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已经进入春季,实际上天气情况并不是很稳定,最近一段时间天气变化节奏较快,菜农[狭义上的菜农,指从事蔬菜生产的农民。]在农事管理方面跟不上天气变化的节奏。比如倒春寒或者持续阴雨天气。而在久阴乍晴的时候,菜农就需要将棚室保温被拉开,蔬菜棚室突然见到强光,棚室内部的温度也会迅速上升。高温、强光突然来袭,幼嫩的番茄[番茄,别名西红柿、洋柿子。]植株[植株(学名:Angiospermae)包括根﹑茎﹑叶等部分的成长的植物体。]就容易受到伤害。如果此时棚内出现较高的湿度[湿度,表示大气干燥程度的物理量。],那么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番茄还容易发生[发生最早出自汉 张衡《东京赋》:“既春游以发生,启诸蛰於潜户。]根腐病[根腐病是一种真菌引起的病,该病会造成根部腐烂,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逐渐减弱,最后全株死亡,主要表现为整株叶片发黄、枯萎。]。春季易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害有很多,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辨别哪些症状是根腐病呢?又该如何及时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呢?
接下来,本文将通过一下5点进行详细讲解,希望菜农在春季管理过程中加以重视:
一、根腐病的危害到底有多严重二、番茄发生根腐病都会有哪些症状三、根腐病的发生和哪些因素有关四、为什么菜农认为根腐病防治难度大五、番茄根腐病的科学防治措施根腐病是番茄栽培生产当中一种常见的病害,同时又是一种能够通过土壤[土壤(英文名称:Soil)位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进行传播的“土传病害”。番茄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主要蔬菜之一,消费者对番茄的需求量较大。因此不论是露地栽培还是保护地栽培,番茄的栽培面积都在不断的扩大中。有些菜农在栽培番茄的过程中,可能会在同一地块上连续种植多茬番茄,田间[田间 (1916—1985),男,原名童天鉴,安徽省无为县开城镇羊山人,著名诗人。]根腐病菌[病菌是引起人类疾病的细菌 和病毒,统称为病原菌或致病菌(pathogenic bacterium)。]就会逐渐增减,那么根腐病对番茄的危害程度势必会逐渐加重。在番茄实际栽培生产过程当中,根腐病的确给部分地区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减产损失。当然了,根腐病并不是只危害番茄这一种作物,它能够危害的蔬菜种类还是比较多的,比如瓜类、豆类、茄果类等。春季天气变化节奏快,番茄本就容易受到伤害,再加上春季的气候适宜根腐病的发生,所以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结合田间做好病害防治工作!
严格意义来说,番茄从苗期到成株期都会发生根腐病,但从田间实际发病情况来看,通常在番茄苗定植之后就会显现出明显的受害[受害,汉语词语,出自《后汉书·皇甫嵩传》,释义为受到伤害,遭受损害。]症状。根腐病主要危害的是番茄植株的茎基部和根部,但是植株受害之后,病株上果实的生长速度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要比正常植株上的果实发育慢一些。
植株萎蔫死亡番茄发生根腐病之后,起初受害植株上的枝叶,尤其是植株顶部的叶片在白天会出现萎蔫现象,到了傍晚就会恢复如初,该状态会持续到第二天清晨。如果这种不正常的萎蔫及恢复,连续出现好多天的话,那么受害植株最终就会萎蔫枯死,我们也不用期待它还能恢复如初了。
根部皮层脱离受害植株的根茎部和根部受害症状是一样的,根茎部和根部的皮层都会出现水渍状的病区,随着病情的发展,根茎部和本部的发病部位就会变成淡褐色至深褐色的,与此同时,根茎部和根部的发病部位还会伴随有腐烂现象。如果此时我们用手触碰受害部位,就会发现病部的皮层和木质部早已脱离,很容易用手将皮层剥离掉。
维束管变褐色病茎的木质部也会有异常症状,最直观的变现就是木质部变成了暗褐色。如果我们将病茎切开,就会发现维束管内部也变成了褐色。根腐病最大的特点就是只危害根部和茎部,虽然根茎部的维束管会变成褐色,但受害区域也就止于此,不会再向植株的上部的茎枝发展。
根腐病是一种土传病害,这就意味着病菌不仅能够在土壤中存活越冬,还能在土壤有机质上进行大量的繁殖。更重要的是,根腐病菌在土壤中存活的时间较长。那么在根腐病菌存活期间内,只要田间有足够的温度、湿度条件,那么根腐病菌就会随时萌发侵染。病菌会通过雨水、灌溉水、农家肥、农具、等途径进行传播,然后从番茄植株的伤口处侵入,那么被病菌侵染的植株随后就会发生根腐病。此外,发病植株的病部还会腐烂掉,其实植株的发病部位也是会产生很多新的病菌,然后病菌又会对番茄植株进行再次侵染。
因为番茄植株发生根腐病时,首先是植株根茎部先被侵染,所以我们很难从植株上看到明显的受害症状,菜农很难在第一时间对根腐病进行防治,一旦植株出现了明显受害症状,基本上已经到了很难治愈的阶段。还有根腐病症状和其他病害的症状有相同之处,比如番茄疫病、枯萎病等相似,菜农如果不能准确的判断出具体病害,盲目使用药物防治,同样无法达到有效的防治,最终导致番茄根腐病越来越严重。
1.合理轮作
原理:病菌能够在土壤中存活、越冬、繁殖,我们可以通过种植根腐病不能危害的作物,从而减少土壤中病菌。
措施:导致根腐病发生和加重的因素有很多,而菜农将番茄在发病地块进行连作,或者将番茄和瓜类、豆类、茄果类等蔬菜进行轮作,这种错误的耕作方式都会导致田间病菌逐年累积增多,那么根腐病势必会逐年加重。想要防治根腐病,我们就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消灭土壤中的病菌在才是关键所在。如果田间发生过根腐病,还是建议在发病地块种植一些十字花科蔬菜,或者禾本科作物。即便是根腐病菌存活时间长,但失去寄主作物后根腐病菌也不会有什么大作为。田间土壤中病菌减少了,那么根腐病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2.高温闷棚
原理:根腐病菌存活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我们可以通过高温闷棚提高棚内温度,在高温条件下能够消灭病菌。
措施:根腐病是很难防治,但我们可以抓住病菌的弱点对其进行针对性的防治。根腐病菌惧怕高温,如果田间土壤能够达到较高的温度,那么高温就能够对病菌起到致死作用。比如,我们可以在夏季棚室休闲期间,先对田间土壤进行深翻处理,这样做能够提高土壤的保湿能力。然后我们在给土壤浇灌足够的水,并且覆盖上地膜,最后在加工棚室闭棚20天左右。夏季的光照较强,光照会提高棚内温度,并且土壤中水分在蒸发的过程中也会增加土壤温度。此期间内,棚内土壤温度差不多能达到60℃左右,完全能够消灭掉土壤中的病菌。
3.加强管理
原理:菜农管理不当造成植株长势差、田间有易发病温湿度条件等,都会加重根腐病的发生,加强田间管理尤为重要。
措施:植株在长势弱的情况下就容易发生病害,那么我们就要加强对番茄的水肥管理。我们在传播途径中讲到过,根腐病菌可以通过肥料进行传播,那么我们在给番茄施肥的时候,就要避免施用未发酵腐熟的肥料,同时还要给番茄追施磷钾肥等其他微量元素;根腐病发生,需要适宜温度、湿度同时出现,并且根腐病主要在番茄定植之后发生。那么我们在移栽完番茄苗之后,就要做好棚内环境调控工作。彭诶温度要控制在20℃~30℃之间,土壤温度要控制在25℃左右,防病的同时也不能影响番茄的生长,所以温度条件还是满足的。那么我们就可以想办法降低田间湿度,比如采用适当的浇水方式,如滴灌浇水、膜下暗灌等,阴雨天及浇水过后容易增加棚内湿度,我们可以通过给棚室加大通风量来降低湿度。一旦植株长势强了,根腐病菌失去了适宜的发侵染条件,那么根腐病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4.药物防治
原理:提前喷洒药剂进行预防,病害发生初期及时喷药治疗,药物防治重点在于提前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措施:既然番茄定植之后容易发病,那么我们在移栽完番茄苗之后,就要结合田间管理做好预防工作,必要时可以通过喷洒药剂进行预防。一旦田间有个别植株发病,那么我们可以及时喷药进行治疗,甚至可以将病株拔除掉,并使用药剂对病株周围土壤进行消毒灭菌。切断根腐病菌再次侵染的机会,从而控制病情发展。
常用药剂有:甲托、多菌灵1000倍液灌根或露娜森 800~ 1000 倍液喷雾,防效较好。也可用 50%甲霜铜 500 倍液、64%瑞毒铝铜 250 倍液进行防治,每隔 7~10 天喷 1 次,连喷 2~3 次。 同时优选烟熏法或 粉尘法防治,用 45%百菌清烟雾剂 250~300 g/亩,或 5%百菌清粉尘剂1kg/亩,7天左右1次,连续 2~3 次,既可防病又可降低棚内湿度。
防治总结:根腐病防治难度的大主,只因为植株发病后很难从植株上看到受害症状,那么菜农就很早发现早防治。其次是因为该病害在土壤中存活的时间较长,如果不轮作,或不对土壤消毒灭菌,病菌基本上很难消灭掉。最后是因为季节气候的影响,棚内容易出现适宜发病的温湿度条件。只要我们对根腐病有了深入的了解,其实根腐病防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合理轮作和高温闷棚来减少土壤中的病菌。只要平时做好田间管理工作,也能切断病菌再次侵染突进,抑制病情发展。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