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期鼠虫危害:玉米**害虫主要是地老虎、金针虫,可用毒杀剂拌种,也可以在播种前进行土壤消毒杀虫。如在苗期发现鼠虫啃食,可用来福林、乐斯本1000倍液在根茎部周围喷湿土表防治,傍晚施药效果更好。
大螟:因水稻面积的减少有可能会在玉米田加重危害。防治措施是撒施辛硫磷等颗粒剂于心叶中。也可以用杀螟松、快杀灵等药剂1000~1500倍喷雾,注意喷在基部叶鞘内。
玉米螟:在西南地区玉米田玉米螟一直发生比较严重。防治措施:①利用白僵菌菌沙点心(每亩30克加2千克细沙),不仅可以防治心叶期玉米螟危害,对穗期玉米螟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比化学农药颗粒剂效果好,方法简便、农民易接受。同时施药应掌握在小喇叭口时期效果最好,不能超过中喇叭口期,否则效果降低。②也可以用在心叶内撒施辛硫磷、功夫、杀虫双等颗粒剂效果很好。毒土、毒沙或颗粒剂的配制:50%辛硫磷10毫升,对水少许,均匀喷拌在8千克的细煤渣或细沙上,配制0.1%辛硫磷毒渣,每株玉米施1克左右;或每亩用1%杀螟灵颗粒剂或3%辛硫磷颗粒剂250克均匀拌入4~5千克细河沙;或用25%杀虫双水剂200克,拌细土5千克,制成毒土;用0.1%或0.15%氟氯氰颗粒剂,拌10~15倍煤渣颗粒,每株用量1.5克。③也可用药液灌心。在玉米心叶末期,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灌心,每株毒液灌10毫升。或用25%杀虫双水剂500倍液,每株10毫升灌雄穗。
一、优先选择优质品种
玉米在生长后期容易出现病虫害等问题,种植人员必须选择抗病毒、抗病虫害的玉米品种。目前玉米病虫害大致可分为半呼吸、半呼吸、锈病、黑穗病等。选种时,应以抗体强的品种为基础,例如沃玉 3号等。
二、物理防治
使用物理防治技术可减少玉米中残留的有毒物质对人和动物的危害,保持土壤肥力。主要方法有:①利用强紫外线杀菌。但是,这种方法仅限于大型农场,技术成本高。灯光诱捕杀虫。一些玉米害虫喜光,种植人员可以利用灯光诱捕害虫。
三、化学预防
种植人员使用化学农药来消除玉米中的植物病虫害,实现快速杀虫,防止植物病虫害的侵袭。但是种植人员难以科学掌握化学农药的施用量,容易发生烧苗或烧穗的现象。例如种植人员可使用敌敌畏灭虫,将敌敌畏按相对比例稀释 50%,喷洒玉米穗,可以有效杀虫。或者使用喷药机将消毒剂均匀喷洒在玉米和害虫表面。
四、周期管理
为了防止玉米病虫害滋生,种植人员可以提前采取以下措施:(1)在玉米种植前应合理施加基肥,提高土壤育肥能力,为玉米后续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基础。但种植人员要时刻注意玉米生长周期和规律,按时施肥。例如种植人员可以通过施用氮肥有效拉伸玉米穗。(2)合理浇水。玉米是一种需水量较大的作物,种植户需时刻关注玉米缺水问题,对玉米进行合理灌溉。根据玉米生长情况和当地气候变化及时调整玉米灌溉量,从而保证玉米的基本需水量。否则,在玉米生长后期会延迟授粉,直接降低玉米产量。(3)观察玉米病虫害情况,提前预防病虫害。种植人员必须详细记录玉米的每日生长情况。在玉米的每个生长环节做好预防工作,不断积累玉米病虫害防治经验,推断出具体的发病时间和主要症状,以达到预防的目的。
玉米病虫害的种类
玉米病虫害有玉米螟、黏虫、棉铃虫、蚜虫、玉米叶螨等。
1、玉米螟:玉米螟俗称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玉米的主要虫害。它可以危害玉米植株地上的各个部位。玉米螟一年一般发生2-4代,温度高、海拔低,发生代数较多。成虫夜间活动,飞翔能力强,有趋光性,寿命5-10天,喜欢在离地50厘米以上、生长较茂盛的玉米叶背面中脉两侧产卵。幼虫孵出后,初时聚集在一起,后在植株幼嫩部爬行,开始危害。初孵幼虫,能吐丝下垂,借风力飘落到邻株,形成转株危害。
2、黏虫:黏虫俗称五彩虫、麦蚕,属鳞翅目夜蛾科。是粮食作物和牧草作物的主要害虫,危害玉米严重。黏虫是一种多食性、迁移性、暴发性的害虫。黏虫的发生与温度、湿度有密切关系。一般成虫产卵最适温度为19-25℃,30℃以上产卵受影响。另外湿度越大,越有利于成虫产卵,特别是在阴晴交错、多雨高湿的气候条件下,不但有利于成虫产卵,而且有利于卵的孵化和幼虫的成活发育。
3、棉铃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别名钻心虫、青虫、棉铃实夜蛾等。
4、玉米蚜虫:可危害多种禾本科作物及杂草。苗期以成蚜、若蚜群集在心叶危害,抽穗后危害穗部,吸收汁液,妨碍生长,还能传播多种禾本科谷类病毒。其分泌物将花粉粘住,影响散粉。此外还能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病,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
5、玉米叶螨:俗称红蜘蛛,可危害多种作物,以成螨和若螨刺吸寄主叶背组织汁液,被害叶片由黄变白而枯死,影响玉米灌浆进程,致使千粒重下降,造成减产。
防治方法
1、用2.5%的天达高效氯氟氰菊酯2000-2500倍,或用20%天达虫酰肼悬浮剂1000-2000倍液,或用25%天达灭幼脲1500-2000倍液细致叶洒植株,可防治玉米螟、黏虫、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
2、用2%天达阿维菌素3000倍液细致喷洒植株,可防治玉米叶螨(红蜘蛛)。
3、用3%天达啶虫脒1500倍液,或2%天达阿维菌素3000倍液细致喷洒植株,可防治玉米蚜虫、灰飞虱。
4、玉米大喇叭口期,用30%辛硫磷颗粒剂每亩0.25千克加细沙2千克拌匀后,每株的大口中撒2-3克,可防治玉米螟。
小麦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小麦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叶锈病、白粉病、散黑穗病、腥黑穗病、叶部病害指小麦白粉病、叶锈病、
条锈病,赤霉病、病毒病等等。
防治小麦病害的药剂
消菌灵,又名灭菌王,主要成份是氯溴异氰脲酸。50%
消菌灵800-1000倍+600倍天达2116喷雾,对真菌、细菌、病毒引起的病害有极好的防效,尤其对细菌性病害和病毒病防效更为显著。
2.5%
适乐时,20%
三唑酮,10%
世高,30%
天达恶霉灵,50%
多菌灵,50%
消菌灵与天达2116复配有显著的增效作用,是防治麦田病害的必备药剂。
玉米病虫害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玉米小斑病:一般7月份的降雨量大小和小斑病的发病程度呈正相关,当病株率达70%时,病叶率才开始自下而上的发展;降雨早,病株率上升早;反之就晚。在病株率70%、病叶率20%时,若遇见中到大雨后,15天左右暴发。当病株率100%、病叶率30%时,又遇连阴雨天气,就要进行防治。先摘除玉米底部1-2片病叶集中销毁;喷洒50%多菌灵或70%托布津500倍液,或代森锰锌800倍液等。
二、玉米大斑病:选择当地主栽品种和长势好的玉米田,采取五点取样,检查每点的病株数、单株叶片数和严重度。一般病株率达100%、病叶率30%时,有降雨过程,即可进行防治。可喷洒12%绿乳铜等。
三、玉米圆斑病:选择抗病品种,采取五点取样,每点查10株,检查病株率和单株病叶数。一般在抽果穗吐丝盛期喷药防治,用25%粉锈宁500-800倍液。
四、玉米黑粉病:发现病瘤要及时割除。
五、玉米病毒病:有玉米粗缩和矮花叶病(花叶条纹病),该病毒是由灰飞虱和蚜虫传播的,而田间的灰飞虱、蚜虫的多少与田间杂草的多少密切相关,而灰飞虱、蚜虫带毒的多少又与小麦丛矮病发生轻重有相关关系,所以可依据小麦丛矮病发生程度来判断玉米病毒病的发生程度。在防治上主要是消灭杂草和防虫来预防玉米病毒病的严重发生。在田间调查中,发现可疑病株,应立即拔除,并喷杀毒剂控制,如5%菌毒清等。
六、玉米螟:注意田间卵孵化差度和幼虫危害情况,并抓住关键时期,对第一代玉米螟进行撒颗粒剂防治。可用Bt乳剂制成颗粒剂或用白僵菌颗粒剂等撒入玉米大喇叭口内,杀死初孵幼虫。
七、玉米灯蛾:危害玉米田的主要有红缘灯蛾。在7月下旬开始调查100株上的卵数和幼虫数量,当发现500株玉米有2块卵,或被咬粒的果穗达15%以上时,立即进行防治。灯蛾初孵幼虫有集中危害的习性,在玉米吐丝后幼虫较多,可组织人工捉虫,或喷药防治。
病害发生在玉米生长发育的全过程中,苗期自心叶基部出现绿色条斑花叶,逐渐延伸到全叶,叶肉失绿变黄,形成明显的黄绿条纹,病害严重,病株枯死,玉米不能抽穗。
控制方法:选择抗病品种种植,早期用药剂把蚜虫和灰飞虱消灭在迁飞至玉米田之前。可以用40%**快乐果3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
玉米粗缩病。玉米粗缩病一般不会全田发生,以靠道边、沟渠等杂草多的地方病株多。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一旦带毒,终身带毒,持久性传毒,玉米一叶一心时就可受害,玉米受害越早越重, 5-6片叶开始表现症状,症状一旦表现后基本上无药可治。防治方法:玉米粗缩病主要以预防为主,防治时间:6.20-30 ,用药: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 4.5 %高效氯氰或2.5 %氯氟氰菊酯25毫升, 48 %毒死蜱乳油25毫升, 25 % 扑虱灵乳油30毫升, 1.8 %阿维菌素25毫升,控制灰飞虱的数量。或在播种后临近出苗前后进行喷药治虫,以每亩10%吡虫啉30克加5%菌毒清100毫升喷雾,既杀虫,隔5日再喷1次,连续用药2次~3次可以控制发病。
人会生病,农作物也会“生病”。农作物一旦“生病”,就会造成减产、品质下降,甚至绝收。今天小编就来介绍一下比较常见的玉米病害,希望对种植农户预防有所帮助。
症状表现:果穗染病从果穗尖端向下侵染,果穗籽粒呈煤污状,籽粒表面和籽粒间长有黑色霉层。病粒呈干腐状,用手捻动籽粒即成粉状。
跟玉米储存生存一定要放一些储存的药剂或者拿出来晒一下晴天的时候最好把玉米都晒一下。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