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小麦是小麦属植物的统称,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起源于中东地区。]灌浆[灌浆是将某些固化材料,如水泥、石灰或其他化学材料灌入基础下一定范围内的地基岩土中,以填塞岩土中的裂缝和孔隙,防止地基渗漏,提高岩土整体性、强度和刚度。]期是小麦种植[种植即植物栽培,包括各种农作物、林木、果树、花草、药用和观赏等植物的栽培,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绿肥作物、饲料作物、牧草等。]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小麦粒形成的时期。处于灌浆期的小麦,会将光合作用[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可分为产氧光合作用(oxygenic photosynthesis)和不产氧光合作用(anoxygenic photosynthesis)。]产生的淀粉和转化的蛋白质通过同化作用贮存在小麦种子内。因而,做好小麦灌浆期的管理工作,是实现小麦经济价值的关键。那么,小麦灌浆期如何管理?现将小麦灌浆期的管理措施介绍如下。
一、叶面[叶面指植物叶的表面,叶面是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是植物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的有效渠道之一,因其暴露在大气中,构成特定的微生物生境,为各种附生性微生物提供了聚集场所。]喷肥
小麦生长后期,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叶面追肥可延长小麦叶片功能期,提高光合作用,防病抗倒,减轻干热风危害,加快灌浆速度,可亩用0.3%的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钾是一种化学品,化学式为KH2PO4。]加1-2%尿素混合液,或加其它生态活性肥进行叶面喷施。扬花后5天左右喷第一次,间隔7天复喷一次,提高千粒重,优化改善籽粒品质。
二、一喷综防
小麦灌浆期是多种病虫发生危害高峰期,也是提高小麦千粒重的关键时期。此期主要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对象有麦蚜[麦蚜俗称蜜虫、腻虫,属同翅目,蚜科。]和小麦白粉病[白粉病,自幼苗到抽穗均可发病。]、锈病、赤霉病[小麦赤霉病 症状 又称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及叶枯病等。防治小麦病虫病时应视田间病虫的发生动态,而采取不同的防治技术,达到一喷多防的效果。具体防治方法为对麦蚜可选用10%吡虫啉或40%的**乐果1000-1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需兼治白粉病、锈病、赤霉病时,在防治蚜虫的药液中加入禾果利或50%多菌灵[多菌灵又名棉萎灵、苯并咪唑44号。]800倍液混合喷雾防治。注意每亩药液量不少于30公斤,要喷匀打透,使小麦各个部位全部着药,特别是下部叶片要着药,且忌惜水不惜药。混配用药要随配随用,不要存放。
三、拔除杂草
有节节麦、野燕麦、雀麦等禾本科恶性杂草发生的麦田,要结合其它农事活动及时拔除干净,并带出田外,将其消灭在结籽之前。
四、倒伏[直立生长的作物成片发生歪斜,甚至全株匍倒在地的现象。]小麦补救
小麦灌浆期前发生的倒伏,由于头轻一般都能不同程度地恢复直立。灌浆后期发生的倒伏,由于头重不易完全恢复直立,往往只有穗和穗下茎可以抬起头来,但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补救对提高穗粒数和粒重意义重大。因风雨而倒伏的,可在雨过天晴后,用竹竿轻轻抖落茎叶上雨水珠,减轻压力帮其抬头,但切忌挑起而打乱倒向,或用手扶麦、捆把。喷洒磷酸二氢钾,每亩150―200克,以促进生长和灌浆。
五、适时收获
小麦在蜡熟期收获品质好,产量高。大面积收割[收割,由斯蒂芬·霍普金斯导演,由安娜索菲亚·罗博 希拉里·斯万科主演,于2007年04月06日上映。]时在蜡熟初期全中期,小面积则以蜡熟末期进行最合适。根据不同品种和栽培条件,安排好收割先后,及早动手,突击抢收,做到适时收割。此期至成熟阶段是保根、护叶、防早衰、增粒重,并预防旱、涝、风、病虫、倒伏等自然灾害的关键时期,所以不要让这些问题影响到丰收的喜悦,那就直接杜绝吧。
【小编结语】做好小麦灌浆期的管理工作,是实现小麦种植产量效益的关键,当引起农户们重视。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小麦灌浆期的管理措施,大家都了解了吗?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