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纹枯病, 发病条件:高温高湿,氮肥过大是该病发生的必要条件。
可以用噻呋酰胺,丙环唑,已唑醇,戊唑醇,氟环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等加磷酸二氢钾加有机硅喷雾,间隔7天连续喷施一次。
小麦根腐病,可以用生根剂加氨基酸叶面肥加芸苔素内酯加甲霜.恶霉灵加五氯.福美双或者四霉素或者咯菌腈或者枯草芽孢杆菌喷雾防治,间隔5天连续喷施一次。
小麦全蚀病, 小麦全蚀病又称小麦立枯病、黑脚病。全蚀病是一种根部病害,只侵染麦根和茎基部1~2 节。 可选用12.5%硅噻菌胺(全蚀净) 悬浮剂进行种子处理,对小麦全蚀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小麦返青期,抽穗期,灌浆期,喷施丙环唑加生根剂加磷酸二氢钾可以减轻小麦全蚀病危害。
防治赤霉病要掌握好防治时期,若抽穗期遇到连阴雨,有流行可能时,喷药时间宁早勿晚,在10%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进行第一次喷药,间隔5-7天,进行第二次用药。喷药时要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如遇喷药后下雨,则需雨后补喷。
现在防治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小麦纹枯病,可以用丙环唑,已唑醇,戊唑醇,三唑酮,氟环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等。防治小麦蚜虫,红蜘蛛,粘虫等可以用阿维菌素加吡虫啉或者联苯菊酯喷雾。 叶面可以用芸苔素或者沃叶磷酸二氢钾喷施。
小麦的病害目前主流还是以戊唑醇为主,如果非要分清那个成份最好的话没有明显的界限,尤其是对小麦的病害,最近几年由于拌种剂的推广,我个人还是倾向于戊唑醇,因为不管从成本和各个厂家来推广的方向来看戊唑醇是性价比比较好的成份,当然己唑醇的成份也是可以的!
小麦根腐病。在发病初期,选用恶霉.甲霜灵、丙环唑、苯甲丙环唑+生根剂+叶面肥喷淋防治,间隔5-7天再喷淋一次。
小麦茎基腐病药剂防治:播种前药剂拌种 用药量为种子重量0.3‰的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0.15‰的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拌种。在秋季或春季,在分蘖盛期进行调查,掌握病情,重点放在早播田,连作杂草多,施氮量高,感病品种田,在分蘖末期病株率达5%,用药防治。用苯甲丙环唑、丙环唑、己唑醇、三唑酮+磷酸二氢钾+有机硅喷淋防治,间隔7-10天再喷一次。
在农业防治基础上进行适时的化学防治,可有效控制小麦纹枯病的危害。
(1)选用抗病品种根据当地生产水平和品种抗病性表现,在重病区适当搭配种植具有一定抗病性的品种,如中育8号、源育2号、源育3号、浙丰2号、新麦11、豫麦70、邯6172、衡95观26、郑州9023及上述发病较轻的品种。必须指出的是,浙丰2号、新麦11、豫麦70、邯6172等品种虽对纹枯病有中等程度的抗性,但高感赤霉病和白粉病等其他重要病害,应加强对这些病害的防治。
最近,我国筛选出抗纹枯病材料85份,包括菜籽黄、紫秆子、白贵农10号、Niavht、荆州黑麦、匈牙利核质杂种等国内外品种资源52份和宁9415、宁96260等育成品种(系)33份。另外,在17种小麦近缘植物中发现免疫或高抗的遗传资源,其中包括节节麦、鹅观草、野燕麦、六倍体小黑麦、八倍体小黑麦和斯卑尔脱小麦等。
(2)加强田间栽培管理加强田间栽培管理,促进小麦生长健壮,是防治纹枯病的重要基础。
①适期播种。发病田块,应在适期范围内适当迟播,以减少冬前病菌侵染麦苗的机会。
②控制密度。根据田块肥力水平,合理掌握播种量,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创造不利于病菌生长发育的条件。
③合理施肥。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平衡施用磷、钾肥,特别是重病田要增施钾肥,以增强麦株的抗病能力。带病残体的粪肥要经高温腐熟后方可施用。
④防除草害。根据当地麦田杂草群落结构与分布以及土壤和环境等条件,选择适应本地区麦田的化学除草剂,做好杂草化学防除工作,或配合人工除草,不仅控制麦田杂草危害,而且促进麦苗健壮生长,同时减轻纹枯病的发生。
⑤麦田管理。加强麦田排灌系统的建设,做到沟渠配套、排灌畅通,以降低田间湿度。提倡早春中耕,促进麦苗健壮生长。春季有寒潮时,要看天灌水,尽量减轻低温、寒害的影响。
(3)药剂防治包括应用药剂处理麦种和早春喷雾防治,以达到控病保产效果。
①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1%的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拌种,可以压低冬前发病基数,减轻危害,达到控病目的,还可以提高麦苗的越冬抗寒能力和促进麦苗分蘖,有利培育壮苗。同时,还能兼治麦类各种黑穗病、全蚀病和苗期锈病等,延缓或减轻翌春白粉病的发生。拌种后,应注意麦田保墒,秋旱季节要做好抗旱保苗工作。恶醚唑(difenoconazole)种衣剂拌种控制纹枯病效果好、有效期长。也可用浸种灵、烯唑醇、戊唑醇、三唑醇等拌种。
②早春喷药防治。播种时未进行种子处理、春季有纹枯病发生的麦田,于返青期用井冈霉素向麦株下方病部喷施1~2次,每次每公顷用药量为5%井冈霉素水剂2250ml加水900kg。常年重病田块,在种子处理的基础上,再于翌年小麦返青期用井冈霉素喷雾防治1次,可收到较理想的控病保产效果。另外,使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125g加水1500~2250kg喷雾,也有很好的保产效果。丙环唑对病菌的毒力相当于或略高于井冈霉素,其田间防治效果尚待进一步试验。
(4)生物防治生防菌株主要有颉颃真菌和细菌、芽孢杆菌B3、非致病丝核菌株等。用非致病丝核菌株覆盖播种后的土表或生防芽孢杆菌B3拌种处理,对小麦纹枯病有显著抑制作用,田间防效均在60%以上。同时,可以提高发芽和出苗率,并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带有外源几丁质酶基因的重组巨大芽抱杆菌(Bacillusmegaterium)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达80%以上。
白粉病的药剂防治方法,病害发生可用粉锈宁,多抗霉素,硫磺,嘧菌酯,宁南霉素,苯醚甲环唑,咪鲜胺,甲基托布津等交替使用防治。
防治注意叶面,叶背,病变部位均匀喷雾。严重时间隔5-7天重喷一到两次。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使用,希望对您有用
?如果您感觉对您有用,不妨点一下采纳,您的认可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纹枯病
纹枯病在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发生。小麦出苗后,在土壤中越夏的病菌侵染麦苗的**茎和茎基部叶鞘;到小麦返青后,爱害麦苗基部叶鞘上出现浅褐色椭圆形或菱形病斑,中部灰色,边缘褐色,有的病斑轻度纵裂;小麦进入拔节期,是纹枯病侵染茎秆的时期,主要发生在植株茎基部,症状隐蔽,容易被忽视而错过最佳防治适期。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是返青拔节期,通常在2月下旬施药。如果以后以阴雨天气为主,是纹枯病随水平扩展的重要时期,如不防治,病菌会侵入小麦基部茎节危害。可每亩用5%井冈老霉素水剂500克或16%井冈.咪鲜胺可湿性粉剂40-50克喷雾防治,每亩用水量50公斤以上。重点喷遭纹枯病侵染的茎部,早上带露水喷到病部;如果上年麦田白穗较多,应防治小麦纹枯病2次以上,第一次在病株率达20%-30%时施药,7-10天后再次施一次药。
小麦黄叶病可以喷施1%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混合肥液,让叶片吸收养分,减轻叶片发黄现象。有条件的,可以加喷腐殖酸盐、复硝酚钠、氨基酸复合微肥、芸薹素内酯等,促进麦苗生根和恢复。
拓展资料:防治方法:
(1)加强农业防治,切断介体昆虫辗转为害。深翻地,减少越冬寄主和越立虫源。合理布局,连片种植,尽可能种植熟期相近的品种,减少介体迁移传病。早播要种植抗病品种。收获时要背向割稻。
(2)治虫防病把介体昆虫消灭在传毒之前,在冬代叶蝉迁飞前移栽。在越冬代叶蝉迁移期和一代若虫盛孵期进行防治。双季稻区在早稻大量收割期至叶蝉迁飞高峰前后防治。从真叶开始注意防治,结合网捕。初期加强防治,间隔3-5天一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叶病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