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霜霉病
1、是莴笋的主要病害。春莴苣和秋莴笋都有发生,特别是春季莴笋受害严重,在春莴笋封行时最易发生。
2、防治方法:农业措施防治,选择抗病品种,轮作,适当控制栽培密度,施足底肥,增加磷钾肥,加强苗期水肥管理,开沟排水,灌水施肥采用沟灌水等降低田间湿度。莲座期及时预防,收获后清除病残体等。
二、灰霉病
1、该菌为害叶片和茎,叶片病斑初呈水浸状,扩大后呈不规则的灰褐色斑,湿度大时病部产生一层灰霉。茎部染病先在基部产生浸水状小斑,扩大后茎基部腐烂,和生灰褐色或灰绿色霉层。高温干燥,病株逐渐干枯死亡,潮湿条件下,病株从基部向上溃烂。
2、预防方法:发病初期,喷洒50%溶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或28%灰霉立克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灭霉菌灵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腐霉可利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0%灰霉菌核净悬浮剂1200倍液,或65%万霉灵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扑海因等。各种药剂交替使用。根据病情7~10天喷施1次,连续防治3~4次。
三、软腐病
1、高温、多雨、虫多、伤口多、黑腐病重以及地势低洼、播种较早、田间积水的地块,发病严重。
2、防治方法:农业措施防治,选择抗病品种,如直立品种植株,茎基部水分容易蒸发,伤口易愈合,应选择能减少病菌侵入,宜选择地势较高、灌排水条件好的地区,避免选择低洼易涝地块,实施轮作,基肥充分腐熟,铲除病株,病穴用石灰消毒。
四、菌核病
1、除了危害莴笋外,也危害大白菜、甘蓝、萝卜、葱等蔬菜。其主要症状是地面茎基部先出现水渍状褐色病斑,然后向上扩展蔓延和腐烂,病部遍布白色丝状物和黑色鼠屎状大颗粒。病株叶片变黄枯萎了。
2、防治方法:实行3~4年的轮作。用浓度为10%的盐水选择种子,除去混入种子中的菌核。深耕培,开沟排水,改善田间的通风透光。
五、病毒病
1、莴笋染病后一般表现为花叶,严重的萎缩和黄化,汁液等进行非持久性传毒。
2、防治方法: 注意防治蚜虫,选用艾美乐、辟蚜雾等进行防治。或用金毒冠1000倍液防治,或者用50%多菌灵1000倍液体。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
茄子早疫病
茄子早疫病叶片危害症状
茄子早疫病果实危害症状
危害特征
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
叶片发病:前期产生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褐色,中部灰白色,有同心轮纹,湿度大时,病部长细的灰黑色霉状物;后期病斑中部脆裂,严重时病叶早脱落。茎部症状同叶片。
果实发病:产生褐色、圆形至不规则形、凹陷斑,湿度大时长出黑绿色霉层。
防治方法
①进行3年以上轮作;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钾、磷肥,增强树势;及时摘除病叶病枝;合理密植,雨后及时排水,保持通风透光,降低湿度。
②栽前,种子可用52℃温水浸种30分钟冷水冷却,或采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拌种晾干,后催芽播种;棚室可用硫磺熏烟消毒一夜。
③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吉裕霜克或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000~35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视病情7~10天喷1次。
茄子绵疫病
茄子绵疫病危害症状
危害特征
主要为害果实,也为害叶、茎、花。幼苗被害,茎基部呈水浸状坏死,引发猝倒,致使幼苗枯死。
成株期发病初期出现水浸状、圆形、凹陷、黄褐色病斑,具有轮纹。并且扩展非常迅速,逐渐使整个果实腐烂。潮湿时病斑上长出白色棉絮状物,果肉褐黑色,腐烂,易脱落或干瘪收缩成僵果。
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轮作2年以上;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树势;及时摘除病果、病叶,深耕,减少病源;合理密植,雨后及时排除积水,保持通风透气。
②种子处理: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加35%精甲霜灵乳化种衣剂拌种。
③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吉裕绿护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800~1000倍液;或60%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对水喷雾。
茄子黄萎病
茄子苗期可染病,多在坐果后表现症状,一般自下而上或从一侧向全株发展。发病初期叶缘和叶脉间褪绿,逐渐发展到全叶。
晴天的中午病叶失水萎蔫,下午或夜间可恢复,经一段时间后不能恢复正常,叶缘变褐上卷,严重时脱落光杆,茎部维管束变褐。有时半边发病,呈半边疯、半边黄,植株明显矮化。
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轮作3~4年;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钾、磷肥,增强树势;及时摘除病株,减少病源。
②苗期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96%硫酸铜1000倍液灌根后带药移栽。
③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药剂防治:吉裕绿护500倍液或95%恶霉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40%磺黄·多菌灵悬浮剂600倍液喷淋或灌根,10天左右施药1次,连施2~3次。
茄子褐纹病
茄子褐纹病危害症状
危害特征
幼苗受害:茎基部出现褐色凹陷病斑,上密生黑色小粒点,幼苗猝倒或立枯。
叶片发病:先在下部叶片上出现圆形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大为边缘褐色,中间灰白色,轮生许多小黑点的大斑。
果实发病:表面产生深褐色椭圆形凹陷斑,布满同心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潮湿时病果腐烂,脱落或干腐。
茎部发病:产生水浸状菱形凹陷病斑,其上散生小黑点,后期表皮开裂,露出木质部,易折断,病斑环绕一周植株枯死。
防治方法
①实行轮作;增施有机肥、钾肥、磷肥,增加树势;及时排水,保持通风透气。
②在结果后喷施10%己唑醇15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15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800倍液,每隔5天1次,连续2~3次。
1、黑腐病,又称腐烂病,危害心叶,最先出现紫褐色斑,逐渐显水渍状并扩大。
2、褐斑病,又称炭疽病或黑斑病,危害兰叶,初出现褐色斑点,逐渐扩大显椭圆形或半圆形的稍为凹陷的轮纹状斑痕。
3、霉菌病,又称白绢病。危害球茎。土壤表面,兰茎颈部附着白色菌丝。
4、褐锈病,危害兰叶,出现淡褐色或橙黄褐色的细斑点。
5、细菌软腐病,又称细菌褐斑病,危害新草球茎,初出现水渍小斑点,逐渐由暗绿色变成褐色或黑色,患部常有分泌物流出。
定期打病虫害的药,防止发生病虫害
一,豆角红根病
该病害于苗期发病,幼苗感病会导致幼苗茎基部变红褐色,严重时略有凹陷。
防治方法
这种病害发生,要在豆角幼苗刚出土时,及时将豆角种皮清除干净,再就是要提高地表温度,将地温控制在18℃以上,保证根系正常活动,幼苗生长营养充足,其抗病能力增加。
二,豆角锈病
该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发病早期,叶背有淡黄色的斑点,之后变成锈褐色,后期形成小包状隆起,刮开后有红褐色粉末,是专性寄生菌只为害豆角。当日平均气温达到19~25℃时,空气湿度较大, 5到6天便可发生一此。
防治方法
在晴天不能盲目地通风,应抓住有利时机先将棚温提升到33℃以上2到3小时左右,之后再打开风口通风,这样在降低温度的同时可有效降低棚内空气湿气,减少传播,发病早期,可喷48%硫磺浮剂200倍进行防治。
三,豆角炭疽病
该病害主要生于豆角的茎蔓,产生病斑,病部初期办紫红色,凹陷,严重的呈红褐色。炭疽病主要是在豆角的幼苗期感病,当温度达到16~25℃容易发病,低于12℃则停止传染。
防治方法
种子处理用种子量的0.35%的多菌灵或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65%防霉宝620倍液浸种30到40分钟,洗净晾干之后播种。
该病菌主要以种子为传播体,种子消毒很关键,可选用多菌灵或防霉宝620倍液浸种30到40分钟,洗净晾干后即可有效预防。如有发病可在加强管理的同时选用药剂防治如安泰生。
四,大棚豆角斑枯病
发生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叶斑多角至不规则形,直径2.5―4.5毫米,早期呈暗绿色,后期转紫红色,几个病斑融合为病斑块,致叶片早枯直到落叶,通常在温度高湿度大时才发病。
防治方法:
如发现病株,及时摘除病叶销毁
发病早期洒百菌清+甲托750―950倍混合液,百菌清950倍液+65%代森锰锌1100倍混合液,45%多硫悬浮剂550倍液,后期克抗灵950倍液或克露500倍液喷雾,4―6天1次,连续3次。
五,大棚豆角叶霉病
发生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及茎蔓。发病早期叶片生赤色或紫褐色小点,扩大后至多角形淡褐色或褐色病斑,直径1―2.5厘米,病斑边沿不明显,病斑背面有灰黑色霉层,严重时致初期落叶。
防治方法:
加强管理,适当种植,通风透光透气,增加磷钾肥,提高抗病能力。
农药防治。发病早期喷420倍多菌灵液,或40.5%多硫悬浮剂830倍液,45%混杀硫悬浮剂液550倍,70%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50倍液,12%络氨铜水剂350倍液或加瑞农750倍液。每亩药液40―65公斤,6―8天1次,连续3次。
一般造成其掉叶的原因有:
1 冻害 叶子成酱油色掉落。
2 红蜘蛛 叶子成片黄,然后掉落。
3 干 长时间不浇水叶子先焉萎然后变黄掉落。
4 干湿差距过大 植株长时间不浇水后忽然浇如大量水后根本未适应掉叶。 5环境的变化 在温室大棚里忽然转移到有空调的风口出而引起的掉叶。 6 光线不好 放在光照不好的地方引起的掉叶。 7 施肥过量 过量引起的掉叶。 8新陈代谢引起的吊叶,但不会大面积的掉叶。9 病害引起好黄叶。10 微量元素缺乏引起黄叶。就想到这么多了。
辛硫磷乳油或乐斯本1000倍液浇根或拌细泥土撒施。金龟子、蚜虫用阿维菌素、吡虫啉、捕快等,加水1000倍进行喷雾。刺蛾、蛀心虫用绿色功夫、杀灭菊酯等,加水3000倍进行喷雾。
(1)白粉病、炭疽病、叶斑病、褐斑病、灰霉病等病害在发病前喷洒65%代森锌600倍液保护;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或50%退菌特10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每隔1O天左右喷洒1次,连喷3~4次;结合整枝剪除病枝,病芽和病叶,减少浸染源。
(2)锈病的防治:在生长季节喷洒25%粉秀宁1500倍液,或喷洒敌锈钠250~300倍液,或波美O.2~0.3度的石硫合剂等农药有较好的效果。
(3)立枯病、根腐病要进行土壤消毒,用1%福尔马林处理土壤,或将培养土放锅内蒸1小时;发病初期用50%福尔马林液或用70%:五氯硝基苯处理土壤;栽植前用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泡1O分钟。
(4)白绢病、菌核病的防治用70%五氯硝基苯处理土壤,每平方米用5~8克,拌30倍细土施入土中;选用无病种苗或栽植前用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泡1O分钟。
(5)煤烟病的防治:在发病后,用清水擦洗患病枝叶和喷洒50%多菌灵500~800倍液。
黄萎病:栽植前,使用70%恶霉灵300-500倍液浸根5分钟左右,或者是在移栽后进行灌根。叶斑病:发病初期使用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10天后再喷一遍。白粉病:病发初期,使用95%矿物油3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灰霉病:定植前,每亩撒施5-6kg的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丝瓜苗期的主要病害有猝倒病和枯萎病,具体防治措施参见本书第39问。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