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虱是一种外来侵入的害虫,首先在1975年发现于北京,现已遍布全国各地。它是一种同翅目害虫,俗称小白蛾子。以成虫和若虫吸食植物汁液,并能分泌蜜露,易导致作物煤污病。它能为害番茄、辣椒`甘蓝、黄瓜、萝卜丶豆角等多种作物。
它在北方露地无法存活,以各种虫态在棚室内越冬和为害。成虫有趋嫩性和黄色趋性,并能迁飞。加之数量庞大,虫态重叠,而现有农药多不能控制其所有虫态,所以防治上往往显得很被动。
在防治措施上,应多举并行,最好能实现区域内同时防治,并采取多种手段以控制其为害程度。
其一,采用防虫网覆盖,减少其侵入和迁飞机会。
其二,冬季棚内种植蒜黄等白粉虱不喜食作物,减少越冬虫源。
其三,悬挂黄色粘虫板,略高于作物。
其四,释放天敌昆虫如丽蚜小蜂。
其五,育苗田与生产田分开,尽量生产无虫苗。
其六,合理轮换和复混使用杀虫剂。目前可用于防治白粉虱的药剂很多,但是多不是对其各虫态均有良好防治效果。所以最好选用2-3种不同作用机制杀虫剂复混,以提高杀虫效果。
可供选择的药剂主要有菊酯类(如联苯菊酯丶甲氰菊酯丶百树菊酯等)、吡虫啉与啶虫脒(有交互抗性,选其一)、呋虫胺、吡蚜酮丶烯啶虫胺、噻虫嗪、噻嗪酮(扑虱灵、优乐得)、丁醚脲(宝路)丶螺虫乙酯等。
一般用药间隔期为10天左右,根据农药品种不同进行调整。连续用药3-4次。另外,用矿物油100-200倍液能沾住并杀死成虫。不过高温期和部分作物为防受害应慎用。
以上仅供参考。
首先,在栽培种植时尽量使用地膜进行覆盖。覆盖地膜一是可以利于草莓生长,还有就是可以阻止蜗牛从地面爬出。
其次,可以在种植的草莓行间施撒一些生石灰。这样在蜗牛爬行的时候,会粘一些石灰,带入壳内,来回伸缩可以增加摩擦,并且带入的生石灰会吸收壳内的一些水分,摩擦或者失水导致蜗牛死亡。一般施撒生石灰每亩地施撒8至10公斤,连续2次,每次隔5至7天进行施撒,就可以有明显的效果。
再次,可以进行人工诱杀。每天将树叶、杂草摆放在草莓行间,第二天,天亮时捕杀草堆内的蜗牛。
最后,就是药物防治了。选择适合灭杀软体动物的药物,在蜗牛的发生期,一亩地可以使用6%蜗牛敌颗粒1斤,加入15至20公斤细土中,拌匀,傍晚时均匀撒在垄上。也可以使用70%的杀螺胺可湿性粉剂,稀释1500倍至2000倍,傍晚时进行地面喷雾,蜗牛出土活动时,沾染药剂会分泌大量粘液而死亡。
定期打病虫害的药,防止发生病虫害
草莓线虫是非常多的,有芽线虫、根结线虫、菊枯叶线虫、长针线虫、根腐线虫、毛刺线虫等几十种,其中芽线虫是共生于嫩芽生长点的,可游离于芽生长点的,不是侵入型寄生的,如果是芽线虫用阿维菌素+黎芦碱+杰效利喷施,也可用益舒宝水剂+杰效利喷施!结合根结线虫、根腐线虫可先撒施噻唑磷再淋施益舒宝即可!
以预防为主,重点抓好无菌苗木和种植环境两方面,如选用正规单位购买的脱毒无病苗;种前高温闷棚,后补施复合菌剂;保持排水良好、土质疏松、透气性好的种植环境等。
复合菌剂是复合微生物,能够给与土壤足够多有益微生物,并帮助土壤建立起强大的有益微生物种群,以此减少土传病害等发生,特别是一些原因不明的病害,大多与土壤的健康度有关系。
药剂防治方面可在育苗期、生长期喷施苯醚甲环唑/戊唑醇+植物油助剂、双苯菌胺、咪鲜胺等,同时注意清除病残体,辅助追淋海藻精、腐植酸等,以助其恢复生长。
在草莓的生长期,适当淋施海藻精、腐植酸等生物刺激剂,有助于减少草莓因为挂果等原因早衰,在草莓的生长期、花果期都可以使用,因为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以有助于草莓根系更好,植株更加健壮。
草莓白粉病是草莓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在草莓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生,苗期染病造成秧苗素质下降,移植后不易成活,果实染病后严重影响草莓品质,导致成品率下降,严重影响了草莓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草莓白粉病怎么治吧!
草莓白粉病的症状
草莓白粉病主要危害叶、叶柄、花、花梗和果实,匍匐茎上很少发生。叶片染病,发病初期在叶片背面长出薄薄的白色菌丝层,随着病情的加重,叶片向上卷曲呈汤匙状,并产生大小不等的暗色污斑,以后病斑逐步扩大并叶片背面产生一层薄霜似的白色粉状物,发生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接成片满整张叶片。花蕾、花染病,花瓣呈粉红色,花蕾不能开放。果实染病,幼果不能正常膨大,干枯。
草莓白粉病的原因
1、草莓白粉病为低温高湿病害,发病适宜温度15~25℃,分生孢子发生和侵染适宜温度为20℃左右,相对湿度90%以上。如果在深秋至早春遇到连续阴、雨、雾、雪等少日照天气,温度低,相对湿度大时有利于孢子的不断产生,反复浸染,致使该病暴发成灾。
2、大棚连作草莓发病早且重,病害始见期比新建棚地提早约1个月。前者始病期多在10月中旬,后者在11月中旬才出现发病中心。施肥与病害关系密切,偏施氮肥,草莓生长旺盛,叶面大而嫩绿易患白粉病。如适期、适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的则发病较轻。
草莓白粉病怎么治?
1、在开花前未发病时用保护性杀菌剂预防两次,用2%武夷菌素水剂2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7~14天喷一次,药剂交替使用效果更好。
2、发病后要选用具有保护、治疗作用的药剂防治,用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或4%四氟醚唑水剂1000倍液,7~10天喷一次,交替使用效果更好。
草莓白粉病的预防
1、选择抗病品种,培育无病壮苗。
2、合理轮作,减轻病害的发生。
3、及时清除老叶、病叶、残叶,做好田间卫生管理。
4、合理灌溉,控制棚内湿度,减轻病害。
5、合理控制氮肥用量,多施磷、钾肥。
草莓青枯病是草莓身上一种病害,主要危害植株茎部,所以又名草莓茎枯病,这种病害在我国各个采蜜产区皆有发生,而且近年来发病逐渐增多,严重影响到草莓的产业发展。那么草莓青枯病该怎么防治呢?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1、发病症状
草莓青枯病是由一种青枯菌导致,发病后植株会逐渐出现锈色的斑点,并且会逐渐向茎内部扩展,锈色逐渐加深,中期为褐色,后期为黑色,直至植株死亡。初期可能会表现为植株萎焉,和日灼有些类似,浇水后或夜间会恢复正常,在发病中后期时就会持续萎焉,同时根茎部会出现前面说的锈色斑点情况,在辨别时要注意
2、发病规律
青枯病的发生主要和温度和湿度有关,越是高温高湿环境就越容易发生此病,具体温度在22度以上,湿度40%以上。另外青枯病也极易发生在苗期和采收后期,苗期植株抵抗力较弱,极易被病菌侵染,采收末期因为果实刚刚被采收,植株损失了大量的营养,同时抗病力较弱,病菌就会趁虚而入,导致植株患病。
3、防治方法
大量的经验得知,预防青枯病最好的方法就是水旱轮作,另外青枯病也会危害番茄、茄子、辣椒等茄科蔬菜,所以还要和这些作物合理轮作。在建园时要选择排水通畅、通风良好、光照充足的地块,种植前要深翻土壤30厘米意思,经晾晒后消毒,种植后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枯枝残叶,雨后要注意田间排水状况,以免高温环境发生。在草莓的生长的几个关键点可以喷药防治,首先在苗期喷施杀菌剂,在覆膜前用农用链霉素等药剂灌根。大雨后用波尔多液喷洒杀菌。如果植株已经发病,可以针对性的喷施一些防治青枯病的药剂控制病情蔓延,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甲霜锰锌+嘧菌酯+甲基硫菌灵+磷酸二氢钾+有机硅,分别按照药品说明稀释在一起进行叶面喷施,最好傍晚无风时间喷施,每五到七天一次,使用药品时务必人员站到上风口处,带好口罩手套,并且使用二次稀释法进行兑药。这个方法我帮助过周边很多人,很好用,平时注意田间管理,特别是杂草跟温度湿度的管理,这个细菌性病就是比较费心。祝你好运。
青枯病是细菌性病害。建议络氨铜等等铜制剂灌根,同时叶面喷雾细菌性农药如中生菌素或者链霉素或者噻唑锌或者春雷霉素等等+叶面肥。
此病害以灌根防治为主,叶面喷雾防治为辅,得病后作物传导输送水肥能力差,叶片打药混合叶面肥补充能量。
最好早早预防,定植当天用络氨铜等等铜制剂灌根预防最好。
(1)采用高畦栽培、地膜覆盖、破膜提苗等方法,以减少为害。
(2)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创造不适于野蛞蝓发生和生存的条件。
(3)清除田园、秋季耕翻破坏其栖息环境,用杂草、树叶等在棚室或菜地诱捕虫体。
(4)每亩用生石灰5-7千克,在危害期撒施于沟边、地头或作物行间驱避虫体。
(5)药剂防治:用48%地蛆灵乳油或6%蜗牛净颗粒剂配成含有效成分4%左右的豆饼粉或玉米粉毒饵,在傍晚撒于田间垄上诱杀;或用 8%灭蛭灵颗粒剂每667平方米2千克撒于田间;或于清晨喷洒48%地蛆灵乳油15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或48%天达毒死蜱l500倍液。
(6)用黄瓜片,以及青菜叶子做诱饵,进行人工捕捉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