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菌作用。对几乎所有真菌类(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类)病害都显示出很好的活性,如麦类的白粉病、叶枯病、赤斑病、网斑病、黑腥病,水稻的稻瘟病、纹枯病,以及霜霉病、疫病等具有很好的活性,对疫病的防治更显重要。具有保护、防治、铲除三大功效。
唑醚戊唑醇可防治果树的炭疽病、脂点黄斑病、褐斑病、叶斑病等,唑醚戊唑醇是由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复配而成的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病原菌细胞膜上麦角甾醇的去甲基化而表现出杀菌作用,其对真菌尤其是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引起的病害有保护、治疗和内吸作用。戊唑醇能够抑制真菌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是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农药,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三大功能,杀菌谱广、持效期长。戊唑醇主要用于防治小麦、水稻、花生等作物上的多种真菌病害,在全球50多个国家的60多种作物上取得登记并广泛应用。
对棚室的灰霉病、白粉病、叶霉病、褐斑病、褐腐病、根腐病等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尤其对灰霉病、白粉病特效。吡唑醚菌酯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广泛应用于多种作物的病害防治,具有杀菌谱广、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长、杀菌彻底等特点,同时还具有改善作物生理机能、增强作物抗逆性、提高作物品质的作用;啶酰菌胺是新型烟酰胺类杀菌剂,同样具有杀菌谱较广、持效期长、内吸性好的优点,作用机理是抑制病原菌体的呼吸作用。两者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防治白粉病、灰霉病、褐腐病、腐烂病、根腐病等病害效果显著。
唑醚戊唑醇是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的复配杀菌剂。吡唑醚菌酯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的作用,杀菌谱广、持效期长,在推荐剂量下使用高度安全,可促进氮的吸收,增强作物抵抗力,提高品质和产量;戊唑醇属于三唑类杀菌剂,主要防治锈病、白粉病、炭疽病等半知菌类真菌性病害。所以唑醚戊唑醇是由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组成的。
吡唑代森联是由广谱、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吡唑醚菌酯和广谱预防性杀菌剂代森联复配而成的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作用迅速,持效期长,促进氮的吸收,增强作物抵抗力。所以二者复配后比两种单剂具有更宽的杀菌谱和更高的杀菌活性。
běn jiǎ pǐ zuò zhǐ。苯甲·吡唑酯是由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而成的一种广谱性杀菌剂,苯醚甲环唑为三唑类内吸性甾醇脱甲基抑制剂,是三唑类杀菌剂中防治病害范围最广,最安全的杀菌剂,具有内吸、保护和治疗作用;吡唑醚菌酯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为线粒体呼吸抑制剂。
是微酸性杀菌剂。唑醚代森联是由广谱甲氧基丙烯酸类杀菌剂吡唑醚菌酯和广谱预防性杀菌剂代森锰锌复配而成的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和根治作用,杀菌谱广,持效期长,耐雨水冲刷,易于被作物吸收,且对作物有明显的营养作用,呈微酸性至中性。
每亩50一80g吡唑醚菌酯是丙烯酸类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和叶片渗透作用,属于抑菌剂,对大多数的真菌有效,主要是对孢子的萌发和叶内菌丝体的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但仅限于局部内吸活性。
对白粉病,炭疽病,立枯病,叶枯病,早疫病,叶斑病,菌核病,黑星病等有效。
不过有一点是,吡唑醚菌酯的保护作用强于杀菌作用,病害发生初期用药较好,可治疗。
唑醚丙环唑防治白粉病、锈病、叶斑病唑醚丙环唑是杀菌谱广,单独使用对白粉病、锈病、叶斑病有突出的防治效果。除了霜霉病、疫病等低等真菌病害外,几乎对大多数高等真菌引起的病害都有一定的效果,广泛应用于果树类的叶斑病、禾本科作物的白粉病、锈病,以及叶斑类病害等。丙环唑的适用作物广,但是不同的作物对其的耐受度不同,对丙环唑的耐受度为:果树>水稻>麦子>玉米、蔬菜。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