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枯病一般在成株期发病。青枯病表现症状是:植株迅速萎蔫、枯死,茎叶仍保持绿色。病茎的褐变部位用手挤压,有乳白色菌液排出。青枯病,是由青枯假单胞杆状细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而青枯病一般成株期发病,先是顶叶萎蔫下垂,然后下部叶片凋萎,最后中部叶片凋萎,也有一侧叶片先萎蔫或全株叶片同时萎蔫。叶片青枯凋萎,一般不枯黄变色。
蔓枯病又称“黑腐病”,一般在瓜类上发生,发生时与瓜类枯萎病症状表现相似。两者最大区别就是蔓枯病发生时,维管束不变褐色。
青枯病:生理性病害,在2~3叶期,遇到不良环境条件,秧苗体内水分蒸腾与吸水失调引起,心叶卷筒状,随后下叶很快失水萎蔫筒卷,全株呈污绿色枯死,导致青枯病发生。
立枯病:土壤中病原菌侵染引发的一类病害,受到病菌危害,在茎基部多产生水浸状褐点,以后扩大腐烂,并在秧苗基部和周围土壤上长出粉红色或白色霉层,秧苗枯黄卷缩。
青枯病病原菌最先由德国科学家发现,他表现为叶片急性萎蔫,早晚恢复状,一旦发生传染很快,会随同浇水施肥和降雨发生严重,植物发生青枯病,最后用生物方法,用修根刺激素冲施灌根,这个方法比用化学药剂要来的快,不爱反复。
是从叶缘以及叶尖慢慢的从叶心发展的,从叶尖开始枯萎,其颜色为淡褐色的,一般在叶间不会出现什么斑点,就是从叶缘开始向叶心枯萎的症状,所以枯萎病的蔓延是没有规则性的,如果病害没有及时的控制住,整株桂花树到最后会变成一株枯树,其枯萎的叶色要比自然枯萎的更加深,大多的发病期是七月到十一月期间。
青枯病是病原病毒易造成维管束褐变,导致功能失常和损坏,致使作物枯萎衰竭死亡,是植物常见病害,在高温高湿情况下最易发生、感染和传播。
菌核病是由核盘菌属链核盘菌属丝核属和小菌核属等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发病部位由菌丝体集结成结构松紧不一,表面光滑或粗糙,形状、大小、颜色不同的菌核。
青枯病发病时长,植物逐步死亡,无明显病班。而软腐病发病时间短,病灶处腐烂,并且臭味。
〔病害诊断〕萝卜病害后,须根呈阁黑褐色,水渍状。剖视主根,可见维管束变褐,用手挤压,切面上溢出白色菌液。病势发展快。由于根部受害致维管束轮导组织堵塞,使地上部茎叶出现萎蔫现象。开始白天萎蔫,早晚复原,几经反复后,萎蔫加重,不能逆转恢复。严重时迅速萎凋死亡。 致病菌为细菌,称青枯假单胞杆菌。菌体短杆状,单生或双生,极生鞭毛1~3根,无荚膜,不产芽孢,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在培养基菌落圆形或不整形,污白色,稍隆起,平滑,具光泽。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随病残体遗留在田间土壤中越冬。病菌脱离寄主可在土中营腐生生活14个月至6年之久,成为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源。
田间主要经雨水和灌溉水传播,也可经粪肥带菌。病菌从根部或茎基部伤口侵入,在寄主维管束组织中扩展,堵塞导管并使细胞中毒致叶片萎蔫。
病菌喜高温、高湿条件。30~37℃的高温下,适合病菌发育,土壤含水量高时,菜株发育不良,利于病害发生。
久雨或大雨后转晴时发病重。偏酸性土壤病害较重。根部伤口多、害虫多等,易于诱发病害。品种间抗性有差异。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
(2)重病地和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3)高垄栽培,避免大水漫灌、
(4)采用配方施肥,施用充分腐熟的基肥。
(5)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随即用1∶50福尔马林液或20%石灰水或生石灰对病穴消毒。
(6)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用药液灌治。可选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农抗“401”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或77%可杀得微粒粉剂500倍液,或10%高效杀菌宝水剂300~400倍液。
桑青枯病是由细菌引起的桑树根部病害,广东、广西发病较重,其他蚕区也有发生。病原主要从根部开始侵染,很快丧失吸水功能,先是枝条中上部叶片的叶尖和叶缘失水萎凋,并逐渐扩展到整个枝条,有时仅在桑树一侧呈现萎凋,全株发病可致桑树萎凋死亡;由于叶片在短时间内失水干枯,仍保持绿色,因而呈青枯状。病根的木质部变褐色或黑褐色,严重时根部皮层腐烂脱落。幼龄桑萎凋死亡速度较快,成林桑死亡较慢。
防治方法
①加强检疫,严禁病苗、接穗带入无病区;已发病疫区应选栽抗病品种,据试验,用抗青10号?83作砧木,盛东1号作接穗,抗桑青枯病效果良好。
②合理采叶伐条,降低地下水位,增施有机肥,增强桑树抗病力;疫区桑园不宜间作豆科、茄科等易感作物,减少病原交叉传染。
③发现病株及时连根挖除,对病穴用1%福尔马林液消毒,防止疫病蔓延。
④发病严重的桑园应改种水稻等作物3年以上再栽桑。
黄瓜青枯病要从叶子上看,得了病的黄瓜叶一片一片发白
草莓青枯病是草莓身上一种病害,主要危害植株茎部,所以又名草莓茎枯病,这种病害在我国各个采蜜产区皆有发生,而且近年来发病逐渐增多,严重影响到草莓的产业发展。那么草莓青枯病该怎么防治呢?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1、发病症状
草莓青枯病是由一种青枯菌导致,发病后植株会逐渐出现锈色的斑点,并且会逐渐向茎内部扩展,锈色逐渐加深,中期为褐色,后期为黑色,直至植株死亡。初期可能会表现为植株萎焉,和日灼有些类似,浇水后或夜间会恢复正常,在发病中后期时就会持续萎焉,同时根茎部会出现前面说的锈色斑点情况,在辨别时要注意
2、发病规律
青枯病的发生主要和温度和湿度有关,越是高温高湿环境就越容易发生此病,具体温度在22度以上,湿度40%以上。另外青枯病也极易发生在苗期和采收后期,苗期植株抵抗力较弱,极易被病菌侵染,采收末期因为果实刚刚被采收,植株损失了大量的营养,同时抗病力较弱,病菌就会趁虚而入,导致植株患病。
3、防治方法
大量的经验得知,预防青枯病最好的方法就是水旱轮作,另外青枯病也会危害番茄、茄子、辣椒等茄科蔬菜,所以还要和这些作物合理轮作。在建园时要选择排水通畅、通风良好、光照充足的地块,种植前要深翻土壤30厘米意思,经晾晒后消毒,种植后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枯枝残叶,雨后要注意田间排水状况,以免高温环境发生。在草莓的生长的几个关键点可以喷药防治,首先在苗期喷施杀菌剂,在覆膜前用农用链霉素等药剂灌根。大雨后用波尔多液喷洒杀菌。如果植株已经发病,可以针对性的喷施一些防治青枯病的药剂控制病情蔓延,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