)感病初期: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20毫升,加入玉米专用液肥混合后喷施蓟马玉米蓟马主要为孤雌生殖,成虫会取食玉米从而造成作物减产。会使植株叶片上出现成片的银灰色斑,叶片褪绿发黄,被害株率可高达80%~90%。当蓟马为害严重时应及时喷施药剂进行防治,可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2%毒死蜱·吡虫啉乳油2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玉米螟玉米螟俗称箭杆虫、玉米钻心虫等,属鳞翅目螟蛾科。玉米螟是世界性大害虫,为害寄主种类多达150种以上,其中玉米为害最重。每年可造成产量损失5一15%。在2—3龄幼虫期,可用下列药剂:48%毒死蜱乳油70—90ml/亩;2.5%氯氟氰菊酯乳油25—50ml/亩;2.5%溴氰菊酯乳油20—30ml/亩;5.7%氟氯氰菊酯乳油30—40ml/亩;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5—10ml/亩:8000IU/ml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00—200g/亩对水40—50kg均匀喷雾。注意事项 1.蓟马在玉米心叶内危害,喷雾时药液应喷进玉米心内。 2.灰飞虱善于飞翔,最好相邻地块一起喷雾防治,并且采取由四周向中间推的防治方法,以提高防治效果。
粘虫危害,可以选用苏芸金杆菌或多角体病毒杀虫剂或甲维盐.虫酰肼或阿维双氟酰胺或杀虫单.氟苯虫酰胺或茚虫威等药剂防治。推荐配方:大公司的苏云金杆菌或者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有机硅喷施,连用2-3次,每次间隔5-7天!
能
吡虫啉是烟碱类超高效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等特点,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害虫接触药剂后,中枢神经正常传导受阻,使其麻痹死亡。产品速效性好,药后1天即有较高的防效,残留期长达25天左右。药效和温度呈正相关,温度高,杀虫效果好。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
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可与啶虫脒低高温轮换使用--气温低用吡虫啉,气温高用啶虫脒),防治如蚜虫、飞虱、粉虱、叶蝉、蓟马;对鞘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的某些害虫,如稻象甲、稻负泥虫、潜叶蛾等也有效。但对线虫和红蜘蛛无效。可用于水稻、小麦、玉米、棉花、马铃薯、蔬菜、甜菜、果树等作物。由于它的优良内吸性,特别适于用种子处理和撒颗粒剂方式施药。一般亩用有效成分3~10克,兑水喷雾或拌种。安全间隔期20天。施药时注意防护,防止接触皮肤和吸入药粉、药液,用药后要及时用清水洗洁暴露部位。不要与碱性农药混用。不宜在强阳光下喷雾,以免降低药效
室内养花,少不了多菌灵和吡虫啉,能减少大部分“烦恼”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