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番茄灰霉病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土壤消毒,培育健苗。选地势较高、易排水的地块作高畦育苗,苗床湿度不宜过大。旧苗床必须用药剂进行床土表面灭菌,可用6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福·异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表面喷洒。育苗期间及番茄定植前喷撒5%百菌清粉尘每667米221千克,确保无病苗进棚。第二,棚室消毒。收获后和种植前彻底清除棚室内的病残体,并对棚室进行消毒处理。生产棚室定植前每667米2用6.5%甲霜灵粉尘21千克,或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福·异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对棚膜、地面、架材和墙面进行表面灭菌。第三,物理防治。在药剂蘸花或涂抹后的7~15天,上午或中午气温较高、空气湿度相对较低时,摘除幼果上残留的开败的花瓣,带出保护地销毁。发病后及时摘除病果、病叶和侧枝,集中烧毁或深埋,同时进行喷药保护。第四,农业防治。加强通风换气,调节温、湿度,避免结露。下午棚温保持在25~20℃,棚温降至20℃关闭通风口以减缓夜间棚温下降,夜间棚温保持在15~17℃;阴天要注意保温,但也要适当打开通风门换气。浇水宜在上午进行,避免在阴天浇水。第五,药剂防治。在配好的蘸花药液里加入0.2%~0.3%的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或50%福·异菌可湿性粉剂,或65%甲硫·霉威可湿性粉剂后进行蘸花或喷花。在花期和果实膨大期每667米2用65%甲硫·霉威可湿性粉剂21千克喷粉防治,7~10天1次,共3~4次。也可采用一些生物农药,如木霉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武夷菌素水剂150倍液等。
二、防落素的具体施用方法: 1、茄子花期用浓度为25-30毫克/升的防落素药液喷洒,连续2次,每次间隔1周。 2、番茄在花开一半时,用25-30毫克/升的防落素药液喷洒1次。辣椒用15-25毫克/升的防落素药液于盛花期喷施1次。 3、西瓜于花期用20毫克/升的防落素药液喷施1至2次,中间间隔。 4、对于大白菜,在收获前3-15天用25-35毫克/升的坐果灵药液在晴天下午喷洒,可以有效防止大白菜贮存期间脱帮,并且有保鲜作用。 三、防落素使用注意事项: 一是喷洒防落素时,喷花时一定要定点(只喷花而不能喷茎、叶),建议用家用的喷雾筒装药液喷花,喷洒时间宜选晴天早晨或傍晚,如果在高温、烈日下或阴雨天喷洒就容易产生药害。 二是用防落素的纯品时也要先用酒精或高浓度的烧酒先溶解,再加水到所需要的浓度。好评吧。谢了!
一、蘸花技术要点
丝瓜蘸花方式:丝瓜蘸花最好从下向上蘸,幼瓜蘸到药剂的部位不能超过2/3。因为如果蘸得过多,直接蘸到幼瓜根部,不仅容易造成“蹦瓜”现象,而且药剂易通过幼瓜根部向植株全身传导,造成激素中毒;而如果蘸得过少,丝瓜花容易脱落,瓜的生长会受到抑制。
丝瓜蘸花时间:一般在上午10时至下午1时(丝瓜花稍微发黄而未变绿色)蘸花较好。如果蘸花过早,在刚刚有花蕾时就蘸,极易出现“哑巴”花;如果蘸得过晚,丝瓜花容易脱落。
丝瓜蘸花剂浓度:蘸花剂的浓度不能一成不变,应随着棚内温度的改变而有所变化。一般来说,棚内温度高时,蘸花剂浓度应低一些;温度低时,浓度则应高一些。另外,在丝瓜蘸花后3天,最好不要浇水。因为在蘸花前,丝瓜纽向上生长,而在蘸瓜后,丝瓜纽向下生长。如果蘸花后直接浇水,就会使植株体内水分加大,这时瓜纽还没有完全坐住,水分突然增大,极易出现“蹦瓜”现象。
二、推荐配方
配方一、2公斤水中加入3包坐瓜灵、2支萘乙酸(10毫升/支)、1支花蕾保(10毫升/支)、8毫升2,4-D(100毫升/瓶)为主药,再加入12毫升丝瓜顺直保花素(60毫升/瓶)、20毫升绿之源(115毫升/瓶)、1瓶腐烂灵(1克/瓶)、10克扑海因。
配方二、6斤水中加入坐果灵3袋、2,4-D 12ml、萘乙酸2支、鲜花素1袋、顺直王1袋、靓果素1支、花蕾保1支、腐烂灵1支、扑海因1/3袋。
配方三、4斤水中加入2,4-D 10ml、坐果灵3袋半、萘乙酸2支、顺直王2支、防落素1支、花蕊保1支、链霉素1g。
配方四、2公斤水中加入3包坐瓜灵、2支萘乙酸(10毫升/支)、1支花蕾保(10毫升/支)、8毫升2,4-D(100毫升/瓶)为主药,再加入6g顶花增瓜拉直剂、6g顶花素、20毫升绿之源(115毫升/瓶)、1瓶腐烂灵(1克/瓶)、5克扑海因。
采收的丝瓜,如果花还在丝瓜上,销售的价格要好得多,但如果丝瓜花开得大而薄就容易生病,如果花瓣小而厚,就抗运输,不易烂,价格就高。要使丝瓜的花瓣尽可能变得小而厚,据菜农田间试用,如果在上述配方中再加入靓果素(10毫升/瓶),由于靓果素含有大量微量元素,花瓣就会变小变厚,增强花瓣抗病能力。但是,坐瓜灵应减至1包,这样激素少了,还可减轻激素中毒的发生。
三、注意事项
沾花药要现配现用。丝瓜沾花药中叶肥的剂量过大可直接造成丝瓜花干边,或者沾花药配比不合理,或者一次性配好,多次或多天使用容易使花瓣非常薄而易染病干边。因而,合理的丝瓜沾花药配方是避免减少丝瓜干边的第一步,并建议沾花药应现配现用为宜。
喷药量不能过多,喷药浓度不宜过大。随意加大喷药浓度是很多菜农生产中的习惯操作,但是花瓣娇贵,易中药害而造成干边。因此,提醒菜农朋友在选用安全的药剂的同时,还要注意喷药的浓度不宜过大,喷洒花瓣以花瓣表面湿润即可。
黄瓜畸形瓜
黄瓜一般应该是上下比较均匀的圆棒形,现在生产中黄瓜常常出现弯曲、尖嘴、细腰等畸形瓜,这不仅影响产量,而且严重降低商品质量。畸形瓜种类不同,形成的原因也不一样。
【防治方法】根据栽培季节的不同选择相应品种。土壤以选用富含腐殖质和通渗性强的砂壤土为宜,pH值在6.5~7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采用嫁接法育苗,苗期温度保持出苗前白天25~280C,夜间18℃左右;出苗后,白天25℃左右,夜间15℃左右。每天保持8小时日照时数,土壤湿度在80%左右,利于雌花分化与发育。
防止温室生产中畸形黄瓜的产生,可采取以下措施,保证开花授粉时期的良好环境条件可减少弯曲瓜。①控制好温度,棚内温度夜间要保持在10~12℃,白天20~28℃,土壤湿润,空气湿度在75%左右。②及时调整瓜条的生长方位,避免生长受阻,使黄瓜正常生长。③实行变温管理,午前温度保持在30℃左右,午后降至15~23℃,抑制消耗。前半夜为12~15℃,以促进光合作用动转、 贮存,后半夜保持11℃左右,抑制呼吸消耗。白天气温高于35℃,应及时通风,控制在28℃左右。
合理施肥,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追肥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严格控制氮肥施用量,防止植株徒长。在生育中后期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3~4次,防止植株早衰,增强后劲。
合理浇水,加强水、肥管理,协调瓜与秧的平衡生长。定植后浇缓苗水;结瓜初期每隔5~7天浇水1次;盛瓜期每隔2~3天浇水1次;每浇2次水,追肥1次。
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对黄瓜霜霉病、疫病、灰霉病等病害,不要一味的高浓度喷雾,现在很多黄瓜都打药打成药害,但病害不见好转,可采取施放烟雾剂的方法,不增加棚内湿度,防病也较为彻底
可以在黄瓜结瓜期喷施0.0016%芸苔素内酯水剂4 000~8 000倍液、或19%精氨酸800倍液、3.8%苄氨基嘌呤·赤霉酸乳油1 000~1 500倍液、0.0025%羟烯腺·烯腺可溶性粉剂300~500倍液,,可以有效地促进黄瓜生长,调节生长代谢水平,提高黄瓜的抗逆能力,改善瓜型和品质。
请参考一下谢谢好评关注
不客气
霜霉病病菌为活体专性寄生真菌,种子不带菌,病菌主要靠气流传播,从叶片气孔侵入。霜霉病的发生与植株周围的温湿度环境关系非常密切,发生起始温度为16℃左右,而流行适温为 20~ 24℃,且要求相对湿度在 85%以上。该病的蔓延速度很快,有人将其称为“**干”,一旦有了中心病株,只需3~4次的扩大再侵染,即可酿成大灾,因此防治此病的关键是尽早发现中心病株或病区。该病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病害,所有的十字花科蔬菜均可受害。其主要寄主有大白菜、青菜、甘蓝、油菜、菜花、萝卜等。
霉病从苗期的包心期或种株开花到结荚期均易发病危害。苗期发病子叶或嫩茎变黄后枯死。真叶发病多始于下部叶背,初生水浸状淡黄色周缘不明显的斑,水浸状持续较长时间后,病部在湿度较大时,长出白霉。一般品种先在叶面出现淡绿色斑点,逐渐变成黄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不整形或多角形。花梗受害,有的稍弯曲,有的畸形肿胀,扭曲似龙头,种荚染病长出白色稀疏霉层严重受害的种荚细小变曲,结实少或不结实。
黄瓜霜霉病
防治措施
在选种抗病品种的基础上,改善栽培条件,创造利于黄瓜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条件,并结合及时药剂保护的综合措施
1、品种目前保护地种植的黄瓜抗病品种较多,如津研、津春、津优等系列
2、生态防治即利用棚室的密闭条件,根据黄瓜与霜霉病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要求的差异,科学控制棚室温、湿度,使其利于黄瓜生长发育,抑制病菌发生发展,达到防病目的。
秋冬茬黄瓜生长前期室外气温较高,开花坐果后,1——2月份气温很低,要采取各种措施,保温、提温、降低湿度。如地面覆膜、拉天帘、多层覆盖等方法增加棚室内温度。早晨揭棚后拖擦棚膜,增加透光量,使棚室温度迅速增至25——30摄氏度,湿度降至75%左右,实现温、湿度双控制;下午使棚温下降至20——25摄氏度,湿度降至70%左右,实现湿度单控制,且此温度利于光合物质的输送和转化。
上半夜降至15——20摄氏度,湿度保持在70%左右;下半夜降至11——13摄氏度,低温对霜霉病发生不利,对黄瓜生理活动也无影响。当夜间棚外气温稳定在12摄氏度以上时,可整夜放风,实现温、湿度双控制。
还可采用高温闷棚。即选择晴天中午,将棚室密闭,使黄瓜生长点部位温度迅速上升到44——45摄氏度,保持2小时,然后多点缓慢放风,降温,可杀灭病菌。如高温闷杀与药剂防治、灌水相结合,防效更好。
3、加强栽培管理采用滴灌、渗灌、膜下暗灌,以降低湿度,减少发病;行间铺草或铺膜,可保温、降温、增加二**碳,提高黄瓜的抗病力;从定植到根瓜采收一般不灌水,盛瓜期需灌大水时,选择晴天早晨,灌后关闭棚室,使棚温上升至30摄氏度,维持1小时后再通风排湿;
适当推迟育苗时间,避开病菌传播高峰期,减少苗期感染;苗床上清除病苗、病叶,进行药剂保护,使幼苗不带菌。定植缓苗后,利用前期高温、低湿的有利时机,培育健壮幼株,推迟发病时间;摘除下部老叶,以利于通风透光,减少湿度。
化学防治:
①适宜的防治时间和次数黄瓜霜霉病蔓延速度很快,预防和发病初期施药控制其发生流行。定植缓苗后喷洒1次药,以预防病原菌侵染;开花初期应及时喷施1次杀菌剂,防止植株受病原菌感染。发病初期即田间急性型病斑大量出现后立即开展防治,一般田间叶病率达到5%时开始用药,隔7——10天(多雨天气6——7天)再喷1次,连续2——3次,注意每月喷雾次数不多于4次。大雨、大雾后及时防治,效果较佳。
②科学用药一是用好用足对口药剂,在一定范围内,用药量越多,杀灭病原菌的效果越好;二是提倡不同药剂合理轮换使用,尤其要注意保护性杀菌剂和内吸性杀菌剂之间的交替或混用,既可以有效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又能提高防治效果;三是进行药肥混喷,防病的同时提高黄瓜产量;四是掌握好喷药时间,根据药剂对温度、湿度和光照的要求,把握好最佳喷雾时间,一般不宜在中午前后喷药;五是大力推广使用弥雾机和低容量喷雾,这样药液雾滴细、附着力强,杀菌全面,不留死角,可保证喷药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和防治效果。
仅供参考,欢迎评价关注!谢谢
(1)黄瓜霜霉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水浸状黄色小斑点,高温、高湿条件下病斑迅速扩展,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至深褐色。潮湿时病斑背面长出灰黑色霉层,病情由植株下部逐渐向上蔓延,茎、卷须、花梗等均能发病。严重时,病斑连成片,全叶黄褐色干枯卷缩,直至死亡。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健壮植株,采用地膜覆盖,合理浇水,加强放风管理,控制田间温、湿度,特别要防止叶片结露或产生水滴。设施栽培可采用高温闷棚法控制发病,具体做法是:在霜霉病发生初期,于晴天中午密闭大棚,使棚内温度上升至45℃,维持恒温2小时,隔7~10天再处理1次,闷棚前须浇透水,闷棚后须大放风。发病初期,选用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20~25克/亩,或52.2%霜脲氰·恶唑菌铜可湿性粉剂60克/亩,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50克/亩,或25%嘧菌酯悬浮剂30~50克/亩,对水喷雾。间隔6~7天,视病情防治2~3次。设施内可用百菌清粉尘剂喷粉或烟雾剂熏治。注意在采收前10~15天不要用药。(2)黄瓜白粉病发病初期叶面产生圆形白粉斑,后逐渐扩大到叶片正、背面和茎蔓上,病斑连成片,整叶布满白色粉状物,严重时叶片变黄干枯,有时病斑上产生小黑点。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设施内加强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发病初期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20~40毫升/亩,或25%嘧菌酯悬浮剂30~50克/亩,对水喷雾。间隔7~10天,视病情防治2~3次。注意在采收前10~15天不要用药。(3)黄瓜灰霉病病菌多从开败的花侵入使花腐烂,并长出淡灰褐色的霉层,进而向瓜条侵入。花和幼瓜的蒂部初为水浸状,逐渐软化,表面密生灰绿色霉,致果实萎缩、腐烂,有时长出黑色菌核。叶片被害一般由落在叶面的病花引起,并形成大型的枯斑,近圆形至不整齐形,表面着生少量灰霉。烂瓜和烂花附着在茎上时,能引起茎部腐烂。防治方法:加强通风散湿;清除病株残体,及时摘除病果、病叶及病花;发病初期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50克/亩,或40%略霉胺可湿性粉剂57克/亩,对水喷雾。间隔6~7天,视病情防治2~3次。注意在采收前10~15天不要用药。(4)细菌性角斑病初为水渍状浅绿色斑点,渐变淡褐色,背面因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后期病斑中部干枯脆裂,形成穿孔。潮湿时病斑上溢出白色或乳白色菌脓,不同于霜霉病。果实和茎上染病,初期也呈水浸状,严重时溃疡或裂口,溢出菌液,病斑干枯后呈乳白色,中部多生裂纹。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播种前种子用1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500倍液浸种2小时;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设施栽培时采取地膜覆盖、膜下浇水、小水勤浇等灌溉措施,并进行合理放风,降低棚内湿度;发病初期用20%噻菌铜悬浮剂100克/亩,或77%氢**铜可湿性粉剂200克/亩,对水喷雾。间隔6~7天,视病情防治2~3次。注意在采收前10~15天不要用药。
霜霉病病菌为活体专性寄生真菌,种子不带菌,病菌主要靠气流传播,从叶片气孔侵入。霜霉病的发生与植株周围的温湿度环境关系非常密切,发生起始温度为16℃左右,而流行适温为 20~ 24℃,且要求相对湿度在 85%以上。该病的蔓延速度很快,有人将其称为“**干”,一旦有了中心病株,只需3~4次的扩大再侵染,即可酿成大灾,因此防治此病的关键是尽早发现中心病株或病区。该病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病害,所有的十字花科蔬菜均可受害。其主要寄主有大白菜、青菜、甘蓝、油菜、菜花、萝卜等。
霉病从苗期的包心期或种株开花到结荚期均易发病危害。苗期发病子叶或嫩茎变黄后枯死。真叶发病多始于下部叶背,初生水浸状淡黄色周缘不明显的斑,水浸状持续较长时间后,病部在湿度较大时,长出白霉。一般品种先在叶面出现淡绿色斑点,逐渐变成黄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不整形或多角形。花梗受害,有的稍弯曲,有的畸形肿胀,扭曲似龙头,种荚染病长出白色稀疏霉层严重受害的种荚细小变曲,结实少或不结实。
黄瓜靶斑病。用苯醚甲环唑,或吡唑醚菌酯、或戊唑醇、或烯唑醇、或嘧菌酯、或醚菌酯、或噻森铜、或噻菌铜、或喹啉铜进行防治效果很好,每7~10天叶面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即可控制发病,并使患病植株恢复正常生长。加入磷酸二氢钾和天然芸苔素同喷,防治效果更佳。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