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菜苔病虫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霜霉病
症状:
受叶脉限制,叶片上有近园形多角病斑、潮湿时背面有白霉,后期病斑枯死,变褐色至叶片干枯。
用药:
A、亩用72%霜疫清150克兑水600-750倍喷雾;
B、金雷多米尔100g兑水1000倍喷雾;
C、瑞毒霉100g兑水800倍喷雾;
D、霜疫必克、拖布津、多菌灵等。
软腐病
主要发病在基部,初期水浸状病斑,后期湿腐状,变黑发臭,借雨水传播,从伤口入浸。
用药:
A、1000万农用链霉素3000倍,兑水喷洒,基部尽量多用药水;
B、敌克松500g加水500kg洗根;
C、77%可杀得500倍兑水喷雾。
细菌性角斑病
叶片正面病斑呈褐色,背面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病斑,发病初期呈水渍状最后病斑中央组织干枯脱落。
用药:同软腐病相同。
根肿病
从苗期就开始染病,病株叶色变淡凋萎下垂,在晴天中午前后尤为明显。病株根部肿大呈现瘤状,多的每株可达20个左右。到了后期病部被软腐细菌侵染,造成组织腐烂,散发臭气整株死亡。
用药:
A、主要在育苗期和移栽的大田亩用150kg生石灰整土消毒。
B、移栽时每亩用1.5kg-2kg五氯硝基苯拌入基肥中施用,也可用土壤灭菌杀虫剂4-5包。
C、多施用腐熟有机肥,如堆沤肥、炉灰猪粪、火土灰、有机复合肥等。
虫害防治
主要害虫:小菜蛾、菜青虫、蚜虫
用药:A、治菜青虫、小菜蛾:毙百虫、抑太保、卡死克、除尽、乐斯本、敌杀死;
B、治蚜虫:蚜虱净、蚍虫啉、艾美乐、乐斯本。
注意
严禁在蔬菜上施用甲胺磷、甲拌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等有机磷农药和乐果、氧化乐果等高毒高残留农药。慎重施肥用三唑酮、毒死蜱、氰戊菊酯、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百菌清等蔬菜较敏感的农药,减少每季蔬菜用药次数,严格保证安全间隔期。对于其他杀虫剂、杀菌剂农药,也必须保证安全间隔期(即:最后一次施药至采收的天数)即可。
娃娃菜的病害有猝倒病,可用链霉素进行叶面喷施。
霜霉病,可以用普力克水剂液进行防治。
软腐病,主要防治方法在管理时要加强肥水管理。虫害,对蚜虫可用农药防治。
一,豆角红根病
该病害于苗期发病,幼苗感病会导致幼苗茎基部变红褐色,严重时略有凹陷。
防治方法
这种病害发生,要在豆角幼苗刚出土时,及时将豆角种皮清除干净,再就是要提高地表温度,将地温控制在18℃以上,保证根系正常活动,幼苗生长营养充足,其抗病能力增加。
二,豆角锈病
该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发病早期,叶背有淡黄色的斑点,之后变成锈褐色,后期形成小包状隆起,刮开后有红褐色粉末,是专性寄生菌只为害豆角。当日平均气温达到19~25℃时,空气湿度较大, 5到6天便可发生一此。
防治方法
在晴天不能盲目地通风,应抓住有利时机先将棚温提升到33℃以上2到3小时左右,之后再打开风口通风,这样在降低温度的同时可有效降低棚内空气湿气,减少传播,发病早期,可喷48%硫磺浮剂200倍进行防治。
三,豆角炭疽病
该病害主要生于豆角的茎蔓,产生病斑,病部初期办紫红色,凹陷,严重的呈红褐色。炭疽病主要是在豆角的幼苗期感病,当温度达到16~25℃容易发病,低于12℃则停止传染。
防治方法
种子处理用种子量的0.35%的多菌灵或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65%防霉宝620倍液浸种30到40分钟,洗净晾干之后播种。
该病菌主要以种子为传播体,种子消毒很关键,可选用多菌灵或防霉宝620倍液浸种30到40分钟,洗净晾干后即可有效预防。如有发病可在加强管理的同时选用药剂防治如安泰生。
四,大棚豆角斑枯病
发生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叶斑多角至不规则形,直径2.5―4.5毫米,早期呈暗绿色,后期转紫红色,几个病斑融合为病斑块,致叶片早枯直到落叶,通常在温度高湿度大时才发病。
防治方法:
如发现病株,及时摘除病叶销毁
发病早期洒百菌清+甲托750―950倍混合液,百菌清950倍液+65%代森锰锌1100倍混合液,45%多硫悬浮剂550倍液,后期克抗灵950倍液或克露500倍液喷雾,4―6天1次,连续3次。
五,大棚豆角叶霉病
发生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及茎蔓。发病早期叶片生赤色或紫褐色小点,扩大后至多角形淡褐色或褐色病斑,直径1―2.5厘米,病斑边沿不明显,病斑背面有灰黑色霉层,严重时致初期落叶。
防治方法:
加强管理,适当种植,通风透光透气,增加磷钾肥,提高抗病能力。
农药防治。发病早期喷420倍多菌灵液,或40.5%多硫悬浮剂830倍液,45%混杀硫悬浮剂液550倍,70%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50倍液,12%络氨铜水剂350倍液或加瑞农750倍液。每亩药液40―65公斤,6―8天1次,连续3次。
炭疽病,常发生于叶尖或叶缘,颇大,甚至扩大可占叶的大部分,褐色或棕褐色,后期病斑具暗褐色的边缘,中央呈灰白色,上生小黑点。
叶斑病,苏铁叶片上的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5毫米,病斑中央为暗褐色至灰白色,边缘呈红褐色。多发生于小叶的中下部。
炭疽病,常发生于叶尖或叶缘,颇大,甚至扩大可占叶的大部分,褐色或棕褐色,后期病斑具暗褐色的边缘,中央呈灰白色,上生小黑点。
叶斑病,苏铁叶片上的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5毫米,病斑中央为暗褐色至灰白色,边缘呈红褐色。多发生于小叶的中下部。
豆角黄叶病,发病初期的叶片下面出现星星点点褪绿黄白色斑点,斑点逐渐增多,直至密布整张叶片。在病斑相应的背面生成黄褐色稍突起的斑点,表皮破裂后,散出红褐色粉末。
防治:在防治豆角黄叶病时,可以用氟硅唑、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药剂进行防治,交替用药,效果要好一些。
沙漠玫瑰叶子生病可能是水浇多了烂根,,这种花非常的耐旱耐高温,生活在非洲地区,它有一个大大的肚子来储存水分和养分,即使半月不交水也没事,烂根要及时脱盆修剪掉,用多菌灵杀菌消毒,盆土换成疏松透气透水的土壤,平时多晒太阳多通风
丝瓜苗期的主要病害有猝倒病和枯萎病,具体防治措施参见本书第39问。
1、茄子早疫病:前期会产生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褐色,中部灰白色,有同心轮纹。
2、茄子绵疫病:发病初期出现水浸状、圆形、凹陷、黄褐色病斑,具有轮纹。3、茄子黄萎病:苗期可染病,多在坐果后表现症状,一般自下而上或从一侧向全株发展。
4、茄子褐纹病:先在下部叶片上出现圆形水浸状小斑点,扩大至边缘为褐色。
1: 杏树瘿瘤病病害图谱是表现在杏树芽苞受害。杏树死了以后,皮和骨都是小虫子啃过,但是由于瘿螨的刺激为害,芽苞初变黄褐色,芽尖略红,鳞片增多,质地较软,包被不紧。以后芽苞周围芽丛不断增多,形成大小不等的刺状瘿瘤。一个瘿瘤内可有多个芽丛。可以通过选用发病轻的品种或者是在修剪、采收时,随手刮除瘿瘤等方法有效防治
2:病原
梅下毛瘿螨在树皮、树皮缝隙内无虫,在干枯的瘿瘤芽丛内亦无虫,仅在瘿瘤的活芽内有越冬虫,特别是在芽丛中部的鳞片内数量甚多,虫体外常黏附有小蜡珠,常多个群聚在一起。自9月下旬起,成虫便很少产卵,所以主要以抱卵成虫越冬,并有少量若虫和卵。越冬成虫体内有1~3粒卵。体色略红至暗红,呈僵死状,提上环纹明显。来年春季气温高于10℃时产卵,17~20℃室温下卵期4~6天,成虫期3~4天,若虫期5~6天,完成1代历时12~16天。成虫在瘿瘤内外均可爬动,喜在晴天及雨后的中午活动,不仅虫口数量大,且爬行特活跃,该虫能直
3:症状
杏树仅芽苞受害。瘿螨在幼嫩的鳞片间隙为害,晚期瘿瘤变褐,质地变脆,用手触压,易于破碎,瘿瘤形成后,多年不易死亡。瘿瘤的直径多为1~2cm,在一些大枝及主干上,最大的达8.3cm。重病株上瘿瘤密集,绕茎而生,在7cm、长60cm的大枝上,可产生26个直径约5~6cm的瘿瘤。树势显著衰弱,开花迟,枝叶稀疏,结果很少。更重者整株枯死。除危害杏树外,还危害樱桃李、扁桃、梅、洋李等。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