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都有一些稻区受干旱缺水威胁,受害轻的,影响水稻[水稻是草本稻属的一种,也是稻属中作为粮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生长发育,造成减产或大幅减产;受害重的,稻田干裂,稻株枯死,颗粒无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今天就来介绍一下水稻生育期的灌溉方法。
水稻的需水特点
水稻是喜水并对缺水敏感的作物,水是其正常生理活动和有机体形成的基础。水稻植株含水量[含水量是岩石实际含水多少的指标,岩石孔隙中所含的水重量(Gw)与干燥岩土重量(Gs)的比值,重量含水量(Wg);岩土含水的体积(Vw)与包括空隙在内的岩土体积(V)的比值,称为体积含水量(Ww)。]在70%以上,叶片含水量为85%~96%,根系含水量为90%~95%,成熟种子含水量为13%~16%。
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水的需要量各不相同,即使同一生育期由于品种、栽培季节、栽植密度、施肥、土壤或成熟期等不同也有很大差异。
研究表明,水稻不同生育期需水量占整个生育期需水量的比例为:移栽返青[返青,指植物的幼苗移栽或越冬后,由黄色变为绿色,并恢复生长。]期双季[《双季》是一部连载于起点中文网的都市言情小说,作者是小cl。]早稻[早稻生产共有13个省,全部分布在南方,其中湖南、广西、江西、广东等4省区)播种面积占全国的75以上。]4%~8.2%,双季晚稻[词语概念词目:晚稻 拼音:wǎn dào 基本解释 [late rice] 插秧期较晚或成熟期较晚的稻子 十月熟者谓之晚稻。]3.6%~11.4%;分蘖[分蘖(tiller) 音:fenniè。]前期双季早稻6.4%~23.6%,双季晚稻7%~26.9%;分蘖后期双季早稻7.4%~23.8%,双季晚稻8.7%~25.5%;拔节孕穗期双季早稻15.3%~32.9%,双季晚稻14.1%~31%;抽穗[抽穗,指禾谷类作物发育完全的幼穗从剑叶鞘内伸出的时期或状态。]开花期双季早稻10.2%~17.7%,双季晚稻7.2%~20.4%;乳熟期双季早稻7.7%~15.9%,双季晚稻7.4%~18.9%;黄熟期双季早稻7%~31.3%,双季晚稻3.1%~20%。
分蘖期[分蘖期(tillering stage),禾谷类作物的物侯期。]保持浅水层[水层是指自然水域的水依深度形成的层次。](水层超过7厘米将抑制分蘖)或土壤湿润有利于分蘖并提高有效分蘖率,土壤持水量低于70%就会影响水稻分蘖。
稻穗[稻穗指稻花结实聚成的长条。]分化和抽穗期需水多,特别是花粉细胞减数分裂期对水尤为敏感。稻田土壤持水量低于50%时,稻穗分化等正常生理活动将受明显影响。此期应保持中水层,以利稻穗分化、抽穗和吸收肥水。
抽穗扬花期对水很敏感。如缺水,一是抽穗会受影响;二是花粉和雌蕊柱头枯萎,不能开花授粉,造成大量空粒。此期田间以保持5厘米水层为宜。
灌浆结实期保持田间土壤干干湿湿即可,这样有利于以水调温、以水调气、以水养根、以根健叶。
水稻生育期的灌溉方法
水稻生育期合理灌溉的原则是:深水返青,浅水分蘖,有水壮苞,干湿壮籽。
深水返青水稻移栽后,根系受到大量损伤,吸引水分的能力大大减弱,这时如果田中缺水,就会造成稻根吸收的水分能力大大减弱,叶片丧失的水分多,导致水分入不敷出,轻则造成返青期延长,重则卷叶死苗。因此,水稻禾苗移栽后必须深水返青,以防生理失水,提早返青,减少死苗。但是,深水返青并不是灌水越深越好,一定要适度,一般以3~4厘米为宜。
浅水分蘖水稻分蘖期如果灌水过深,就会造成土壤缺氧闭气,养分分解缓慢,稻株基部光照弱,对分蘖不利。但分蘖期也不能没有水层。一般以保持1.5厘米深的浅水层为宜,并要做到“后水不见前水”,以利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的矛盾。
有水壮苞水稻稻穗形成期间,是水稻一生中需水量多的时期,特别是减数分裂期,对水分的反应更加敏感。这时如果缺水,就会造成颖花退化,穗短、粒少、空壳多等。所以,水稻孕穗到抽穗期间,一定要保持田间有3厘米左右的水层,以保花增粒。
干湿壮籽水稻抽穗扬花以后,叶片停止长大,茎叶不再伸长,颖花发育完成,禾苗需水量减少。为了加强田间透气,减少病害发生,提高根系活力,防止叶片早衰,促进茎秆健壮,应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水管理方法,以期达到的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壮籽的目的。
关于水稻生育期的灌溉方法就介绍到这里了,想要解决更多的问题欢迎关注火爆农资百科网微信号:huobao3456tv),留言即回复您想了解的植保信息。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