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方式1
养殖场所的选择
因为石斑鱼是海域,所以我们应该选择风浪不大没有污染的海域建立养殖场。同时养殖场的要求有良好的避风条件,不收台风的袭击。海底要求沙质或者礁石质最好。当落潮的时候要求水深不能低于4米。海水的流速最好维持在0.2-0.75米每秒最好,这是最适合石斑鱼养殖的流速。需要注意的是冬季的水温不能低于15摄氏度,全年要求22-28摄氏度的水温天数不能低于200天。交通也需要便利,这样有利于运输石斑鱼还有饲料等等。
步骤/方式2
鱼苗的选择
养殖场所选择好了之后,我们就要选择鱼苗了。我们选择鱼苗的时候要从正规的养殖场购买,鱼苗的大小要统一适中,选择活泼身体健康的鱼苗。选择好了之后我们要对鱼苗进行消毒,防止传染病造成经济损失。放养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鱼苗的密度,这样才最有于石斑鱼的生长发育。每立方体大约投放3公斤左右的鱼苗。
步骤/方式3
饲料的选择
石斑鱼属于肉食性鱼类,我们可以选择投喂一些小的鱼虾等。需要注意的是投喂的时候我们应该根据石斑鱼的大小将饲料切成适合的大小。在投喂的时候注意石斑鱼所处的生长阶段,根据这点来调整投喂次数以及饵料。石斑鱼的饲料排空时间大约在36小时左右,所以建议每两天左右投喂一次,有利于石斑鱼的生长发育。在投喂的时候需要进行摄食驯化,为以后投喂人工饲料做好准备,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更好地减少经济成本,保证石斑鱼的身体健康,更有利于石斑鱼的生长。投喂的时候需要注意营养均衡。设置固定的投喂地点,这样有利于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同时也便于打扫石斑鱼产生的残料,保持水质的良好。
步骤/方式4
水温的控制
需要注意石斑鱼在温度过低的情况下饮食量会下降,严重的还可能导致死亡,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而水温一旦超过33摄氏度石斑鱼的抵抗力则会下降,容易患病,所以水温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步骤/方式5
日常管理
在养殖的过程中我们要定期的观察,根据石斑鱼的大小合理地调节养殖密度,防止缺氧的发生。同时要给鱼定期的体检,排除病害,一旦发生病害要及时的隔离,同时对鱼苗还有水源进行处理。定期检查网箱是否破损,一旦破损要及时的修理更换,防止石斑鱼逃跑造成经济损失。注意将大小不同的鱼分网箱饲养,石斑鱼具有自相残杀的特性,防止大鱼压制小鱼的情况发生一定要定期的检查石斑鱼的生长情况。
山坑石斑鱼以池塘养殖为主,具体养殖方法如下:
1、养殖池条件:
池塘可在垦区内的低、中潮区挖地建池或利用原有的对虾养殖池修建而成。条件要求为:
(1)底质以沙质、半沙质为好,硬泥底也可以;
(2)周围海区水质无污染,透明度高;
(3)鱼池面积5-10亩为宜,池水水深1米以上。
2、清塘及人工鱼礁投放
鱼池经曝晒、清淤后,在池底铺设一些乱石或投放些有穿空的废旧轮胎,瓦水筒等,以适应石斑鱼喜钻洞的习性。
3、鱼种放养
养殖的山坑石斑鱼种要求活力强,无病,体色偏黑色,并进行大小分养。放养密度必须因地制宜,一般鱼种规格100克/尾左右,每平方米可放养0.5尾左右。
4、饲养管理
(1)饵料投喂
饵料以新鲜小杂鱼为主,最好为活饵,并依鱼种规格,切成大小适宜的块状投喂。投喂时,采取定量投喂,一般前期占鱼体重的10-15%,后期为5-10%。投饵时间以早上5-6时和晚上7-8时为佳。
为了节约成本,可以在养殖山坑石斑鱼的鱼池中投入白虾自繁自养或罗非鱼夏花鱼种混养,山坑石斑鱼的残饵和粪便作为白虾和罗非鱼的饵料,而白虾和罗非鱼是山坑石斑鱼的优质饵料,使鱼塘生态取得平衡。
(2)日常管理
山坑石斑鱼对水环境条件的变化很敏感,日常管理要注意。养殖时要求水温在14-30℃,盐度12-35%,PH值7.8-8.4,溶解氧4毫克/升以上,并要求日变化幅度不能过大,日换水量一般要求1/3-1/4;在养殖过程中,如果水的交换条件差,放养密度又过大,就容易发生缺氧浮头,要及时采取机械抽水或增氧机增氧。另外,要经常巡塘,注意安全生产。
(3)收获
山坑石斑鱼对低温忍耐力较差,一般宜在寒流未临前完成收捕。对少数未达商品规格的石斑鱼应作越冬处理。
云龙石斑鱼养殖技术:
石斑鱼养殖的方法有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两种,下面详细介绍一下两种方法:
1、池塘养殖:池塘养殖就是选择低中潮区挖出一个池塘,在池塘的底部模拟海洋的环境,要求水质没有污染、清澈度高,并且水池深度要在1米以上。这种方法需要良好的循环过滤系统。
2、网箱养殖:网箱养殖就是选择合适的海域作为养殖场,放入网箱和鱼苗,利用大海的天然资源进行养殖。养殖场最好选择风浪不大、没有污染的海域,并且有良好的避风条件,海底的沙石和礁石也要良好,海水流速最好在0.2-0.75米每秒。全年水温最好都在22℃以上,冬季水温最低不能低于15℃。放养鱼苗时注意密度,最好1立方投放3公斤鱼苗。食物可以选择小鱼小虾,根据石斑鱼的体型切成合适的大小,建议2天投喂一次。
石斑鱼有以下品种:
1.珍珠龙胆(虎龙斑)
珍珠龙胆又称龙虎斑或珍珠斑,为肉食性鱼类。其肉质细嫩厚实,富有弹性,无肌间刺,味道鲜美,口感比起老虎斑和龙趸更好吃。该鱼最适水温24-30℃,因其杂交优势,遗传继承了老虎斑抗异性强和龙胆生长速度快的优点,可在池塘、网箱、工厂化等模式养殖,是目前国内人工育苗和养殖量最大的石斑鱼品种,约占石斑鱼产量的70%左右。
2.青斑(斜带石斑)
斜带石斑又称点带石斑,与马拉巴石斑的色泽和外形相似,常被混为同一种鱼,因其体色都呈青褐色俗称青斑。两者区别之处是前者斑点为红色,后者斑点为黑色,在台湾养殖界斜带石斑称为红点青斑,马拉巴石斑称为黑点青斑。只要水温等生态条件适宜,斜带石斑一年四季均能产卵,而马拉巴石斑产卵期较短,因此近年斜带石斑已取代马拉巴石斑成为福建和台湾最主要养殖品种。棕点石斑也称褐点石斑,身体黄色至浅褐色,以金黄色最靓。其眼后方脑部凹陷,口大具发达的辅上颌骨;上下颌前端具少数大犬牙,两侧牙细尖,可向内倒伏似虎口,因此叫老虎斑。其身体两侧各有五块不规则的深褐色斑纹垂直排列,全身布满密集的细小褐色斑点,在斑纹上的斑点颜色较深,尾柄的后半部有黑色鞍形小斑纹。棕点石斑较适宜的生长水温为25-32℃,生命力强易于包装运输。老虎斑肉质鲜美,口感优于青斑,市场价格是青斑的二倍以上。
3.老虎斑(棕点石斑)
棕点石斑也称褐点石斑,身体黄色至浅褐色,以金黄色最靓。其眼后方脑部凹陷,口大具发达的辅上颌骨;上下颌前端具少数大犬牙,两侧牙细尖,可向内倒伏似虎口,因此叫老虎斑。其身体两侧各有五块不规则的深褐色斑纹垂直排列,全身布满密集的细小褐色斑点,在斑纹上的斑点颜色较深,尾柄的后半部有黑色鞍形小斑纹。棕点石斑较适宜的生长水温为25-32℃,生命力强易于包装运输。老虎斑肉质鲜美,口感优于青斑,市场价格是青斑的二倍以上。
4.龙胆(鞍带石斑)
鞍带石斑俗称龙胆石斑,是石斑鱼类中体型最大者,可谓大哥大和巨无霸,故也被称为“石斑之王”。据史料记载,目前发现最大的龙胆2.7m长,600kg重,在澳洲昆士兰,鞍带石斑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海洋生物之一。
5.东星斑(豹纹鳃棘鲈)
豹纹鳃棘鲈色泽有蓝色、红色、褐色及黄色等,体型比一般石斑鱼瘦长,头部细小。身体及头部自橄榄色至红褐色,头、身及奇鳍布满细小蓝点。胸鳍红色,尾鳍后缘有不明显深色带。其颜色鲜艳,蓝色的眼睛中有乌黑的瞳仁,身上的幼细花点形似天上的星星,故俗称“星斑”,“东”因它产自南海东部的东沙群岛。
东星斑肉质白而鲜嫩,营养丰富,价格昂贵,属名贵高档食用鱼类,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其适宜生长水温为22-29℃。
6.老鼠斑(驼背鲈)
老鼠斑体长最大可达1750px,重量大约3.5kg。幼鱼体型优美,色彩靓丽,可作为观赏鱼。长成后味道鲜美,是售价最高的石斑鱼,有“斑中之皇”的美誉。其生长适宜水温为21-30℃,自鱼卵孵化至长到500g上市约需2年时间。
7.红斑(赤点石斑)
赤点石斑体呈红褐色或棕褐色,头和背部颜色较深,腹部较浅。其体侧无纵带和横带,头部及体表密布橙红色斑点;背鳍最后数棘下方有一大型黑斑,其余各鳍棕褐色无显著斑点。尾鳍圆形,上半部黄色,下半部褐色。
因鱼身具有象征中国文化的吉祥红色,红斑是中式喜宴中颇受欢迎的高价位石斑鱼;在日本濑户地区有“梦幻之鱼”的美称,香港筵席上“清蒸海红斑”为名菜佳肴。赤点石斑生长水温适应范围15-32℃,适宜的生长水温为22-28℃。
8.油斑(云纹石斑)
云纹石斑体呈浅褐色或棕色,身上布满了云状的白色斑纹,标准体长为体高2.6-3.0倍。体侧有6条蟒蛇状暗棕色斜横带,第一与第二条斜向头部;其余各条横带均自背部伸向腹缘,并于腹部下方分叉;横带内具有淡色斑,体侧和各鳍上皆无斑点。尾鳍圆形,头部于眼下方具有3条暗色细纹。
9.假油斑(褐石斑)
褐石斑头部及体侧呈灰褐色,体侧横带及斑块常不明显,仅有淡灰色小点呈线状或斑驳状散布,臀鳍下缘和尾鳍下角具有白色裙边。幼鱼淡黄褐色,体侧具有6条不规则的暗棕色横带,横带中另分布淡色斑块。
10.土斑(青石斑)
青石斑常被误认为是青斑,而将两者混为一谈。青石斑俗称土斑,体背棕褐色,腹侧浅褐色,体色可随环境变化而改变。头部及体侧下半部散布着橘黄色斑点,其余部位分布灰白色小点。体侧有5条深褐色垂直条纹,第1和2条紧相邻,第3和4条位于背鳍与臀鳍之间,第5条位于尾柄上。各鳍均为灰褐色,背鳍和臀鳍边缘及尾鳍后缘有明显黄边。
11.杉斑(清水石斑)
“杉”是香港渔民对珊瑚的俗称,杉斑即珊瑚中的石斑。清水石斑俗称杉斑,其外形和颜色及身上花纹与老虎斑非常相似,一般很难分辨。主要区别,杉斑的眼睛长在头部两侧,左右对称,老虎斑的一对眼睛则位于头顶。另外,杉斑体型较小,最大6-7斤,而老虎斑可以长到40多斤。
杉斑喜欢水清的环境,适宜水温23-29℃。每年两次从珊瑚礁不同区域游至某一个固定地点集结,成千上万的鱼群进行集体交配非常壮观,犹如鲑鱼溯河洄游产卵繁殖传宗接代。
12.金钱斑(蓝身大斑石斑)
蓝身大斑石斑标准体长为体高2.9-3.5倍,体色由淡灰色至淡褐色;身上分布大小不一的黑褐色斑,头部则有黑色的小点斑及不规则的窄纹。各鳍也具有黑褐色的斑纹,偶鳍上斑纹比奇鳍上的小。幼鱼特征与成鱼相似,但体色较淡。
金钱斑为大型石斑鱼,已捕获记录2m长,180kg重。其性情温和不怕人,在世界著名的澳洲大堡礁是潜水员的宠儿。其生长适宜水温为22-30℃,150px鱼苗养殖一年可长至1.5kg,极具发展潜力。
13.花头梅(玳瑁石斑)
玳瑁石斑呈黄棕色,各鳍灰白色;全身密布如玳瑁般不规则的六角形或圆形深棕色龟裂斑纹,斑点红棕色或黑色。灰白色间隔区狭窄形成网状图案,腹部的斑点独立且边缘分散;胸部有两条深棕色带,于胸鳍的基底下方融合,在腹侧形成一块灰白色区域。臀鳍和尾鳍的边缘与腹鳍的前沿有白色线状条纹及较宽的黑色带;胸鳍颜色较暗,带有深色不明显的斑点,花头梅适宜水温23-29℃。
14.芝麻斑(布氏石斑)
布氏石斑头部及体侧由淡褐色、红褐色或紫灰色组成,其上密集布满了如芝麻般的橘红色、金黄色或黄色斑点;背鳍及尾鳍上方也具有斑点,尾鳍下方则呈暗色。胸鳍上有小黑点,尾鳍的边缘有鲜明的白边。幼鱼有7条不明显的暗带,前2条在颈部,最后1条在尾柄上,芝麻斑适宜的生长水温为24-30℃。
15.泰星斑(斑鳃棘鲈)
斑鳃棘鲈早期由泰国进口,即来自泰国的星斑,故得名泰星斑。其外形与东星斑相似,但身上斑点明显大于后者;头部和鳃盖处甚至有长条型斑点易区分。
泰星斑头部和身体及奇鳍呈红色、橘红色或棕色至灰绿色,布满蓝色黑边圆点;头部有少量斑点,后半身和鳍上的斑点较细,显正圆形且更多;头和鱼体腹部没有蓝色斑点,胸鳍底部和腋处有一个蓝点;腹鳍上没有蓝点,鳍膜深褐色至黑色;尾鳍后缘白色,接近后缘处有黑色纵带,泰星斑适宜水温25-32℃。
16.七带斑(七带石斑)
七带斑呈浅褐至灰褐色,体侧具有7~8条褐色横带;头部第1条色较浅不明显,一般只看到7条,其中第6带分成2条,因此也可视为8条横带。体侧褐色横带具有不规则的白色斑纹,并与白色横带相间排列;各横带不分叉,白色横带共7~9条。各鳍深褐色,边缘白色,在灯光下反射出浅蓝色光泽;背鳍鳍棘部褐色和白色横带相间,鳍条部具有由白色横带延伸而成的3个白斑。七带斑生存水温范围9-34℃,适宜生长水温11-30℃。 七带石斑主要分布在日本、韩国、中国的黄海和东海沿岸浅水区域,是石斑鱼在黄海唯一分布的品种,能够耐受7~8℃的低温,又称为“冷水石斑”。
17.黑石斑(条纹锯鮨)
条纹锯鮨周身排列整齐的栉鳞,体表呈烟灰色、褐色或蓝黑色,皮肤上有显著的菱形白色斑点。各鳍较大布满条纹和白色点状色块,鳍的边缘深绿或浅绿色。成鱼头部有明显的倒“八”字翡翠斑纹,身体两侧也有翡翠条斑。黑石斑生长速度快、抗逆能力强、出肉率较高,据记载最大个体长2m,重176kg。其适宜水温为5-30℃,生长的最适温度17-25℃。
每年3-5月份的时候,当温度逐渐回升,水温上升至18度左右的时候。将保温棚中的幼鱼适时移到养殖池中,但在入池前,要先对养殖池进行消毒,消毒剂可使用次氯酸钠等药剂。消毒后用水清洗直到药剂味道消失,然后在养殖池中加水至1.3米左右。并且还需要对鱼苗进行消毒,防止携带病菌入池,影响生长。
放养的时候要注意养殖密度,因为虎斑有着合群、耐低氧且活动少的生活习性,因此可适当密集养殖。
虎斑鱼只能活3年左右。
虎斑鱼又称美国黄鱼,分布于美国东部各大湖泊。该鱼通体金黄,鱼体沿侧分布有墨绿色条状花纹,形态高雅优美,肉质富有弹性,肉瓣显著,润滑甘甜,无腥、异味,无肌间刺,属肉食性鱼类,生长适温在20℃-28℃,极适于高密度养殖。适盐范围较广、喜聚群、易驯化、生长较快、抗病力强、较耐高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耐低氧、极易活运等特点。在美国倍受消费者青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推广价值,易人工养殖,其养殖前景十分广阔。
答:是名贵的海鲜
美国虎斑鱼 通体金黄,鱼体沿侧分布有墨绿色条状花纹,形态高雅优美,肉质富有弹性,肉瓣显著,润滑甘甜,无腥、异味,无肌间刺,属肉食性鱼类,生长适温在20℃-28℃,极适于高密度养殖。适盐范围较广、喜聚群、易驯化、生长较快、抗病力强、较耐高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耐低氧、极易活运等特点。在美国倍受消费者青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推广价值,易人工养殖,其养殖前景十分广阔。
1、环境选择
人工养殖石斑鱼,不能随便把它放在海里,一般是用网箱养殖,但是如果是海洋养殖的话,冬天很麻烦,必须控制好水温。另外还可以池塘养殖,如果你有一个池塘养石斑鱼,要模拟海洋环境,这点很重要,否则石斑鱼可能不适应这种情况。
2、消毒管理
石斑鱼苗放前,要做好消毒工作,传统鱼提前一个月消毒,石斑鱼需要提前两个月消毒。在池子里撒石灰,让它晾干大约一个星期。然后把整个池塘暴露在阳光下。消毒后注入水体时要添加有机肥 ,保证浮游生物的生长。
3、鱼苗选择
选择鱼苗时要选择动态鱼苗,不要对鱼苗表面造成太大的损伤,这样的鱼苗是最合适的。不要选择太大的鱼苗,虽然将来会长得很大,但很有可能会损害其他鱼类的正常发育。
4、水温问题
饲养石斑鱼,必须控制水温,在苗期水温必须在28度以上,以保证石斑鱼在苗期成活率。对于成年石斑鱼,水温应高于33度。这有助于石斑鱼增强它们的适应能力。不要低于25度,特别是在冬天,石斑鱼很可能会引起冻死现象。
除了以上这些外,我们在饲养石斑鱼时,还要控制饲养密度,这样可以有效保证石斑鱼生长,提高养殖效益。
1.饲料与投喂技术?可使用新鲜或冰冻无变质的杂鱼和营养均衡的石斑鱼配合饲料饲养。
杂鱼投喂应根据鱼体大小切成小块,冰冻鱼要经彻底解冻后才能投喂。
随着石斑鱼养殖业的迅速发展,饲料杂鱼供应日趋紧张,且杂鱼质量难以保证,建议推广优质人工配合饲料喂养龙胆石斑鱼。
鱼苗放入池塘的第二天开始试投喂,投喂量视鱼的摄食情况来确定,摄食度以七八分饱为宜,一般每次投喂量约占体重的3%~5%。
投喂采取"慢一快一慢"的方式,待鱼群抢食完再投,切不可一次将饲料倾倒入池塘,投喂时尽量撒开、撒匀,尽可能使鱼都有摄食的机会。
每次投喂前应发出投喂信号(如敲击护坡等),并逐渐形成习惯。
投喂次数为养殖前期2个月内,每天投1次,投喂时间下午5时左右;后期连续投喂2天停1天或投喂1天停1天。
高温季节时,饲养水温较高,可在日出前或日落后投饵;冬季水温低于18℃时,可在日出后或日落前投饵。
鱼不上浮抢食,则不投饵。
发生病害时,减少投饵或不投饵。
许多资料称石斑鱼拒不吃掉在水底的饲料,但笔者在饲养龙胆石斑鱼过程中发现,它们很多时候都会摄食掉在水底或放在饲料台内的饲料。
2.水质管理?池塘的水质应保持嫩、爽,水色呈黄绿色或黄褐色,要注意观察水环境变化情况,定期检测池水pH、水温、盐度、溶解氧等理化因子。
水质的调控可通过换水量和使用微生物制剂实现。
换水量的多少可根据池水透明度及其它水质因子的变化情况而定,透明度应保持在25~40厘米。
3.日常管理?坚持每天早晚巡塘,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如发现鱼离群、游动异常等不正常行为,应及时采取对应措施。
发现死鱼、病鱼及时捞取并深埋,保持水质清新。
平时要注意溶解氧的变化,保证溶解氧在5毫克/升以上。
此外还要做好每天的生产记录。
4.病害防治?在幼苗饲养中,冬季水温降低时易发生车轮虫、纤毛虫等寄生虫,故平时应注意水体消毒,最好每半月用生石灰或氯制剂进行消毒一次。
虎斑鱼又叫老虎斑是一种名贵的海鱼。
美国虎斑鱼 通体金黄,鱼体沿侧分布有墨绿色条状花纹,形态高雅优美,肉质富有弹性,肉瓣显著,润滑甘甜,无腥、异味,无肌间刺,属肉食性鱼类,生长适温在20℃-28℃,极适于高密度养殖。适盐范围较广、喜聚群、易驯化、生长较快、抗病力强、较耐高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耐低氧、极易活运等特点。在美国倍受消费者青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推广价值,易人工养殖,其养殖前景十分广阔。
步骤/方式1
老虎斑清洗干净备用,准备一些火腿丝、京葱丝、生姜丝
步骤/方式2
放些火腿和生姜丝和少许黄酒,蒸锅水烧开将鱼入锅大火蒸八到十分钟。
步骤/方式3
蒸好的鱼出锅另外装盘,铺上生姜京葱丝。
步骤/方式4
蒸鱼豉油加少些白砂糖煮开后淋在鱼身上,烧一碗热油滋滋的浇上,瞬间香气四溢。
步骤/方式5
趁热开吃吧,鱼肉肥美,鲜嫩可口~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