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减少病虫害,控制病虫害,保障农业农产品产量,保障粮食果业蔬菜安全,促进农业健康发展。
病虫害防治一般采用选择良种种植、土壤消毒、合理施肥、调节播种时间、药物防治、清理杂草、调整耕作方式等防治措施。这样做有利于平衡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率的最大化。
病虫害防治的目的不是要彻底消灭病原微生物和有害昆虫,而是要与这些生物和谐相处,即杀虫公司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如农业措施、化学措施、生物措施和物理措施等,经济有效地将它们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之下。
矿井防治水的目的是:防止矿井水害事故发生,减少矿井正常涌水,降低煤炭生产成本,在保证矿井建设和生产的安全前提下使国家的煤炭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回收。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产生矿井水害的原因,采取不同的对策措施。
煤矿防治水工作,是建立在弄清水文地质情况的基础上。若矿区(井)水文地质条件不清,防治水工作就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达不到预期效果。煤矿在建设之前,虽分阶段(普查、详查、精查)进行了勘探,提出了地质报告,但由于受地质条件复杂性和勘探技术条件的限制,所获水文地质资料与实际不符的情况还有,遗留问题较多,给煤矿建设发展带来不良后果,造成淹井、停建等被动局面。为了消灭水灾事故的发生,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加强水文地质工作,摸清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就显得非常必要。
目的是保护农作物不受病原物和昆虫等的侵袭或减轻其危害,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地黄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地黄的生长过程中,严防病虫害是关键,今天小编和大家分享地黄常见病虫害有哪些,地黄病虫害如何防治?
地黄斑枯病
4月始发,7-8月多雨时为害严重,为害地黄的叶,叶面上有圆形不规则的黄褐色斑,并带有小黑点。防治:发病初期喷1∶1∶150的波尔多液,13天左右喷1次,连续3-4次,或用60%代森锌500-600倍液13天左右打1次,连续3-4次。烧毁病叶,并做好排水工作。8月以后,夜凉昼热非常有利于斑枯病发生,条件适宜时5-7天即大流行,造成大面积叶片卷曲干枯死亡。可用枯必治或58%雷多米尔或1∶1∶150的波尔多液等进行叶面喷施,防治效果较好。
地黄根瘤病
地黄根瘤病又称地黄枯萎病,5月始发,6-7月发病严重,为害根部和地上部茎。发病初期叶柄呈水浸状的褐色斑,叶柄腐烂,地上部枯萎下垂。防治:选地势高燥地块种植;与禾本科作物轮作,4年左右轮作1次。设排水沟。选用无病种根留种,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发病初期用50%退菌特1000-15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7-10天1次,连续2-3次。7月份以后,可用58%雷多米尔、80%大生M54、58%甲霜灵锰锌或50%多菌灵等600-800倍液,每隔7-10天轮换进行叶面喷施预防,尤其是下雨前后应及时喷药。当田间出现枯萎病零星病株时,可用50%多菌灵或50%敌克松500倍液加少量磷酸二氢钾对病株及周围健株进行灌根,每株灌药500g,连续2-3次,以防病害蔓延。
地黄病毒病
又称花叶病,4月下旬始发,5-6月严重。防治:选无病毒种子繁殖;无病毒茎尖繁殖;防治蚜虫,选择抗病品种。齐苗后,用70%代森锰锌或58%甲霜灵?锰锌或50%多菌灵、50%敌克松500-800倍液加病毒A对幼苗进行一次全面灌根,可预防和推迟病毒病和枯萎病的发生。
大豆胞囊线虫病
5月始发,6-10月发病严重,为害根部。主要根部受害,地上部植株生育不良,矮小,茎叶发黄,花器群生,结实少或不结实。拔起病株,可见根系不发达,支根减少,细根增多,根瘤显著减少,根上并附有白色的颗粒状物,即病原线虫的雌虫-胞囊。防治:①农业措施 轮作、与禾谷类作物轮作1-2年;增施磷肥,适时灌水。②药剂防治 用3%呋喃丹颗粒剂,每亩2-4kg,在播种沟内施药,施药后覆土,或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每亩5-6kg,沟施,施药后覆土。
棉红蜘蛛
红蜘蛛成虫和若虫5月在叶背面吸食汁液,被害处呈黄白色小斑,至叶片褐色干枯。可喷施48%乐斯本1000-2000倍液或50%辛硫磷800-1000倍液加高效除虫菊酯800倍液,以及20%哒满灵等高效低毒杀虫、杀螨剂,连喷2次即可控制虫害的发生。
地黄拟豹纹蛱蝶
4-5月始发,以幼虫为害叶片。防治:清洁田园;幼龄期用90%敌百虫800倍液喷杀。
地黄黄斑病
是由蚜虫和叶蝉带毒而感染,使叶面变成黄白色近圆形斑,叶脉隆起,凹凸不平,皱缩。可用80%敌敌畏1500-2000倍液喷杀蚜虫等。
地黄轮纹病
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圆形或近圆形,有的受叶脉限制呈半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2-12mm,初期呈浅褐色,后期中央略呈褐色或紫褐色,具同心轮纹。病部出现黑色小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严重时病叶枯死。病菌以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该病发生较斑枯病早,一般5月上旬开始发病,6月进入发病盛期,7月中旬后逐渐减少。地黄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增施磷钾肥,雨后疏沟排水,防止湿气滞留,注意疏除病叶。发病初期开始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隔7-10天1次。
地下害虫
主要害虫有地老虎、蝼蛄和金针虫,可用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100g加少量水,拌炒过的麦麸或豆饼5kg,于傍晚洒施,进行诱杀。在地黄病虫害防治中,严禁使用高毒、剧毒、高残留或有“三致”作用的农药,以免农药残留污染环境及对人身造成伤害。
以上就是地黄的常见病虫害症状及防治措施,如果还有什么不了解或者想要了解的欢迎关注中国农药第一网的病虫害知识库。另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地黄栽培时,不宜选曾种植过棉、芝麻、豆类、瓜类等的土地,否则病害严重。如要混种,应选禾本科作物;地黄有“三怕”,即怕旱、怕涝和怕病虫害,大家种植期间一定要有效的管理。
以上就是小编总结的地黄常见病虫害有哪些,地黄病虫害如何防治一文,希望可以为您提供帮助。
关注我获得更多农业知识
蚜虫不仅会危害黄杨,对其他的树木植物的危害也是比较大的,而且,蚜虫的繁殖能力超强,黄杨感染上蚜虫之后如果不及时治疗,整个树木都会被其毁掉。
防治蚜虫的方法当然也是多种多样。首先要出去杂草,特别是有虫卵的杂草要特别注意,最好一个都不要留。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可以用物理的方法将剩余的蚜虫诱杀,也可以喷洒农药将其彻底清除。
答案:每年12月末~1月中旬之间施一次基肥或土表下追肥一次就可。如若属于盆栽,更是需要控制肥水,以免枝条徒放、叶针放大等。室内盆栽的每周需要不少于两次的自然照射和夜晚的淋露,否则会弱死掉。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具体的防治方法有:森林植物检疫、营林技术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选育抗病虫树种。
含羞草是一种生活在热带的喜湿润、需排水良好的花卉植物,因此要经常保持盆土的湿润,不可过干;夏天天气炎热,要注意观察实际情况进行浇水,大约每天浇水一次即可,多向叶子喷水,冬季少浇水,在表面土变干才浇水。含羞草需保持充足的光照,因此最好放在有阳光的窗台或阳台上,充足的阳光有利于含羞草的生长,光照不足,会使植株停止生长或发黄、枯萎。含羞草是热带植物,生长温度保持在20至28度最为适合,温度过低导致含羞草停止生长,当温度低于10度时需进行一定的保护措施。含羞草很少病虫害,最常见的鼻涕虫的危害,如果出现此类虫害,及时施撒石灰粉进行防护。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对于园林植物景观的效果,起着重要作用。 一、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控制病虫害蔓延 化学防治是用化学药剂的毒性来防治病虫害,以保持园林花木的政党生长,许多重要病虫害如能及时合理地用药,常可得到有效控制。
化学防治还有收效快的特点。
当一些病虫害即将大发生或已经大发生时,及时采取化学的防治常可使用病虫的蔓延得到及时的控制。
另外化学防治的适应范围比较广,受地区性和季节性影响较小,不同类型的地区和不同季节往往都可使用。
但是,长期大量使用农药,也带来一些不良后果,主要表现在对环境的污染,对天敌有伤害,易引起病虫害的抗药性。
二、发挥综合防治优点,提高防治效果 综合防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合理运用栽培、化学、生物、物理的方法及其它有效的生态学手段,把病虫害控制在最低程度以不致造成危害。
其优点是:
1、协调措施,减少矛盾。
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如果协调起来,就能达到既能杀死病虫害,也能较大限度地发挥天敌的作用。
如采用内吸杀虫剂,涂抹茎、干和根部浇灌等,早期控制蚜虫、红蜘蛛、介壳虫的发生。
选用对农药抗性较强的天敌,配合施用杀伤天敌较少的选择性药剂,是避免或减少矛盾的途径。
2、力求兼治,简化措施。
在自然界里,多种病虫害常同时发生,分别防治,造成重复。
以一种优势病虫害为对象,掌握植物发育的关键和病虫防治的有利时机,集中用药,兼治其他。
可根据当时、当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抓住有利时机,采用施放天敌、使用菌剂、药剂等针对性措施,达到兼治的目的。
3、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构成病虫害发生的环境因素及影响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防治措施也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
因此,采取取长补短、提高效果是必要的。
如防治地下病虫“种蝇”时,注重施肥与药剂杀灭成虫相结合的措施,可以基本控制其为害。 三、建立园林植保护体系,促进生态园林发展 园林植物与农作物、林木有着不少共同点和内在联系,但又有很大的差异。
城市是园林病虫害的载体,而城市是人造的环境,与农业、林业的自然环境相比较起了质的变化。
如气温偏高、相对湿度下降、土壤结构复杂;城市产生的废气、废水、废物,污染城市的大气、水源及土壤,生态环境恶化;城市规模大,建筑密度大,阻碍大气的流通和交换,容易产生热岛效应,这样的环境必然会影响园林植物种群的分布和生长,相应的也会影响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
根据城市大环境的特点,利用植物群落内部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工植物群落,使它们互相促进、相互制约、共同繁衍,形成稳定的生态环境,控制灾害性病虫害的发生。
建立生态健全、稳定的园林植物群落,即生态园林体系,有利于病虫害的防治,能够实现不用药或少用药的有效控制。
当病虫害超出控制允许标准范围时,又要及时用药防治予以遏制。生态园林防治体现以防治为主,以治为辅的原则,它不仅能产生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而且会收到很大的经济效益。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