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番茄病害的高发时期,此时种植户除了番茄的日常管理外还要对番茄病害防治提起重视。下面惠农网小编整理出常见番茄病害防治技术及用药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番茄叶霉病
1、分布为害
叶霉病在我国大多数番茄产区均有分布,以华北和东北地区受害较重。尤其是保护地栽培番茄为害严重,一般可减产20%-30%。
2、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茎、花和果实。叶片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不规则形或椭圆形淡黄色褪绿斑,边缘不明显,叶背面出现灰白色至黑褐色茂密的霉层,后期变紫灰色或深灰色至黑色或黄褐色;湿度大时,叶片表面病斑也可长出霉层。随病情扩展,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卷曲,病株下部叶片先发病后逐渐向上蔓延,使整株叶片呈黄褐色干枯,发病严时可引起全株叶片卷曲。病花常在坐果前枯死。茎染病症状常与叶片类似。果实染病,果蒂附近或果面产生圆形至不规则形黑褐色斑块,硬化凹陷。
3、病原
Cladosporium fulvun称黄枝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成束从气孔伸出,稍有分枝,初无色。后呈褐色,有1-10个隔膜,大部分细胞上部偏向一侧膨大。分生孢子串生,孢子链通常分枝,分生孢子圆柱形或椭圆形,初无色,单胞,后变为褐色,中间长出一个隔膜,形成2个细胞。
4、发生规律
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梗随病体遗落在土中存活越冬,或以分生孢子黏附在种子上越冬。依靠气流传播,从气孔侵入致病。病菌袍子萌发后一般从寄主叶背气孔侵入,也可从萼片、花梗等部分侵入。
病菌发育温度范围为9~34℃,最适温度为20~25℃。气温低于10℃或高于30℃,病情发展可受到抑制,而光照充足,温室内短期增温至30~36℃,对病害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10℃时叶霉病潜育期为27天,20~25℃时为13天,30℃以上潜育期延长,不利于病菌扩展。
湿度是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相对湿度高于90%,有利于病菌繁殖,发病重:相对湿度在80%以下,不利于孢子形成,也不利于侵染及病斑的发展。
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从开始发病到普遍发生只需要半个月左右,过于密植通风不良,湿度过大,发病严重。阴雨天气或光照弱有利于病菌孢子的萌发和侵染。在温室,大环境,尤其是秋大棚,湿度高、光照差,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以山东为例,8、9月份和10月上旬正是病原生育适温期。所以秋大棚比温室发病重,温室比地发病重。重点防治环境是秋大棚番茄。以上海为例,5月上旬气温回升快,且晴雨相向,温度和湿度都有利于叶霉病的发生和蔓延。
5、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如中杂105、皖粉209,春秀A6,苏粉9号、金粉2号、中研958、朝研219、朝研粉王、合作905、合作919、新改良988、皖粉208、中杂11号、绿亨108、金樽番茄等。提倡采用生态防治,重点是控制温、湿度,增加光照,预防高湿低温。加强水分管理,浇水改在上午,苗期浇小水,定植时灌透,开花前不浇,开花时轻浇,结果后重浇,浇水后立即排湿,尽量使叶面不结露或缩短结露时间。露地栽培时,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及时追肥,并进行叶面喷靶,定植密度不过高,及时整枝打权、绑蔓,植株坐果后适度摘除下部老叶。
种子处理。用52℃温水浸种15分钟或采用2%武夷菌素水剂浸种,或用种子重量0.4%的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拌种。也可用2.5%咯菌睛悬浮种衣剂,10ml加水150~200ml,混匀后可拌种3-5kg,包衣后播种,也可以用2%嘧啶核苷类抗生素水剂100倍液浸种3~5小时。
该病易于发生侵染,生产上应结合其他病害的防治,注意施用保护剂,防止病害的侵入,可以用下列保护剂:
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倍液;
12%松脂酸铜乳油400倍液;
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
对水均匀喷雾,视天气和番茄生长情况,隔7~10天喷1次。
保护地栽培时,结合其他病害的预防,可以使用45%百菌清烟雾剂250g/亩。在傍晚封闭棚室后施药,将药分放于5~7个燃放点烟重,也可以喷撒5%百菌清粉剂1kg/亩。视病情间隔7-10天用1次药。
在田间开始发病时,部分叶片上有病斑和霉层时,应及时喷施治疗剂进行防治。该病发生后,田间易于再侵染,应注意保护剂和治疗剂混用,可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
25%啶菌恶唑乳油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40%氟硅唑乳油4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各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40%嘧霉胺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
50%异菌脲悬浮剂1500倍液。
二、番茹煤霉病
1、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片发病初期两面产生淡黄色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后扩展成叶面近圆形至不规则形淡褐色至褐色病斑,叶背病部常产生灰褐色至黑褐色霉层,发病严重时霉层可布满整个叶片,后期病部常破裂穿孔。
2、病原
Pseudocercospora fulgent称煤污假尾孢,属半知菌门真菌。分生孢子梗2~7枝成束,淡灰褐色。分生孢子倒棒形,基部相大,末端细小,无色,有多个横隔膜。
3、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塑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助风雨传播为害。地势低注、土质黏重、栽培密度大、田问郁闭、通透性差、长期闷热、阴雨天多、雨后易积水、田间湿度大发病较重。
4、防治方法
与非茄果类蔬菜轮作3年以上。选择地势较平坦不易积水的地块栽培,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植株生长,及时整枝打杈,摘除老叶病叶,雨后及时排出田间积水;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并集中销毁。
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杀菌剂进行防治:
30%异菌脲·环已锌乳油900~1200倍液;
20%丙硫·多苗悬浮剂2000倍液+75%百苗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25%多·福·锌可湿性粉剂1200~22300倍液;
50%甲硫·硫磺悬浮剂800~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
对水喷雾,视病情隔5~7天1次。
以上就是惠农网小编整理的关于常见番茄病害防治技术及用药方案,上述药剂方案仅供参考,具体用药用量,请结合实际情况决定。
防虫除草应采取农艺措施和化学除草相结合的方法。 可采用一次性封杀。在播种(催芽)后1~3天内,亩用40%“直播青”可湿性粉剂60克,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施药时田板保持湿润。3天后恢复正常灌水和田间管理。通过化除后,如果后期仍有一定量的杂草,可采取针对法进行补除。①稗草、千金子防治方法:在杂草3~5叶期,可用10%千金乳剂50毫升加水30公斤,用针对法进行茎叶喷雾。用药前一天田间必须放干水,药后2天再恢复正常管理。②莎草、阔叶杂草防治方法:在播后30天左右,亩用10%水星可湿性粉剂20克加20%二甲四氯水剂150毫升混用,兑水30公斤针对法喷雾。水浆管理同上。③田间各种杂草共生防治方法:可用48%苯达松水剂75~100毫升加20%二甲四氯水剂150毫升混用,采用针对法喷雾。 症状:花草叶斑驳 防治方法:可通过种子或蚜虫传播,可通过灭虫等方法防治。
谷子病虫害农业防治主要是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1)晒种播前晒种既可提高种子的生活力,又可通过阳光 照射杀死黏附在种子表面的病菌。方法是:选晴天,把种子摊幵翻 晒2?3天,厚度以2?3厘米为宜,注意不要在水泥地和柏油路 上晒。(2)选种播前采取温汤浸种能杀死黏附在种子表面的线虫等。方法是:将种子放于55°C的温水中浸泡10分钟,捞出漂浮的 秕谷及杂质,将沉下的籽粒取出晒干即可。此外,在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应结合春耕用40?基异柳 磷进行土壤处理。精耕细作,合理密植,加强水肥管理,采用配方 施肥技术,增施腐熟有机肥,注意微量元素的使用,以增强谷子的 整体抗性。结合中耕除草拔除病虫植株,及时清理农田、地埂和房 前屋后的植株残体,消灭传染源。
步骤/方式1
种植的时候选择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在播种之前,使用药物对土壤进行消毒,使用多菌灵等药物。
步骤/方式2
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施肥,不仅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同时还能增强植物的抗病虫能力。可以根据该植物的生长周期来调整播种时间,避开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
步骤/方式3
在发现有植株感染病虫害后,及时喷洒药物进行治疗或者是预防。可以选择农药来喷雾或浇灌,可选择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鼠剂、杀线虫剂、杀软体动物剂等,具体根据情况选择。
(1)防治蚜虫。发现蚜虫为害中心株时,及时将受害植株带虫摘出,就地消灭,也可用药剂防治。
(2)防治白锈病。①与其他作物轮作,减少菌源。②选用无病良种,并在播前进行种子处理。③播种前做好开沟排水,精耕细作,适时适量施肥。④摘除病叶、老叶带到田外处理,减少菌源,减轻病害。⑤搞好抽薹期的药剂防治,可用58%瑞锰锌、58%甲霜灵、80%代森锌、75%百菌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任选一种喷雾,隔5~10天1次,连喷2~3次。
(3)防治萎缩不实病。①播种时每亩用95%的硼砂或硼酸500克拌土杂肥做底肥。②在油菜5叶期和蕾薹期每次用0.2%的硼砂溶液(用温开水化开)喷施于叶面1次。
樱花的病害主要三种:
1.穿孔性褐斑病症状:叶片出现紫褐色小点,并逐渐扩大成圆形。穿孔性褐斑病防治方法:新梢萌发前喷洒3-5波美度石硫合剂,发病时喷洒160倍波尔多液。
2.叶枯病症状:叶片出现黄绿色的圆形斑点,然后变为褐色。叶枯病防治方法:发芽前喷洒波尔多液。
3.根癌病症状:发病部位会产生肿瘤。根癌病防治方法:可用刀锯切除癌瘤。
樱花的虫害主要两种:
1.介壳虫
最好是在介壳虫的孵化期,喷洒一些农药,我们绿友苗圃用了杀扑磷感觉效果就很好。
可以在冬春期喷洒柴油乳剂,用来消灭冬虫。
2.小透翅蛾
可以在樱花树的树干上涂抹一些石灰,主要是用来防止虫卵的产生。
可以涂抹杀菌剂,在樱花树的枝干上。
以上就是几种樱花树易患的病虫害以及防治方法,在种植樱花树的过程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其它类型的病虫害,我们只有多观察樱花树生长状况,发现病虫害时才能够及时应对,如果自己无法处理的话,一定要找专业的植物专家来解决。
常见有介壳虫、蚜虫、叶螨、食叶虫、蛀干虫、白粉虱、地老虎、金龟子、刺蛾、蜗牛等,现在就以上虫具体介绍情况及防治方法
1、蚜虫——又名腻虫、蜜虫。体积小、柔软、呈绿色或者黑色,多群集在花卉的嫩叶、嫩茎、及花蕾上吸收花卉的汁液,容易引起叶片变黄、皱缩、卷曲,或形成虫瘦,严重造成枝叶枯萎,甚至全部死亡。防治方法:喷敌敌畏1500液体或杀螟松稀释液。
2、介壳虫——俗名花虱子,体长5-6毫米,躯体外有白色介壳。数量多,常在花卉的叶子、茎、花蕾等地方,吮吸花卉的汁液,同时排除糖质粘液,导致很多种病害如煤污病等,严重导致整株死亡。防治方法:初龄若虫期,可喷洒25%亚胺硫磷或50%的敌敌畏,可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三四次。
3、红蜘蛛——俗名火龙,个体很小,形如蜘蛛,卵圆形,橘黄或红褐色,一般肉眼很难看见,一般都是用口刺入叶内吸吮汁液,使叶面叶绿素遭到破坏,严重使整株死亡。防治方法:发现个别时,可将叶片摘除,数量多时,可以用20%艾美乐2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喷洒。
4、白粉虱——又名飞虱、白粉虱,是危害花卉的重要害虫之一。成虫个体小,体长约1毫米,黄白色,全身有蜡质粉状物,能飞,用口针刺入叶内吸吮汁液,致使叶片枯黄脱落。成虫分泌蜜露,影响花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严重导致死亡。防治方法:用塑料袋将花盆罩上,在小棉球上滴一滴80%敌敌畏乳油,放入塑料袋内收紧,数小时后可以去掉塑料袋,每周一次,三次就可以消灭。
5、地老虎——地下害虫,长3厘米,圆条形,全身有节,灰褐色,咬食种子及根。防治方法:灌敌敌畏或敌百虫液。
6、金龟子——椭圆形,直径约1cm,硬甲克,成虫咬食花蕾、芽、叶,幼虫啃食嫩茎和根部,影响生长甚至使幼苗死亡。防治方法:喷敌敌畏1500倍液。
7、刺蛾——俗称洋辣子,幼虫全身毒刺,幼虫啃食叶肉,成虫将叶片吃得只剩叶脉和叶柄。防治方法:幼虫危害期喷洒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200倍液。
8、蜗牛——软体动物,啃食花卉嫩叶,嫩茎,常将叶片啃食成不规则的孔洞。防治方法:可在雨天人工捕杀。可在花盆周围和底部撒石灰粉。
蚜虫不仅会危害黄杨,对其他的树木植物的危害也是比较大的,而且,蚜虫的繁殖能力超强,黄杨感染上蚜虫之后如果不及时治疗,整个树木都会被其毁掉。
防治蚜虫的方法当然也是多种多样。首先要出去杂草,特别是有虫卵的杂草要特别注意,最好一个都不要留。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可以用物理的方法将剩余的蚜虫诱杀,也可以喷洒农药将其彻底清除。
答案:每年12月末~1月中旬之间施一次基肥或土表下追肥一次就可。如若属于盆栽,更是需要控制肥水,以免枝条徒放、叶针放大等。室内盆栽的每周需要不少于两次的自然照射和夜晚的淋露,否则会弱死掉。
1、芋疫病:芋疫病发初期就需要喷药防治,可以喷洒代森锰锌、疫霜灵、甲霜灵等药剂,效果较好。
2、软腐病:芋头在种植时需要选择优良品种,进行合理轮作,减少病原,生长期间增施有机肥,提高抗病力,雨季要排水,还要修剪病株,喷洒氧氯化铜悬浮剂,每隔10天一次,连续2至3次。
3、斑点病:发现有少量的病株时及时将其拔除带出田间,并对病穴做好消毒措施,如果发染病严重的话,在病情初期可喷洒可杀得、绿乳铜乳油。
4、虫害:虫害可以可用乐果、吡虫啉类农药喷杀,喷杀注意交替使用,不然害虫产生耐药性,就很难防治了。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