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害的常见病状归纳起来有五大类,即变色、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1)变色作物患病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绿色。如叶绿素受抑制或破坏,出现褪绿和黄化;花青素形成过盛,叶片变红或紫红,呈现红叶;有的叶片黄绿相间,呈现花叶等。(2)坏死作物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受到破坏而死亡。作物发病后最常见的坏死是病斑。病斑可以发生在作物的根、茎、果实等多个部位。有褐斑、黑斑、灰斑、白斑、紫斑等,以褐斑较多。形状有圆形、椭圆形、梭形、多角形及不规则形等。(3)腐烂作物病组织细胞受到破坏和消解,水分流出而腐烂。如根腐、茎腐、果腐和穗腐等。(4)萎蔫作物全部枝叶或部分枝叶出现失水状态而凋萎下垂。可分为生理性萎蔫和病理性萎蔫。生理性萎蔫是由于土壤中缺水或高温时过分的蒸腾作用,而使植物叶片、顶部嫩茎失去膨压而表现萎垂,若及时供水,植株可以恢复正常;病理性萎蔫是指植物的根或茎的维管束组织受病原物侵害,大量菌体堵塞导管或产生毒素,阻碍和影响水分输送,引起叶片凋萎、枯黄,造成黄萎、枯萎,或植物迅速萎蔫而叶片仍呈绿色的称为青枯,这种萎蔫大多不能恢复,甚至导致植物死亡。(5)畸形作物病组织或细胞生长受阻或过度增生而造成形态异常。常见的有:全株节间缩短、分蘖增多,病株比健株矮小,称矮缩,如水稻普通矮缩病等;作物病株比健株生长得特别细长,称徒长,如水稻恶苗病等;局部病组织细胞发育不平衡,常见于叶面上高低不平的,称皱缩;作物根、茎或叶片上形成突起的增生组织,称疣肿,如玉米疣黑粉病等。
1、噻菌铜
在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时,按照500—600倍稀释喷雾或者灌根,是防治蔬菜(白菜、黄瓜)、
果树(柑橘、桃树、猕猴桃)、果类(西瓜、甜瓜)和水稻等农作物细菌性病害的新型理想药剂。
2、噻枯唑
对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有效。
由于在水稻上登记时间超过20多年,水稻已经产生了很大的抗药性,叶枯唑防治效果在不断**降。
由于登记企业过多,市场竞争无序,价格非常混乱,其已处于没落状态。
3、氢**铜
在水稻上未曾登记,在经济作物如蔬菜(黄瓜、辣椒和西瓜)、果树(柑橘、葡萄和荔枝)和烟草登记广泛,是常见的防治蔬菜细菌性病害的无机铜制剂。
在花期和幼果期比较敏感,不可与酸性农药混用,宜单独喷洒。
与春雷霉素的混剂对苹果、葡萄、大豆和藕等作物的嫩叶敏感,因此一定要注意浓度,宜在下午4点后喷药。
由于登记企业比较多,价格悬殊大,真假难辩,市场也极其混乱。
4、乙蒜素
登记作物广泛,对细菌和真菌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也是比较常见的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
5、春雷霉素
登记作物广泛,在果树、蔬菜和水稻上均有应用,杀菌谱比较广泛,对细菌、真菌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对大豆、葡萄、柑桔、苹果等有轻微药害,在邻近大豆地使用时应注意。
6、菌毒清
登记作物广泛,杀菌谱也比较广。曾经是防治水稻细菌性病害的传统药剂。本品不宜与其它药剂混用。
因气温低,药液出现结晶沉淀时,应用温水将药液温至30℃左右,将其中结晶全部溶化后再进行稀释使用。
7、王铜
登记作物广泛,防治对象也比较多。对苹果、葡萄、大豆和藕等作物的嫩叶敏感,
因此一定要注意浓度,宜在下午4点后喷药。不能与硫代氨基甲酸酯杀菌剂混用。
8、氯溴异氰尿酸
登记作物广泛,杀菌铺也非常广泛,对细菌、真菌和病毒等病害都有一定的效果,属于“万金油”式的农药。
9、三氯异氰尿酸
对细菌和真菌等病害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勿与酸、碱物质接触,,以免分解失效和爆炸燃烧。
产品如遇碱、酸分解燃烧,应以砂石扑灭或采用化学灭水剂抑制。
10、乙酸铜
复配(混配)登记主要防治病毒性病害,单剂登记细菌性病害比较少的。
11、琥胶肥酸铜
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都比较广泛,对细菌和真菌均有一定防治效果。使用时药液浓度不得过大,否则易产生药害。
12、中生菌素
现在国内仅剩有2家企业2个证件尚在临时登记中。
此外,近年来临时登记防治细菌性病害的单剂,还有如荧光假单孢杆菌、噻森铜、噻唑锌、噻菌茂(青枯灵)和辛菌胺、敌磺钠等新型药剂,均属于充满潜力的朝阳型产品,值得期待和关注。
实际上,在植物病害防治中,我们可采取的方法还有很多,像加强植物检疫,防止外来病虫害入侵;
加强农业防治,比如使用无病繁殖材料、建立合理种植制度、保持田园卫生、加强栽培管理、轮作等;
选用抗病性品种;采用生物防治;实施物理防治如:热处理、温汤浸种、高脂膜防病等。
在节能温室中栽培的瓜类、茄果类、豆类等蔬菜已经发现的病害有100多种,经常发生、为害比较严重的有50余种,在这些病害当中,除黄瓜霜霉病等极少数病害是借助气流和人们的农事活动从温室外面传入外,而绝大多数真菌性、细菌性病害和部分病毒性病害,例如在温室中发生最为普遍、为害最为严重的瓜类、茄果、豆类灰霉病、疫病、根腐病等众多病害及苗期猝倒病、立枯病和多种细菌性、病毒性病害,其病菌都是在土壤中或借助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这些病害的初次侵染,几乎都是来自温室内的土壤!所以说:是否能够预防和控制住土传病害,是节能温室蔬菜栽培成败的关键!
防治土传病害,必须认真实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1)利用温室封闭性能好的特点,在暑季室内作物换茬时,采取水淹、火烧、高温闷室等技术措施,铲除室内土壤中残留病菌,净化土壤,力争室内无菌,杜绝以上各类病害的初次侵染。
(2)注意肥料卫生,严防带菌肥料进入温室。施用的有机肥料,必须经过暑季覆盖塑料薄膜高温处理、充分腐熟,并用3000倍96%天达恶霉灵药液细致喷洒杀菌后,方可施用。
(3)管理人员入室,要在室外的操作房中更换鞋袜和工作服,防止衣物、鞋袜带菌入室。操作房地面,要撒石灰面消毒,鞋袜和工作服,要勤洗勤晒、杀菌消毒。人员入温室后,要随手关门落锁,严禁外来人员、特别是其他温室的管理人员进入室内,以防其他温室病害交互感染和室外病菌侵入温室。
(4)培育壮苗。育苗时,要选用无菌基质配制营养土,并用3000倍96%天达恶霉灵药液细致喷洒营养土,彻底杀灭土内残存病菌。
此外为数不少的病害,由种子带菌,育苗前须用3000倍96%天达恶霉灵或1%的高锰酸钾或10%磷酸三钠等药液浸种10~30分钟,杀灭病菌。
建苗床时,要在营养土下面铺设沙砾或小石子,底部铺薄膜,实行膜上土下渗灌,并调控好苗床光照、温度,搞好病虫害防治,促成壮苗。
(5)秧苗移栽时,须用3000倍96%天达恶霉灵加2000倍天达高效氯氟氰菊酯药液或2%天达阿维药液细致喷洒苗床和秧苗,做到净苗入室。栽后及时用1000倍壮苗型“天达-2116”+3000倍96%天达恶霉灵,或500~1000倍旱涝收+3000倍96%天达恶霉灵药液灌根,每株100~200毫升。以后结合根外追肥和防病用药,掺加600~1000倍“天达-2116”或芸薹素内酯(硕丰481)或康凯药液喷洒植株,每10~15天1次。连续喷洒4~5次,促进营养体的生长发育,提高光合效率,促根壮秧,增强植株的抗病性和适应性能,使之减少发病或不发病。
(6)实行轮作,恶化病菌的生态条件,减少侵染。增施有机肥料、磷钾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调整好植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维持植株健壮长势,提高作物的抗病性。
(7)一旦发现病害,要针对病害种类,立即采取果断措施,对症下药,坚决彻底铲除之。决不可让其孳生、蔓延。
细菌是指含有原核结构的单细胞生物。一般由细胞壁细胞膜,或只有细胞膜包围细胞质的单细胞微生物,植物病原细菌大多为杆状,菌体大小0.5~0.8微米×1~3微米。细菌的繁殖有裂殖、出芽繁殖、缢缩断裂繁殖法等。在适宜温度条件每20分钟就可分裂1次。和果树有关的细菌病为土壤杆菌、假单胞菌和黄单胞菌等。
在农作物浸染性病害中,主要有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和病毒性病害三种。微信搜“蜜蜂TV农业知识短视频”看更多农业知识。
细菌发病时,主要症状表现为萎蔫,腐烂,斑点。多沿维管束传导,症状后期出现细菌黏液,如辣椒青枯病、白菜软腐病和黄瓜角斑病等。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